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念迁移理论研究及其教学意义初探 文献标识码 A一、引言在定义什么是语言迁移方面, Odlin1 首次指出了什么不是 迁移:“迁移并不是简单的习惯养成的结果 ; 迁移并不是简单地 语言干扰 ; 迁移也并不总是受母语的影响。”基于这些观察, Odlin1 提出了语言迁移的“工作定义”, 作为自己对此现象深 入研究的基础:迁移是目标语和任何其他一种已经习得的语言 (也许并没很好地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 响。概念迁移是语言迁移的一个子域, 与第二语言习得密切相关。20 世纪 90 年代,学者对概念迁移的研究兴趣大大提高。 Slobin2 指出不同语言可使某些类型的意义比其他类型的意义
2、 更加突显。 对于概念迁移的研究, 在过去十年中做得最出色的当 属 Jarvis 与 Pavlenko 两位著名的理论学家。 Jarvis3 发现两 组被试经常在描述动作事件与空间关系的动词和介词的选择方 面有所不同。 Jarvis 将这种不同解释为这是基于母语概念影响, 随着学习者的母语对不同形式的认知事件的不同描述而变化。 另 外, Pavlenko4 基于对俄语和英语学习者的研究亦得出母语对 不同认知事件的不同描述方式而导致词汇选择不同的现象。 与现 在的研究相比, Pavlenko 与 Jarvis 很早就对概念迁移的定义进 行了深入研究。 5 本文试图对概念迁移、语言相对论与概念迁
3、移的关系以及概念迁移的教学意义进行探讨, 加深读者对二语教 学的理解,从而为语言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语言迁移的解释 方面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二、概念迁移理论框架在“概念迁移”提出之前, 已有学者提出了可在概念层面进 行语言迁移研究的思想。 事实上, 一些语言迁移研究也已经触及 概念层面。然而,这些思想与研究并没有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 直到最近几年, 在概念研究法与双语研究成果的推动下, 一些学 者开始承认“语言迁移可以发生在认知与语言的接口, 比如概念 层面”,更多的学者开始使用“基于概念的迁移”或“基于概念 的影响”等术语进行相关研究。(一)概念迁移的出现Danesi 从概念迁移角度研
4、究了二语习得中不地道表达现象。 随后,宾夕法尼亚州天普大学的 Pavlenko6 教授于美国应用语 言学会西雅图年会上递交的论文 SLA and Acculturation : Conceptual Transfer in L2 Learners narratives 首次使用“概念迁移” (conceptual transfer )这一术语。同年,Jarvis7 出版了 Conceptual Transfer in the Interlingual Lexicon一书,“ conceptual transfer ”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研究语言迁 移的专著中。 这两个重要事件标志着概念迁移作为迁
5、移研究新视 角的确立。从此,学术界以 Jarvis 和 Odlin 为代表的学者迅速 展开了与此相关的有价值的探索与研究, 一个迁移研究的新方向得以成形。 8概念迁移理论超越了形态学、词汇学以及其他一些语言表 层,它是从一个更深的层次与层面,具体来说,是从人类认知或 概念层面对迁移展开研究。 概念迁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于 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在词汇与语法概念范畴的共性与差异性而形 成的一种迁移。 它强调的是跨语言学习者使用的一种语言受到已 经习得的另一种语言在概念认知层面对其产生影响, 可以简单解 释为“语言A 认知一语言B。5因此,当今关于概念迁移的 研究离不开跨语言影响的研究。由于每种语言
6、本身所拥有的语言系统与概念系统都是特定 的具体的, 因此学习一门新语言必然离不开掌握另一种语言所特 有的概念系统, 因而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 始终存在习得的概 念系统随着之前已经习得的语言概念系统进行各种形式变换。 因 此在语言产出过程中, 外在的言语行为将概念在两种概念系统中 迁移的痕迹展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 概念迁移理论发现并强调研 究反向迁移的重要性。根据概念迁移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表述, 第一语言或学习者之前已经习得的语言也会受到之后学习语言(如第二语言、第三语言 第 N种语言)的影响。(二)语言相对论与概念迁移的关系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使用语言相对论
7、对迁移进行分析, “概念迁移”被定义为是一种跨语言影响, 并 且能够涉及语言相对论的影响。 因而, “概念迁移”这一术语目 前经常被用来解释这两个领域的交叉现象。尽管在 Jarvis 、 Pavlenko 和 Odlin 关于迁移的研究中指出了概念迁移与语言相 对论的关系, 但此处仍然需要强调相对论假说的两个假设之间是 相互关联的,但不是完全相等的。在语言相对论中,“弱势”相 对论即语言影响思维是学者经常提及的, 并认为它是可信的。 这 种影响可以是对语言理解或者产出的影响, 当然也可以是对二语 (三语或四语等) 理解或产出造成的影响, 甚至可以是二语对母 语的反向影响。关于语言相对论和概念迁
8、移之间的重要关系, Odlin9 指出 概念迁移是语言相对论在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的显现。 更重要 的是, Odlin9 表示,概念迁移涵盖语言相对论与跨语言影响之 间的关系,语言相对论和跨语言影响都包含不同的涵义。其中, 语言相对论强调不同种群之间人们在思维、 概念或者认知任务表 现方面的不同, 而跨语言影响则强调在语言之间存在差异这一事 实。对跨语言影响的传统研究旨在探求一种语言的系统知识如何 影响学习者另一种语言的使用。 语言是我们获得经验的一种最初 始的方式。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语言指引着我们的思维,引 导着我们形成概念表征,同时形成认知过程。可以说,我们使用 语言讲话的过程, 就是
9、在训练我们成为某种辨别、 尝试记忆某些 我们所经历的细节的专家。 对于语言相对论的研究旨在 探求我们所接触的语言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或调节着我们的认知 与概念化的方式。 然而, 大部分对于语言相对论的研究集中在不 同语言中的单语使用者, 或者假设至少在这些研究中被试是使用 单语的, 即便他们自身可能是二语或多语使用者, 因而具有不准 确性,不符合我们所研究的目的。因此,今后需要在双语和多语 的语言学习者之中进行全面研究,尽全力通过研究展现语言事 实。跨语言影响与语言相对论的关系是语言学家在二语习得、 双 语及多语研究领域探索语言相对论中发现的。 这与 Odlin 在 2005 年对概念迁移的定义相
10、契合。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Pavlenko 在其最新出版的 The Bilingual Mind 一书中指出, Humbolt 、Sapir 和 Whorf 对语言相对论提出的一些原始研究问 题与当前的语言相对论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原始的研究旨在解决 多语使用者语言学习的挑战与多种语言维持的问题。 Pavlenko 更进一步指出在语言相对论的指引下, 现在问题的语言相对论研 究是复杂而又值得探索的,因此需对 Humbolt 、Sapir 和 Whorf 提出的原始问题进行探讨。 Panos Athanasopoulos 的研究是语 言相对论在双语与多语使用者研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11、在语言相 对论的研究中,主要的因变量(偶尔是唯一的因变量)是非语言 行为,研究者希望从中了解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在概念迁移中研 究的问题不是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而是思维如何影响语言, 或者 说,它是研究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一种语言的概念化的具体形式如 何影响一个人对另一种语言的使用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概念迁 移研究开始的时候是语言相对论原始研究结束之时。 另一种说法是语言相对论涉及不同自然语言的选择, 同时检查它们的性能特 点或使用模式是如何在母语中发挥作用的。 概念迁移可以定义为涵盖大部分典型情况的一种关于第二 语言的语言相对论。 从语言相对论假说的推论中, 我们可以得出, 如果语言 A 影
12、响一个人的认知, 那么这种认知随后会影响这个人 对语言 B 的使用。而概念迁移理论解决的问题是思维认知对语言 使用的影响。具体来说,概念迁移理论指出,作为一种语言使用 者,他对此语言已经习得的概念和概念化的形式将会对其使用其 他的语言产生影响。 Von Humboldt 与 Benjamin Lee Whorf 是两 位著名的语言相对论的倡导者, 他们认为跨语言影响是语言影响 思维的展现。虽然 Von Humboldt 和 Whorf 在迁移方面有不同见 解,但二者均认为概念迁移是语言相对论的表现。 概念迁移研究 表明即使学习者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 但他们仍然不能完全摆脱 母语对其掌握新语言产
13、生的影响。 因而概念迁移不仅仅是语言相 对论的一种延伸, 因为研究时还需考虑不同语言使用者在其认识 形式上的差异性, 甚至这些差异有时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不同造 成的,例如语用迁移。三、概念迁移的教育意义 即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存在概念复杂 性,许多二语习得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语言学习者学习特定 词汇或一种语法形式的意义,探讨意义与形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但这往往会导致不能对学习者隐性与显性意义知识进行有效区 分。语言的语法知识常常将意义与形式对等, 以期将这些意义清 晰地展现给语言学习者, 并运用到意义练习当中, 从而使学习者 灵活地掌握语言的特殊意义与形式。 例如, 要解
14、释一般过去时和 现在完成时, 教师一般会告诉学生“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更多地与 事件当前的完成状态有关, 而不是与它实际发生的时间产生更多 关联”,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事件活动本身。作为语言学习者、 语言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 我们需承认这 种通过自我意识增强认识活动的重要性 ; 作为研究者,我们更需 强调其中的局限性。 对以英语为二语的学习者解释现在完成时的 使用是一回事, 使他们进一步理解时态及说话者在上下文中如何 使用时态来传达暂时性意义等特殊情况是另外一回事, 需要另外 解释。毫无疑问, 学习者至少可以记下特殊词汇以及语法形式的 显性意义,并至少在最初能够将其与母语进行区别。然而,学习 意义与映射形式的过程可能要求对一个人的概念系统进行重构, 即便它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开端, 激发学习者对特定问题持有的 意识,这种重构也不能脱离与语境相关的学习活动。 只有通过在 各种情境下与目标语团体进行广泛的互动才能够更好地习得语 言,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也为今后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 与思路。四、结论如果我们能够以恰当的方式探究概念迁移问题, 那么便会产 生以下的积极影响: 第一,概念迁移可以使研究人员阐明认知过程和表征水平所引起的跨语言影响 ; 第二,概念迁移使研究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昌校园安全教育主题展厅
- 累积滑移施工方案
- 保险公司营销策略方案
- 景区公众号活动方案策划
- 会计实习报告范文两篇
- 建筑车行坡道分析方案设计
- 会务会展活动施工方案
-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2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练习试题以及答案(适合鲁教版)
- 城镇雨污管网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维生物磷酸酯镁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历届澳网男单冠军一览表、历史介绍
- 中国冠心病康复循证实践指南(2024版)第一部分
- DL∕T 1870-2018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
-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 AQ 1083-2011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正式版)
- FZ∕T 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行业标准
- 2024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试题(答案详解1)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关于颈椎病介绍
- 膝痹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 Know Before You Go:趣谈“一带一路”国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