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师高中18-19学度高一上第三次抽考-语文_第1页
河南偃师高中18-19学度高一上第三次抽考-语文_第2页
河南偃师高中18-19学度高一上第三次抽考-语文_第3页
河南偃师高中18-19学度高一上第三次抽考-语文_第4页
河南偃师高中18-19学度高一上第三次抽考-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偃师高中18-19学度高一上第三次抽考-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2、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家创作兴奋点能否形成和出现,是他们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而艺术家生活中的“精神落差”则常常是作家创作兴奋点形成的至为重要的原因。我们发现,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往往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这种所谓“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创作主体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会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因此也就较容易形成创作主体的兴

2、奋。特别是当创作主体从文明程度较高的环境降入到一个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环境时,这样的精神落差会使创作主体可能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在同一环境中世代生息繁衍的人们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 艺术创作一般离不开风俗叙事,这不仅源于艺术家自己曾经的生活记忆或审美情趣,还与社会氛围、流派风格、个人境遇有种种联系。作家、艺术家都应该主动拓宽自己的生活经历版图,开阔视野和胸襟,使自己的审美神经更加趋于灵敏,使自己更具文化敏感性。对某一地域风情中美的发现,须以对另一种地域风情的了解为参照,也就是说,在此地域生活过的创作主体到另一地域更容易触发其创作灵感;或曰在新的地域中生活着的艺术主体更容易唤起对原来

3、生活之地的新的发现和认识。人的一生中有花开花落,有升降沉浮,有盛衰荣辱,在文学史上因人生际遇的变化而可能造成诗人心态的强烈“反差”,常常使得他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如屈原、苏轼、曹雪芹等。几乎共同的身世命运,几乎共同的身心磨难,造就了他们那“吞天吐地”的博大情怀。在强烈的身世命运的反差中,他们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遇去反思历史,反思社会,反思现实,反思自己,这也使他们获得了思想和创作的材料,从而使他们在艺术才情的释放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地域的反差与命运的反差,势必引起创作主体一种更深层的反差,那就是文化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反差。一般说来,“文化反差”不仅具有民族范围

4、内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性的含义。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自身文化素养不同,甚或民族意识不同,都会造成民族间文化上的差异。这种“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新一代文艺家来说,无疑需要拓宽新的文化层面,既能自如地掌握和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又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既是优秀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也是成就文艺大师必不可少的环节。 ( 选自 学者笔谈 2018年第3期,有删改)1以下对“精神落差”的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的创作活动,是艺术家创作兴奋点的形成和出现以及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

5、因素。b“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而产生的精神反差。c“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在经历不同环境后内心发生的情感激荡和碰撞出的艺术与思想的火花。d“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获得的对生活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和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作家、艺术家要想激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就应该主动参与生活,增加生活阅历,努力开阔视野。b艺术创作主体的文化敏感性和审美的灵敏性往往来自对不同的文化、生活和地域风情的发现与了解。c身世命运的反差会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才情,这是因为他们从自身的坎坷命运中获得

6、思想和创作材料。d只要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又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就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3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创作主体一旦产生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内心发生情感激荡,从而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当地人对自身更深刻的认识。b作家沈从文远离湘西来到北京,地域环境的反差使得他对湘西风土人情更有了诗意的把握,这也是边城创作成功的原因之一。c人生际遇的变化会激发诗人的创作欲望,促使他们更好地反思,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艺术才情得到释放,可见“穷愁之词易工”。d“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显得重要,是因为它可以使作家全面客观地评估和理解不同的文

7、化差异,从而培养出作家较强的文化敏感性。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3分。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

8、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

9、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4、以下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 书法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 门徒5、以下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欲以禄遨,遨不顾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

10、落人间a. b. c. d.6、以下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6分)译文: (2)高祖大其言

11、,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4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军军城早秋严 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5分) 9.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桑之落矣 ,_。_,三岁食贫。(氓)(2)_,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采薇)(3)明明

12、如月, ?越陌度阡, 。(曹操短歌行)(4)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5)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高贵的灵魂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雄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即使快

13、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狂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带给人

14、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来欢乐。”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与贝多芬高贵的灵魂相比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

15、见他们了。歌德便挣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但我说的未让他多走一步。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纽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我觉得很好玩地看着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于路边,低低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族还要高贵。有一次,在利

16、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开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并写了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是的,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是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

17、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用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11.以下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第二段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第三段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b贝多芬之所以训斥歌德一通,是因为他认为歌德就像君王们和亲王们一样,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c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是因为贝多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公爵向入侵者阿谀奉承的行径感到愤怒。d“公爵现在

18、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这句话充分表达了贝多芬对权贵的不屑,对自我独特个性的肯定。e文章主要运用了表达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议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12. 结合文本,概括贝多芬的“高贵的灵魂”表达的那些方面?(6分)13.文章第四段有两处引用了贝多芬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6分)14.“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这段文字可谓是思想深邃,让人深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2分)15、

19、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哺(b)育 夙兴夜寐(mi) 阡(qin)陌交通纤纤(qin)玉指b罹(l)难 放荡不羁(j) 对酒当(dng)歌否(fu)极泰来c踯躅(ch ch) 溘(k)然长逝断壁残垣(yun) 绕树三匝(z)d伶俜(png) 冲破樊(fn)篱 封妻荫(yn)子葳蕤(wi ru)生光16、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屈原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竭忠尽智侍奉君主,却遭到小人离间,真是令人痛心不已。b.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c.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

20、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d. 全球纸浆价格的上扬和用纸量的增加,造成了当前洛阳纸贵的局面。17.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b短歌行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c.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使读者了解了刘兰芝、焦仲卿坚贞的爱情以及封建家长的罪恶。d.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18、填入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唐代谱写

21、了中国历史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 , 。 , , 。与此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因素。李唐帝国获得了政治、财政、军事上的强盛 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 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最终,经由中唐走向消失 南北朝那种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a b c d六、语言表达题(5分)19、根据例句,按要求再仿写一个句子。(5分)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上的古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要求:(1)用“我不是而是”的格式。(2)运用比喻。(3)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七、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22、文章。 一个在乡下中学读书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屈才,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她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县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她又埋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过早双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责怪当局长的哥哥不设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点的中学读书。一天,友人倾听了她的哭诉,沉默了许久,才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呢?每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

23、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