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惯量仿真实验_第1页
转动惯量仿真实验_第2页
转动惯量仿真实验_第3页
转动惯量仿真实验_第4页
转动惯量仿真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蕿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简介 芇 能动 28 朱鹏 2120301224 薄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 量的量。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 转轴的分布有关。 羂本实验将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基本方法,目的如下: 羀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螄 2 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莂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肂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原理

2、 肆1 刚体的转动定律 蒆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卩,其值与外力矩成正 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 膂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蒇2 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膄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 竖直轴转动。 节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 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 h=at2/2。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 Tr 和轴摩擦力力矩 M。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 f = I卩。绳

3、与塔 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 a = r卩,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2 袈 m(g - a)r - Mf = 2hI/rt (2) 蚆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 avvg. 袃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 2 莁 mgr = 2hI/ rt (3) 艿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 法求得转动惯量 I 。 肄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蚂从( 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莁A.作m - 1/t 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 砝码下落高度 h,( 3)式变为: 蚀M = Ki/ t 2 (4)

4、螆式中 K1 = 2hI/ gr 2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 t 的平方成反 比。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 m与1/t 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 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蚅从m - 1/t 2图中测得斜率 Ki,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i = 2hl/ gr2求得刚体的 I。 蒁B.作r - 1/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 m和下落高度h 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r = K 2/ t( 5)式中屜=(2hl/ mg)1/2是常量。上式表明 r与1/t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

5、量的砝码下落时间 t ,用所得一组数据作 r1/t 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 律。 螇从r 1/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m h、g值,由K2 = (2hl/ mg) 1/2求出刚体的 l。 薈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内容 蒄1.调节实验装置: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 薁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与滑轮面共面。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 高度h,并保持不变。 膈2. 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羆取塔轮半径为3.00cm,砝码质量为20g,保持高度h不变,将配重物逐次取三种不同 的位置,分别测量砝码下落的时间,分析下落时间与转动惯量的关系。本项实验只作 定性说明,不作

6、数据计算。 芃3.测量质量与下落时间关系: 蚁测量的基本内容是:更换不同质量的砝码,测量其下落时间t。用游标卡尺测量塔轮 半径,用钢尺测量高度,砝码质量按已给定数为每个5.0g ;用秒表记录下落时间。将 两个配重物放在横杆上固定位置,选用塔轮半径为某一固定值。将拉线平行缠绕在轮 上。逐次选用不同质量的砝码,用秒表分别测量砝码从静止状态开始下落到达地面的 时间。对每种质量的砝码,测量三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砝码质量从5g开始,每次 增加5g,直到35g止。用所测数据作图,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计算转动惯 蕿4.测量半径与下落时间关系 蚇测量的基本内容是:对同一质量的砝码,更换不同的塔轮半径,

7、测量不同的下落时 间。 肁将两个配重物选在横杆上固定位置,用固定质量砝码施力,逐次选用不同的塔轮半 径,测砝码落地所用时间。对每一塔轮半径,测三次砝码落地之间,取其平均值。注 意,在更换半径是要相应的调节滑轮高度,并使绕过滑轮的拉线与塔轮平面共面。由 测得的数据作图,从图上求出斜率,并计算转动惯量 旳除 计算 绘图 退出 IH(g) 10. U 20. 0 25. 0 30. 0 35. 0 第次 詛4 1J 6 5.02 4.34 4 3.52 3.33 第次 9.53 6 507 4.4 3.89 3 5 3124 第澈 B.65 5.15 4 99 4.34 3.96 3.62 3.4

8、电均值 8160667 BOB 5.02667 4.3G 3 34667 3.54667 3.32333 iy ds) 0.0134995 0 027230* 0 03957S; 0.052605 0.064200( 0 079496E 0.090542 数据记录 塔轮半r= 3 高度 h=90. OOcti. mo位IS* 5-5F m位:s 数据记录 怯frS m= 5.0 g* 烏度 h=90. OOcin, mo位置丄 5-5 删除 计算 绘图 退出 r (cm) 1. 0 L 5 2.0 2. 5 3.0 第次 厉54 1 17.14 1288 1Q1B 8.61 第次 256 17

9、.12 1Z86 10.34 85G 第三次 25.54 17 02 12.B2 10.32 8 58 T均伉 25.56 17.0333 12.8533 10JB 8.58667 1 t(l/s Q039123E 0.053502: 0.077800( 0.097276: ail 646 单位: 数据记录 删除 计算 数据 退出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to员bkogA.nrogeHKO TOpMenob3ygmflCH6yHeHuac egoB u HHuefigoHM ucno 员 B3OBaTbCEb KOMMepqeckuxqe 员 ex.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scFo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e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