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技术_第1页
红外遥控技术_第2页
红外遥控技术_第3页
红外遥控技术_第4页
红外遥控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本设计主要应用了at89c2051单片机作为核心,综合应用了单片机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知识,应用红外光的优点。文章首先介绍了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再对at89c2051单片机的结构和性能给出简单的说明,接着给出了遥控器的编码格式,及遥控发射器,遥控接受器的电路设计。对于遥控操作的不同,遥控发射器通过对红外光发射频率的控制来区别不同的操作;遥控接收器通过对红外光接收频率的识别,判断出控制操作,来完成整个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过程。最后分别详细介绍遥控系统的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流程图。关键词:单片机;红外线;发射;接收 abstractthe design is m

2、ainly applied at89c20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microcontroller interrupt system, timers, counters and other knowledge, the 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light.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infrared remote c

3、ontrol, then give a simple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at89c2051 microcontroller, then the encoding format of the remote control and the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er, remote control receiver circuit design. to distinguish the type of operation for the remote operation of the typ

4、e of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er via the infrared light-emitting frequency control; remote receiver through the infrared light receiving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alyzing a control operation, to complete the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process. finally details transmitting part

5、and a receiving part of 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circuit schematic and program flow chart.目录一、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红外遥控技术简介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第2章 方案论证 2.1学习方式 2.2按键模块 2.3显示模块 2.4红外接受模块 2.5微处理器选择 三、第3章 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 四、 第4章 通信协议 五、第5章 硬件电路设计 5.1 显示电路 5.2键盘电路 5.3红外发射电路 5.4红外接受电路 5.5存储电路 5.6单片机控制电路 六、第6

6、章 软件程序编写 七、第7章 调试 八、参考文献1 绪论1.1 课题背景与选题依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红外线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红外线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光线,最近几十年来,红外技术初露头角,在各个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开始应用到生产上,并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技术红外技术。红外线(irda),简称ir,又称红外光波,在电磁波谱中,波长为0.76um1000um,由于波长太短,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输,只能进行点对点的短距离的无线数据的传输。红外线遥控是把遥控指令经过调制后加载到近红外光中进行传送控制的,用近红外做传输载体,是因为红外发射器件与红外接收器件的发光与受光峰值波长相近,能够很好的匹配,

7、可以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及较高的可靠性。另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片机已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同时传统控制在单片机的带动下也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的遥控器大多数采用了无线电遥控技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红外技术的成熟,红外遥控也成为了一种主要的遥控手段。近年来,遥控技术在工业生产、家用电器、安全保卫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红外线抗干扰能力强,且不会对周围的无线电设备产生干扰电波,同时红外发射接收范围窄,安全性较高。特别是在高危、高辐射、高污染的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技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红外遥控虽得到广泛应用,但各产商各自为战,生产的产品不能相互兼容。市场上的红外遥控装置

8、一般采用专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由于其灵活性较低,应用范围有限。所以设计一种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功能强、可靠性高等特点的红外遥控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2 红外遥控技术简介 遥控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主要利用无线电波、超声波、红外光作为载体进行遥控。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主要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相比于超声波遥控器,红外遥控器的的波长更短,因此红外线遥控信号不会影响其他家用电器,也不会影响邻近的无线设备;

9、另外,红外遥控不具有无线电遥控那样穿透障碍物去控制被控对象的能力,在设计家用电器的红外线遥控器时,不必像无线遥控器一样,不同发射、接受器使用不同的频率或编码。否则就会影响到其他的电器或者邻居的无线电设备。所有的红外遥控器,都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或编码,而不会出现遥控信号“串门”现象。这对于大量生产及普及红外遥控器提供极大的帮助。红外光为不可见光,对环境影响很小,同时又具有很强的隐秘性、保密性和安全性。它具有一下特点:1. 红外线遥控的遥控距离一般为几米至几十米或更远一点。2.由于为不可见光,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红外线的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 的波长,所以,红外遥控不会干扰其它家用电器,也不会影响近

10、邻的无线电设备。 3.红外为不可见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全保卫装置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红外线遥控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室内遥控的优先遥控方式。同时,由于采用无线遥控器件是,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外围电路简单,因此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在技术上的主要优点是:1.无需专门申请特定频率的使用执照;2.具有移动通信设备所必须的体积小、功率低的特点;3.传输速率适合于家庭和办公室实用的网络;4.信号无干扰,传输准确度高。它的缺点是:由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采用的连接具有方向性,两个设备之间如果传

11、输数据,中间就不能有格挡物;而且通讯距离较短,此外红外发光二极管(led)不是一种十分耐用的器件。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对设计要求地认真分析和研究,拿出了几种可行方案,最终选定了一个最佳方案。该方案是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实现遥控的主要手段。我们所设计的遥控器能控制5个电器的电源开关,并且可对一路电灯进行亮度的调节。由于红外遥控不影响周边环境的、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而现代红外线应用非常广泛,红外线遥控

12、的研究能是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2方案论证2.1学习方式方案:红外学习型遥控器主要有两大类型:固定码式学习型遥控器和波形拷贝式学习型遥控器。固定码式型遥控器。主要应用思想是“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对目前在市场上应用的所有遥控器信号进行收集并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种类型的信号都预制一种解码和发射程序。固定码式遥控器的学习过程:采集学习信号;判别信号类型;编码;存储到eeprom。优点:这种学习型遥控器的硬件制作简单,对主控制器的频率要求不高。因为所发送的信号的频率和编码都是已知的,只要对所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辨别即可,同时不要求对编码进行压缩,只按照原始编码存储,所以对存储器的要求也不高。缺

13、点:只能对已收集到的信号进行遥控,对未收集到的或新开发的,新编码格式的信号就不起作用。方案:波形拷贝式学习型遥控器。此类遥控器的工作思想是:不管遥控器是什么型号和什么编码格式,只要拷贝原始遥控器所发出来的信号,然后对他们压缩并存储。发射时,只要把他们从存储器中取出,解压还原原始信号即可。把采集到的信号波形存储到主控mcu的ram中。把采集到的信号波形进行测量,并把它们缓存到ram中。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所发信号的高低电平时间,便于下步的压缩。对分析后的信号进行压缩,主要是根据高低电平的发送时间和周期。存储压缩后的信号,把压缩编码后的信号存储到eeprom中。优点:无须任何新代码新程

14、序,只要是原始遥控器发出来的信号都可以拷贝学习。缺点:对主控制器的存储芯片要求比较高,价格也比固定码式的高。由于目前市场上的遥控器编码多式多样,且客户码、命令码都由不同厂商自行定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想模拟并替代所种原始遥控器十分困难。如果选用固定式学习型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使用拷贝型遥控器时,不关心编码细节,则通用性大大加强。故选择拷贝式学习型红外遥控器。2.2按键模块方案:独立式键盘。电路结构简单,配置灵活,每个独立式按键占用一个i/o口。每个i/o口上的按键工作时不会影响其他的i/o口。但是每个按键占用一个i/o口,当按键多时,对i/o口的浪费会很大。键盘比较少时使用独立式键盘比

15、较合算。独立式键盘与单片机的接口如下图: 独立式键盘方案:44矩阵键盘。用8个i/o口组成矩阵结构,按键就安装在矩阵交点处。利用8个i/o口就可以控制16个键盘,提高了i/o口的利用率,节省了资源。44键盘与单片机的接口如下图: 图2.2 44矩阵键盘经两者对比并结合设计需要,本着节省资源的原则,这里选择方案44矩阵键盘。2.3显示模块方案:采用(led)数码管显示,数码管价格便宜,对环境要求不高,显示明亮,数字显示采用bcd编码,接口简单,不需专用的驱动程序,程序设计容易,资源占用少。方案:采用(lcd)液晶显示。可视面积大,分辨率高,抗扰能力强,但接口复杂,需要人造字库,编程工作量大,控制

16、占用资源比较多。本着制作方便,节省资源的原则,这里选择方案(1)。2.4红外接受模块方案(1):使用红外接受二极管和专用红外处理电路。用光敏二极管作红外接受电路里的接受工具。使用时给接受二极管加反向偏压,才能正常工作以及获得高的接受灵敏度。因为红外二极管发射功率小,致使红外接受二极管收到的信号比较弱。为了提高信号的接受度,必须要在接受端高增益的放大电路,此电路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在现实中不常用。方案(2):采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一体化红外接受头是集红外接受、放大、滤波、比较输出于一身的模块。不需要其他外部元器件辅助作用,就可以完成从红外接受到输出与ttl电平兼容的信号。有了一体化红外接受头,

17、就不再需要外部放大电路,这种红外一体化接受头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靠性极高。这种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和普通三极管大小差不多,适合于输。综上所述,这里选择第二种方案。本设计主要运用了频率为38khz,型号为hs0038的一体化红外接受头。2.5微处理器选择此设计中有三种单片机可供选择,分别是c-31,凌阳单片机和at89c-52。但c-31没有内存,存储程序时需要外扩内存,比较麻烦。凌阳单片机使用16位微处理器芯片采用的是模块式集成结构,它以µnsp 内核为中心集成不同规模的rom pam和功能丰富的各种外设部件。at89c52是一个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

18、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该器件采用了atmel的高密度非易失存储生产技术。兼容了mcs-51的标准指令系统,片内置了flash存储单元和8位通用中央处理器。at89c52是一种高效微处理器,为很控制系统提供一种灵活且性价比高的方案。他的主要特点如下:1. 兼容mcs51指令;2. 2个串行中断,可编程uart串行通道;3. 2个外部中断源,共8个中断源;4. 2个读写中断口线,3级加密位;5. 2568bit内部ram;6. 8kb可反复擦写flash rom;7. 时钟频率为0-24mhz;8. 32个双向i/o口;9. 3个1

19、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综上所述,选择c-31则不够用,选择凌阳单片机则大材小用,而选择at89c-52却恰到好处。3 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 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m。而波长比紫光波长短比红光波长长的波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是利用波长为0.761.5m近红外线作为载体,把信号调制到近红外线中进行传输的器件。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由发送和接受两部份组成。发射部分主要为红外发射二极管。目前主要使用的为波长为940nm左右的二极管,其外观和普通二极管一样。实际应用时,要给红外二极管加反向电压,这样可以提高二极管的接受灵敏度。红外遥控器的载波频率

20、主要由发射端的晶振和分频系数决定,本设计中主要使用455khz发射晶振,分频系数一般为12,所以发射频率为455khz1237.9khz38khz。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较短,无法穿透墙壁去干扰其他房间的设备,故不同房间的电器可以用通用的遥控器来控制。红外遥控器的结构简单,编程容易,只要按给定的电路图无误连接,一般不需要调试就可以投入使用,可进行多路遥控。多路控制的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射部分一般由许多不同按键组成,不同按键表示不同的控制功能,当发射端的按键按下时,接受端会有不同的状态输出。主要体现为脉冲、电平、自锁、互锁、数据五种形式。当反射端发出

21、数字信号,经过适当的调制和编码后,进入变换电路,再经红外发射管转换成可以发射的红外光脉冲并发射到空中;接受端的接受器受到红外脉冲后,再对脉冲信号进行解码和译码就可以还原出原始信号。红外发射端发射数据时,先对原码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编码,然后再对编码进行调制,最后以脉冲发出去。红外载波主要是频率为38khz的方波,使用脉冲调制pmw方式进行发送,通过待发送的二进制数的“0”或“1”控制脉冲的时间间隔及pwm的占空比。红外载波既可以通过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功能实现也可以通过外围电路实现。红外接受头接受到38khz载波信号后,输出状态会是低电平或高电平两种形态。从而可以将“断断续续”的红外信号调制成连续的

22、方波信号,再经过单片机的处理,便可以恢复出原来的信号。4通信协议本设计中主要使用的协议时nec协议。主要特征:1.8位地址码,8位命令码;2. 完整发送两次地址码和命令码,以提高可靠性;3. 38khz载波频率;4. 位时间为1.12ms或2.25ms;5. 脉冲时间长短调试方式;调试方式 nec协议是根据脉冲时间的长短来解码的。每个脉冲为560s长的38khz载波,大约为21个载波周期。逻辑“0”的脉冲时间为1.12ms,逻辑“1”的时间为2.25ms,主要的载波周期为1/4或1/3。协议 上图所示的脉冲群为在nec协议下的典型脉冲链。该协议定义首先发送的低位,如上图所示,是以地址码为“59

23、”,命令码为“16”发送的脉冲群。每次发送信息都用9msagc高电平脉冲来调整红外接收器的增益,接着是4.5ms的低电平,然后便是地址码和命令码。每次发送过程都发送两次地址码和命令码,用来提高信息的接受率和准确性。每个发送过程都发送一次他的反码,无论发送的是0或1,发送的总时间都是它和它反码时间的总和,所以每次发送的时间是恒定的。以这种方式发送,主要是提高信息接收的可靠信。另外,还可以把地址码和命令码扩展为16位,用来提高系统命令的容量。尽管一直按着某一个按键,但是也只能一次发送一串信息。发送原则是以110ms为周期的重复码,重复码主要是9ms的agc高电平和4.5ms的低电平及一个560s的

24、高电平组成。5硬件电路设计 本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单片机系统电路、红外接收电路、红外发送电路、存储电路、键盘电路和显示电路。5.1 显示电路 本设计的显示部分主要是led数码管,数码管主要有四种类型:单位数码管、双位数码管、四位数码管和米字数码管。不管什么类型的数码管,他们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靠点亮里面的发光二极管来发光。数码管的引脚总共有10个,其中9个为发光二极管,一个为公共端,其中公共端又可以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他们的电路图如下: 数码管内部原理图在单片机应用中主要使用编码方式来点亮二极管,编码如下所示:共阴极数码管编码数码管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如下:数码管连接电路5.2

25、键盘电路 键盘分为编码键盘非编码键盘。键盘上闭合键的识别由专用的硬件编码器实现,并产生键盘编码或键值的称为编码键盘,主要有计算机键盘。而靠软件编程来识别的键盘称为非编码键盘。在单片机中使用最多的是非编码键盘,非编码键盘又为独立式和矩阵式键盘。 由于独立式键盘一个按键就占用一个i/o口,太占资源,为了节省资源,这里选用44矩阵键盘。将16个按键排成4行4列,第一行将每个按键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构成行线,第一列将每个按键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构成列线,一共有4行4列共8根线,每根线占用一个i/o口,这样8个i/o口就可以控制16个按键。 无论是独立键盘还是阵键盘,单片机检测按键是否按下,只要是看他对应的i

26、/o口电平是否为低电平。矩阵键盘的两端都与单片机i/o口相连,因此,检测时先要人为通过单片机i/o口送出低电平,检测时,先给一列低电平,其他三列为高电平,然后马上扫描每一行看看有没有低电平,如果有低电平,此时我们就可以确定哪一行那一列按下。也可以设置行为低电平,扫描列是否为低电平。这样就是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矩阵键盘和单片机的连接图如下: 矩阵键盘连接电路 5.3红外发射电路 我们把波长介于0.763.0m光叫做近红外光,红外遥控器使用的红外光主要集中在0.761.6m近红外光。因为红外线的波长较短,所以更适合用于短距离的遥控传输系统。 近红外光可以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获得,红外发光二极管是由p

27、n结构成的电流型器件。给他加上适当的正偏电压后,他会发出一定的波长的红外光。发射电路如下图所示: 红外发射电路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使用的是发出波长为940nm左右的发光二极管,外形和普通二极管一样,只是颜色不同。红外发光二极管有透明、蓝色和黑色三种,同时有直流电流、交流电流和脉冲电流三种驱动方式。交流驱动主要用于红外检测、测量以及红外通信。直流电流驱动方式也可称为平均发射方式,是指通过直流电源驱动红外二极管发出恒定波长的光线。一般只有发射功率较小,抗干扰能力差和高耗能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才用这种方式驱动。为了提高遥控器的工作距离,却又不使发光二极管过载,选择调制载波脉冲驱动或脉冲驱动的方式来工作。红

28、外遥控器的有效工作距离主要取决发光二极管的最大辐射功率,而辐射峰值是由驱动电路的峰值所决定。在相同的平均电流驱动下,脉冲越窄,峰值功率就越大,有效工作距离就越远,同时这种发射方式也可以提高遥控器的抗干扰能力。对于红外遥控器来说,除了工作距离外,调制频率、调制带宽也是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重要参数。频率会影响到红外发光二极管在光通信中的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因受注入pn结少数载流子寿命的限制,从而影响到发光二极管在高比特传输速率中的应用。通过优化电路驱动和合理的脉冲编码,可使二极管用于高速传输系统中。调制带宽主要是保证在一定调制频率下,当输出频率比参考频率下降3db时,所对应的频率值。他是体现二极管调制

29、能力的主要参数。5.4红外接受电路一体化的红外接受装置是集接受、放大、检波、整形于一身,并输出与ttl电路兼容的信号。这样简化了发射电路,同时提高了应用性。本设计中主要使用红外一体化接受头hs0038。外观如下图:hs0038最大接受距离为35m,可以与coms、ttl电路兼容。它是直立侧面收光型。接受的载波频率为38khz,接受周期为26m,同时能对信号放大、检波、整形,得到与ttl电路兼容的信号。三个管脚分别是+5v电源,接地线,解调信号的输出端。没接受到信号时,hs0038输出的始终是高电平。但接受到信号时,输出为高低脉冲电平,所以接受码为一个低电平后跟一个高电平。遥控接受电路如下: 红

30、外接受电路5.5存储电路衡量一个智能学习型遥控器的好坏,存储代码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遥控器学习完以后得把代码存储起来,但由于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ram有限且不能掉电保护,所以需要一个适合的外部存储器来存储学习代码。本设计中使用的外部存储芯片为at245c02。at245c02的特点如下:1、 使用i2c总线串行eeprom;2、 容量为1kb,工作电压在1.8v5.5v;3、 生产工艺为cmos工艺;4、 具有的工作电压宽为2.5v5.5v;5、 擦写次数大于10000次;6、 写入速度小于10ms;7、 数据不易丢失、体积小; 其引脚图如下: 引脚功能介绍如下:引脚1(a0):器件地址的a

31、0位;引脚2(a1):器件地址的a1位;引脚3(a2):器件地址的a2位;引脚4(gnd):地线;引脚5(sda):数据总线引脚;引脚6(scl):时钟总线引脚;引脚7(test):测试引脚;引脚8(vcc):电源线引脚;at42c系列的地址是a6 a5 a4 a3 a2 a1 a0 r/w,除最低位r/w外,其他的都是地址。其中低3位由引脚的连接决定,高四位由产家给出为1010。r/w决定数据传输方向,r/w=0,是把数据写入存储器中,r/w=1,是读出存储器中的数据。at24c02有256个存储单元,片内地址范围为00hffh。存储电路图如下:存储电路5.6单片机控制电路1、单片机简介本设

32、计中使用的核心控制元器件是at89c52单片机,它是一种低电压、高性能coms8位单片机。使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片内置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能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设置了32个双向i/o口,2568bit内部ram;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中断,2个串行中断,2个外部中断,2个读写中断口线,时钟频率为24mhz。机器周期达到m级,又由于遥控器的工作距离一般不会太远,且移动速度不会太快,所以单片机的计时精度完全可以满足系统的测量要求。同时此单片机的加密性号,抗干扰能力强。故选择它作为核心控制元器件。2、单片机引脚功能at89c52的装封

33、引脚图如下:at89c52引脚图at89c52使用标准的c51内核,功能及管脚排布上与8x52相同,主要用于功能调整控制。主要功能包括初始化ram及外部接口功能部件、会聚侧视图控制、会聚主ic内部寄存器、会聚调整控制、红外遥控信号ir的接受解码及与主板cpu通信等。主要管脚有:(1) 、vcc(40脚)和vss(20脚)为供电口,分别接+5v电源的正负端。(2) 、p0p3为可编程通用i/o脚,其功能用途由软件决定。(3) 、xtal1(19脚)和xtal2(18脚)为震荡器输入输出端口,外接12mhz晶振。(4) rst/vpd(9脚)为复位输入端口,外接电阻电容的组成的复位电路。(5) p

34、0端口(3239脚)被定义为n1功能控制口,分别与n1的相应功能管脚相连接。(6) 10脚和11脚定义为i2c总线控制端口,分别连接n1的sdas(18脚)和scas(19脚)端口。(7) 13脚定义为ir输入端。(8) 12脚、27脚和28脚定义为握手信号功能端口,连接主板cpu的相应功能端,用于当前制式的检测及会聚调整状态进入的控制功能。3、 单片机控制电路 第6章 软件程序编写程序框图如下:学习部分程序:void inter 0 (void) interrupt 0 using 1 ex0=0; th1=0; tr1=1; pw_pt=4; timeout=0; length=0; rx

35、_flag=1; lend_flag=0; end_flag=0; while (ir_in=0) timeout+; if (timeout40000) rx_flag=0; break; tr1=0; pw_data0=th1; pw_data1=tl1; th1=0; tl1=0; tr1=1;timeout=0;if(pw_data055) head_flag=1;else head_flag=0;while(ir_in) timeout+; if(timeout20000) rx_flag=0; break; tr1=0; pw_data2=th1; pw_data3=th1;th1

36、=0;tl1=0;for(u8_i;u8_i10000) rx_flag=0; break; tr1=0; pw_datapw_pt+=th1; pw_datapw_pt+=tl1; th1=0; tl1=0; pw_pt=0; for (u8_i=0;u8_i10000) rx_flag=0; break; tr1=0; pw_data2pw_pt+=th1; pw_data2pw_pt+=tl1; th1=0; tl1=0; tr1=0; timeout=0; if(rx_flag)&(end_flag=0) length+; if(pw_data2pw_pt-210000) rx_fla

37、g=0; break; tr1=0; pw_data2pw_pt+=th1; pw_data2pw_pt+=tl1; th1=0; tl1=0; for (u8_i=0;u8_i6000) rx_flag=0; break; tr1=0; pw_data2pw_pt+=th1; pw_data2pw_pt+=tl1; th1=0; tl1=0; tr1=0; timeout=0; if(rx_flag)&(end_flag=0) length+; if(pw_data2pw_pt-260000) rx_flag=0; break; tr1=0; pw_data2pw_pt+=th1; pw_data2pw_pt+=tl1; th1=0; tl1=0; if(head-flag) data-process(); ex0=1; 第7章 调试硬件调试硬件是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