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简答题word版本_第1页
实验诊断简答题word版本_第2页
实验诊断简答题word版本_第3页
实验诊断简答题word版本_第4页
实验诊断简答题word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六号楼 509宿舍打, 2010 级临床五班1. 实验诊断的基本概念?答: 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 估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2. 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诊断灵敏度:指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诊断灵敏度的数学式为 所有非病人中获得真阳性结果的百分数诊断特异性:指检验莫项目确定无某种疾病的能力,他的数学式为所有病人中获得真阴 性结果的百分数。诊断确认度连续定量数据分析3 参考范围 :参考值是指对抽样个体进行莫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 加减 2 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2、。医学决定水平 :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制, 通过观察测定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值, , 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危急值 :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 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医生要紧急处理。4.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 答:(1)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 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 2)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红细胞增多症,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A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 加:生理性为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常

3、见肺源性心脏病等; 2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 性增加:与某些肿瘤和肾脏疾病有关B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5. 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答: (1)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色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 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某些血红蛋白病。( 2)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这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 幼细胞贫血,球形细胞也呈高色素性、(3)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色或紫灰色, 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 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 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

4、贫血,尤以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常见。6. 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临床意义答:(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物质,是核糖体。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 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 2)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核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 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环(3)卡 -波环:成熟红细胞内细淡紫红色环形,提示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 血、铅中毒及白血病等( 4)有核红细胞: 成人出现均属病理现象主要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 红白血病、 髓外造血 7贫血的实验室检验项目 :常规检测(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血红蛋白 计数)、网织红细胞检测和

5、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深蓝或浅蓝网织状。 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常见于溶血性性贫血、急性失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贫血。红细胞有关参数: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平均红细胞血 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反映外周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8什么是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红细胞沉降率ESR :指红细胞在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影响因素 a血浆中各种 蛋白的比例改变b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病理性增快:(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

6、 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 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2) .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3) .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 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4) .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5) .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9.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答:各种感染化脓性;大量组织坏死和大量RBC破坏:I、大手术;II、心肌梗塞;III、急性溶血;急性内出血,出

7、血后12小时明显增多诊断标; 急性中毒;恶性肿痛: 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病;真性红细胞f症;原发性 PH f10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感染:病毒性流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细菌性伤寒 理化因素:电离辐射、药物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 11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课发生哪些中毒性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答:1.细胞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2.中毒颗粒;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和大面积烧伤3.空泡形成;严重的感染 ESP败血症4.核变性;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5.杜勒小 体:严重化脓性感染。1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答:1

8、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等2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3皮肤病,如湿疹等 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某些传染病7其他如风湿性疾病13. 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1感染性疾病,只要为病毒感染2肿瘤性疾病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4移植排斥反应 14异性淋巴细胞分型及增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1型,又称空泡型。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细胞核为圆形、肾形、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 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 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n型,又称不规则型,或称单核细胞型。胞体较大,外观常不规则,可有多个伪足。核 形状与

9、结构与I型相同,或更不规则,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 透明感,边缘处着色深,一般无空泡,可有少数噬天青颗粒。山型,又称幼稚型。胞体较大, 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临床意义: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1.感染性疾病,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病毒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可高达10%以上。 数月才逐渐消失。也可见于某些细菌 2.药物过敏3.输血、血液透析或体外4.其他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粒细胞均可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疾病恢复后异形淋巴细胞仍可存在外周血中持续数周、 性感染、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或原虫感染

10、等疾病。 循环术后,可能与细胞肥大病毒又称涎腺病毒感染有关 缺乏症、放射性治疗等15. 简述类白血病反应的分类答:1中性粒细胞型2嗜酸性粒细胞型 3淋巴细胞型4单核细胞型16.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答:1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板减少性紫癜 3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17 .MPV 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血小板平均容积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 增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 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是造血红能回复的首要表现;减低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有半数白血病患者 MPV 减低、 MPV 随血小板数而吃血下降,

11、是骨髓造血 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18. 简述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答: 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胞体组建由大到校,但巨核系细胞体积通畅是 由小变大,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同时形状随着体积的变化也变化。2、细胞质量有少逐渐增多, 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染色, 有深蓝变浅染, 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总变为 橘红颗粒,从无颗粒到嗜天青颗粒再到特异性颗粒,但红细胞质内一般无颗粒。3、细胞核,大小,有大到小,有规则变为不规则,甚至分叶,但巨核细胞由小变大染色质,由 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或凝聚成块,着色由浅变深核仁,由有到无,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4、细胞核 /细胞质比例:有

12、大变小,巨核细胞则相反19. 什么是过氧化物酶染色?什么是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临床意义是什么?答:POX :血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H2O2,释放出新生态氧,使物色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临床意义: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NAP :使中性粒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显色的方法,临床意义: 有助于鉴别和诊断某些疾病1、感染性疾病 NAP 活性增高;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NAP 活性减低; 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NAP 积分值减低; 4、再生障碍性贫血: NAP活性增高; 5、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20细胞免疫分型的

13、临床应用有哪些?答:有助于识别不同系列的细胞;识别不同的淋巴细胞;有助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有助于识别不同功能状态的细胞;有助于对不同系列和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进行分离和研究;可用于各种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 可用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21. 简述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点答: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常30%,使粒红细胞比例降低。 红细胞系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 贫血严重时, 中幼红细胞较晚幼红细胞更多。 贫血程度较轻使, 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 细胞体积减小, 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 有时细胞边缘可见不规则突起

14、,核畸形, 晚幼红细胞的核固缩呈小而致密的紫黑色“碳核”。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个阶段细胞的 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正常22. 简述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特点答:骨髓增生明显减低。骨髓小粒呈粗网结构空架状,细胞稀少,造血细胞罕见,大多为 非造血细胞。粒、红两系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达80%以上。巨核细胞显著减少,多数病例常无巨核细胞可见。浆细胞比值增高。有时还可有肥大细胞、网状细胞增高。23. 简述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答: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常在40%50%以上,并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 与正常有红细胞系列并存。

15、粒细胞系相对减少。 本病早期巨粒细胞先于 巨幼红细胞出现, 以巨晚幼粒红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为多件, 分叶核粒细胞有分叶过多显 像,又有早期诊断意义。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或增多,也可出现包体巨大,核分叶过多, 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24. 简述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答:血像:(1).贫血:RBC下降、Hb下降;(2).PLT下降;(3).白细胞质和量的改变;(4).RBC 多形态正常。 骨髓像 : (1). 增生程度活跃; (2). 粒红比增大; (3). 细胞增大以原始阶段细胞 为主,其它细胞均受控制。25 出血性疾病的检测项目PLT)和出血时间(BT)作为APTT 和 PT。FDPs 和 D-

16、D 。3 血小板聚集实验聚集率2B 血小板球蛋白增高答:一期止血缺陷: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出血。选用血小板计数( 筛选试验。二期止血缺陷:凝血因子缺陷或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出血。选 纤溶亢进性出血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被纤溶酶降解出血。选26 血栓性疾病检测项目如何选择 ?答:筛选试验:1APTT和PT可能缩短,2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高, 可能升高,血液粘度一般增高。常用实验: 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增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被激活。 3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增高凝血酶生成增多。 4 抗凝血酶活性 减低凝血酶活性增强。 5FDPs 和 D-D 减少纤溶酶活性减低。特殊实验: 1TME 和

17、T_1 增高,血管内皮损伤。27APTT、PT、TT、FIB、AT 的检验项目有哪些临床意义答: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筛选实验,PT:是外源凝血系统筛选试验。TT:延长见于地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存在。 AT: 抗凝血酶的多少,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 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 AT 缺乏症, DIC 。28.病理情况下尿中常见的管型及临床意义答: 1 透明管型:由 T-H 糖蛋白、清蛋白的氯化物构成,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 状体,两端钝园,偶尔含有少量颗粒。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 可见增多。2管型颗粒:a粗颗粒管型,在蛋白质基质内含有较多粗大而致密的

18、颗粒,外形 较宽易断裂, 可吸收色素呈黄褐色, 见于慢性肾炎、 肾盂肾炎或某些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b细颗粒管型,在蛋白基质内含有较多细小而稀疏颗粒,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 期3,.细胞管型:a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时出现b.红细胞管型:常与肾小球性血尿同时存在,临床意义与血尿相似 c.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d混合型管型:同时含有各种细胞和颗粒物质的管型,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4.蜡样管型: 由颗粒管型、 细胞管型在肾小管中长期停留变性或直接由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 溶解后形成,呈质低厚、 有切迹或扭曲、 折光性强的浅灰色或浅黄色蜡烛状。该类型

19、管型多 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 预有不良 5.脂肪管型: 因管型中含有大小不一、 折光性强的 椭圆形脂肪小球而得名, 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 6.宽幅管型: 由蛋 白质及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构成, 外形宽大不规则, 易折断。 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 提示预后不良。 7.细菌管型:含有大量细菌、真菌的管型,见于感染性疾病。8.结晶管型:含盐类、药物类化学物质结晶管型。29.病理性尿液颜色改变及临床意义答:血尿:a肉眼血尿: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B镜下血尿: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 3 个。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外伤等,也可

20、见于血液系统疾病, 如血友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 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正常尿 液验血试验为阴性, 当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在尿中, 可使尿液呈浓茶色、 红葡萄酒色 及酱油色。 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如溶血性贫血、 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肌红蛋白常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坏死等。3)胆血红素尿: 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油豆样改变,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4)脓尿和菌尿:当尿内含有大量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呈白色混浊(脓 尿)或云雾样(菌尿) 。加热或加酸均不能使混浊消失。脓尿和菌尿鉴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

21、盂肾炎、膀胱炎等。 5)乳糜尿和脂肪尿: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若 同时混有血尿则成为乳糜血尿。 尿中出现脂肪小滴则成为脂肪尿。 然后乳糜尿和乳糜血尿可 见于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30什么是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产生的机制?答: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加,原尿中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早期。2肾小管性蛋白尿:因近端肾小管病变,影响尿中蛋白重吸收所致,可见于肾盂肾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解热

22、镇痛药, 重金属盐对肾小管损伤,以及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3混合型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发生病变所致。上述产生肾小球性或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疾病进一步发展,均可形成混合性蛋白尿。4组织性蛋白尿:由于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的蛋白所致,一般仅为轻度蛋白尿。肾 脏病变很少仅表现为单纯性组织蛋白尿。5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所致,常见于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凝溶蛋白尿。31.尿液有形成分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血尿红细胞形态有哪些变化?答:1)红细胞:典型形状为浅黄色双凹盘状。高渗时桑椹状,低渗时红细胞淡影,肾小球源性血尿呈多形性改变。2)白细胞: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

23、行性改变,浆内颗粒清晰可见,胞核清楚3)上皮细胞:尿液中的上皮细胞来自肾及尿道的整个泌尿系统。4)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体5)结晶: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怀疑患者有肾结石的可能。32尿糖升高原因?答:1血糖增高性尿糖,血糖超过肾糖阈。血糖正常性;肾小管病变使重吸收糖降低,暂时性 糖尿见于生理性或应激性尿糖增高。 还有假阳性糖尿,是一些还原性药物使班氏实验假阳性。 33尿管型形成条件答:1尿中T 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2肾小管仍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功能,3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休息完重新排尿时已形成的管型随尿排出。34粪便隐血实验临床

24、意义答:隐血实验对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有意义,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低,呈间歇阳性。消化道 恶性肿瘤阳性率高,呈持续阳性。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均为阳性。35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患者的尿液有何变化?黄疸类型尿液检杳颜色尿胆原尿胆红素正常人浅黄1: 20阴性阴性溶血性黄疸加深强阴性阴性肝细胞性黄疸加深阳性阳性胆汁淤积性黄疸加深阴性阳性36简述常见脑、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压力mmH20外观细胞数及分类蛋白 质定 性蛋白 质定 量g/L葡萄糖mmol/L氯化物mmol/L致病菌化脓性 脑膜炎显著 增咼混浊, 脓性,可 有肿块显著增加数千中 性粒细胞为主+以 上显著 增加明显

25、减少或消失稍低可发现 致病菌结核性 脑膜炎增咼毛玻璃 样,静置 后有纤细 网模形增加,数十或数 百,早期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其后以 淋巴细胞为主阳性+增加减少明显减少抗酸染 色可找 到结核 杆菌病毒性 脑膜炎稍增 高清晰或微 浊增加,数十或数 百,早期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其后以 淋巴细胞为主性时+轻度 增加正常正常无脑脓肿增咼尢色或黄色微浊稍增加,以淋巴细 胞为主轻度 增加正常正常有或无脑肿瘤增咼尢色或黄 色正常,或稍增加, 以淋巴细胞为主+轻度 增加正常正常无蛛网膜 下腔出 血稍增 高血性为主正常,或稍增加, 以淋巴细胞为主+轻度 增加正常正常无正常70180无色透明08个多位淋巴 细胞阴性

26、1.150.452.54.5119129无37.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有哪些?项目漏出液渗出液原因非炎性积液炎性,肿瘤,物理或化学型刺激积液外观淡黄色稀薄透明浑浊,血性,浓性,乳糜性比密1.018凝固性不自凝能自凝Rivalta 试验阴性阳性蛋白定量30g/LGlu定量与血糖相近常低于血糖水平细胞计数500x10 的 6 次方 /L细胞分类以淋巴间皮C为主病因不同,分别以中性粒 C淋巴C或瘤C为主细菌学检杳阴性常可找到病原菌(腹水为漏出液见于肝硬化腹水)(胃液呈咖啡残渣样外观见于胃溃疡)38试述血尿素氮升高的临床意义答:尿素氮增高见于:器质性肾功能损害1 )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

27、肿瘤等2)急性肾衰肾功能轻度受损是,BUN可无变化,但 GFR下降至50%,BUR才能升高。2肾前性少尿3蛋白质分解摄入过多 4血BUN作为肾衰竭透析充分性指标, 多以KT/V表示, 当其指大于1时表示透析充分39. 常见远端肾功能试验有哪些?答:1.昼夜尿比密2.3h尿比密试验3.尿渗量(尿渗透压)测定40. 测定肾小球虑过功能的试验有哪些?答:1血清肌酐测定 Cr 2.内生肌酐清楚率 Ccr 3.血尿素氮测定BU 4.肾小球率过滤测定 5.血 3 2 微球蛋白测定。41. 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将肾功能损害程度分为几期?答:分为4期:第1期(肾衰竭代偿期)Ccr为5180ml/min ;第2期

28、(肾衰竭失代偿期)Ccr为5020ml/min ;第3期(肾衰竭期)Ccr为1910ml/min ;第4期(尿毒症或末期肾衰 竭)Ccr10ml/min。42、根据血肌酐将慢性肾衰竭分为几期?答:肾衰代偿期,血肌酐 178卩mol/L;肾衰竭期,血Cr明显升高,大于 445mol/L;43、根据血尿素氮将慢性肾衰竭分为几期?三期肾代偿期,血BUN9mmol/L ;肾衰竭期,血BUN20mmol/L。44、简述急性、慢性肝炎时实验诊断指标(转氨酶、胆红素、总蛋白)的变化特征? 急性肝炎时,转氨酶显著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总蛋白没有明显的变化慢性肝炎时,转氨酶轻度升高,大多数慢性肝炎的AST升

29、高大于ALT的升高,血清胆红素代谢基本正常,血清总蛋白显著升高45、不同类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要点有哪些?血清胆红素(卩 mmol/L)尿内胆色素(卩 mmol/L)CBUCBCB/STB尿胆红素尿胆原正常人081.710.20.20.4-0.844.2梗阻性黄疸f0.5+减少或缺少溶血性黄疸fff7.0mmol/L高糖血症(1)生理性增高:餐后 12小时(2)病理性增高:各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FBG降低FBG7.0mmol/L ;2 、OGTT血糖峰值 11.1mmol/L, OGTT 2hPG11.1mmol/L3 、具有临床症状,随机血糖 11.1mmol/L,且伴有糖尿阳性者。49

30、、简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意义?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取决于血糖水平、高血糖持续时间,其生成量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反应近2到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包括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筛检糖尿病 预测血管并发症鉴别咼血糖。50、以实验室指标如何鉴别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项目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年龄中青年中老年儿童不定性别女性不定不定不定病因缺铁铁利用障碍Hb异常缺铁或铁利用障碍网织红细胞或f或f或f一血清铁蛋白ff或f血清铁ffJ总铁结合力fJ一J转铁蛋白饱和度Jff一细胞外铁Jfff储存铁J或fff铁粒幼细胞J环形铁粒幼细胞 15%fJHbA2J或一J或一51、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理想

31、生物化学指标应具备哪些特点?答:具有高度的心脏特异性;心肌损伤后迅速增高,并持续较长时间;检测方法便捷 快速;其应用价值已由临床所证实。52、简述cTnT、肌红蛋白在 AMI诊断中的作用答:P39653、检测血糖代谢物检测、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应用?答:血糖代谢物检测的临床意义: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1、FBG(空腹血糖)增高:FBG增高而又未达到斩断糖尿病标准时,称为空腹血糖过高;FBG增高超过7.0mmol/L时称为高血糖症。生理性增高病理性增高:各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应激性因素;药物影响;肝脏与胰腺疾病。2、FBG减低:当FBG低于2.8

32、mmol/L时称为低血糖症。生理性减低:饥饿。病理性减低:胰岛 素过多;对抗胰岛素分泌不足;肝糖原储存缺乏;急性乙醇中毒;非降糖药影响。血脂检测的意义:血清脂质检测除了可作为脂质代谢紊乱及有关疾病的诊断指标外,还可协助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肾病综合症、肝硬化及吸收不良综合症等。54、哪些血脂成分有较强至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答:低密度脂蛋白 LDL55、简述血清电解质检测主要项目的参考值。答:血清阳离子检测:血钾 :3.55.5mmol/L 血钠:135145mmol/L血钙:总钙 2.252.58mmol/L 离子钙:1.101.34mmol/L血清阴离子检测:血氯: 95105mmol/L

33、 血磷0.971.61mmol/L56、高血钾、低血钾、血钙增高及血磷、尿磷、尿钙变化的意义?答:p38557、临床常用的心肌酶有哪些?心肌蛋白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答:常用的心肌酶有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异型,乳酸脱氢酶,乳酸脱 氢酶同工酶。 常用心肌蛋白有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1、肌红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58、简述淀粉酶检测的临床意义答;59、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有哪些?首选指标是什么?答:甲状腺激素检测 T4 FT4 T3 FT3 rT3 TBG T3RUR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代谢激素检测PTH CT。首选T3 T460、 何为免疫球蛋白?何为M蛋白?临床意义?免疫球蛋

34、白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细胞的膜上。M蛋白或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细胞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速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其分子片段。检测到M蛋白,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见于:1.多发性骨髓瘤:以IgG型最为常见,其次为IgA型,IgD和IgE罕见,也有IgM型报道。2.巨球蛋白血症:该病血液中存在大量单克隆IgM。3重链病:出现Ig重链(伽马,a, u重链)。4轻链病:出现单克隆游离轻链。5.半分子病:系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组成的单克隆Ig片段。6.恶性淋巴瘤:血液中可出现M蛋白。7.良性M蛋白血症:常指血清或

35、尿中不明原因长期或一过性的出现单一免疫球蛋白,长期观察又 未发生骨髓瘤或巨球蛋白血症等恶性M蛋白血症的病人。61、简述补体C3、C4检测的临床意义。C3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急性组织 损伤。减低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大多数肾小球肾炎(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炎、狼疮性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肝病、肝坏死、先天性补体缺乏等。C4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传染性疾病、急性炎症(如急性风湿热、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 肌炎、关节炎)和组织损伤等。减低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肾炎、SLE、1型糖尿病、胰腺癌、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I

36、gA性肾病、遗传性IgA缺乏症。62简述T细胞分化抗原的测定及意义。意义:D3+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2.CD3+/CD4+J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3.CD3+/CD8+J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变态反应。4.CD4+/CD8+f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变态反应。CD4+/CD8+J艾滋病,恶性肿瘤进行期和复发期。5.监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时CD4+/CD8+T于是可能发生排斥反应。6.CD4, CD8较高且有CD1+,CD2+,CD5+,CD7+f则可能为 T细胞型急性淋巴白血病。63. 简述不同的抗核抗体对应的Hep-2细胞的荧光核型及临

37、床意义。核均质型:与抗ds-DNA,抗组蛋白,核小体抗体有关,核膜型:主要有核孔复合物和抗板层 素抗体两种,颗粒型:与抗 U-RNR抗SS-A、SS-B有关;核点型:少核点型即P80盘驱蛋白抗体,多点核型即 Sp100抗体;核仁型:与针对核糖体、RNA聚合酶的抗体和抗原纤维蛋白抗体等有关。64. 简述TROCHE验包括项目和临床意义。为妇产科常规检查项目。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病原抗体检测。临床意义:1.风疹病毒检测:在早孕期发生胎儿先天性风疹感染,新生儿致畸残率可达 80%主要损害五官神经系统和智力,有流行性,因此为早孕后必查项目。风疹病毒检测主要查抗体

38、,一般感染后首先出现IgM抗体,持续1-3个月,两周后可出现IgG型抗体。只有在持续 性特殊感染时,偶有使用分离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查抗原。参考值:IgM、IgG抗体均为阳性。2.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均有一定致畸作用。先天感染后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孕早期感染影响胎儿发育,但危害略低于风疹病毒,故也作为早孕临床筛查项目。3.巨细胞病毒检测: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类病毒,其先天感染的致畸作用仅次于风疹病毒,主要也是造成神经系统及智力的障碍。4.弓形虫检测:弓形虫属原虫,因其具有致畸性,故往往与以上病毒联合检测。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可引起神经系统,特别是生后远期智力障碍,因此

39、临床极为重视。65 一患者疑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你认为该做哪些自身抗体检测? 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 IH)相关抗体指标:(1) A IH21抗体指标: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 抗体(SMA)。( 2 )A IH22抗体指标:抗肝肾微粒体1 (LKM21)、抗肝细胞溶质抗 原1 (LC21)。(3)A IH23抗体指标: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 /LP)。检测原发性胆 汁性肝硬化(PBC)的抗体指标:抗线粒体22型(AMA2M2 )。分析自身抗体阳性病例的生化 及免疫学指标,排除al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非常重要。抗线粒体抗体(AMA)及

40、AMA-M2抗体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指标之一,具早期诊断作用,但与疗效和预后无相关性。PBC患者抗核抗体(ANA)有一定荧光模式,抗sp100和抗gp210对PBC有很高特异性。大部分自身免 疫性肝炎(AIH)所出现的自身抗体缺乏疾病特异性,ANA和抗平滑肌抗体也可见于其他多种肝病。参照自身抗体将AIH分为两型,抗-SLA对AIH有极高特异性,阳性者病情多较重。自身抗体主要检测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IF)、ELISA和免疫印迹法。ANA标准检测程序应为:IIF法对标本筛查,而后对必要者进行特异性ANA谱定量或半定量检测。自身抗体的室间质量评价是质量控制措施之一。66. 何为肿

41、瘤标志物?大致分为哪几类?列举能辅助诊断肝癌的几种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 释放, 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 质。大致分为: 蛋白质类。 糖类和酶类肿瘤标志物。 辅助诊断肝癌的肿瘤标志物: AFP、AFU。67. 简述AFP CEA佥测的临床意义。AFP(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 AFP增高。2、生殖腺胚胎肿瘤(睾 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胃癌和胰腺癌。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 AFP有不同程度的升 高。CEA(癌胚抗原)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早期胎儿的肠道及某些组织均有合成 CEA的能力,但妊娠 6个月后含量逐渐降低,出生以后含量极低。1.CEA升高主要见于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肺癌等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