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课件:组胺及抗组胺药_第1页
药理学教学课件:组胺及抗组胺药_第2页
药理学教学课件:组胺及抗组胺药_第3页
药理学教学课件:组胺及抗组胺药_第4页
药理学教学课件:组胺及抗组胺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4-2-(4-咪唑咪唑) )乙基胺乙基胺 HNN CH2CH2NH2 学习提要学习提要 l 复习组胺生理作用、受体分类及作用特点复习组胺生理作用、受体分类及作用特点 l 临床常用的抗组胺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组胺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 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 事项事项 l组胺(组胺(histamine )是广泛存在与人体组织)是广泛存在与人体组织 的的自体活性物质自体活性物质,由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由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 催化下脱羧而成。催化下脱羧而成。 l正常生理状态下正常生理状态下,主要以无活性的结合型,主要以无活性的结

2、合型 贮存在组织肥大细胞和血液嗜碱性粒细胞贮存在组织肥大细胞和血液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中,以肥大细胞较多的皮肤、胃肠黏颗粒中,以肥大细胞较多的皮肤、胃肠黏 膜、肺和支气管黏膜组织中含量最高。膜、肺和支气管黏膜组织中含量最高。 l当机体受到变态反应或受理化等因素刺激当机体受到变态反应或受理化等因素刺激 时时,引起肥大细胞脱落颗粒,使结合型组引起肥大细胞脱落颗粒,使结合型组 胺变为有活性的的游离型组胺释放,作用胺变为有活性的的游离型组胺释放,作用 于组胺受体而产生效应。于组胺受体而产生效应。 l组胺受体分为组胺受体分为H1、H2、H3、H4四种亚型,四种亚型, 各亚型被激动后,通过各亚型被激动后,通

3、过G-蛋白介导和不蛋白介导和不 同的第二信使产生效应。同的第二信使产生效应。 lH1受体被激动受体被激动,可引起肌醇磷脂水解增,可引起肌醇磷脂水解增 加和细胞内加和细胞内Ca+增加增加 lH2受体被激动受体被激动,使细胞内,使细胞内cAMP增加增加 lH3、H4受体被激动受体被激动则可能减少则可能减少Ca+内流内流 l药用组胺为人工合成品,口服无效,皮药用组胺为人工合成品,口服无效,皮 下注射吸收迅速,但是作用时间短下注射吸收迅速,但是作用时间短 u鼻支气管上皮:鼻支气管上皮: 粘液分泌增加粘液分泌增加, ,呼呼 吸系统症状吸系统症状 u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 , 哮喘哮喘,

4、 , 肺容量降低肺容量降低 u胃肠道平滑肌:收胃肠道平滑肌:收 缩缩, , 肠痉挛肠痉挛, , 腹泻腹泻 u感觉神经末端感觉神经末端: : 瘙痒瘙痒, , 疼痛疼痛 v 血管血管:扩张扩张 降压降压 v 皮肤皮肤: : 三联反应三联反应 n 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分泌增加 u心房心房, ,房室结房室结: : 收缩减弱收缩减弱, , 传导减慢传导减慢 n 心室心室, ,窦房结窦房结: : 收缩加强收缩加强, , 心率加快心率加快 H1 H2 H1 & H2 v 脑:脑: 觉醒觉醒 H3 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H4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组胺受体的分布及其效应表 受体类型受体类型受体分布

5、受体分布主要效应主要效应激动药激动药阻断药阻断药 H1 支气管、胃肠、支气管、胃肠、 子宫等平滑肌子宫等平滑肌 收缩收缩组胺组胺苯海拉明苯海拉明 皮肤血管、毛皮肤血管、毛 细血管细血管 扩张、通透性扩张、通透性 增加增加 倍他斯汀倍他斯汀异丙嗪异丙嗪 心房肌心房肌收缩减弱收缩减弱2-甲基组胺甲基组胺氯苯那敏氯苯那敏 房室结房室结传导减慢传导减慢阿司咪唑等阿司咪唑等 中枢中枢 神经末梢神经末梢 觉醒反应觉醒反应 瘙痒、疼痛瘙痒、疼痛 H2 胃壁细胞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分泌增加组胺组胺西咪替丁西咪替丁 血管血管扩张扩张倍他唑倍他唑雷尼替丁雷尼替丁 心室肌心室肌收缩增强收缩增强4-甲基组胺甲基组

6、胺法莫替丁等法莫替丁等 窦房结窦房结心率加快心率加快 H3 H4 中枢与外周神中枢与外周神 经末梢经末梢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负反馈调节组负反馈调节组 胺合成与释放胺合成与释放 促进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反应 组胺组胺 -甲基组胺甲基组胺 布立马胺布立马胺 硫丙咪胺硫丙咪胺 氨砜拉嗪氨砜拉嗪 v心血管系统:与动物种属、给药途径有关心血管系统:与动物种属、给药途径有关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心脏:反射性心脏:反射性HR,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 血管:血管:BP(扩张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扩张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小静脉);面红、头痛、温热感、局部水肿、小静脉);面红、头痛、温热感、局

7、部水肿 、颅压增高、颅压增高 注注. .大量组胺大量组胺强烈而持久的降压反应强烈而持久的降压反应休克休克 Histamine v 强大的促胃酸分泌作用,胃蛋白酶的分泌强大的促胃酸分泌作用,胃蛋白酶的分泌 v 神经末梢:瘙痒和疼痛神经末梢:瘙痒和疼痛 v 中枢:兴奋中枢:兴奋 v 兴奋平滑肌(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平滑肌(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Histamine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v检查胃酸分泌功能检查胃酸分泌功能: : 真性胃酸缺乏症真性胃酸缺乏症 v麻风病辅助诊断麻风病辅助诊断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Histamine 组胺无临床治疗价值,主要用于组胺无临床

8、治疗价值,主要用于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v常见颜面潮红,头痛,低血压,心动过速常见颜面潮红,头痛,低血压,心动过速 ,胃肠反应等,胃肠反应等 v支气管哮喘,消化性胃肠炎患者禁用!支气管哮喘,消化性胃肠炎患者禁用! 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划痕征阳性 XCH2CH2N R1 R2 Ar1 Ar2 vH1-receptor blockers vH2-receptor blockers vH3-receptor blockers vH4-receptor blockers 第一代第一代: :镇静性抗组胺药镇静性抗组胺药19371937年年 80 80年代年代 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

9、异丙嗪等 特点:特点:受体特异性差,中枢神经活性较强受体特异性差,中枢神经活性较强 H1-receptor blockers 第二代第二代: :非镇静抗组胺药(非镇静抗组胺药(NSANSA) 80 8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 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特点:特点:H H1 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中枢神经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中枢神经 系统不良反应较少;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致死系统不良反应较少;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致死 性心律失常性心律失常 H1-receptor blockers 第三代: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第三代:非索非那定、左

10、旋西替利嗪 特点:特点:无镇静、嗜睡等副作用;心脏毒性小无镇静、嗜睡等副作用;心脏毒性小 v抗组胺抗组胺H1效应效应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部分对抗,需与部分对抗,需与H2-阻断阻断 剂剂 合用才能完全对抗合用才能完全对抗 降压,心脏效应降压,心脏效应 大部分对抗大部分对抗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完全对抗完全对抗收缩胃肠道、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道、支气管平滑肌 H1-blockerHistamine H1-receptor blockers v中枢作用中枢作用 v中枢抑制,镇静、嗜睡,第一代最强(苯海拉明、中枢抑制,镇静、嗜睡,第一代最强(苯海拉明、 异丙嗪)异丙嗪) v抗晕

11、、镇吐抗晕、镇吐 v其他其他 v抗抗AchAch(第二代无此作用)、局麻、奎尼丁样作用(第二代无此作用)、局麻、奎尼丁样作用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H1-receptor blockers v变态反应性疾病:部分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部分皮肤I I型变态反应(荨麻型变态反应(荨麻 疹,过敏性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昆虫咬伤疹,过敏性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昆虫咬伤 ,药疹,接触性皮炎,药疹,接触性皮炎 注:注:对支气管哮喘基本无效;对过敏性休克无效;对支气管哮喘基本无效;对过敏性休克无效; 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应选用肾上腺素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应选用肾上腺素 v晕动症及呕吐(苯海拉明,异丙嗪)晕动症

12、及呕吐(苯海拉明,异丙嗪) v失眠(苯海拉明,异丙嗪)失眠(苯海拉明,异丙嗪) v人工冬眠(氯丙嗪,杜冷丁,异丙嗪)人工冬眠(氯丙嗪,杜冷丁,异丙嗪) 【临床临床作用作用】 H1-receptor blockers 药物药物 抗过敏抗过敏 镇静镇静 防晕止吐防晕止吐 抗胆碱抗胆碱 苯海拉明苯海拉明 + + + + 异丙嗪异丙嗪 + + + + 氯苯那敏氯苯那敏 + + - + 阿司咪唑阿司咪唑 + - - - 特非那定特非那定 + - - - 常用常用H1受体阻断药比较表受体阻断药比较表 - Cholinergic M receptor a a-Adrenaline receptor 5-HT

13、 receptor Histamine H1 receptor Histamine H1-receptor blockers Dopamine receptor 异丙嗪异丙嗪 赛庚啶赛庚啶 异丙嗪异丙嗪 苯海拉明苯海拉明 中枢抑制:中枢抑制:镇静、嗜睡、全身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镇静、嗜睡、全身乏力、头昏、注意力不 集中等集中等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心动过速 抗胆碱作用:抗胆碱作用:排尿困难、青光眼排尿困难、青光眼 肝肾功能损害、畸胎肝肾功能损害、畸胎 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主要不良反应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主要不

14、良反应 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禁用或慎用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禁用或慎用 应用此类药剂量不要过大,否则可出现中枢神经系应用此类药剂量不要过大,否则可出现中枢神经系 统抑制症状,尽能避免与复方感冒制剂同时使用统抑制症状,尽能避免与复方感冒制剂同时使用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 1. 患者心电图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脏骤停间期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脏骤停 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心性猝死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心性猝死 2. 尤以特非那丁、阿司咪唑报道最多尤以特非那丁、阿司咪唑报道最多 19861996年世

15、界卫生组织(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在17个国家对第二个国家对第二 代抗组胺药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发现代抗组胺药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发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在应用时在应用时 ,有,有106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13例出现猝例出现猝 死;死;西替利嗪西替利嗪有有19例出现心律失常,两例出现猝死例出现心律失常,两例出现猝死 l传统的除具有抗组胺作用外,尚有许多特殊作用,如传统的除具有抗组胺作用外,尚有许多特殊作用,如 异丙嗪还可用于异丙嗪还可用于麻醉前给药和人工冬眠麻醉前给药和人工冬眠 l传统的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可提高机体痒觉的阈值,传统的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可提高机体痒觉的阈值, 因而广泛用于具有痒感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因而广泛用于具有痒感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 疹、牛皮癣等,尽管它们与组胺释放无关,也可起到疹、牛皮癣等,尽管它们与组胺释放无关,也可起到 一定的止痒作用一定的止痒作用 竞争性拮抗竞争性拮抗H2-R 抑制生理性、病理性胃酸分泌,包括:抑制生理性、病理性胃酸分泌,包括: 作用强度:法莫替丁作用强度:法莫替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