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学设计_第1页
隆中对教学设计_第2页
隆中对教学设计_第3页
隆中对教学设计_第4页
隆中对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隆中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 识 和 能 力: 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2 过 程 和 方 法: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结合三国 演义第 37和第 38 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 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做尊重知识, 重视人 才,虚怀若谷, 不耻下问 的人。【教学重点】 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 方针 依据。【教学难点】 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课时安排 】 两课时【教学方法】 朗读法 提问法 讨论分析法 多媒体演示

2、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 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 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 深。【教学过程】课前齐读:出师表第六段、第七段问:我们刚才读的内容中有哪些三国故事?(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一) 导入新课用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片断三顾茅庐教师提问: 视频中出现了谁?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二人的交往开始于哪个故事?结束于哪个故事?(张飞 关羽 刘备 诸葛亮 三顾茅庐 始于三顾茅庐,结束于白帝城托孤)欣赏对联: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从这副对联中,你知道了哪些三国故事?这对联主要写谁?有何作用?? 一对:

3、隆中对;? 二表:前、后出师表 ; ? 三分:分为魏蜀吴三国;? 六出:六出祁山北伐;? 七纵:七擒七纵孟获;? 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 ? 总之,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展示诸葛草庐的图片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也都有所了解。那么, 历史书上又是怎样记载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隆中对这篇文章,它节选 自史书三国志。“学在课前”汇报?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哪些区别?? 请你来说说你知道的陈寿。? 用精简语言介绍诸葛亮? 字音字形知多少?? 翻译尝试中,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通读课文,找出主要人物有谁?叙述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课堂在线?到此时,你在课堂得到了什么??接下来,你想学

4、到多少?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一、作者作品简介: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陈寿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三国志简介: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 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 (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代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 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 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描

5、写了三国时期 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者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 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 加工、再创作了这部长篇章回小说。二 简介背景及题目: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 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渴之时, 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 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了战略决策,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 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的情况。三、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

6、家,中国历史上的名相。 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字音字形:h do f u su 好为梁父吟1 y i b ing q ing tu idu o shm ch mgju e遂诣亮屏人倾颓度德量力信大义猖獗ku di d d吴会 殆民殷国富存恤zhOu zh ur Ong d m帝室之胄 诸戎箪食壶浆跟着读课文刘备一一问策(对策前)亮自比:抱负远大庶推荐:卧龙也 备三顾:凡三往,乃见I侧面烘托时间 诸葛亮对策 (对策中)顺序分析政治形势制定战略方针曹孙荆益将军优势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正面刻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刘备称善犹鱼得水(对策后)三国故事三

7、国志与三国演义诸葛亮陈寿罗贯中“四史” 字词音、形、义 特殊句式(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疑问句) 归纳主要内容叙事的顺序 刻画人物形象 阅读方法之包围法学以致用,牛刀小试1、指出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2、一词多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但是我的志向还不罢休,您看该采取怎样的办法?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学在前,习在后预习:第四段,完成下面问题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为此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他的根据 是什么? 复习:81 、整理 13 段的翻译2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3 、围绕知识清单回顾课堂(四)让学生试

8、着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 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 能译出大意 即可。遇到困难可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们交流探讨, 然后找同学来说, 教师注意 指正错误或强调特殊句式的翻译,如:1 时人莫之许也(倒装句)翻译: 2 贤能为之用(被动句)翻译: 3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翻译: 4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反问句)翻译: (五)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出示问题让学生一一思考并回答: 本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段才华横溢的对策,那么是谁 在问?问谁?问什么?为什么问?是谁在答?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 要点。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答?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9、来? 【评价】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 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 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 概括能力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 认真回答每一道题。1 是谁在问?先主刘备。2 问谁?问诸葛亮。3 问什么?“君谓计将安出”中的“计”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大计消灭奸贼,匡扶汉室的大计。4 为什么问? A 有徐庶的推荐。B 先主的话“汉室倾颓 , 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 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 日,然志犹未已。”5 是谁在回答?诸葛亮。6 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1)分析

10、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曹操拥百万之众(军 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 (政治上) 不 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天险),已历三 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 ,贤能为 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荆州用武之国,益州 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分析刘备的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 思贤如渴。(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 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 权,内修政理。(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C)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 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7 他为什么要这样答?也就是他答话的依据是什

11、么?诸葛亮其实是在分析天下大势的基础上为刘备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谋划( 1)看清对手曹操抢占天时, 孙权坐拥地势, 因此应把握好“人和”, 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联吴抗曹)( 2)在人和的基础上也要占有地利: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看清自己:“将军既帝室”因为看清自己才能增强自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相时而动 , 准确用兵:天下有变 8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 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 诸葛 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 长远。是一

12、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 治才能的政治家。( 2)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自比管仲, 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B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避世待时而飞 .曹孙分析政治形势荆益将军优势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制定战略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C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 自重。D先主曰:“善! ”于是与亮 情好日密。 见解高明,令人折服。E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六)对人物的刻划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看看以上对诸葛亮的性格刻划,哪些

13、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诸葛亮的答话和A属正面描写,而BCDE1侧面烘托。(七)文中的刘备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A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E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八)印发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三国演义第 37, 38回,试比较分析文学 笔法和史家笔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试举一例说明。史家笔法叙事简约,“唯书其事”,通过记事记言,客观公正的记录历史, 文中一般没有褒贬评论。

14、而文学笔法则讲究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往往在历史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传说和作者的想像等。所以读起来往往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比如刘备在拜访诸葛亮时,三国志中的叙述非常简练,只有“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三国演义中叙述的 就非常细致生动,每一次都祥细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对话,并 且人物的语言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九)拓展:欣赏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书法和歌曲。(十)内容回顾,课堂小结。(十一)布置作业。亮自比:抱负远大附:板书设计庶推荐:卧龙也备三顾:凡三往,乃见广。备推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Y1教学反思:隆中对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考虑到这一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利于初三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我设计了以上 的教学思路,总体来说效果很好。因为有七年级上册学过出师表 做基础,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