2021年探讨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1页
2021年探讨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2页
2021年探讨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3页
2021年探讨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4页
2021年探讨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讨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 引言:中国画是一种精神劳动,它要求画家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下面就来探讨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欢迎大家阅读! 它通过表现不同于西方透视的空间意识和奇妙的精神氛围以及对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运用来表达中 _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源于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主张适应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基于此,我们要用心感悟自然,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在创作绘画时,必须将内心杂念 _涤除,心境升华到对世俗繁杂之事一尘不染的空灵境界,才能创作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妙品佳作。这种感悟方式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体现了物我互融的大思想,

2、使物我感应达到物我为一的境界,最终将超越存在的 _得以体现。庄子人间世云: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乘物以游心,就是要求我们在作画时,心要平,气要和,神要静,虑要远,心随物游中,万物是如此之玄妙。将自我融于万物,通过心灵遨游,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摆脱各种世俗观念的羁绊,神游物外,得庄子之逍遥、老子之无为,才知绘画之本源,然后回归本体,复入有我之境,达到下笔如有神,乎随心远,笔随意至,乃至于意犹未尽的境界。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指出山水画的作用是澄怀观道澄怀味象。澄怀就是要领略玄趣,荡涤污浊势利之心,遁于空静的山林,体会圣人之道。远离尘浊世俗,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静静地思索,深

3、沉地入静,方能得道。有世俗名利之心的人,奔走于势利之途、名利之场,一心想发财,一心想做官,还能不争处下无为吗?还能像庄子一样拒绝礼聘吗?还有时间和心思去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吗?众多文人雅士游山观水,歌诗以咏之,绘画以形之,通过歌咏描绘自然山水,寄托自己的情怀,寻求老庄的精神支柱,寄托高逸清雅的情操。受到老庄之道影响的画家,不愿出世为官,而是遁入山林,与自然为伴,求得自我的解放。他们的审美意趣是老庄的审美意趣,是朴素、自然、清淡的,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就是深受这种审美意趣的影响。庄子曰: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刻意尚行,离世异俗(庄子刻意),这是高人、逸士刻苦自励的修身之道。画家何尝不是如此,自魏晋以来

4、,历代有成就的画家,哪一位不是自甘寂寞、雕励心志、淡泊名利?正因为他们安心于寂寞,安心于恬淡,无功名而治,不混杂于世俗,不刻而高,所以才有一个清澈而平静的创作心境。于是,他们笔下的作品是佳作妙品。从六朝的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到元四家的.倪瓒、王蒙、黄公望、吴镇,他们殊途同归的经历和成功都验证了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天地之道和圣人之德。 静是画的另一种境界。画唯其静,方能产生一种文气和秀逸,静极生动,静中有动,静动谐宜。老子主张以静悟道,达到神会的地步。在绘画中,画家要本着一颗虚静澄明的心与画以神相会。这样,画家的境界与道融为一体,与万物融为一体,与道同体,自然而然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5、庄子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世间)。庄子认为,人只有达到心境澄明的境界,才可以从内心世界中体悟道。庄子的唯道集虚是绘画创作的佳境。在绘画过程中,必须先散其怀抱,进入一种虚静状态,来到空明的境界,在那种无半点尘俗的无我之境中散步,凝神静思,心游万物才能含英咀华,才能画出无一丝烟火之气的绝妙作品。绘画进入一种静虚的境界是十分必要的。向纸三日,不是画不出来,也不是不会画,或不知画什么,而是神游于虚境,采集绘画之道。如有的画家不喜欢当众作画,不外乎是怕别人扰乱了他那种虚静的心境,打断他悟道的思绪。庄子天道云: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虚静,关键是人静、心静。绘事本寂寞之道,历代成就

6、卓著的大家,如黄宾虹、李可染都提倡绘画要耐得住寂寞。惟其寂寞,方可顺其自然。甘守恬适、淡泊,要达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三个寂寞的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虚静恬淡、寂寞空疏的环境中,人虽寂寞,但心不寂寞。看似无为其实有为,无为中有为,有为中无为。在这种空旷、虚幻的世界里,悟透自然之玄机,而后挥笔作画,还怕画品不高吗? ,人要接近自然、摆脱社会的羁绊,身体也不能过受约束,如庄子第一篇便是逍遥游,他对人生和艺术的理想追求是任自然,主张艺术创作应当摆脱外物的干扰和人为的矫揉造作,适应身心的自由,在保存自

7、我中发挥天性,就像生活在江河湖海的鱼儿和翱翔在天空的鸟儿一样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他在庄子田子方中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槃礡,赢。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里面描绘了一个解衣斑驳的画家形象。他认为,有创造力的画师,平时举止超群,敢于弃绝纪律和礼节约束,在创作时进入旁若无人的特有精神状态,即专心致志,不拘形迹,任情恣性,甚至行为荒诞不经,这才算是真正画师所具有的风格气质。道家认为,真正的道在自然之中,画家只有亲近自然,在认识自然和解读自然中悟道,物我之间才能形成一种超出客观的审美 _,显

8、现人类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理想。因此,历代的画家都注重写生,师法自然,追求艺术精神之美。 庄子渔父云:法贵天真,不拘于俗。庄子的这种观点对于绘画的启示是深刻的,它要求我们师造化,以天然为法,却不拘于程式。在创作时,画家要以真性情来表现物象之本真和神采。例如元四家明四家和清代扬州八怪的绘画作品,则堪称为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宗白华先生在美学与意境中指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缕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这是美学思想上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泼泼的生活的表现, _的自我表现。这样一种境界,被称为天趣天然天真。它的对立面是人工,是巧。庄子中提出能体纯素反其性情而复其初朴素而民性得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这种

9、自然无华的美是最高境界的美,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十分重视的一种风格。这种天然、纯真、朴素的充满着道家精神的审美趣味 _画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精神感悟作用,将为我们带来丰富、多彩、斑斓的审美境界。画家追求精神境界比追求画面上的造型、构成、色彩、以及新技巧与材料的 _要复杂得多、重要得多,这也是最关键的。庄子徐无鬼中说: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画家的品质和品格格外重要,它是从事绘画的根本基础,是画家人格修养的标志。 _人的心灵,以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_人类自然、真实、质朴的情感,以鲜明的爱与憎观察体验人生,是中国画家最重要的职责。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渴望,是人类永远追求的艺术精神之主题。 道家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画的灵魂和艺术精神。中国画所体现的精神氛围是一种灵魂上的宁静,是一种净化了心灵的自然流泻和心之所得。这种将审美精神放在首要位置的精神境界源于道家精神,从而影响着中国画家 _画的创作意识。创作是一种物我感悟、心灵投入的过程,要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这种心态要清、要静、要寂寞。做画家很难,在思想上要有学识修养,在观察事物时要心灵敏锐,在创作时要朴实无华、天真率直。作品既要表现物象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精神,又要抒发作画者的思想和胸臆,表达画家的审美情趣和主观意识,这是画家学识积累的结晶。每一个有抱负的画家在新时期需要面对的挑战和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