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_第1页
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_第2页
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_第3页
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_第4页
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中华传统文化一向重视气息生机,“文以气为主”,绘画以“气 韵生动”为上,演唱亦以气与声谐,达到声韵形式浩然的境界。“气沉丹田”是戏曲界练声的基本要领,声腔演唱的基本功,掌 握了它就会有较高的成才率,因为它符合大自然为技巧性发音配备 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和祖国医学、经络学原理。每个演唱者的发音器官条件各异,但是养气、用气的基本方法相 同。艺术家具备灵性贯通之气,才可发扬嗓音光采,留下垂世的艺术 演唱成果。祖国医学经络学认为,“经络相贯布全身,通过有规律的联络交 汇,构成了经络系统运行于全身气血。”根据这一医学原理,我们可知人的“丹田”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下 来

2、的,“先天元气”和后天吸纳的“清气”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汇集 于“丹田”。所以,“丹田”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原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地, 更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丹田”与真气循环生生不息,生命活动因此得以维持。所以它在生命医学上有“生命之祖”、“十二经之根”和“五脏 六腑之本”之称。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的发源地,还是 全身气血的汇集之处,所以中国医学又称之为“气海”穴。如果此穴充实,就能固本强体,从而为从事其它活动打下坚实的 基础。“丹田”是人精气汇集之地,是人体内力的发源处,是“经络之 气”的发源地,是气源动力的能量库,也是良好发音的生理物质基 础。“气沉丹田”作为演唱界公认的

3、一种成才的“基本方法”,不仅 有祖国医学经络学的依据,还有解剖生理学的依据。从演唱方法系统看,丹田气息深沉笃实,是声带发音声贯顶产生 共鸣的必要条件。“丹田”与技巧性发音最相关的呼吸肌膈肌密切相关。膈肌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是一种同全身其它肌肉不尽相同的 肌肉组织。它像一个降落伞,底朝上口朝下,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形状大、 圆、薄且扁。其中间是腱膜,称“中心腱”。它富有弹性,十分坚韧,升降幅度较大,灵活、有扩张性,适应 强化气息训练,具有提高呼吸系统生理机能的耐力和承受力的功能。膈肌又是人体内最大的扁肌,在腹腔上部占有较大面积。它需要很多肌肉、肌腱、韧带有机地固定,就像操控降落伞的绳 索,维持

4、生命呼吸循环的基本生理功能。因此,作为技术性发音的生理物质基础,膈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 的。但它如果没有“丹田”内力的有力支持,就如同降落伞只有无数 绳索而没有“力点”进行气流方向控制一样,是无法完成定点降落 的目的的。“丹田”就是支持膈肌活力的“力点”,有了它,膈肌的基础性 作用才能在技巧性发音中发挥应有的有机功能。胸式呼吸,是人类重要的呼吸形式。除了胎儿、婴儿天生就用腹式呼吸之外,其他人都具有胸式呼吸 的功能,或大都运用胸式呼吸。但作为声乐艺术演唱,单纯采用胸式呼吸,即气息局限在软肋、 肺的下缘,也就是在腰周围向外扩张一点作为技术性发音的支点, 就显得远远不够了。软肋、肺的下缘,是人维持生命

5、活动的自然呼吸区,也是膈肌呼 吸运动的范围。膈肌在自然呼吸运动过程中,是统一均匀、协调规律的周期性呼 吸,是维持生命生理循环与生活“语言发音”需要的基木生理机能。在这个基础上转向技巧性发音所需呼吸的更高要求时,膈肌还是 与它自身的周围肌肉统一收缩与舒张,均衡地控制拉紧“中心腱”。“中心腱”在中间受到膈肌周围肌肉收缩制约,得不到最集中、 有力的“丹田经络之气”的支持。这样,呼吸流动的气流粗壮,迅速逼近声带。由于气柱短促急于排出,造成声门下压强,迫使声带强行挡气, 扩展声带工作区,甚至移位声带发音工作区。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喉内外肌群,特别是声带肌群疲劳。这是造成各种运动性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

6、是严重影响艺 术演唱工作者高比率成才的重要原因。由于胸式呼吸气息支点靠上,气柱短促分散,最终必然因气息力 疲不支,气虽大但限制声波向高位置辐射。对许多初学者来说,用这一方法往往很难练成理想的演唱状态。因为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一要控制呼吸支持,二要找声音位置, 还要模仿口腔咬字技术和作品情感音韵处理,所以往往搞得顾此失 彼。同时,技巧性发音的整体有机性比较抽象,很难悟到,结果,到 头来往往是人为地错误用气无情摧残这个弱小的“器官声带”。有时它己经因气不畅而致“疾病缠身”,但还要为其“主人”履 行演唱使命声带处于平行闭合不全状态时,演唱者为了继续发音, 就使劲关闭,但这时它己力不从心,发出的声音只

7、能是嘶哑的。其演唱在走偏状态就采用自身“生物修补工程”的做法,其目的 是将关不严的声门关起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即不仅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时间一久,又 在声带上产生了器质性病变一一声带结节。声带是个至关重要的“弱小族”,不注意气息呵护,很容易造成 整个发音机能致命的损伤。胸式呼吸作为技巧性发音气息支点确实靠上了,与“丹田经络之 气”相比,它的位置向上2030公分左右。这样导致气息上移,声音必然下陷。气息支点和声波是对立统一 的本体和谐,演员采用胸式呼吸,演唱气力不集中,人的“金声之 矿”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只有“丹田经络之气” 一气贯通腹腔、胸腔、喉腔,才是技巧性 发音的理想选择。“丹田

8、经络之气”,也就是腹式呼吸之气。只有掌握了腹式呼吸法,才能真正具养气状态,自然凝气于丹田, 实现掌握“气沉丹田”的真谛。腹式呼吸,是胎、婴儿生命本能的呼吸形式。能够自由行走的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采用这种呼吸方式。但在特殊情况上,如在睡眠、喝水不小心呛着等情况下,人就具 有自我保护功能,即瞬间就会将食物或水从鼻腔里喷出来,以保护 自身的安全。还有,人在大笑、搬重物需要猛用力时,也需要腹式 呼吸。有一些特殊职业,如气功、武功练习者、技巧性发音工作者等, 都需要练习腹式呼吸,以养成内外通达之气息。特别是技术性发音工作者,不论是什么专业、行当,都要采用这 种腹式呼吸,才能获得“经络之气”生发的一

9、气贯通之灵气。腹式呼吸的基本程序,首先由“经络之气”也就是“丹田”的内 气,结合吸入的外界清气,在体内由“经络之气”统帅,产生气源 动力。这种真气,能量集中,有自控力量,直接作用于膈肌的“中心 腱”,弹向最强的“核心”处自然形成稳定的气柱。这是气息能源向声波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整个发音过程的一 个气息势态的自行转折,这一步做好了,能量集束,能准确地冲击 声带前!正确的发音工作区,声带协调振魂产生基音。这是由气息能量转化为信息能量的声波。声波流动过程的辐射与反辐射,引发本体头腔、胸腔共振,这一 过程始终都是在“经络之气”坚实的支持下进行的。演唱者在这种技术性发音过程中,鼻咽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 鼻咽部可以说是难以开发又可以开发的技术性发音的“金声之矿”, 除了声带发出声波需要“经络之气”以外,这又是一个更需要的 “经络之气”开发声波与之产生共振的关键性部位。这个部位具有最有利的解剖学位置。它位于头部近中区,与“经络之气”准确冲击声带正确发音工作 区前1/3处产生的声波直接对应,当声波集束冲击喉咽管直冲鼻咽 部时,声波束在此集中,辐射与反辐射效应在此特别强烈,从而激 发头腔声音共鸣即脑后音共振,推动强化声波高位置辐射产生最好 的音响力学效应。演唱者以此为中心,按意愿需要使声波向四面八方进行连锁辐射 效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头腔及相关所有腔体共鸣潜能,达到扩大发 音空间、腔体全而自然共振

11、的神奇效果。与此同时,这种做法会给声音加上许多美妙的成分,即通过共鸣 腔体使之成为声音的“化妆师”,将声音过滤、净化、美化,扩大 音量,增强韵律,使演唱声音结实、集中、有穿透力,效果十分明 显。这是“经络之气”贯通声腔产生演唱特色的又一神奇功能。鼻咽部这座“金声之矿”,不管演唱的人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 它都是声波最集中交汇的部位,也是向高空间声波辐射的必经之路。鼻咽部声波共振,这与动力气息能量来源有直接关系。因此,需要人们用真气去努力加以开发。而腹式呼吸及与之相关的“丹田经络之气”,就是开发鼻咽部的 “金钥匙”。如何做到自然贯通的“腹式呼吸” ?笔者认为体验腹式呼吸应从练习吹口哨开始,但初学者

12、以不同的 方式吹口哨,其最终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样气息靠上,离振动体嘴唇最近,从而可以鼓着腮使劲吹。由于气息太靠上,口腔内气压强,气柱不集中,急于排出冲击振 动体,从而使嘴唇开缝而积较大,结果面部肌肉虽然大多参与了 “统一行动”,但口哨也吹不响。这种做法是当要吹口哨时,立即意识到在扎腰带处向外扩张一点, 作为吹口哨的气息支持。这个位置是膈肌呼吸运动的工作区,上下浮动的范围较大,向四 周扩张而广,气散不集中,“中心腱”有力用不上,缺乏“丹 田” “经络之气”的支持,结果口哨也吹不饱满,或勉强吹响,但 很难听。这就是“气沉丹田”,由腹部丹田气贯通胸腔之气,实现胸腹一 气联通。具体说,当有人想吹口哨

13、时,嘴唇一收,舌头一卷,还没有开始 吹的瞬间,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丹田”处部分腹肌微微收缩,自 然协调推动膈肌收缩。“经络之气”推动“中心腱”核心区,能量束集中上升送气,气 源集中、有力。细微的能量束,缓慢地通过气管通道,穿越声带工作区,进入口 腔。由于气源深远,上下贯通,口腔气息能源集中而不膨胀,也不 急于排出细微能量束,从而就可以穿过嘴唇小缝,磨擦嘴唇产生声 波,口哨吹响。可见,吹口哨的人的一种下意识动作,并不需要刻意掌握一定的 “技巧”,而只是一种生理本能气息的体验。由于这种生理本能符合自然规律,反而比那种刻意追求更能达到 理想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练腹式呼吸的最简单办法是将“气沉丹田声贯顶”的发音关系 “倒过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头腔共鸣的有机目的性。演唱者首先根据专业特点和个性化音声特点、艺术作品要求特点, 有意识地选择头部声波辐射空间,这样“气”就自然逼到下“丹 田”,声音共鸣先上去,所需气息变稳变深,于是气就下来了,很 快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自然规律。其他技巧性发音均可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随意移动声波辐射空间, 这样就很快改变了演唱者使用胸式呼吸的发音习惯,将呼吸支持点 逼到下“丹田”,充足的丹田气开启艺术家的嗓音活力,使发音既 省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