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网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
2、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也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
3、慌失措,悲观绝望。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应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此为阴阳交泰观。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
4、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就不会伤财害民。此之谓周易的
5、节以制度观。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提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利益b. 宇宙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从而使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日新。c. 易传将代表宇宙间所有对应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阴阳,阴阳合则万事通。d. 每人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人类才能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2. 下列对原
6、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谈周易的价值,接着从四方面具体分析,先总后分,层次清晰。b. 文章引用巴里康芒纳的话,论证了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使阴阳失衡。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将易理和现实进行了结合,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d. 文章阐释周易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今某些问题开具中华文化的药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模拟宇宙图景易经六十四卦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独特表达。b. 老子认为阴阳二气相交,万物产生。该思想与周易“阴阳交泰观”相通。c. 周易“生生不息观”告诉我们,人不能把大自然当作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d. “大跃进”时期提出的“人
7、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口号,违背了“节以制度观”。【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b项,“动态开放系统,从而变化日新”错误。结合“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等分析,选项内容因果倒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
8、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论证了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使阴阳失衡”错误。结合“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分析,不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c项,告诉我们“人不能把大自然当作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的是“阴阳交泰观”。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
9、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复兴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目前,“复兴号”中
10、国标准动车组有“cr400af”和“cr400bf”两种型号。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新的动车组编制规则,新型自主化动车组均采用“cr”开头的型号,“cr”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英文缩写,也是指覆盖不同速度等级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产品平台。型号中的“400”为速度等级代码,代表该型动车组试验速度可达400km/h及以上,持续运行速度为350km/h。“a”和“b”为企业标识代码,代表生产厂家;“f”为技术类型代码,红色的是中车四方的af,黄色的是中车长客的bf。今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根据运输市场需求,逐步研发cr300和cr200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作为中国最新一代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真正实现了从“
11、洋基因”到“纯中国”的转变。在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因此,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达到了领跑世界的先进水平。同时,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整车性能指标实现较大提升。“复兴号” “寿命”更长,它的设计寿命达到了 30年,而“和谐号”是20年。“身材”更好,采用全新低阻力流线型头型和车体平顺化设计,车型看起来线条更优雅,“和谐号”动车组车顶有一个“鼓包”(受电弓和空调系统)。“复兴号”把这个“鼓包”下沉到了车顶下的风道系统中。“容量
12、”更大,列车高度从3700毫米增高到了4050毫米,座位间距更宽敞。舒适度更高,“复兴号”空调系统充分考虑减小车外压力波的影响,通过隧道或交会时减小耳部不适感,列车设有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车厢内实现了wifi网络全覆盖。(摘编自中国高铁大揭秘,“复兴号”来了!人民日报)材料二: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据测算,国外
13、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公里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上。成本低,标准却更高。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中国铁路装备最大的优势,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交货能力强。性价比高,并不是“故意低价换市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成本的控制力。中国铁路的配套产业完整,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发达,这是一般国外厂商无法做到的。中国产品交货及时,工人劳动效率高。同样一列车,国外制造要18-22个月,我们最多12个月。(摘编自2016-2021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
14、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材料三: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飞速进步,高铁“走出去”战略逐步实施。在国内,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形成;在国外,中国铁路在美洲、非洲、亚洲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线路在世界各地规划、建设、运营,中国铁路正给世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改变和惊喜。高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蒙内铁路(蒙巴萨港一内罗毕)的开通不仅改善了当地交通、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将改变肯尼亚人的生活方式,带给他们希望和未来,让人们更务实地用实际行动创造未来。“亚欧班列”的迅猛发展让更多货物跨越千山万水出现在更多人的面前,其模式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国家和地区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让越来越多国家之间互联互通,让
15、更多地区之间打破隔阂和冲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需要高铁,世界更需要高铁。中国高铁正在改变世界,我们期待中国高铁更好更快地走出国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分享高铁红利,为更多人带来美好和未来。(摘编自人民网中国高铁,让世界更美好)4. 下面关于“复兴号”相关情况的表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复兴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其试验速度可达400km/h及以上,持续运行速度为350km/h。b. “cr400af”和“cr400bf”为“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现有的两种型号,中国铁路总公司还会根据运输市场需求研发“300”和“200”系列。c. 最新一代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16、”由我国自主研发,这可以在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上找到根据。d. “复兴号”空调系统通过隧道或交会时减小耳部不适感,列车设有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这几项技术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达到了领跑世界的先进水平。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中国最新一代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真正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标准在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占比 84%。b. 材料二展示了中国高铁的各种优势,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说明中国高铁具有行业市场前瞻性与较好的投资战略规划。c. 中国高铁配套产业完整,对成本的控制力强,形成了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中国高铁
17、性价比高于国外企业。d.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和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高铁将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分享高铁红利,为更多人带来美好和未来。6.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国高铁”有哪些特点?【答案】4. d 5. b 6. 中国高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高铁拥有先进的技术及很强的竞争力;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逐步实施,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分享高铁红利,为更多人带来美好和未来。【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d项,原
18、文是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达到了领跑世界的先进水平”,并不是只有选项中的几项技术。故选d。【5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本题,b项,材料二说明“中国高铁具有行业市场前瞻性与较好的投资战略规划”理解有误,根据对材料二内容“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的理解,材料二主要是在说中国高铁技术的
19、先进和竞争力,没有涉及行业市场前瞻性与较好的投资战略规划。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由“在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因此,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知,中国高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
20、上。成本低,标准却更高。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中国铁路装备最大的优势,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交货能力强”可知,中国高铁拥有先进的技术及很强的竞争力;由“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飞速进步,高铁走出去战略逐步实施”“在国内,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形成;在国外,中国铁路在美洲、非洲、亚洲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线路在世界各地规划、建设、运营,中国铁路正给世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改变和惊喜”可知,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逐步实施,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分享高铁红利,为更多人带来美好和未来。【点睛】非连续性文本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21、,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在此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仁慧汪曾祺小时候,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
22、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仁慧是个能干人。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
23、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那天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草(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草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正殿完工
24、,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施主们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铁桥听说一个尼姑想学
25、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学会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痕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解放。土改。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还俗?嫁人?”仁慧摇头。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
26、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了之。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柴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摘编自小说家)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篇点出“二师父”,接着描写观音庵的衰败景象,是为了引出主人公仁慧,并以二师父的无用反衬仁慧的能干。b. 仁慧请工匠修理了观音庵的屋瓦、窗槅,并将原来败落的院子打理得生机
27、勃勃,为香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 小说结尾最后一句话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人优厚、心无杂念和生活无忧的状态。d. 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句式长短错落,富于节奏感,将寻常用语叙写得有滋有味。8. 汪曾祺在谈论自已作品受戒时说:“我认为和尚也是一种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凡作为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皆不缺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文本中的仁慧也体现着他的这一观点,仁慧身处观音庵,却不同于传统的尼姑,“是个能干人”。请依据作品内容,简要概括仁慧的性格特征。9. 香蕈饺子在文本中被多次写到,它起到什么作用?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简述你的理解。【答案】7. c 8. 仁慧性格特征
28、主要有四方面:仁慧深谙世俗人情。她主动到施主家走动,构建人情联系,用咸菜拉近关系,为庵里搭建人脉,又能得到施主们的回报施舍。仁慧善于经营。做大庵里香蕈饺子特色饮食,办素席增加了庵里收入,翻新了庵堂殿舍,优化了环境。仁慧勇于变革。她打破世俗偏见,率领尼姑们学习放焰口,获得成功。让观音庵有了名声,气象兴旺,生机蓬勃。仁慧豁达洒脱。在设法兴盛观音庵的过程中,对于有关她的谣言,“一笑了之”;把自己创办一手起来、生意又好的素菜馆无条件交给别人经营,造福他人,自己“去云游四方”。 9. 主要作用:丰富了小说内容增添了内容的生活味和情趣性。作品从视觉、听觉、味觉多角度展现香蕈饺子的制作过程和食用效果,生动,
29、形象,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香蕈饺子的特色和香美,引来了更多香客,为观音庵增加了人气:开设以香蕈饺子为招牌菜的素菜馆,增加了庵内收入,观音庵得以由败落转为兴盛;表现了主人公性格。仁慧创办以香草饺子为特色的菜馆也让观音庵红火了起来,后来观音庵被没收后,仁慧在镇江又成功开起素菜馆,进一步表现了仁慧的能干。【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
30、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选项,“小说结尾最后一句话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入优厚、心无杂念和生活无忧的状态”,这里面“收入优厚”分析不恰当。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主要是因为“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了之”,“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这些都说明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是因为仁慧“豁达洒脱”。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核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31、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考核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在题干中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情节即可,性格特征是“深谙世俗又自由超脱”,根据文中的“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
32、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参观”概括其深谙世俗;根据“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分析其自由超脱的形象特征。【9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物象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物象的特征,一般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作用。文中“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
33、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等多角度写香蕈饺子,丰富小说内容,增强小说可读性;“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等联系情节,前面为后面开素菜馆多铺垫;“最不能忘的是香辈饺子”“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僧都支持她”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点睛】分析文中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
34、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还镇池州,与常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明年,友谅寇南昌,太祖召达
35、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师还,太祖议征吴。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湖州降。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炮,所击辄糜碎。城中大震。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
36、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万人。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将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师还,封信国公。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节选自明史徐达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b. 张氏汰而苛/
37、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c.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d.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相国,官名,春秋时晋置,战国时各国设相,称相国、相邦,秦称丞相,为百官之长。b. 浮屠,即“佛陀”,也作“浮图”,有佛、佛教、和尚、佛塔等意;本文中指和尚。
38、c.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洪武”作为年号,实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d. 少傅,官名,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亦称辅导太子的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徐达多谋善断,用兵如神。在攻打常州和湖州的战役中,他能根据敌情变化巧妙排兵布阵,大败敌军,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尽显其用兵之智慧。b. 徐达治军有道,军纪严明。他不主张坑杀俘虏,能够严格约束部队,不准军队掠民财富,毁民居所,在攻克平江之后,百姓一如往常,安居乐业。c. 徐达身先士卒,作战勇猛。陈友谅进犯南昌时,兵锋所指,气势汹汹,徐达毫不畏惧,冲在诸将之前,挫败了敌军前锋,并率
39、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d. 徐达忠心耿耿,深得信任。朱元璋采纳了徐达尽快征讨吴地的建议,并授予他大将军之职;朱元璋对徐达信任有加,令其见机行事而不多加干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2)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太祖不高兴,把其余的人全都释放遣散了。从此才命令徐达完全监督众将。(2)将军智谋勇气超群,所以能够制止暴乱,消除群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
40、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子意思是: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奢侈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只知占有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奉行主上的威势和德化,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首先根据句意可知,“张氏”是主语,“汰而苛”作“张氏”的谓语,“大将”是修饰“李伯升”的,所以中间不宜断开,可排除ac。比较bd两项,“子女”“玉帛”都是名词,按照b项的断句,分别作动词“拥”的宾语,作动词“与”的主语,意思是“玉帛容易对付”,不符合句意,应该是“大
41、将李伯升容易对付”,所以把“玉帛”放前一句,作“拥”的宾语,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句中“本文中是指和尚”错,根据文中“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这句话可知,文中是指佛塔。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
42、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c项,“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错,根据原文“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可知,击杀陈友谅是太祖与其他将领一起鏖战的结果。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1)“怿”高兴;“纵遣”释放遣散;“于是”古今异义词,此处指“从此”;“护”
43、监督。(2)“绝伦”无与伦比、超群;“遏”遏制、制止;“乱略”叛乱侵夺,暴乱;“削”消除。【点睛】文言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现在介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1)注释研读法。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2)猜读法。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又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要猜测它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有的书只注释“而或”为“或者”,“长烟一空”未注,
44、读者先要“猜”“长烟”是什么,认定系指“大片烟雾”或“大片云烟”;至于“一空”,不是“布满整个天空”,而是“完全消散”。这种方法即称“猜读”。(3)片段或全篇抄读法。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4)注译简析抄读法。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处。抄原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遍。一小节或一段结束,对主要内容作一小结。如此坚持不懈,搞它二三十篇,必有助于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参考译文: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
45、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修长,颧骨突出,刚强坚毅,威武勇猛。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带领江东叛将陈保二用水军攻打镇江。徐达在龙潭打败了他们,于是请求增加兵力来包围常州。张士诚派遣将领前来增援。徐达认为敌人狡猾并且势头正盛,不能轻易地用武力强取,于是就离开常州城设置两道埋伏来等待他们,另外派遣将领王均准备突袭,并且自己亲自督军作战。敌人撤退逃跑时遭遇徐达军队的埋伏,徐达打败了他们。前进围攻常州。第二年攻下常州。然后返回,镇守池州,和常遇春一起设下埋伏,在九华山打败陈友谅的军队,杀敌万人,活捉三千人。常遇春说:“这是一支精锐的军队如果不杀掉他们,就会成为以后的祸患。”徐达不同意,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太祖。
46、但常遇春提前在夜里把那些人活埋了大半,太祖很不高兴,把其余那些人全部释放了。从这时才开始命令徐达完全监督各位将领。第二年,陈友谅攻打南昌,太祖召集徐达会师,在鄱阳湖两人相遇。陈友谅的军队气焰很盛,徐达身先士卒,打败了陈友谅的前锋,杀了一千五百多人,缴获一艘大船。太祖知道敌人可以被打败了,担忧张士诚侵犯后方,就连夜派遣徐达回去守住应天,自己亲自率领军队作战,最终击毙了陈友谅。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奢侈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只知占有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奉行主上的威势和德化,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
47、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退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被迫返回再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湖州因而投降。然后攻下吴的江州,从太湖进军包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台三层,俯视城中,装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装置大炮,大炮所击之处都被炸成粉碎。城中为此大震。徐达派人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下诏慰劳他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制各地兵乱,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禀明受命,这表明了将军的忠诚,对此我非常赞许。不过将领在外带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军中缓急,将军可见机行事,我不从中干预。”不久,徐达攻取平
48、江,捉拿张士诚,押送应天,俘获强兵二十五万。在平江城即将被攻克时,徐达与常遇春相约说:“军队入城,我军扎营城左,你军扎营城右。”又命令将士道:“抢劫百姓财物者死,毁坏百姓房屋者死,擅自离营二十里者死。”入城之后,吴人安然如故。还师之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注: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
49、西、福建等地。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深秋景色。b. 诗歌颔联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冲浪健游,鳞片如雪;乌鸦在夕阳下自由飞翔,翅膀闪着金光。c. 全诗围绕“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地观赏眼前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秋景,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d. 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秋郊秋景图,后四句联系自己的遭遇,感时抒怀;以乐景衬哀情,脉络清晰。15.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答案】14. c 15. (1)惨戚于皇帝的
50、恩情、器重却无法报答。(2)惨戚于身处乱世,鬓发斑白,岁月流逝。(3)惨戚于小人当道,无法建功立业,渴望有新的楚汉战场,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解析】【14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错误,作者不自在,表面悠闲,心不悠闲。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诗句分析,概括答题要点,此题可根据诗中
51、的“心为感恩”和注释一中的“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概括第一点;根据“鬓缘经乱早苍浪”概括第二点;根据最后两句和注释一中的“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注释二的内容概括第三点。【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_,_”。(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诗句是:“_,_”。(3)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
52、_,_”。【答案】 (1). 世间行乐亦如此 (2). 古来万事东流水 (3). 吴楚东南坼 (4). 乾坤日夜浮 (5). 念桥边红药 (6). 年年知为谁生【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坼”“日夜”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
53、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 。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 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
54、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 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 。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 )。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创造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b. 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c. 创造 游刃有余
55、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d. 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b.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c.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d.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b.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c.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
56、统一和谐,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美d.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答案】17. d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第一空,“创举”指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这明显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根据句意,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前所未有过的举动,所以应该用“创举”。第二空,“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语境是指“对墨色的使用
57、和研究”,应用“炉火纯青”。第三空,“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根据语境不是在说人工雕塑技艺,而是说国画中的颜色完整不可分割。应用“浑然天成”。第四空,“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 “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语境指“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 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使用,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对待, 应用“一概而论”。分析可知,d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真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 2025一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十页纸(完整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型+答案(考点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检测提分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四川宜宾屏山县发展和改革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司法局招聘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下半年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社会公开招聘22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固废回收协议书范本
- 热压机说明书范文
- 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课件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 园林绿化景观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 Britax宝得适百代适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推车婴童用品全线产品介绍
- 10kV高压开关柜验收规范标准详
- 英才学院《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件07振动的测试
- 生药学-绪论-第一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