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之路宋学峰_第1页
教师成长之路宋学峰_第2页
教师成长之路宋学峰_第3页
教师成长之路宋学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师成长之路 文/ 学峰 杨澜说:“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 ! ”。 20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 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有 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 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平上。”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十反思。 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 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 精神和心灵。 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就必须使自己不断地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乃 至于成为名师。

2、 关于教师的成长,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反思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 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 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教师不能拿着一张旧船票,登上今天的客船,去重复昨天的故事。一个教 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 为名师。 通俗地说,“反思型”的教师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 作,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 老师。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在不断研 究的过程中,教师会查找许多专业上

3、的理论知识,拓展思路,继续学习和深造, 并向有关专家和同事请教,这样就发展了积极探索的能力和科研能力,成为研 究者,从而获得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使教师能更快地成长。 不断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必备因素。对教育思想的认识,有一个从肤浅 到深刻的过程;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专业素养的 提高,也有一个从薄弱到丰厚的过程。从肤浅到深刻,从稚嫩到成熟,从薄弱 到丰厚,就是一个通过不断反思而达到不断提升的过程。 孙双金说:“反思乃个体成熟的标志。” 教师,在反思中去浮躁,在反思中寻规律,在反思中辨得失,在反思中出 智慧。 第二:读书 着名教育家肖川有一个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 +专业

4、引领。 这里的专业引领其实就是读书,读好书。我认为一个教师若没有养成读书 的习惯,不善于时时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以滋润自己,那么在教育上他同样不可 能走远。 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关于读书方法,古人有读书七字诀:嗜之如癖、藏之为乐、用之随手、日 之必读、注之摘用、类之均有、选之有致,说的非常到位。 关于读书,我写了一篇十分钟打造你受益一生的读书成长体系 ,到我微 信公众号(学峰读书会)找到,那篇文章把读书这件事说透了。 第三:学习 人类当前所处的时代,已然是一个终身学习时代。 你唯一持久

5、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历 代表过去,只有学习的能力才能代表将来。 教师最少要有三方面的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 教育理论功底。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纬度中,学科视野要纵深,人文视野要开 阔,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要扎实。 这就要求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抓住每次外出听课的机会,这是非常好 的学习机会:听名师展示课,学好的片段与评析;听青年教师评优课,学同题 异构(找各自特点进行分析 ) ;听一般试验课,可找问题所在进行剖析。 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 第一本源。其它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在当今这个学习

6、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学习的差异;人 与人之间的较量,主要是学习能力的较量。 第四:写作。 中国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说 “目耕”(读书),“舌耕”(教书), “笔耕”(写作)。 作为一个教师,读了一些书,每天都在教书,但是不写作,不反思,不梳 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辈子 的教书匠而已 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我们就要坚持反思与写作。 如果说读书是输入,思考是消化,那么写作就是输出。写作能帮助我们梳 理思绪,帮助我们深化认识,提高我们的阅读效果,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随笔是教师表达自我最合适的文体,因为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 撮悲欢、

7、一星冥想、一缕哲思、一点体悟 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欣、未来 的畅想、海天之阔、芥草之微,都可以成为随笔写作的素材,所思所想没有不 可形诸笔端的。 此外,“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有很重要的作用: 1、博客能帮助 教师激发专业自觉, 2、博客能帮助教师寻找发展之路, 3、博客能帮助教师迅 速完善自我。所以写教育博客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形式。 第五:研究。 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无一不是边教学边研究,无一不是在教学与研究中逐 渐形成他们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凡是优秀的教师,没有不搞研究的,凡是研究有成的教师,无一不是优秀 的;没有当过教师的人搞教育研究,往往是空洞的理论而已;从不研究教育教

8、 学问题的教师,到头来只能是个教书匠! 教育科研是学者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要带着一颗研究思考的大脑,思考平凡的工作。这里的研究思考主要 指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思考、 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 其中,思考(反思)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由“经 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单干型”向“合作型”转变,由“教书匠”向 教育家”转变。 思想即生命,思想即处境!有思想才能自觉与自然引领学生的心灵,有思 想才能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关于教师的成长,我学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是李镇西的每天“五个一 工程”: 每天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 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只要坚持这样去做,我相信一 定会有大成。 总之,教师要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