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_第1页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_第2页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_第3页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_第4页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时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资料,欢迎参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

2、关资料 时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

3、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 s

4、u ,“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四、拓展与运用。 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

5、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水水 山山 处处 明明 秀秀 晴晴 雨雨 时时 好好 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 水对, 峻岭对。 积累 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 设计方案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

6、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这些对联,体会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四、交流从生活中找到的对联。 1.各小组内交流这些对联。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了解对联这种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汉字文化。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

7、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

8、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4)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

9、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

10、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 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 领悟。 三、背诵 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

11、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

12、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13、。 总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

14、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三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意思,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把握炼字的好处。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

15、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

16、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精读感悟 (一)读题 1.“泊”“瓜洲”什么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B.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板画地名位置(师京口,生瓜洲;怎么知道的) (2)“间”“一水”指什么并让学生改变句子表达方式(把、被字句) (3)“钟山”(生板画)与诗人有什么关系“数重山”什么意思 (4)让学生说说第二行诗句的意思 (5)齐读一二两行,再说说第一二两行写了什么 (6)体会

17、感情 现在诗人的船停泊在瓜洲,与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很近,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想些什么呢 (靠家近),应该(应该还)看看,用这一种心情来读好前两行诗。(练读指名读再练习指名齐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又绿”什么意思 说诗句意思,并体会诗句的意思 这句诗写出诗人怎样(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更应还) (2)意会“绿”字 a.故事及想象: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请同学们想想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到、过、入、满、来、拂、碧) b.比较中体会讲诗人用字的准确性(“绿”字化静为动,画龙点睛,体现江南的美)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词语(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还会想到哪些诗句(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c.推敲:我也炼一炼 选词填空: 旺 浓 闹 红杏枝头( ) 动 拂 翻 皱 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3)朗读并评价(边读边想象) (4)说第四行诗句的意思并改变句式。(!) (5)“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为什么 (圆月代表团聚,体会到什么思念家乡)(拓展:李白静夜思及苏轼的词) (6)角色转变,体会感情 是啊,诗人身在异乡,遥望着故乡,可能也想起了许多诗词曲赋,他的思乡之情会更加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