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导游词.doc_第1页
鄂尔多斯市导游词.doc_第2页
鄂尔多斯市导游词.doc_第3页
鄂尔多斯市导游词.doc_第4页
鄂尔多斯市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鄂尔多期市导游词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 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 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 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 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 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

2、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 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 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 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 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 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 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而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 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3、。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 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 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 装天然气田一一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 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 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 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

4、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 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 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 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 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 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 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 -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 布其沙漠和毛乌素

5、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 7C,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 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 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 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 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 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 有土方、鬼方、3严 犹、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

6、代游牧部落 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 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 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 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 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 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 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西汉初年,北方 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 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 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

7、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 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 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 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 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 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 “十六国”之 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 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 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3亲爱的朋友,欢迎

8、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 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 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 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 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 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

9、“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 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 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 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 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 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 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而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 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

10、,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 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 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 装天然气田一一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 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 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 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 之一,与呼

11、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 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 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 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 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 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 -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酋南部横亘着库 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

12、斯市属典型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 7C,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 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 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 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 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 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 有土方、鬼方、3严 犹、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 活动。春秋、战国时

13、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 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 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 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 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 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 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西汉初年,北方 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 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 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

14、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 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 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朵居,农耕与畜牧并存, 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 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 “十六国”之 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 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 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3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

15、尔多斯温 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 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 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 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 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

16、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 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 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 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 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 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 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而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 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

17、产 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 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 装天然气田一一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 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 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 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 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

18、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 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 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 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 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 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 -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 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年

19、均气温6. 7C,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 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 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 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 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 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 有土方、鬼方、3严 犹、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 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

20、霍洛旗境内 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 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 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 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 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 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西汉初年,北方 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 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 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 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

21、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 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 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 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 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 “十六国”之 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 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 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3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 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

22、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 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 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 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 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

23、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 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 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 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 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 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而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 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 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

24、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 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 装天然气田一一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 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酋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 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 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 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 头之一,也

25、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 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 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 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 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 -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 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 7C,年降水量15

26、0 350毫升,夏季凉 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 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 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 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 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 有土方、鬼方、3严犹、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 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 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

27、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 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 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 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 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 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西汉初年,北方 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 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 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 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 北

28、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 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朵居,农耕与畜牧并存, 第12页/总共31页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 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 “十六国”之 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 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 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3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 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

29、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 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 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 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 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 版图上显著、

30、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 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 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 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 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 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 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 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

31、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 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 装天然气田一一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 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 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 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 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 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

32、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 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 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 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 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 -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 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C,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

33、季凉 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 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 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 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 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 有土方、鬼方、3严犹、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 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 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 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 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 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 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 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西汉初年,北方 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 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 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 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 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

35、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 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 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 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 “十六国”之 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 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 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3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 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的鄂尔多

36、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 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 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 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 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 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

37、包头市相望, 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 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 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 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 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而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 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 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

38、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 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 装天然气田一一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 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 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 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 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 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

39、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 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 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 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 -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 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C,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 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

40、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 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 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 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 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 有土方、鬼方、3严 犹、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 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 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 多斯地区置上

41、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 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 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 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 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西汉初年,北方 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 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 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 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 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

42、。汉 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朵居,农耕与畜牧并存, 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 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 “十六国”之 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 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 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3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 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

43、多的宫殿”,因 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 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 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 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 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 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44、市,南与山西、陕酋接壤,西与宁夏毗邻。 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 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 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 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而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 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 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

45、棋布。 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 装天然气田一一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 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 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 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 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 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 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

46、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 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 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 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 -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 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 7C,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 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 湖

47、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 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 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 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 有土方、鬼方、3严3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 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 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 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

48、。其时,鄂尔多斯 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 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 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 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西汉初年,北方 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 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 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 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 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 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

49、迅速发展,汉匈杂居,农耕与畜牧并存, 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而。公元 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 “十六国”之 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 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 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3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 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 宫帐众多的成吉思

50、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 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 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 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 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 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

51、毗邻。 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 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 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 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 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 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 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

52、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 装天然气田一一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 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 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 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 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 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 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 运动和

53、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 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 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 -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 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7C,年降水量150-350毫升,夏季凉 爽,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市内河流多属黄河流域,并分布着许多天然 湖泊。植物景观以温带干草原为主。市内的

54、“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区”和“阿拉善湾海子湿地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珍 稀的动植物为世人瞩目。历史沿革亲爱的朋友,鄂尔多斯,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套人”在萨拉乌素河流域 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文 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在鄂尔多斯地区就 有土方、鬼方、3严 犹、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古代游牧部落 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现伊金霍洛旗境内 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统一全国后,在鄂尔 多斯地区置上郡、北地郡和云中郡、九原郡的属县。其时,鄂尔多斯 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

55、,史称“新秦中”。秦始皇修筑的南起陕西甘泉 山,北至包头九原郡的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从榆溪河入鄂尔多斯 境内,经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东胜区二顷半、漫赖、城梁、达拉特旗 解放滩过黄河北去,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西汉初年,北方 游牧民族匈奴占据鄂尔多斯地区。到汉武帝时,汉匈之间经过几十年 战争,最终汉朝在鄂尔多斯设立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属县,管理鄂 尔多斯地区。到汉元帝时,汉匈之间关系和好,汉朝选送宫女王昭君 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经陕北、鄂尔多斯渡黄河 北行,现达拉特旗昭君坟乡境内黄河渡口旁边有传说中的昭君坟。汉 朝时期,鄂尔多斯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汉匈朵居,农耕与畜牧并存,

56、 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在此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北方各民族纷纷南下入居中原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的局面。公元 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西南部建立了 “十六国”之 一的大夏国,其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乌审旗和陕西靖边县交界处靖 边县境内。隋朝时期,在鄂尔多斯设置榆林郡、五原郡、朔方郡等。 唐王朝视鄂尔多斯为“国之北方”、“边之要地”。在鄂3亲爱的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温 暖全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说的正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 宫帐众多的成吉思汗陵在此地区而得名。鄂尔多斯,以其悠

57、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 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灵柩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 古族传统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鄂尔多斯市前身为伊克昭盟。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 于中国正北方,地处黄河“几”字型湾与明代万里长城的怀抱之中,“黄河环抱,长城相依”的地理坐标,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 版图上显著、夺目。鄂尔多斯市北隔黄河与“草原钢城”包头市相望, 东临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 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

58、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通南北,109、 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 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 航空网络。鄂尔多斯市下设七旗一区,东胜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 151.45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主要以煤炭、化工、天然气、畜产 品、建材、药材、旅游等资源为主。有世界级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以煤为能源的电厂在鄂尔多斯星罗棋布。 据说,北京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有世界级的整

59、 装天然气田一一苏里格气田,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基地。一句“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使鄂尔多斯闻名全国,走 向世界。鄂尔多斯市是正在建设的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我国西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鄂尔多 斯市的经济迅速崛起,以煤炭、羊绒、化工、电力、天然气、建材等 为主的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是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盟市 之一,与呼市、包头并驾齐驱,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 头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自然条件亲 爱的朋友,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 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 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盛,主宰着 这片土地,今天在鄂托克旗境内保留着完整的恐龙足迹化石区。全市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南北较低之势,海拔高度在1000 -1500米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黄河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纵横;西部为鄂尔多斯草原,北部和西南部横亘着库 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 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