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新栏目开创阅读新天地_第1页
用好教材新栏目开创阅读新天地_第2页
用好教材新栏目开创阅读新天地_第3页
用好教材新栏目开创阅读新天地_第4页
用好教材新栏目开创阅读新天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好教材新栏目 开创阅读新天地温儒敏教授强调,课外阅读要提倡“无压力阅读”,一年级阅读习惯的养成要关注起点和基础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开展用意正是强调学生的基础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一、“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现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一个小板块,容易被忽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有疑惑:“和 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究竟是谁?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 儿童自己读不可以吗?究竟要怎么实施“和大人一起读”?在 读中,大人和孩子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另外, 由于“和大 人一起读”栏目是语文课堂的课外延伸部分,需要教和家长的紧密配合。

2、就目前来看,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实施,家长也不知道应 该如何配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一起读”,怎样才能做好“一 起读”,是当下面临的问题。二、“和大人一起读”编排意图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渗透和整合的教 科书编排体系,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设置特点具有科学性,将小学语文向课外阅读和语文生活两个方面扩展延伸,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学段教 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一)作为阅读环境的编排意图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达到优质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中进 行“悦读”。温儒敏教授强调,这里的大人可以是泛指,不仅仅 指儿童的父母,也可以是老师或者亲友和

3、邻居。大人不限,学习 环境不限, 儿童的阅读材料也不限。 部编本之所以编排“和大人 一起读”这样的阅读栏目, 其目的是从不同环境中给孩子带来不 同的情感体会。罗杰斯说“只有当我创造出这样的自由气氛时, 教育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 在他看来, 学习的氛围尤为重 要,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主 动性。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正是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氛 围,家长扮演示范的角色, 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将阅读内容示范或 渗透给孩子, 确保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 乐,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文化底蕴。(二)作为阅读材料的编排意图1. 阅读材料设置

4、能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 阅 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诵读儿歌、儿童 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阅读内容的选择是培养学生阅读兴 趣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为 例,课本中有 8 个“语文天地”,每个“语文天地”中都设置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编排的 8 篇阅读材料,体裁多样,有儿 歌、故事、童谣、童话等。阅读题材具有吸引力,如剪窗花春节童谣 能让儿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 小松鼠找花生 谁 会飞拔萝卜有利于提高儿童想象力;猴子捞月亮小 鸟念书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并且故事中的小动物形象特征鲜 明,能提高儿童

5、的阅读兴趣。 曹文轩先生说过: “不但要有意义, 还要有意思, 做到有意义与有意思两者兼顾。 ”部编本课外材料 设置正是做到了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结合, 在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 基础上,还具有教育意义。2. 阅读材料设置能幼小衔接 国标本语文教材编写专家董小玉指出, 教材衔接体现的是教 材编写的整体性、 连贯性和内在逻辑结构。 新栏目中安排的阅读 材料, 正是贯彻落实了这一点。 材料中有不少儿童耳熟能详的作 品,例如小兔子乖乖猴子捞月亮拔萝卜等。这些作 品在儿童学习之前就很熟悉, 有的甚至还能背诵。 儿童具有惊人 的语言天赋,在大约三岁开始,儿童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儿 童通过自己的感知和积累, 基

6、本具有了大量的口语经验和相当程 度的口语表达能力。部编本教材在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前提下, 将儿童熟悉的语言素材编排进来, 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 口语经验储备,在不识字、不学拼音的前提下,通过大人的“读 一读”,儿童在听过之后自己读一读, 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有效地将字音和字形联系起来。 在新课标中也指出, 儿童的阅读 需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 生字和词语, 并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 在“和大人一起 读”材料中, 不仅能通过儿童在生活中积累的语言经验, 还能根 据插图来了解, 在图像的帮助下, 通过形象思维刺激感官来加深 对阅读内容的理解。3.

7、 阅读材料设置便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 还体现了低年级学段学生 认知事物的特点,具备内容简单、情节单一的特点,有利于儿童 理解。儿歌剪窗花谁会飞整体格式变化不大,有助于儿 童记忆和语言的学习发展。 材料中字节和句式的相似, 有利于低 学段儿童将关注点放在每一段字词的变化,学习积累生字生词, 促使儿童语言的发展。让孩子们在情景图和语境歌中学好拼音, 而后快乐地识字写字,流畅地美读美诵,自然地面对人际交往。三、“和大人一起读”实施建议(一)“读”的整体规划1. 制定操作规则在一年级学生开学报名当天, 给每个家长分发宣传单页并开 展家长会, 动员家长陪伴孩子进行“和家长一起读

8、”活动。 让家 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制定阅读方式规划。2. 搭建展示平台在班主任的宣传带领下, 由语文老师为总负责人, 设立“和 大人一起读”班级微信群,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记录方式, 由家长和教师在群里讨论, 逐渐完善阅读计划, 定期在群中反馈。 老师根据反馈, 将信息进行整合, 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提出 表扬。在学校的支持下,可以进行讲故事、背诵儿歌童谣比赛, 让儿童多展示,提高儿童的自信心,提高其阅读兴趣。每间隔一 段时间, 由家长集合“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遇到的难题, 家长 和老师面对面沟通,共同解决难题。 (二)“读”的多 种方式1. 从读到唱在“和大人一起读”中, 大人需要对

9、材料进行分类, 按照材 料的文本性质, 帮助儿童正确地理解材料内容, 提高孩子的阅读 兴趣。阅读,一定需要用心感悟用心读。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喜 欢热闹地进行欢唱, 那就配上音乐。 例如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课 本中,谁会飞是一篇儿歌,儿歌的语言特点是轻松活泼,朗 朗上口。 大人可以下载相应题材的音乐进行辅助阅读, 并且根据 这篇儿歌的文本特点, 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和儿童一起阅读。 并 且记录回答的次数,加强 ?和 ?记忆。在多次反复阅读之后,大人 可以和儿童一起编制一首题材相似的儿歌,读一读,唱一唱,提 高儿童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还加强了儿童的写作能力。 让儿童感受 到儿歌的魅力,体会儿歌、童谣的韵律

10、美和节奏美。2. 从读到讲新课标对小学低学段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喜 欢听故事却不敢讲故事, 通过大人和孩子互讲的方法, 加强孩子 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孩子不害怕讲故事。在童话故事拔萝卜中,故事最后展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句话:“小狗喊小猫来帮 忙”看到这句话,大人结合上面的故事内容, 让孩子大胆地 猜测:“这次萝卜拔出来了吗?”“如果没有拔出来, 小猫会喊 谁来帮忙呢?”通过问题设置, 引领孩子学习串讲故事内容, 形 成孩子的逻辑思维, 并配置相对应的图片, 图片制作由孩子和家 长一起完成, 加深孩子的印象, 让儿童抓住关键要素

11、根据插图讲 故事。3. 从读到演“和大人一起读”要求大人整合多种“读”的方式, 观察孩 子的阅读情况,将阅读的时间变成家庭汇演,人数越多越好,可 以由儿童分配角色, 并转换角色多次表演。 阅读本身就是多元的、 立体的,在“演一演”中,提升孩子的角色意识和感知能力,帮 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小兔子乖乖 中,角色有小兔子、兔子妈妈和大灰狼。通过转换角色,体会每 个角色语言、 神态、心理活动的变化, 并且在表演中, 收获快乐, 提升想象力,最终让孩子通过角色扮演,对人物形象重新认知。(三)“读”的反馈记录 如何才能保证儿童阅读兴趣的持久发展呢?如何才能检测 儿童的阅读能力呢?需要对“和大人一起读”活动进行记录跟 踪,对孩子的阅读状态做出评价,日积月累,才能使得孩子养成 阅读习惯。要求大人做到及时的记录、评价,针对不同的文本, 记录的内容可以稍作改变。 当然在记录中, 可以将双方的阅读收 获记录下来, 记录表格由孩子和大人共同完成, 要保证双方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