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列子》残卷整理——兼与杨思范先生商榷_第1页
敦煌《列子》残卷整理——兼与杨思范先生商榷_第2页
敦煌《列子》残卷整理——兼与杨思范先生商榷_第3页
敦煌《列子》残卷整理——兼与杨思范先生商榷_第4页
敦煌《列子》残卷整理——兼与杨思范先生商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敦煌列子残卷整理兼与杨思范先生商榷 敦煌列子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存世最早的手写本,虽然 所存多为残卷,但与今本相较,也可略知列子一书的流传状 况。对于残卷文字的整理,更加有助于我们了解列子一书的 流传情况。通过对于残卷的分析,可知在卢重玄注出现之前,只 有张湛注一种,并无新注出现。本文在残卷整理的基础上,对残 卷列子的体例作一简略分析。 一、残卷文字整理 敦煌残卷列子碎片较多,其中以编号 S6134、S777、 S107991 、P24952 四种内容较多,现以宋本列子 3 为底 本,整理如下: 1.编号S6134 (列子黄帝篇) (上阙)弇之西、古州之北。乘空如履实,寝虚(阙)床。 云雾不硋其

2、视, 雷霆不乱 (阙)饮露不食五谷。 姑射山在河州中, 上有(阙)醉者坠车,虽疾不死死生惊罹,不入其胸(阙)无人 射,引弓盈贯,厝杯水于肘(阙)高山,履危石,犹能射乎?困 履登高(阙)潜黄泉挥斥(阙)能使存者亡、亡者存(阙)之, 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名势(阙)贫有丘先生,假粮 荷畚往诸子华之门,见(阙)无所不为。子华遂与丘开乘高台, 于众中(阙)丘开遂头刑若飞鸟。 复渭,丘开曰:彼阿曲之隈 (阙) 得珠鸟。俄而子华之库遇火, 谓丘开曰: 火(阙) 入火了无难色。 子华曰:自今乞儿马医不(阙)吾养野禽兽于园庭,虎狼鵰。 2.编号S777 (列子杨朱篇) (前阙)阳性禀五行也有生之最 灵

3、者,人也。人者,爪牙 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 捍御,趋走 不足以从利逃害。无 毛羽以御寒暑, 必将资物以为养。 任智而不恃 力,故智 之所贵, 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则身非我有,既生,不得不 全之;物非我有,既有,不得去之。身因生之主, 物为养之主。 虽全生, 不可有其身; 虽不去物, 不可有其物。 有其物、 有其身, 是横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不横私天下之身,不横私天下 之物者,其唯至人矣。知身不可私,物不可有,唯圣人邪?公天 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此之谓至至者也。天下之身 同之我身,天下之物同之我物。非至人如何既觉私之为非,又知 公之为是?故曰至至也。 杨朱曰:

4、 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 一为寿不放恣其嗜欲者 也,二为名不敢恣其所行也,三为 位曲意 求通,四为货专利惜 费。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形,此谓遁民违其自然。 可杀可活,制命(后阙)。 此卷为列子张湛注本,文中 内文字为据宋本所补。此 片所引文字与宋本略有差异,王重民曾有校记 4 ,仍有遗漏, 现重校于下。 “不足以从利逃害”,宋本作“逃利害”。 “必将资物以为养”,宋本“养”下有“性”字 “然则身非我有”,宋本作“然身非我有也”。 “物非我有”,宋本作“物非我有也”。 “既有不得去之”, 宋本作“既有不得不去之”, 王校缺。 “物 为 养之主”, 宋本作“物亦养之主”。 敦煌残卷此

5、字不清,似“为”字。 “虽全生不可有其身”,宋本作“虽全生身不可有其 身”。 “不横私天下之身,不横私天下之物者”宋本无此句。 “其唯至人矣”, 宋本作“其唯圣人乎”。 王重民校记曰 “作圣人是也”,敦煌本张湛注亦作“圣人”,王说是。 “故曰至至至也”, 宋本作“故曰至至也”。 敦煌本第二 个“至”字为省略写法, 同正文“此之谓至至者也”句中第二个 “至”同。王校缺。 “违其自然”,宋本后有“者也”二字。 3. 编号S10799 (列子杨朱) (阙)古犹今也。变易(阙)之矣,既见之矣,既(阙)多 以生之苦乎?(阙)或好或恶,或安或危(阙)耶?则重来之物 无所复(阙)急不可(阙)者矣孟孙阳曰:

6、若(阙)入汤火淂 (阙) 任之(阙)。 4. 编号P2495 (列子说符) (阙)丁壮者皆(阙)口五刃常在空中有人口 (阙)刃常在空中宋元君见大喜(按:后一行字迹漫漶,无 法辨认)(阙)与尔同者,可得从口(阙)若没若亡,若 夫绝尘弭口(阙)不可以天下马也。臣有共担薪(阙)使方罩 求,三月而反得口骊穆公恠之伯乐曰:方举之所见天机 口(阙)不知所从(阙). 楚人鬼,越人口(阙)大王必封汝,汝慎勿受利地。楚(阙) 也死子口请寝丘故(阙)口氏财货登高楼口 (阙)口其上楼下有矣。若相见而行(阙)政中侠 口口(阙)口口尽云博一名也(阙)狐 父之见而飨之三餔 (阙)地而欧之不出口遂爵而死 (阙)口有三子知之

7、乎?爵高者人妬之(阙)口 之叔敖曰:吾爵益高志益下,吾(阙) 益口口也口口口。 夏食菱芰,冬食橡栗口莒敖公口口居海上, 食菱芰橡栗有难得往死之世人之知臣者也。 杨子邻人亡一羊,相率追之。既反,杨子问其故,答曰:失 羊矣,歧路之中复有歧矣。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本一末异也。 杨布,杨子之弟。衣素衣出行,遇雨,著绢衣而反,狗不 识,迎而吠之。杨布将扑之,杨朱曰:向(阙)狗白而往、黑而 归汝犬正旦放鸠邯郸民以正月旦献赵简子鸠,简子曰:放之。 正旦放鸠,示有恩也。厚赏献客。于是民争鸠,死者众矣。 欲生之,不若禁勿捕之也。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城市患之,不 与,遂适田氏庭,从马医作役,不复知辱。

8、 拾得遗契宋人有于道得人遗契藏之,密数其齿。注云:刻处 似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人有种枯梧树者,邻父 言曰:枯梧不祥。其家遽伐之,邻父即请为薪其家疑不与也。 人有亡鈇者,意邻子盗之,视其行步颜色皆窃鈇也。俄而 其谷得鈇,见邻子无复窃鈇之容。 倒杖钵杖颐不知痛也白公胜欲为也。罢朝,倒杖贯颐,血 流至地,口知。郑人闻之,口不知,将何不者。 夺市人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旦,衣冠往市,适见货金者, 因攫而去。吏捕得问,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但见金耳。 二、体例分析 敦煌文献残存多片列子,主要为英国国家图书馆及法国 国家图书馆所收藏。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碎片较多, 其中以编号 为S777、S6134及S

9、10799三个残片内容最多,S777为列子杨 朱篇张湛注本,正文大字,注文小字双行,起自注文“阳性禀 五行也”,迄自正文“可杀可活制命”,与今四部丛刊影宋 本体例相同,文注分明。S6134为列子黄帝篇文,起自小 字“弇之西古州之北”,迄自大字“虎狼鵰”,体例与今本列 子不符。S10799亦为列子杨朱篇张湛注本,起自正文 大字“古犹今也”,迄自正文大字“任之”,与今本列子相 符。S777与10799文注分明,基本上与今本列子相差无几, 惟S6134与今本出入很大。今本正文与注文分界清晰, 敦煌残片 以大字为正文,有删节。以双行小字的形式出现的文字,缀于大 字之下,且从文义上看,显系解释大字正文。

10、如,“饮露不食五 谷”以大字出现, 而小字“姑射山在河州中上有”, 显然是对大 字文义的进一步解说。 解说文字是从原文中节选出来的, 其中并 无新的内容。 法藏编号为 P2495 的列子残片,属说符篇内容,与 庄子合卷,严灵峰老列庄三子补编收录此卷,并有整理 文字,称其为列子庄子抄。只是严灵峰称列子残卷起自 “扬子邻人亡一羊”,标明上缺,今法藏敦煌文献残片实起自 “丁壮者皆”,结处则意见相同。由体例来看,此残卷与 S6134 相同,也为节抄本,注文也是节取原文,并无新的文字出现。 编号 S6134 与编号 P2495 敦煌残片列子,内容上为节抄, 注释既非张湛原注,也非新的注解,而是用列子原文

11、来对其 所节取的文字作进一步说明。首先我们可以确定这是列子的 一个节选本。 他的选取内容是在对原文的高度概括下而总结出来 的多个主题,对于说理性强的文字则多选, 甚至与原文相差无几。 而对于故事性强的文字则总结出一个主题来, 再用原文中的故事 来对这个主题作进一步说明。 如其所选说符篇中“正旦放鸠” 与“杨子之邻人亡羊”两个故事即可说明这个问题。“正旦放 鸠”列子原文为: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赵简子,简子 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 “民知君之欲放之, 故竞而捕之。 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 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这样一件

12、事被作者用四个字“正旦放鸠”来概括,注文即对原文 略加删削而以小字双行形式缀于其下:“邯郸民以正月旦献赵简 子鸠,简子曰:放之。正旦放鸠,示有恩也。厚赏献客。于是民 争鸠,死者众矣。欲生之,不若禁勿捕之也。”相较于原 文,此处注文虽是节选,但也经过了作者的加工概括, 是以列 来解列,是基于文本而对原文所载故事的深入理解。类似的 典型事例还有“夺市人金”。列子原文为:“其人有欲金 者,清旦,衣冠 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 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 徒见金。”敦煌残卷双行小字文为:“齐人有欲得金者,旦, 衣冠往市,适见货金者,因攫而去。吏捕得而问,

13、对曰:取金之 时不见人,但见金耳。”以小字形式出现的文字,也是对原文 的因袭,且略有删节,类似于后世的选本。由这两个事例可知, 对于故事性强的文字,作者都高度概括,并用列子原文来解 说概括后的文字,类似于后世根据某一故事而总结出来的成语。 “杨子之邻人亡羊” 一节,敦煌残片原文为:杨子邻人亡一 羊,相率追之。既反,杨子问其故,答曰:失羊矣,歧路之中复 有歧矣。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本一末异也。此处 也是对原文的删略,省去了杨子因此事而不言不笑,孟孙阳答心 都子问的细节,直接以说理而结。在作者看来,亡羊失路,恰如 多方丧生一样,所以专门节取这一处来说明“本一末异”的道 理。这段文字后面

14、没有解说性文字。再如,人有种枯梧树者,其 邻父言曰:枯梧不祥。其家遽伐之,邻父即请以为薪。双行小字 为:其家不与也。这段文字也有删节,只保留了叙述的部分。 由此看来,对于说理性较强的文字,作者都予以保留。而对那些 可有可无的细节对话,则不予保留。这样的处理方式,与后世的 选本体例相近。 距敦煌写卷最近的选本是唐人魏征的 群书治 要5 及马 总的意林 6 。魏征的群书治要选取列子中有关治 国的文字, 间有注解, 与敦煌列子略有差异。 马总的意林 与群书治要不同,他是志在“防守教之失”、 “补比事之阙”、 “佐属文之绪”,选文皆以理合。从选文内容上来看,有的与敦 煌列子选文相近。如“杨子邻人亡一羊

15、,相率追之,歧路之 中复有歧矣。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本一末异 也。”与前者所引敦煌文字相较, 此处节选文字只略去了“之” 及“既反,杨子问其故,答曰:失羊矣”一句话,后多加一个 “曰”字。再如,“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往市,适见货金者, 因攫而去。吏捕问之,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但见金耳。”与 敦煌文字相较,也是相差无几。由此可暂且做出这样的推断:编 号S6134与编号P2495的敦煌列子残卷,极有可能即是与此 相关的列子选本。南北朝时梁庾仲容有子书抄三十卷, 其为诸子的选本,选录标准是“广搜採异而立言之本,或不求 全”。马总的意林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增损庾书, 详择前体” 而成。

16、从时间上看,敦煌本列子中“民”字缺笔,可知其抄 写年代为太宗之时或之后。 那么, 可以确定在敦煌写本之前及之 后,均有关于列子的节选文字流传于世。而敦煌文字与意 林所选如此相近,这样似可进一步推断:敦煌列子与庾仲 容子书抄也存在某种联系。由此可知,敦煌残卷列子 为选本,并不是全本。 而且选录的标准是有助于世风教化的说理 性文字,对于叙述性文字则在不影响文意的情况下适当删略。 对于残卷中以小字双行形式出现的说明性文字,杨思范 7 认为 是在张湛注基础上的另一种新注, 似过于武断。 古人注书的体例 往往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尽情发挥, 其间夹杂着作者个人及时代的 影响。而敦煌残卷列子的说明性文字也是原文

17、的节选,并无 之外的文字对其作引申说明, 这点似不合注书常规。 编号为 S777 的列子张湛注残卷,亦为杨朱篇,其体例则与此不同, 与宋本相较, 则相差无几, 可知其为张湛注本无疑, 并非节抄本。 而与 S6134 和 P2495 两张残卷体例不同, 可知这两张残片所代表 的列子抄本决非张湛注本,亦不是新的注本。那文中的小字 作何解释呢?这一点从 永乐大典 残卷所遗留的信息似可说明 一些问题。如永乐大典卷二三三七“教吾伐梧”条下引列 子原文:列子说符篇:人有枯梧树,其邻父言枯梧之树 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邻人父因请以为薪,其人乃不悦,曰: 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其可也?

18、这 样的处理方式与敦煌 列子的处理方式极为相似。 “教吾伐梧” 是以大字形式出现的一个条目,后面的列子引文则是以小字 双行形式出现,是对上面条目所作的解释说明。 敦煌残卷中还有一处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就是引用了张湛 的注文。编号P2495残片“合得遗契”下小字双行文为:宋人有 于道得人遗契藏之,密数其齿。注云:刻处似齿。告邻人曰:吾 富可待矣。这里出现了一处“注云”,其为张湛原注。杨思范认 为这是敦煌残卷作者新注中所残留的张湛注文,此说不甚恰当。 若是新注, 则注文作者一般都注明作者, 如张湛注中就多处引用 郭象、向秀的文字,均注明“郭象曰”、“向秀曰”,此处若是 新注,则应标明“张湛曰”,但却直接用“注云”,并未出现任 何的新注迹象。 由此可知,编号S6134与编号P2495所代表的敦煌本列子, 以张湛注本为基础, 在原文的文字基础上进行重新整理, 根据一 定的标准对原书文字进行删略。 所选文字也尽量保留原意, 而以 说理为主。以小字形式出现的文字,既是对选文的进一步说明, 又是根据张湛注本列子进行的又一次删节,且为说明问题, 其中还采用了张湛的注文来作进一步说明。 而且, 重要的是其中 仅仅是选取列子原文而对其所节选的文字作进一步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