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流行音乐发展论述 浅谈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曹智国【内容摘要】流行音乐作为当代世界音乐生活中最热闹的一个领域,在我国存在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然而对它的细致总结工作开始的却很晚,论文以时间为主线,概括了流行音乐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对历史的研究以及现状的分析,并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音乐风格、音乐现象、音乐活动等加以总结和分析,使其脉络清晰。通过对流行音乐发展的认识,从中总结出利弊以及发展趋势,使之更接近大众的审美要求。同时,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专业音乐者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流行音乐的创作理论、制作理论、传播理论的关切与研究,使流行音乐向更健康、更多样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关键词】流行音乐;上世纪欧美流
2、行音乐;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摇滚乐;爵士乐;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媒体效应。再也没有一种艺术能像音乐那样具有心灵的撞击力了,否则卢梭就不会将它称作“感情之流”。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我们虽然不会再相信“唱一首歌就是上一堂政治课”的谎言,也绝不会轻易承认那种音乐能够“兴邦亡国”的玄虚论了,然而,也恰恰由于音乐实实在在是一种非心灵莫能感受的艺术,人们在那轻歌曼舞的奇妙胜景中,在那扣人心弦的剧情里,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起伏,无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优美的乐章,往往令人感奋,催人向上;颓废,淫秽的曲调则最容易把人印象玄虚堕落的境界。也许,正是由于音乐艺术的这一审美差异,当今世界上已有不少的国家和地
3、区,吧音乐普及作为整个社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有的音乐美学家和教育家甚至把音乐水准的高低作为很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如果说,“文艺复兴”的旗帜曾经给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带来了希望与光明,那么,正是“思想解放运动的春风一夜之间就吹醒了东方巨龙那沉睡封锁的心扉,也给奄奄一息的文艺带来了勃勃生机。所以,思想的闸门只要打开,感情之流就会像那滔滔江水,奔涌不息!社会的变革不可避免的也带来社会主义文艺的变革,几乎凝固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审美观念在实践中受到重新检验,人们的审美心理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切传统的艺术都在变革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被固定在新的
4、“象牙之塔“中,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任你纵情驰骋的新艺术天地。最引人注目的是通俗文艺的再度崛起,尽管其中良莠混杂,但不论从内容形式,却都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流行音乐,在群众自发性的热潮中更是新姿摇曳。它伴随着现代化的各种音响工具,流进了千家万户,传遍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不能对产生这种社会艺术现象的原因及围绕“流行音乐“问题的争论作出全面的整体性评价,但是,既然流行音乐已成为世界艺术潮流中引人注目的一种音乐现象,也正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群众的文化生化中产生着愈来愈广泛的影响,因此,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对他的成因,历史现状,艺术特征及人们的审美心理进行一番粗鲁哦的考究,从而正本清源,摆正位置,即改
5、变以往各种似是而非的偏见,又帮助人们分清是非界限,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意义的。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但是, 这样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仅仅因为它们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都可被划归为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音乐的
6、音乐,由于它们流传不开这在流行音乐中也为数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乐之外。显然,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 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如大中国、众人划浆开大船、亚洲雄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大一棵树等。最早的流行音乐概念出现在什么时候?不知道。翻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外国音乐辞典,对这个概念是无解的,倒有古典音乐一词,末尾捎带片语,可资参照: 在本世纪
7、,“古典音乐往往用于指称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相对而言。”西方的流行音乐是在都市文明中发展起来的。有人认为其源头可上溯至古代希腊、罗马帝国城市中的游吟歌手,但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倾向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工业化城市。在19世纪上半叶,流行音乐尚未形成独立的体裁形式。当时的流行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通俗化的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的民间音乐。前者是将古典音乐中的一些篇幅短小、音乐语言通俗易懂的小品或选段加以改编,使之变得简单,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其为更多的人接受。19世纪中出版的许多根据歌剧和交响乐的片段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乐谱就是供广大市民家庭在茶余饭后消遣用的。后者是将质朴单纯的民间
8、音乐用现代音乐手段加以美化包装,削弱地方色彩,使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流行。如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丹尼男孩)和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19世纪中经过作曲家的改编后,在欧美各国广为传唱。即便到了今天,这种通俗化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民间音乐依然在流行音乐(尤其是器乐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进入20世纪后,流行音乐逐渐产生了一些独有的体裁形式,如爵士乐、摇滚乐、“叮砰巷”风格的流行曲等,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然而此时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层次和深度上比19世纪更甚。“乡村与西部”(Country and Western)音乐原是一种典型的处于原始状态的美国民间音乐。2
9、0年代后,经过广播电台、唱片公司等媒介的发掘推广,很快进入了流行音乐领域,成了美国流行音乐中的一处重要分支。在60年代中美国的“民谣复兴运动”、80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世界音乐”(World Music)潮流乃至中国的“西北风”中都可以看到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还有些民间音乐则与流行音乐完全融和为一体了。像拉美的一些舞蹈音乐(如:控戈、伦巴和桑巴等)就很难确定其窨应归属于民间音乐还是流行音乐的范畴。本世纪20年代初,以格什温的布鲁斯狂想曲为代表的美国“交响爵士”(Symphonic Jazz)运动试图将爵士音乐语言与交响音乐的形式相结合。50年代的“第三潮流”(Third Stream
10、)音乐和60年代末的“艺术摇滚”(Art Rock)则是从音乐思维的层面上将这两种音乐相融合,比“交响 爵士”更进了一步。70年代末兴起的“新时代”(New Age)音乐更是综合了自中世纪的天主教圣咏、原始部落的宗教乐舞、直至当代锋派的实验音乐。“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Pop Music)翻译过来的,又称“通俗音乐”。“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一样,是一种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流行音乐” 并不等于“流行的音乐”、“通俗的音乐”。“流行”、“通俗”只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的特征。例如:贝多芬的致艾丽丝世界流行,但它属于“古典音乐”,而非“流行音乐”;爵士乐
11、在中国并不很流行,但它却是“流行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支系。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三者之间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以至于有时候很难将其截然分开,同时在产生的时间上、传承及社会存在的方式上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产生时间上的区别民间音乐最为古老,可以上溯至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在人类已进入工业文明的今天,所谓的民间音乐通常特指那些产生并流行于农业地带的音乐或由此类音乐演变发展而来的音乐。古典音乐萌芽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又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王公贵族的扶植,中产阶级市民的参与,在18、19世纪中达到全盛。流行音乐的出现则要晚得多,是在19世纪上半叶随着近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城市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12、。流行音乐史中的两次飞跃 爵士乐和摇滚乐分别出现于本世纪初和50年代,恰好于现代工业中的“电力革命”(电力能源的广泛应用)和“电子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开发应用)相同步。传承方式上的区别民间音乐以口传心授为主,形态相对比较稳定,发展演变比较缓慢。有时一首民歌历经几百年而依然保持原貌。民间音乐的流传范围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较大,相互间的影响渗透亦相对较少。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民间音乐的这种某一特定局部的稳定单调恰恰构成了其整体上的丰富多彩。 流行音乐的传承也是以口头为主,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体系化理论和书面文献。但流行音乐借助了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唱片(录音)和广播电视,故而受地域空间和时
13、代的限制比较少。听众的喜新厌旧又使得流行音乐不断翻新。但由于受制于流行音乐家自身的素养和听众的欣赏习惯,流行音乐的形态演变远不及古典音乐那般迅速。社会存在方式上的也存在很大区别,流行音乐是一种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音乐商品,音乐家的个性与理想的展示常受制于市场需求。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们的消费需求,流行音乐呈现出混杂多变的面貌,使人很难确切把握其整体文化特质。流行音乐只是一种载体,承载着当代社会所存在的任何一种思想意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年代末、年代初。年代至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清王
14、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所经历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步结合的态势。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这一时期的音乐主要是用西方的旋律填入中国的歌词,可以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响了民众。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
15、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歌曲。流行音乐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与西产大小调式化的两种趋向,群众性歌曲以西方进行曲及民歌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和进行曲化的两种趋向。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随着全国解放,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一支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这一时期仍以进行曲与新民歌创作为主,其中进行曲逐渐偏重于抒情性。新民
16、歌创作则有以民间素材变化发展和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再创作两种趋向。此外,圆舞曲,说唱歌曲等方面也有不少佳作。大型抒情歌曲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体裁。各种风格的歌曲在民族化上都有明显的成就。旋律或以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为基础,或以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配器或用民族乐队,或用管弦乐队,手法比较传统。广播电台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群众性集体歌咏是最普遍的音乐生活方式。文革时期,知青歌曲创作上的民间性、主题内容的时代性、音调上的抒情性、演唱及伴奏上的通俗性,种种特征都对日后大陆流行音乐创作,特别是北方流行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新时期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
17、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伴随经济的改革开放,海外家电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内地,打先锋的盒式录音机和与之相配合的录音磁带,其势一时颇为迅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日益网络化、全球化、一体化,互联网应用普及,数字化应用提速,音乐艺术传播途径更加快速便捷。在国内流行音乐领域,港台音乐、欧美流行文化的无障碍输入,使我国社会音乐生活面临新的巨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特点。至此,流行歌曲创作的技术手段不再受传统方法或传统模式所制约,正探索性地走向一条自由创新发展的新路。这也必然刺激和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和繁荣,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受众的欣赏需求,使音乐更贴
18、近人们生活,极大普及了流行音乐艺术。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流行音乐作为欧洲流行音乐的主体,主要是以欧洲及其它国家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以及黑人音乐为基础,融合而发展起来的。随着逐渐演化和发展,又产生出新的种类形式,如爵士乐、廷潘胡同歌曲、乡村音乐、拉格泰姆布鲁斯、摇滚乐等。流行音乐是与严肃音乐相对而言的,它不同于严肃音乐,因为严肃音乐常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和一些专门的知识层面,需要听众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修养细细领悟、品味。而流行音乐对于听众来说,其形式短小、通俗,唱起来上口,并且对于听众不需要更多的专门仅依靠对音乐的心领神会与感性认识就能理解。美国流行音乐具有更多的自娱性与商业性。其自娱性来自非
19、洲的音乐传统。影响最大的,如爵士乐、布鲁斯、摇滚乐等,都起源于黑人音乐。 早年大部分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一般地说是出自于自愿,他们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们是作为奴隶被迫来到这个国家的。他们身上“除了锁链以外,一无所有,但他们的头脑中却牢记着非洲舞蹈和音乐的丰富传统。”黑人奴隶们在农场劳动时,不允许说话,但可以唱歌。他们依靠自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喧泄出来,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汲取白人音乐成分,产生了布鲁斯、
20、爵士乐等形式。而最初的摇滚乐就是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西方也有人把摇滚乐称作为“下层阶级反抗当局的一种形式”。如今,美国社会似乎越来越重视种族平等,音乐状态呈现一种“百家齐放”的盛况!由于条件有限加上相关专家也没有太多的对西方流行音乐做出太多的文字性的描述,使我没有办法更多的对西方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弊端进行了解,所以只是借鉴别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流行音乐30年来的发展与倔起虽然生气勃勃,但也有严重的先天不足,凸显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行业发展的无序化状态依然存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国内流行音乐市场的无序状态依然存在,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运行机制和市场秩序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的法治,盗版现象普遍。其次,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依然薄弱。国内流行音乐创作深受港台影响,加之欧美强势文化的渗透影响,窃用与拷贝旋律或节奏的现象普遍,原创精神缺失,理论研究依然薄弱。再者,流行音乐创作人才依然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活照料服务类考试考前冲刺练习【历年真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北省宜都市中考数学常考点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3年度收银审核员考前冲刺练习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钢筋工程分包商责任合同
- 2025宾馆客房租赁与品牌授权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度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单招《物理》模拟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
- 2024年自考专业(法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毒精麻药品应急演练脚本(2篇)
- 2024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4山东省乳山市中考数学过关检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 课件 项目三 总账管理系统
- 2025年河北大学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79)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工业I和和O模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
- 瑶族少数民族文化介绍
- 团队士气提升培训课件
- 自来水厂药品管理制度
- 瑞幸咖啡公司员工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场地车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 胖东来考勤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