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上海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_第1页
第一课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上海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_第2页
第一课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上海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_第3页
第一课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上海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_第4页
第一课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上海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范文 模板资源信息表标 题:第二课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学设计)关键词: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描 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领悟课文所倡导的读书之道、做人之理。2学习课文融读书之道、做人之理于真挚的感情、鲜活的事例、质朴的语言之中的写法。学 科: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二课语 种:汉语媒体格式:.doc学习者:学生资源类型:文本类素材教育类型:中学教育高二年级作 者:董鹏单 位:上海市洋泾中学地 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路111号email:dongpeng1963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上海市洋泾中学董鹏教学目标1领悟课文所倡导的读书之道、做人之理。2学习课文融读书之道、做人之理于真挚

2、的感情、鲜活的事例、质朴的语言之中的写法。3了解书信体散文的特点。说明: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在对前人的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借鉴人生智慧,聆听生命感悟是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贾平凹的这篇散文凝聚着自己的人生感悟与思考,向读者提供了这样可资借鉴的智慧。作者告诉小妹:在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与价值导向中,如何升官发财、扬名天下均是次要的,读有益的书,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显然,作者这里已经越出了一般家书的私语层次,而上升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优秀人文传统的一种捍卫与坚守。而这,亦不仅仅是作者对小妹的教诲,也是作者面对

3、世纪末精神状况持续沙化的中国社会所作的一种价值宣言。在当今功利化的读书行为依然强势的时代,这篇散文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引领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读书、做人之道是本文的教学目标之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极具美学风格的古典书信体散文几近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借助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书信体散文的特点,学习书信体散文的写法,责无旁贷。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领会课文倡导读书之道、做人之理的含义深刻的句子。2重点:探讨本文感人至深的深层次原因:感情真挚,事例鲜活,语言质朴,说理深刻。3难点:感受贾平凹兄妹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苦难经历、手足深情、读书乐趣。说明: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影响学生阅

4、读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四点:认读知识、经验阅历、方法策略和阅读环境。就本文来说,阅读环境可以通过课堂创设,字词理解没有障碍,高中生的阅读方法也足以精读本文,而学生与文本的最大的距离产生在经验阅历上。首先是事隔20余年,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恍若隔世,无法感同身受,再加上年龄上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位低而人品不微,贫苦而志向不贱”、“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等句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其次,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兄妹感情、手足之情比较淡薄。因此对文中“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等语言难以有深刻的体验。而且学生中单亲家庭

5、较多,情感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势必加大“探讨本文感人至深的深层次原因”的教学难度。再次,上海处于全国发达地区,学生家庭一般比较富裕,学生本人一般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生活。因此对贾平凹兄妹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苦难经历、手足深情、读书乐趣难以深刻体会。因此教学上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是老师要解决的重要难题,这也是教学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课前准备:1教师布置学生读贾平凹作品, “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了解“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 制作以贾平凹散文的特点为专题的课件。可推荐阅读贾平凹作品:散文集朋友,其中我

6、不是个好儿子,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祭父、哭婶娘等散文作品重点推荐;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孙见喜著鬼才贾平凹;贾平凹、走走著贾平凹谈人生。2要求学生与父母亲进行一次促膝交谈,了解父辈们的读书生活,为学好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做知识上的铺垫和情感上的蓄势。3查阅资料,了解书信体散文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文“境”在中国当代文坛有一位著名作家,自称“多半是鬼变的”,人称“鬼才”,他就是贾平凹。在妹妹十八岁生日的时候,他写了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散文劝小妹珍惜光阴,好好读书。这就是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教师检查学生对作者贾平凹生平、作品的了解情况。学生展示对

7、贾平凹的了解情况以及阅读贾平凹作品的感受,重点概括贾平凹散文的特点:1.注重创造一种真正属于他的个性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说些慷慨激昂之词,亦不是写什么重大题材”,“主要是要大的境界,要有个人对宇宙的感应”。2.注重抒写过程中“史”的色泽的存在,以及现实(景观人物事理)被现代目光投射之后所产生的沉着柔和的反照。3.注重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承接与发扬光大。1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以情激情,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2了解贾平凹的生平、阅历、人品、个性、人格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让学生查找有关贾平凹的资料,可以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筛选信息的能力。咬文嚼字,解析文“题”1题目中

8、的 “示”和“书”分别是什么意思?2把题目中倒置的语序调整过来、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再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它的意思(人人动手写出来)。1示:教导,劝导。书:信。2在小妹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我”写一封信劝导她好好读书。1通过咬文嚼字,训练语感,同时为下一个教学环节领悟读书之道张本。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诵读品味,领悟文“理”以课文第2、3、4段为重点读读、议议,交流、感悟。探讨:1在这封信中,贾平凹向妹妹传授了那些读书之道、做人之理?(自读讨论交流)(精彩片段让学生齐读)2在这些读书之道、做人之理中,哪一种对你启发最大?1“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2“作为凡人百姓

9、,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3“书之友不可一日不交。”4“到了而立之年,才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5“读书万万不能狭窄。”6“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精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有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7“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8“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1根据认知规律和本文主旨,首先引领学生领悟本文倡导的读书

10、之道、做人之理。2让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领悟作者倡导的读书之道、做人之理,感受作者的人生境界。尤其重视作者对读书目的、读书方法的阐发。3学生对有些道理可能缺少体验、思考,教师只作适度启发、点拨即可,不必强求课上非理解透彻不可。体验文“情”,探究文“法”以学生的动情点为切入口,以文章的首尾两段为重点,探讨本文感人至深的写法上的原因:融读书之道、做人之理于鲜活的事例、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之中。探讨:1阅读本文,你最感动的是那些地方?2探讨令人感动的原因。3了解书信体散文的特点。本文令人感动的要素:1作者与妹妹手足情深,曾同甘苦共患难,又有相同的文学爱好,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文中所选的事例、所讲的

11、道理,都建立在兄妹情深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妹妹兴趣、爱好、价值追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真情动人。2鲜活的事例:(1)读书:欢心处“翻着跟斗”,伤心处“便哭了”。(2)借书:帮人磨三升包谷借三本书。(3)偷书:偷红楼梦被说是贼。(4)送书:邻居妇人要我送钱而我送书。3质朴的语言:(1)“书中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2)“为你梳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4真挚的情感:(1)我激动地抱住你,说:“我小妹也爱读书啊!”(2)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3)“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关于书信体

12、散文:一般说来,书信往往是写信者与收信者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或交锋,而家书在其中又别具一格,它往往是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询问、求教或叮咛、嘱托,因而极具私人色彩。但如果写作者在信中所谈内容越出了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层面,而关涉到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等方面内涵并又内蕴着通信者之间那种天然而真挚的情感的话,则其大多可以进入公众领域作为一件艺术品流通。本文即是如此。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散文传统中,书信体一直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文体,在其发展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影响甚广、成就较高的作品,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陵的答苏武书、曾国藩的家书,鲁迅的两地书等。1文以情动人。本文阐发的读书之道、做人之理建立在兄妹情深的基础之

13、上,因而也应该从情感入手探究本文成功的原因。2通过对话交流,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3通过这一环节,探讨作文之道、做人之道。 拓展延伸,强化“读书”联系自身经历,畅谈读书感受;编写、整理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提升读书境界。1教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2学生谈阅读感受。3供学生模仿的读书格言“(1)读书可以使人摆脱平庸。(2)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3)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4)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4课外作业:查阅资料,整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1学生畅谈自已的读书观。2结合父辈的读书情结和自身读书经历编

14、写读书格言,小组讨论交流,阐释内涵,然后选择好的格言全班交流。 1教师的感受和父辈的经历,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有强劲的生长点。开发、利用得当,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倡导读写结合,学以致用。3呼应单元教学主题“读书生活”,课后查阅资料,整理“读书”格言,促进学生思考读书与人生的关系,提升读书的境界乃至人生的境界。 思路点拨1以情感线索入手,披文入情,由情入理。以学生的动情点为切入口,以文章的首尾两段为重点,交流阅读感受,加深情感体验。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读书之道、做人之理,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师生诵读,文“理”显豁。2割舍情感线索,以领悟读书之道、做人之理作为教学重点。作者在

15、“小妹”十八生日之时,给她写去了一封凝聚着自己人生感悟与思考的长信,是给小妹生日祝贺的一件重要的精神礼品。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具言之,在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与价值导向中,如何升官发财、扬名天下均是次要的,读有益的书,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显然,作者这里已经越出了一般家书的私语层次,而上升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优秀人文传统的一种捍卫与坚守。而这,亦不仅仅是作者对小妹的教诲,也是作者面对世纪末精神状况持续沙化的中国社会所作的一种价值宣言。因此,其言虽浅,却意味深长。教学中如能引领学生领悟到这一道理,则足矣。练习举隅1从课文第2自然节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所倡导的读书境界实际上就是种种人生境界。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用成语或俗语概括这样的境界。(1) (即人虽然贫困但不能低微,志向不能卑贱,在天下振兴,民族发奋之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 (即安于贫困,以守圣贤之道为乐,要通过读书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