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病学:24 脊髓压迫症_第1页
临床神经病学:24 脊髓压迫症_第2页
临床神经病学:24 脊髓压迫症_第3页
临床神经病学:24 脊髓压迫症_第4页
临床神经病学:24 脊髓压迫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症 Compression of Spinal CordCompression of Spinal Cord |机械性压迫病变引起的脊髓及脊神经 根机能缺陷统称为脊髓压迫症 According to their location, they are classified 3 groups. 1. Intramedullary : astrocytoma and ependynoma; syringomyelia; angioblastoma(angioreticuloma) etc,; 2. intradural and extra-medullary: mengioma a

2、nd neurinoma; 3. extradural : metastasis tumors; herniation of intervertibral disc; lipoma; neurinoma;hematoma; and infection granuloma etc. ( (一)一) 脊脊 髓髓 的的 代代 偿偿 功功 能能 包包 括括: 早期:脊髓移位早期:脊髓移位; ; 脑脊液、脑脊液、 血液和脊髓组织液挤出减血液和脊髓组织液挤出减 少少. . |晚期:晚期: 1.椎管扩大; 2.椎弓根变扁; 3椎体后部侵蚀或变形 等。良性压迫锥体后缘 呈弧形凹陷,边缘光滑, 有类似骨皮质的硬

3、缘。 恶性压迫造成椎体破坏, 虫蚀状,甚或压缩性骨 折等 (二)(二) 影响影响 脊髓脊髓 代偿代偿 功能功能 的因的因 素:素: 1.1.病变进展速度病变进展速度:急性压 迫损伤重,恢复差,并常 有脊髓休克 ;慢性压迫,脊 髓能充分发挥其代偿机能, 脊髓损伤以单纯机械压迫 为主。即使已表现为横贯 性损害,解除压迫后仍有 恢复的可能。 2. 2. 病变部位病变部位:髓内病变出现症状早; 胸椎管径最小,症状出现早;腰段、马 尾区间隙大,症状出现晚。 3.3.病变的性质、生长方式及软硬度病变的性质、生长方式及软硬度: 恶性肿瘤、炎性病变(脓肿)、浸润 性生长、硬性压迫出现症状早而重。 4.4.脊髓

4、组织对压迫的耐受力脊髓组织对压迫的耐受力:灰质 白质、细纤维 (痛温觉)粗纤维 (锥体束;本体、触觉)。缺血缺氧 的耐受力?(白质灰质) (二)(二) 影响影响 脊髓脊髓 代偿代偿 功能功能 的因的因 素:素: spinal shock: spinal shock: when the spinal cord is suddenly and completely injured,The patient presents immediately flaccid paraplegia or quadri-plegia, hypotonia,areflex,atonic para-lysis of b

5、ladder and bowel below the level of the spinal cord lesion.but pathological reflex is negative.Lasts for 24 weeks or more. This is due to sudden interruption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rtex and the spinal cord( control is lost) 二 症状特点 (三)(三) 脊髓脊髓 压迫压迫 造成造成 损害损害 的病的病 理生理生 理:理: 1.局部压迫造成变形、移位、 水肿、

6、坏死、液化等。损害 局限于受压节段 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动脉受 压引起脊髓缺血;静脉受压 引起脊髓淤血、水肿等。脊 髓损害范围常超过压迫的节 段。 3. obstruction of CSF circulation. mostly seen in introdural and extromedullary tumors。 Because of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above and below the tumor,the pain is often severed by cough,lumber puncture and etc, this is so calle

7、d脑脊脑脊 液冲击征或疝入征液冲击征或疝入征。 脑脑 脊脊 液液 冲冲 击击 征征 或或 疝疝 入入 征征 临床分期临床分期 ( (一一) 3 ) 3 stagesstages(以髓外硬膜下肿瘤最为典型)以髓外硬膜下肿瘤最为典型) painpain: : irritation of nerve root、 posterior horn cell 、 meningeal coverings of cord and root、 long tract(spinothalamic tract ) ;stretch of spinal cord due to postural change Partia

8、l compressionPartial compression: Brown-SBrown-Squard syndrome quard syndrome ( (extramedullary);extramedullary); Total transversal compression: Total transversal compression: complete transverse injury. 诊断诊断 (一)纵向定位(一)纵向定位 1 1、脊髓节段与脊柱节段、脊髓节段与脊柱节段 的关系:的关系: 下颈髓高1节(1) 上中胸髓高2节(2) 下胸髓高3节( 3) 2 2、不同平面椎管内

9、压迫之定位、不同平面椎管内压迫之定位 (1)病变水平神经根刺激征。如上颈髓(C1-4)的 枕颈部疼痛,强迫头位;颈膨大(C5-T2)为上肢 根痛;胸髓(T3-T12)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腰膨 大(L1-S2)的下肢相应节段根痛。 (2)病变以下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颈 膨大可有Horner综合征。 (3)病变水平的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病变以下的 上运动神经元麻痹。上颈髓:四肢上运动神经 元麻痹;颈膨大: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或混合 性麻痹,下肢上运动神经元麻痹;胸髓:双下肢 上运动神经元麻痹;腰膨大:下肢下运动神经 元或混合性麻痹。 (4)其它:上颈髓常有呼吸困难;颈膨大常有胸 式呼吸减弱;

10、临床诊断分析路径临床诊断分析路径 髓内肿瘤 胶 质 瘤 星星 形形 细细 胞胞 瘤瘤 室室 管管 膜膜 细细 胞胞 瘤瘤 胶 质 母 细 胞 瘤 等 血 管 网 织 细 胞 瘤 或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部 分 皮 样 囊 肿 或 其 他 髓外硬膜 下肿瘤 神神 经经 鞘鞘 瘤瘤 或或 神神 经经 纤纤 维维 瘤瘤 脊脊 膜膜 瘤瘤 马马 尾尾 圆圆 锥锥 区区 先先 天天 性性 肿肿 瘤瘤 其 他 少 见 硬膜外肿瘤 转转 移移 瘤瘤 淋淋 巴巴 瘤瘤 神 经 鞘 瘤 或 脊 膜 瘤 其 他 多 种 非 肿 瘤 性 骨 性 压 迫 更 多 见 髓外病变的特点髓外病变的特点: 髓外病变:髓外

11、病变:包括硬脊膜下髓外病变和硬脊膜外病变 (1)良性病变病程较长;硬膜外多为恶性肿瘤、外伤、脓肿等,病程短, 发病急,进展快。 (2)根痛和棘突叩痛明显。硬膜下肿瘤根痛突出,且常见姿势性疼痛和 脑脊液冲击或疝入征;硬膜外病变棘突叩痛明显。 (3)一侧到两侧,硬膜下肿瘤的脊髓半切征多见,硬膜外肿瘤相对少见。 (4)感觉障碍呈上行性发展,多为传导束型分布。早期感觉平面不恒定, 定位不可靠。 (5)上运动神经元麻痹明显,可早期出现。下运动神经元麻痹不明显, 多无肌束颤动。 (6)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出现晚。 (7)脊髓梗阻和脑脊液蛋白增高多见。 (8)常见疾病:硬膜下:神经鞘瘤和脊膜瘤; 硬膜外:最常见

12、脊柱本 身疾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肿瘤常见恶性肿瘤如淋巴细胞瘤、 转移瘤;也可见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其它可见血肿、 肉芽肿等。婴 幼儿多见神经母细胞瘤。 髓内病变(髓内病变(Intramedullary lesion)Intramedullary lesion)特点特点 (1)病程较短(比转移瘤、硬膜外脓肿要长),早期出 现双侧表现。 (2)感觉障碍呈下行性发展,可见感觉分离。 (3)下运动神经元麻痹明显,可有肌束颤动。 (4)早期出现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5) 首发症状也是疼痛(60%),程度低于神经鞘瘤。 常因后角细胞受刺激出现疼痛,偶有因脊髓丘脑束 受刺激引起自发性无定位、烧灼样痛。根

13、痛和棘突 叩痛相对少见。无姿势性疼痛和脑脊液冲击或疝入 征。(传统上认为髓内肿瘤疼痛少见) (6)少见脊髓梗阻和脑脊液蛋白增高。 (7)常见病变: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脊髓空洞症; 血管网织细胞瘤等 病例1 神经鞘瘤 某男,35岁,入院前两年出现颈部疼痛向 枕后放射,咳嗽、打喷嚏时加重,为此, 忌烟。入院前1年出现右下肢麻木,针刺 不敏感,逐渐向上发展。入院前半年发展 到肩部以上。同期出现左侧上下肢活动力 弱,书写、走路时发僵。入院前半个月, 大便后出现颈枕剧痛,强迫颈部向左侧屈 曲。患病以来无大小便习惯改变。 病例1的查体和病理 右侧C5以下痛觉、温度觉下降; 左侧上下肢触觉、音叉振动觉下降

14、, 左上下肢肌力级,肌张力增高,肌容积 正常。 左上下肢肌腱反射活跃; 左足babinski 征阳性 病例1的MRI 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脊)膜下神经鞘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脊)膜下神经鞘瘤 总结:神经鞘瘤特点 1. neurinoma属良性肿瘤,病程较长,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首位。 2. 2040岁为好发年龄,无显著性别差异。 3. 多起源于脊神经后根,横向定位多在脊髓侧腹面的髓外硬膜下, 其次是硬膜外。纵向可发生于椎管的任何节段,颈段多见? 4. 临床上多呈现典型的髓外硬脊膜下压迫症的表现,多数以疼痛为 首发症状,剧烈。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为第二、三症状。部分肿 瘤经椎间孔发展到椎管外成

15、为哑铃形,位于颈部者可在颈前触及 。 5. 影像显示: (1)髓外硬膜下占位,无脑膜尾征;(2)MRI: T1W1加权像显示低或等信号; T2W2加权像显示高或稍高信号, 或偏高的混杂信号。多数均匀强化,界限清楚。(3)平片或CT 显示椎弓破坏、椎弓根(变薄或消失)间距增宽、椎间孔扩大、 椎体凹陷等。 6.治疗首选手术,多能完整切除,极少复发,预后良好。 Key: 疼痛首发、剧烈,脑脊液冲击征;髓外硬膜下占位,无脑膜尾 征;哑铃形,椎间孔扩大; T2W2加权像显示高或稍高信号; 神经纤维瘤病特点(神经纤维瘤病特点(Von Recklinghausens Disease 1.与神经鞘瘤的特点相似

16、; 2.肿瘤在神经系统多发;可伴发其它性 质的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等 3.皮肤色素痣、咖啡牛奶斑、血管瘤, 皮下多发结节等; KEY: 多发;多类型肿瘤;皮肤表征 病例病例2 :(脑)脊膜瘤:(脑)脊膜瘤 某女,35岁,入院前2年无诱因出现左下肢 麻木逐渐发展到腹股沟稍上方。以后渐渐 出现右下肢力弱。近半年出现左侧胸部疼 痛,伴束带感。咳嗽时疼痛加剧,由后背 向右前胸放射。患病以来无大小便习惯改 变。 查体:左侧T10以下痛触觉消失; 右下肢音 叉振动觉下降,右足关节位置觉下降; 右下肢肌力+级,肌张力稍高,肌容积 正常。 右下肢肌腱反射稍活跃; 右足足跖反射中性,左足足跖反射屈性 病例2的

17、MRI 术前术后 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脊)膜下(脑)脊膜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脊)膜下(脑)脊膜瘤 (脑)脊膜瘤的特点 1meningioma 大多数为良性,病程较长,椎管内发病率仅次于神 经鞘瘤; 2. 4060岁为好发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3. 多数起源于蛛网膜细胞;也可能起源于硬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 胞。 4. 横向定位可见于脊髓侧腹部、侧背部、腹侧、背侧。纵向定位好发 于胸段。大多数位于硬脊膜下 5. 临床上多呈现典型的髓外硬脊膜下压迫症的表现,感觉障碍、疼痛 均可能为首发症状,感觉障碍多见,疼痛相对不剧烈。 6. 影像显示: (1)髓外硬膜下占位; (2)MRI:T1W1

18、加权像显示 等或稍高信号; T2W2加权像显示等或混杂信号;多数均匀强化多数均匀强化 ,界限清楚,有,界限清楚,有脑膜尾征脑膜尾征(3)椎弓根、椎间孔改变比神经鞘瘤少 ,且轻。 7. 肿瘤供血丰富,局部与硬脊膜粘连,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处理受累硬 脊膜。 8. 术后肿瘤复发的几率大于神经鞘瘤。 Key: 髓外硬膜下占位,强化有脑膜尾征强化有脑膜尾征;女性,胸段; 病例病例3 呈脊髓休克表现,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细胞瘤呈脊髓休克表现,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细胞瘤 某女,62岁,入院前1周出现胸腰部疼痛,无放射,咳嗽 、打喷嚏时无加重。入院前2天出现双下肢麻木、力弱 。入院前1天双下肢失动,伴大小便困难。行

19、MRI检查 ,考虑为T1012椎管内硬膜外肿瘤。急诊收入我院并 予以急诊手术治疗。 查体:双侧T10以下痛触觉、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消 失;T1012压痛,扣击痛明显。 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肌容积正常。 双下肢肌腱反射未引出; 双足Babinski阳性。 Key: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叩击痛明显;硬膜外脂肪 、肿瘤侧蛛网膜下腔消失或移位;椎体虫蚀状破坏或压 缩骨折; 病例3之MRI 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脊膜外淋巴细胞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脊膜外淋巴细胞瘤 病例4:髓内室管膜细胞瘤 男,30岁,入院前10年感到颈肩麻木,对 针刺不敏感,做饭时烫伤数次而不觉。入 院前2年感到两手活动力弱

20、。入院前半年 走路多时感到右下肢力弱。检查:左眼睑 下垂,左侧瞳孔2cm ,右侧瞳孔3cm ,双 侧C2T3痛觉减退,触觉保留。双手大 鱼际肌萎缩。双上肢远端级。右下肢肌 力V-级,左下肢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 常。四肢腱反射稍活跃,双下肢Babinski 征阴性。 病例4之MRI 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内室管膜细胞瘤髓内室管膜细胞瘤 1.ependymoma是较为常见的髓内肿瘤,良性居多。可发生 于髓内各段,以颈髓常见。从圆锥突入马尾或原发于终 丝部位者多于星形细胞瘤。 。 2.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略多于女性。以中年人最为常 见。男女比例几乎均等。 3. 起源于中央管室管膜上皮,属于神经上皮细

21、胞肿瘤,可 由髓内突出髓外,这种现象多见于圆锥或终丝段 ependymoma。 4.临床多呈髓内脊髓压迫症的表现。 5. MRI:肿瘤沿髓内纵向生长,上下极常有囊或空洞形成。 均匀或混杂强化,肿瘤界限清楚。术中见肿瘤表面有薄 层假性包膜,与正常脊髓组织形成分界。 6.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方法,手术时机及适应征难以统一, 通常以中度神经功能障碍为指征。 Key:髓内肿瘤,但表现轻,进展慢,病程长;肿瘤边界清, 两端空洞 髓内室管膜细胞瘤特点 男,30岁。 入院前1年感到双手活动不利,左侧明显,左前臂 肉跳。双上肢麻木,逐渐向下发展到胸部。夜间感到 左上肢不适感,咳嗽不加重,无放射。入院前8个月感

22、 到排尿困难,大便经常干燥。检查:左眼睑下垂,左 侧瞳孔2cm ,右侧瞳孔3cm ,双侧对光反射存在。左侧 面部痛觉减退,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侧C2T5 痛觉减退,触觉保留。双手、前臂及岗上窝肌肉萎缩 。左上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III级。右上肢近端肌力 V-级,远端级,双下肢肌力V级。双上肢肌张力低, 双下肢肌张力高。四肢腱反射活跃,左上肢Hoffman征 阳性,双下肢Babinski征阳性。影像检查未见颅内肿物 。尿动力学检查示神经源性膀胱,残余尿量150ml。 病例病例5:髓内星形细胞瘤:髓内星形细胞瘤 术后病理证实为髓内星形细胞瘤髓内星形细胞瘤 1. astrocytoma也是仅次

23、于室管膜细胞瘤的常见髓内肿 瘤,可发生于髓内各段,以颈髓和颈胸交界部位常见。 终丝部位较为少见。 2. 30岁年龄组居多。儿童组髓内肿瘤也较为常见 3. 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 4 本病患者多呈髓内脊髓压迫症的表现。 4. MRI扫描可见局部脊髓增粗,间有长T1、长T2信号, 部分病变可被强化。多数难以与室管膜细胞瘤区别 5. 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脊髓组织之间缺少明确分 界,手术切除易造成严重并发症,故经常达到部分或 大部切除加椎板减压术。 Key: 髓内肿瘤,病史短,进展较快,临床表现重;肿瘤 界限不清 髓内星形细胞瘤特点 园锥马尾综合症 园锥与马尾表现常合并出现,称园锥马尾 综合症。常见先

24、天性肿瘤、室管膜细胞 瘤 园锥(园锥(S3S35 5):):(1)鞍区感觉障碍;(2)膀 胱直肠功能障碍明显,真性尿失禁。 (3)男性可能出现阳痿。 马尾(脊柱马尾(脊柱L2L2以下):以下):(1)下肢根痛明 显;(2)小腿肌肉萎缩。(损伤神经根分 布的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各种感觉障碍 及神经营养不良)。 先天性肿瘤(先天性肿瘤(congenital original tumorcongenital original tumor)包 括上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皮样囊肿 (dermoid cyst)、畸胎瘤(teratoma)和脊索 瘤(chodoma)等。多见于胸腰相接段

25、脊髓和马 尾圆锥区;横向位于髓内或髓外,或与髓内中央 管相通,但以硬膜下多见。dermoid cyst和 teratoma多是自髓内突出髓外。epidermoid和 dermoid cyst均起源于椎管内皮肤外胚叶的异位 组织。epidermoid cyst壁呈半透明状,为复层 鳞状上皮组织。内容物为脱落的角化上皮,富含 胆固醇结晶。无毛发。dermoid cyst的囊壁较厚, 在复层鳞状上皮基底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及真皮层, 内含皮肤附属结构如汗腺、皮脂腺及毛囊。特征 是内容物中常有毛发。teratoma较少见,含有起 源于三个胚叶的组织。最主要特征是有脂肪组织 信号。手术治疗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治

26、疗方法。 影像检查影像检查 髓内髓内 髓外硬膜髓外硬膜 下下 硬膜外硬膜外 X X平片平片 骨质无变 化 可见椎间 孔扩大(斜 位平片) 常有椎体破坏或 椎旁阴影 脊髓造影脊髓造影 梗阻面梗阻面 梭型 偏心小杯 口 水平截面或梳齿 状 蛛网膜下蛛网膜下 腔腔 瘤两侧均 变窄 瘤侧增宽 对侧变窄 瘤两侧均变窄 脊髓移位脊髓移位 脊髓增粗 无移位 仅 脊 髓 移 位,硬膜囊 正常 脊髓和硬膜均 向瘤对侧移位 纵向发展为 主,多数长 多数短 可长可短,骨 性改变 脊髓:移位?实质改变? 蛛网膜下腔变化及血管影 硬膜及硬膜囊改变,移位 脊柱改变:椎弓根,椎间孔,椎体 肿物长短?肿物与脊髓哪方饱满? 哪

27、方变扁 例题例题1 1:某男,25岁,枕颈疼痛1年, 咳嗽时疼痛加剧。伴左下肢麻木逐 渐发展到脐部。半年来出现右下肢 力弱。 此病人最可能是:此病人最可能是: A.胸部髓内肿瘤; B.T10硬膜外肿瘤; C.上颈髓髓外硬膜下肿瘤. 例题例题2 2:某女,40岁,大小便困难半年, 双手消瘦伴肉跳4个月,C5-T7痛觉消失, 触觉正常。 此病人最可能是:此病人最可能是: A.C5-T7髓内肿瘤; B.C5-T7硬膜外肿瘤; C.C5-T7髓外硬膜下肿瘤。 |以下那项最易引起脑脊液冲击 征或疝入征 |A.星形细胞瘤 |B. 髓内肿瘤 |C. 髓外硬膜外肿瘤 |D. 颅内压增高 |E 髓外硬膜下神经鞘

28、瘤 |椎管内转移瘤最常发生的部位 |A. 随脑脊液播散于蛛网膜下腔 |B. 经淋巴系统转移到脊髓 |C. 经血液循环转移到脊柱或硬膜外 |D. 随脑脊液播散于软膜下 |E. 经血液循环转移到脊髓实质内 |以下有关脊髓休克的解释哪项不正确? |A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迟缓性瘫痪 |B损伤平面以下各种反射消失 |C损伤平面以下出现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D常有大小便失禁 |E一般持续24周,合并褥疮等并发症时 延长。 | 呼吸困难最常见于 |A. 胸1-6髓内肿瘤 |B. 胸6-12 髓内肿瘤 |C. 脊髓胸段髓内肿瘤 |D. 颈5-胸2髓内肿瘤 |E. 颈1-4髓内肿瘤 |Horner综合征最常见于 |A

29、. 胸1-6髓内肿瘤 |B. 胸6-12 髓内肿瘤 |C. 全胸段脊髓髓内肿瘤 |D. 肺尖或颈5-胸2脊髓肿瘤 |E. 颈1-4髓内肿瘤 | 病人出现截瘫,其脊髓的损害阶 段应是: |A. 高位颈髓 |B. 腰膨大 |C. 园锥马尾区 |D. 胸段脊髓 |E. 颈膨大 |病人出现四肢瘫,其脊髓的 损害阶段应是: |A. 颈段脊髓 |B. 腰膨大 |C. 脊髓园锥 |D. 马尾神经 |E. 胸段脊髓 |女性病人出现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 吸增强,其脊髓的损害阶段最可能是: |A. 高位颈髓 |B. 腰膨大 |C. 园锥马尾区 |D. 胸8-12脊髓 |E. 颈膨大 |男性病人出现阳萎,其脊髓的损

30、害 阶段应是: |A. 颈段脊髓 |B. 腰膨大 |C. 脊髓园锥 |D. 马尾神经 |E. 胸段脊髓 |影像检查显示硬脊膜囊正常而脊髓 移位,最可能是 |A. 脊髓炎症引起粘连 |B. 脊髓髓内肿瘤 |C.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D. 硬脊膜外肿瘤 |E. 马尾园锥区肿瘤 |影像检查显示脊髓梭形膨大而硬 脊膜囊正常,最可能是 |A. 神经纤维瘤 |B. 脊髓髓内肿瘤 |C.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D. 硬脊膜外肿瘤 |E. 马尾园锥区肿瘤 |影像检查显示硬脊膜囊和脊髓均有 移位,最可能是 |A. 脊髓炎症引起粘连 |B. 脊髓髓内肿瘤 |C.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D. 髓外硬脊膜外肿瘤 |E.

31、马尾园锥区肿瘤 |枕颈部疼痛伴强迫头位,最不 可作的检查是: |A. CT 平扫 |B. CT 强化 |C. MRI 平扫 |D. MRI强化 |E. 腰穿测压 有关假性尿失禁下列那项不正确? |A. 表现为充溢性尿失禁 |B. 可见于双侧锥体束损害引起自动 性膀胱 |C. 常见于一些尿道梗阻的疾病 |D. 可见于脊髓骶节以下损害引起自 律性膀胱 |E. 实际上存在尿潴留 |有关脊髓髓节与脊柱椎体的对应关 系,下列那项不正确 |A. 上位颈髓的髓节与椎体节段一致 |B. 下位颈髓的髓节比相应椎体高1个节段 |C. 上中胸段的髓节比相应椎体高2个节段 |D. 下胸段的髓节比相应椎体高3个节段 |

32、E. 腰膨大的髓节比相应椎体高4个节段 |脊髓肿瘤患者主述手部肉跳,最 可能是 |A. 颈膨大髓内肿瘤 |B. 颈膨大髓外硬膜下肿瘤 |C. 治疗期间缺乏补钙 |D. 颈膨大髓外硬膜外肿瘤 |E. 椎管内血管刺激神经根 脊髓肿瘤患者鞍区感觉正常,最 可能是 |A. 腰膨大以上髓内肿瘤 |B. 腰膨大以上髓外硬膜下肿瘤 |C. 脊髓园锥肿瘤 |D. 腰膨大以上髓外硬膜外肿瘤 |E. 以上都不对 |有关脊髓的定位诊断,下列那项不正 确? |A. 神经根刺激征基本与病变水平一致 |B. 颈膨大损害常有胸式呼吸减弱 |C. 颈膨大损害可引起上肢混合性麻痹 |D. 上颈髓损害常有呼吸困难 |E. 感觉平

33、面都能代表病变水平 某男,50岁,颈肩部疼痛2年,左上肢无力3个月。 检查:左睑裂小,眼球内陷,左侧瞳孔2mm ,右 侧瞳孔3mm,双侧对光反射存在。余颅神经检查 未见异常。左上肢有肌肉萎缩,肌力IV级;右上 肢及双下肢肌力V级。左上肢肌张力低,双下肢 肌张力高。 MRI示:C5-T1脊髓肿瘤。其眼部表 现是由于: A. 脊髓肿瘤转移到颅内。 B. 神经纤维瘤多发病灶压迫动眼神经 C. 上颈髓肿瘤压迫三叉神经脊髓束 D. 脊髓肿瘤累及颈部交感神经节 E. 脊髓肿瘤累及副交感神经节 某女,50岁,双手消瘦力弱7年。检查:右 侧面部、双侧C2T5痛觉减退,触觉保 留。双手、前臂及岗上窝肌肉萎缩。双 上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III级。双下肢 肌力V级。双上肢肌张力低,双下肢肌张 力高。影像检查未见颅内肿物。 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