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略论历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建制所谓都城 ,现代特指“首都” ,古代称都城 ,又称都、国都、 京城等等。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都城一般包括首都和陪都。所谓首都 ,即一个国家的首要都城或行政首都 , 通常是一个 国家的政府所在地 ,政治活动的中心城市 , 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 驻扎地,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所谓陪都 ,指“在首都之外另立的都城。有时候 ,陪都又称谓 行都、留都、别都。行都含有必要时朝廷前往暂时居住之意 ,留 都则一般是在迁都之后对旧都的称呼 ,别都是指首都之外的另一 都城。陪都一般不设置中央政府机构 ,并非全国政治中心。”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建制 ,实际上就是历代关于首都和 陪都的设置制度。
2、历代封建王朝首都的设置制度比较简单。历朝历代一建立 , 即设置一个首都 ,首都即首要之都 ,只能同时有一个。中国许多封 建王朝自始始终只有一个首都 ,但也有不少朝代经历了首都的迁 移。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挑选首都城市的位置一般本着以下原则 :一、要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唐都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 , 气候温和 ,雨量适宜 ,是人类良好的生活区。二、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如唐代之前许多封建王朝都选择 长安为首都 , “关中地区发达的农业经济是重要的原因”三、要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地位。如南京城三面环山 , 一面临 江,攻守兼备,龙盘虎踞 ,所以,许多封建王朝选择南京为首都。四、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如开封位
3、于华北大平原与豫西山 地丘陵交接处 ,一马平川 ,河流纵横 ,扼黄淮交通咽喉 ,是水陆交 通的中心 , 所以虽然无险可守 , 但仍被大宋王朝选做首都。五、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李唐王朝继续立都长安就 是因为长安久为帝都 ,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 从而被视为 “世统屡更 ,累世相袭 ,神灵所储”的帝王之乡。历代封建王朝陪都的设置制度是相对比较复杂的。 “陪都” 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 ,它始于西周 , 当时 的都城建制实行的是“两京 (都)制度” ,首都在关中的镐京 , 周 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东方诸地的控制和防止商朝残余的复辟 , 又 在洛阳建陪都。 此后,众多王朝纷纷
4、模防周朝 ,在首都之外设置一 个陪都,许多王朝还不只设置一个陪都 ,有设置两个的 ,三个的 , 甚至四个和五个的。综观历代封建王朝陪都的设置 , 大体分为四种情况 :一、由于首都偏居边地 , 统治者在位置适中的地方建置陪都 , 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如金代的西京大同府等。二、兴起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其力量强大之后 , 入 主中原,掌握了全国政权并选择了中原地区的首都 , 这时, “为了 表示不忘他们的兴王之地 , 常把在边疆地区建立的都城定为陪 都”。如清之盛京 , 元之开平府。三、首都远离经济文化中心 , 于是在接近经济文化中心且交 通便利的地方营建陪都。如隋唐时的东都洛阳。四、皇帝因躲避
5、战乱或巡幸临时住过的地方被升为陪都。 如 唐朝的南京成都府、西京凤翔府 , 北宋的北京大名府等。根据陪都设置的数量 , 可以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建制 分为两京 (都)制(即一个首都外加一个陪都 )、三京 (都) 制( 即一 个首都外加两个陪都 )、四京(都)制( 即一个首都外加三个陪都 )、 五京(都)制(即一个首都外加四个陪都 )和六京 (都)制(即一个首 都外加五个陪都 )等。其中 ,都城数目在三个及以上 (即陪都在两 个及以上 )的我们可以通称之为多京 ( 都) 制。没有陪都的 , 我们可 以称之都城建制为单京 (都) 制。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建制情况如下。 秦朝的都城建制实行的是
6、两京 (都)制, 即首都咸阳和陪都洛 阳; 西汉实行的也是两京 (都)制,即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东汉的都城建制是三京(都)制:公元25190年,首都洛阳 (东京), 陪都长安(西京)和宛(南都), “作为对洛阳的衬托 ,依照 周代的故事 , 刘秀将长安、南阳列入了陪都的地位” ; 公元 190195年, 首都长安(西京), 陪都洛阳(东京)和宛(南都); 公元 195220年,首都许,陪都洛阳 (东京)和宛(南都)。三国时曹魏的都城建制是多京 (都)制,公元 221 年, 谯、邺 城、许昌、长安同时升为陪都 , 与首都洛阳合为五都 ; 吴的都城建 制是两京 ( 都) 制 , 即首都建业和陪都武
7、昌 ; 蜀汉的都城建制是单京(都)制, 即首都成都。西晋的都城建制是单京(都)制,即首都洛阳(公元265 311 年,公元313 317年是长安)。东晋和南朝四代的都城建制都是单京 (都)制,首都都是建 康。十六国的都城建制基本上都是单京 (都)制。北朝北魏的都城建制是单京 (都)制,即前期首都平城 ,后期 首都洛阳 ;东魏的都城建制是双京 (都)制,即首都邺和陪都晋阳 , 北齐承东魏 , 都城之制一如东魏 ; 西魏的都城建制是单京 (都)制, 即首都长安 ,北周都城建制是两京 (都)制,即首都长安和陪都洛 阳。隋朝的都城建制前期是两京 (都)制,即首都长安大兴城和陪 都洛阳。仁寿四年 (公元
8、 604年)炀帝即位,诏以洛阳为东京 ,大业 元年(公元 605年)营建洛阳新城于汉魏旧城西十八里 ,迁都于此, 此后长安虽仍居“京师”之名但朝廷百官常驻东京 , 东京成为实 际上的首都 ,大业五年改称东都 ;另外,炀帝大业六年在实质上将 江都郡作为陪都 , 但未加“京”、“都”称号 , “三月癸亥 , 幸江 都宫甲寅,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所以,隋朝后期的都城 建制实际上是三京 ( 都) 制, 即首都洛阳 ( 东都、东京 ), 陪都长安大 兴城(西京)和江都。唐朝的都城建制较为复杂。唐初高祖和太宗时是单京(都)制,即首都长安 ;高宗时期是两京 (都)制,定洛阳为东都,“显庆 二年,置东都,
9、官员准雍州” ;武则天时期是三京 (都)制,增置太 原为北都 , 神龙元年中宗即位 , 罢北都 , 玄宗时期以洛阳、长安为 东、西两京 ,以太原府为北京 ,增置河中府为中都 , 所以安史之乱 前出现过四京 (都)制。公元 756年,安史乱起,两京沦陷 ,玄宗奔 蜀郡,肃宗即位于灵武 ,第二年移跸凤翔。至德二年(公元 757年) 收复两京,肃宗从凤翔、玄宗从蜀郡先后回到长安 ,诏改西京 (京 兆府)为中京, 以凤翔建为西京凤翔府 ,以蜀郡建为南京成都府 , 合东京(河南府 )、北京 (太原府)为五京,我国的五京制自此始。 肃宗上元元年 (公元 760年)以荆州为南都江陵府 , 二年停东、西、 南
10、、北四京号,宝应元年(公元 762年)复以京兆府为上都 ,河南府 为东都 , 凤翔府为西都 , 江陵府为南都 ,太原府为北都 , 合称“五 都”,不久 ,罢西都、南都 ,复为三都。渤海国的都城建制是五京制 : 首都上京龙泉府 , 陪都东京龙 原府、中京显德府、南京南海府和西京鸭绿府。五代后梁的都城建制是两京 (都) 制, 前期是首都开封 (东都) 和陪都洛阳 (西都), 后期是首都洛阳 (西都)和陪都开封 (东都); 后唐都城建制是多京 (都)制, 后唐初以为东京兴唐府 (魏州) 为首 都, 以西京太原府和北都真定府为陪都 , 灭后梁后 , 以洛京 (洛阳 ) 为首都 , 以西都京兆府和北京太
11、原府为陪都 ;后晋都城建制是多 京(都)制,初首都为洛阳 ,后迁汴州 (开封), 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 以北京太原府、西京洛阳和邺都广晋府 (以兴唐府改 )为陪都 ;后 汉都城建制一如后晋后期 ;后周都城建制是两京 (都)制, 即首都开封 (东京 )和陪都洛阳 (西京)十国的都城建制中 , 吴国是两京 (都)制, 即首都广陵府 (东都)和陪都金陵府 (西都); 南唐是多京 (都)制, 即首都江宁府 (西都)和和陪都广陵府 (东都)、南昌府(南都); 其他各国均是单 京( 都) 制。北宋初期的都城建制是两京 (都) 制, 即首都东京开封府和陪 都西京河南府 (洛阳), “西京。唐显庆间为东都 ,
12、开元改河南府 , 宋为西京 , 山陵在焉”。真宗时设置南京应天府 , 仁宗时增加北京 大名府 , 都城建制变成了四京制。南宋的都城建制是两京 (都)制, 即实际首都临安府 ( 行都)和 陪都建康府。辽朝的都城建制初期是单京 (都)制,即首都皇都 ; 灭东丹国 后,建南京辽阳府 ,实行两京 (都)制;从公元 938年从后晋石敬瑭 得到燕云十六州到公元 1007 年之前实行三京 (都)制, 以上京临 潢府为首都 , 以南京析津府和东京辽阳府为陪都 , “上京临潢 府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改南京为上京,府 曰潢府” ; 末期“增建中京大定府 , 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 , 合称五 京 ,
13、实行五京制” , 即首都中京大定府 , 陪都上京临潢府、东京辽 阳府、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金朝的都城建制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仿辽“五京制” , 也设 五京 , 即首都上京会宁府 , “上京路国初称为内地 , 天眷元年 号上京” ,陪都北京临潢府、南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和西京大 同府;中期,海陵王迁都 ,改燕京为中都 ,府名大兴 ,同时又确定以 汴京为南京开封府 , 废北京临潢府 , 改中京为北京大定府 , 加上西 京大同府和东京辽阳府 , 总为一都四京 , 同时削上京会宁府之京 号, 所以这时都城建制仍是五京 (都)制。大定十三年 (公元 1173 年), 复会宁府为上京 , 都城建制变成了
14、六京 (都)制; 后期 , 以南京 开封府为首都 , 以中京金昌府 (洛阳)为陪都。元朝的都城建制是两京 (都)制, 即首都大都和陪都开平府 (上都), “大都路 ,唐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迁都 , 为大兴 府世祖至元元年遂改中都,其大兴府仍旧。四年,始于中 都之东北置今城而迁都焉九年,改大都”。明朝的都城建制实行的是三都制。 明成祖之前为首都南京应 天府和陪都中都凤阳府与北京开封府 (存在时间较短 ), “应天府 元集庆路 , 属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三月曰应天府。洪武元年八 月建都 , 曰南京。 十一年曰京师。 永乐元年仍曰南京” ; 成祖之为 首都京师顺天府和陪都南京应天府与中都凤阳府。
15、清朝的都城建制在入主中原之前是单京 (都) 制, 即首都盛 京, “奉天清天命十年三月 , 定都沈阳。天聪八年 , 尊为盛 京” , 入主中原之后实行两京 (都)制, 即首都京师顺天府和留都 盛京。从历代封建王朝都城建制的沿革历史中可以发现 , 中国历代 封建王朝首都的设置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 , 中原封建王朝的首都城 市的位置大致呈现出自西向东 , 自南向北迁移的变化趋势。从秦 朝到北宋 , 中国封建王朝的首都自西向东大致沿西安洛 阳开封一线移动 , 从南宋到清朝 , 中国封建王朝的首都又完 成了又南到北的迁移。二、中原封建王朝的首都城市的位置在短期内 ( 数个朝代 ) 又具有稳定性。 有不少前后相继的封建王朝的首都都选择了同一 座城市。如南朝首都建康和明清首都北京等三、就单个朝代来说 , 许多封建王朝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首都 , 如 : 秦、西汉、蜀汉、东晋、宋、齐、梁、陈、北宋等 ; 但也有不 少封建王朝的首都经历了迁移 , 如东汉、隋、唐、辽、金、明代 等。从历代封建王朝都城建制的沿革历史中也可以发现 , 历代封 建王朝陪都的设置呈现出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中考英语历年真题
- 2025年便携式数字地震仪合作协议书
- 餐饮行业成本控制及采购管理方案
- 工业企业红外线安全监控方案
- 2025年湿式静电除尘器项目发展计划
- 公开课讲稿:《一封信》的课堂分析
- 汽车维修服务质量监测方案
- 桩基施工中的质量隐患与防范措施
- 电力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记录表
- 2025-2030儿童音乐启蒙教育数字化解决方案与硬件设备升级趋势
- 我的家乡沧州
- 两人合伙经营网吧协议
- 【课件】纪念长津湖吾辈当自强!课件 -2024年12.24纪念抗美援朝主题班会
-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含答案)-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 新概念第二册单词表(完整版)
- 门式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 (完整版)个人简历模板大全(60种)
- 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初高中衔接:音标+衡水体书写 教学设计
-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DL∕T 593-201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 软件项目培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