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哪里来的陌生人_第1页
余秋雨:哪里来的陌生人_第2页
余秋雨:哪里来的陌生人_第3页
余秋雨:哪里来的陌生人_第4页
余秋雨:哪里来的陌生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余秋雨:哪里来的陌生人那天,成吉思汗要在克鲁伦河畔的宫帐里召见一个人。 这个人住在北京,赶到这里要整整三个月。出居庸关, 经大同,转武川,越阴山,穿沙漠,从春天一直走到夏天。 抬头一看,山川壮丽,军容整齐,叹一声“千古之盛,未尝 有也”,便知道到了目的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已经十二年。 这十二年,一直在打仗, 主要是与西夏和金朝作战。二年前在与金朝的战争中取得巨 大胜利,不仅攻占了金朝的中都(即北京) ,还分兵占领了 大小城邑八百多个。中都的一批金朝官员,投降了蒙古军。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为的是要反抗和推翻他们头 上的统治者一一契丹人的辽朝。金朝后来确实打败了辽朝, 却没有想到蒙古人后来居上

2、,又把它打败了。长年的征战,复杂的外交,庞大的朝廷,使成吉思汗的 摊子越铺越大。每天都有内内外外的大量问题要面对,成吉 思汗急于寻找有智慧、有学问的助手。他原先手下的官员, 几乎都是没有文化的莽将。连他自己,也没有多少文化。他到处打听,得知四年前攻占金朝中都时,有一位投降 过来的金朝官员很智慧,名字叫耶律楚材。这个名字使成吉思汗立即作出判断,此人应该是契丹族, 辽朝的后裔。耶律家族是辽朝显赫的王族,后来由于金朝灭 辽,也就一起“归顺”了金朝。这应该是耶律楚材祖父一辈 的事,到耶律楚材父亲一辈,已经成了金朝的高官了。但成 吉思汗知道,这个家族在内心对金朝还是不服的,企盼着哪 一天能够报仇复国。早

3、在蒙古统一之前,当时还没有成为成 吉思汗的铁木真曾经遇见过作为金朝使节派到蒙古部落来 的耶律阿海,两人暗中结交,还立下过共同灭金的志愿。想到这里成吉思汗笑了,心想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家族, 被金所灭而降金,金被蒙军打败后又降蒙,如此两度投降, 是不是真的始终保持着复兴契丹之梦呢?好在,今天可以找 到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分别从契丹和蒙古的立场,一前 一后一起笑骂曾经那么得意的金朝。随着一声通报,成吉思汗抬起头来,眼睛一亮。出现在 眼前的人,二十七、八岁光景,高个子,风度翩翩,声音宏 亮,还留着很漂亮的长胡子,非常恭敬地向自己行礼。成吉思汗高兴地叫了一声:“吾图撒合里!”这是蒙古语,意思是长胡子。这

4、一叫,就成了今后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的习惯称呼。 寒暄了几句,成吉思汗便说:“你们家族是辽朝的皇族。尽管你做过金朝的官,但我知道辽和金是世仇。你们的仇, 我替你们报了!”这话说得很有大丈夫气概。接下来,理应是耶律楚材代表自己的世代家族向成吉思汗谢恩。 但是,耶律楚材的回答让成吉思汗大吃一惊。他说:“我的祖父、父亲早就在金朝任职为臣了,既然 做了臣子,怎么可以暗怀二心,仇视金朝君主呢?”这话听起来好像在反驳成吉思汗,而且公然表明了对成 吉思汗的敌人金朝君主的正面态度,说出来实在是非常冒险。 但是,成吉思汗毕竟是成吉思汗,他竟然立即感动了。一个人,对于自己服从过的主人和参与过的事业,能一 直表示尊敬

5、,这已经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在表示尊敬 的时候,完全不考虑被尊敬对象的现实境况,也不考虑说话 时面对着谁。这样的人,成吉思汗从来没有见过。成吉思汗看着耶律楚材点了点头,当即向左右表示:这 个人的话要重视,今后把他安排在我身边,随时以备咨询。这在后来的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上记为: “上雅重 其言,处之左右,以备咨访。 ”这是公元 1218 年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军 事方向,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天下最大的烈火,总是由最小的草梗点燃。据记载,那年成吉思汗派出一个四百五十人的商队到中 亚大国花剌子模进行贸易。不料刚刚走到今天哈萨克斯坦锡 尔河边的一座城市,就出事了。

6、商队里有一个印度人是这座 城市一位长官的老熟人,两人一见面他就直呼其名,没有表 示应有的尊敬,而且还当场夸耀成吉思汗的伟大。那个长官 很生气,下令拘捕商队,并报告了国王摩诃末。国王本来就 对成吉思汗送来的国书中以父子关系形容两国关系十分不 满,竟下令杀死所有商人、没收全部财产。成吉思汗从一个逃出来的骆驼夫口中知道了事情始末, 便强忍怒火,派出使者质问事件真相。结果,使者被杀。成 吉思汗泪流满面,独自登上一个山头,脱去冠冕,跪在地上 绝食祈祷了整整三天三夜。他喃喃地说:“战乱不是我挑起的,请佑助我,赐我复仇的力量!”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征服战,开始了。耶律楚材,跟在成吉思汗身边。他会占

7、卜,这在当时的 军事行动中非常重要。除了占卜,他还精通天文历法,可以 比较准确地提供天气预报,成吉思汗离不开他。他是积极支持成吉思汗的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这从他 一路上用汉语写的诗中可以看出来。他写道:关山险僻重复重,西门雪耻须豪雄。定远奇功正今日,车书混一华夷通。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 天兵百万驰霜蹄。这些诗句表明,他认为成吉思汗西征的理由是 “雪耻”, 因此是正义的,他还认为这场西征的结果有可能达到“华夷 通”的大一统理想。这个理想,他在另外一首诗中表述得更 明确:“而今四海归王化,明月青天却一家。”看得出来,他为成吉思汗西征找到了起点性理由“雪耻”和终点性理由“

8、王化”。有了这两个理由,他心中也就建立 了一个理性逻辑,跨马走在成吉思汗身后也显得理直气壮了。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两个更大的感性原因。第一个感性原因,是他对成吉思汗的敬仰。他曾在金朝 任职,看够了那个朝廷的外强中干、腐败无效、沮丧无望。 现在遇到了成吉思汗,只见千钧霹雳,万丈豪情,一切目标 都指日可待,一切计划都马到成功。不仅如此,耶律楚材又 强烈地感受到成吉思汗对自己这个敌国俘虏的尊重、理解和 关爱。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他被彻底溶化了,无条件地服 从和赞美成吉思汗的一切意志行动。第二个感性原因,是他作为契丹皇族后裔的本能兴奋。 这毕竟是一个生来就骑在马背上纵横驰骋的民族,眼前的世 界辽阔无垠

9、,心中的激情没有边界。更何况,作为几代皇族, 骨子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治基因,有一种睥睨群伦的征服 欲望。尽管这一切由于辽国的败落而长久荒废,但现在被成 吉思汗如风如雷的马蹄声又敲醒了。这种敲醒是致命的,耶 律楚材很快就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回归感和舒适感。因此, 参加西征,颂扬西征,有一半出于他的生命本性。但是,战争毕竟是战争,一旦爆发就会出现一种无法节 制的残酷逻辑。例如,这次以“雪耻”、“复仇”为动因的战争,必然会 直指花剌子模国的首都;在通向首都之前所遇到的任何反抗, 都必须剿灭;所有的反抗都必然以城邑为基地,因此这些城 邑又必然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终于打到了首都,国王摩诃 末当然已经逃

10、走,因此又必须去追赶;花剌子模国领土辽阔, 国王又逃得很快,因此又必须长驱千里;追赶是刻不容缓的 事,不能为了局部的占领而滞留,自己的军队又分不出力量 来守卫和管理已经占领的城市,因此毁城、屠城的方式越来 越残忍;被追的国王终于在里海的一个岛上病死了,但这还 不是战争的结束,因为国王的继位者扎兰丁还在逃,而且逃 得很远,路线又不确定,因此又必须继续追赶这就是由无数“必须”和“必然”组成的战争逻辑。这 种逻辑显得那样严密和客观,简直无法改变。在这种客观逻辑之中,又包藏着另一种主观逻辑,那就 是,成吉思汗在战争中越来越懂得打仗。军队组织越来越精 良,战略战术越来越高明,谍报系统越来越周全,这使战争

11、 变成了一种节节攀高的自我竞赛,一种急迫地期待着下一场结果的心理博弈。于是,就出现了另一种无法终止的动力。鉴于这些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战争只能越打越遥远,越打越血腥,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失控行为。这就是说,种种逻辑组合成了一种非逻辑。战争,看起来只是运动在大地之间,实际上在大地之上 的天际,还浮悬着一个不受人力操纵的魔鬼,使地面间的残 杀沿着它的狞笑变得漫无边际。它,就是战神。在人类历史上,大流士、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十字军, 都遇到过这个战神。现在轮到成吉思汗了,事情变得更大, 超过前面所说的任何战争。于是,骑在马背上的耶律楚材不能不皱眉了。他的诗句中开始出现一些叹息一一寂寞河中府,声名

12、昔日闻。城隍连吠亩,市井半丘坟,这里所说的“河中府”,就是花剌子模国的首都撒马尔 罕,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东部。这么一个声名显赫 的富裕城市,经过这场战争,已经“市井半丘坟”了,可见 杀戮之重。对此,耶律楚材不能接受,因此深深一叹。他的 好些诗都以“寂寞”两字开头,既说明战争留给一座座城市 的景象,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境。一个曾经为万马奔腾的征战场面兴奋不已的人,突然在 马蹄间感受到了深深的寂寞,这个转变意味深长。西征开始后不久,成吉思汗根据身边一个叫刘仲禄的汉 族制箭官的推荐,下诏邀请远在山东莱州的道教全真派掌门 人丘处机(长春真人)来到军中,讲述养生之道和治国之道 丘处机已经七十多岁,历

13、尽艰辛来到撒马尔罕。当时成吉思 汗已经继续向西越过了阿姆河,便命耶律楚材暂且在撒马尔 罕陪丘处机。这期间,两人在一起写了不少诗。耶律楚材在诗中,已 经明显地表示出自己想摆脱西征而东归的心意,以及希望各 国息战得太平的期待。例如:春雁楼边三两声,东天回首望归程。天兵几日归东阙?万国欢声贺太平。甚至,他对西征的必要性也提出了某种怀疑:四海从来皆弟兄,西行谁复叹行程?西行万余里,谁谓乃良图?后来,丘处机终于在耶律楚材的陪同下到阿姆河西岸的八鲁弯行宫见到了成吉思汗。丘处机一共向成吉思汗讲了三 次道,根据相关资料总结,有三个要点:一,长生之道,节 欲清心;二,一统天下,不乱杀人;三,为政首要,敬天爱 民

14、。成吉思汗听进去了,后来多次下令善待丘处机和他的教 派。丘处机的讲道,与耶律楚材经常在身边悄悄吐露的撤兵 求太平的理想,一起对成吉思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 二二四年夏天,有士兵报告说游泳时见到一头会说话的怪兽, 要蒙古军及早撤军回家。成吉思汗就此事询问耶律楚材,耶 律楚材一听就明白这是士兵们因厌战而想出来的花招,他自 己也早已厌战,就告诉成吉思汗说:“这是祥瑞之兽,热衷保护生命,反对随手屠杀,希望陛下听从天命,回去吧。”成吉思汗终于听从了这个“天命”。当然成吉思汗收兵还有其他客观原因。例如,毕竟大仇 已报,花剌子模的国王摩诃末已死,辽阔的土地都被征服, 而军中又发生了瘟疫。于是,正如耶律楚

15、材诗中所写,“野老不知天子力,讴歌鼓腹庆昇平”了。我在叙述以上历史时,许多读者一定会觉得奇怪: 耶律楚材怎么会写一手不错的汉诗呢?确实不错。我们不妨再读他的一首词: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想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 桃李春风又一年。横翠嶂,架寒烟。野春平碧怨啼鹃。不知 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这当然算不上第一流的作品,但很难想像竟出于古代少 数民族官员之手。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人士能把 汉诗汉词写好的,第一是纳兰性德,第二是萨都剌,第三就 是这位耶律楚材了。我更为喜欢的是耶律楚材替成吉思汗起草的邀请丘处 机西行的第二诏书,中间有些句子,深得汉文化的精髓。如 “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

16、于天竺。达摩东迈,元印法以 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州途之虽阔,瞻几杖似 非遥”等句,实在是颇具功力。我深信,丘处机能下决心衰年远行,与诏书文句间所散 发出来的这种迷人气息有关。文化的微妙之处,最有惊人的 诱惑力。这就需要谈谈他的文化背景了。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可以远远超越他的民族身份和地域 限定。在耶律楚材出生前好几代,他的先祖契丹皇族虽然经 常与汉族作战,却一直把汉文化作为提升自己、教育后代的 课本。后来到了女真族的金朝,也是同样。耶律楚材从小学 习汉文化,从十三岁开始攻读儒家经典,到十七岁已经博览 群书,成为一位有才华的年轻儒生。后来在中都(北京) 他又开始学佛,成了佛学大师万松老

17、人的门生。学佛又未弃 儒,他成了儒佛兼修的通达之士。那位丘处机是道家宗师,耶律楚材与他加在一起,组合 成了一个儒、佛、道齐全的中国文化精粹结构,出现在成吉 思汗身边。这个精粹结构对成吉思汗那么尊敬,但又天天不 断地散发出息战、戒杀、尊生、节制、敬天、爱民的绵绵信 息,终于使成吉思汗发生了重大变化。据元史的太祖记记载,成吉思汗在临死前一个 月对群臣公开表示:“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 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知朕意。 ”多么珍贵的“不杀掠”这三个字啊!尽管仍然处于战争 之中的成吉思汗一时还无法做到,但既然已经作为一个重大 的许诺布告中外,已经让人惊喜不已了。此外,据元史和新元史载,成吉思汗还嘱咐自 己的继承人窝阔台,耶律楚材这个人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必 须委以重任。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