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中形合和意合的对立统一_第1页
诗歌翻译中形合和意合的对立统一_第2页
诗歌翻译中形合和意合的对立统一_第3页
诗歌翻译中形合和意合的对立统一_第4页
诗歌翻译中形合和意合的对立统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翻译中形合和意合的对立统一奈达将翻译定义为用接受语 (receptor language) 复制原语 (source language) 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 , 首先在意义方面 , 其次在文体方面 1 。显然要实现这样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 并非易事 , 钱钟书就曾指出 : “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 会有距离 , 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 没有距离 , 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 离” 2,翻译就是一个再创作过程,再创作出原作者所表达 出的语言信息和文体信息。 众所周知 , 汉语属汉藏语系 , 表意文字 , 声调语言 ; 英语属印欧语系 ,

2、 拼音文字 , 语调语言 , 两种语言体系 间虽有共通点 , 但差别显著 ,3 其核心差异之一便是汉语重意合 , 英语显形合。中国古代诗歌对仗工整 , 韵律严格 , 大量用典 , 强调意境 , 从 音、形、意等方面全力体现了汉语语言的魅力 , 展示出汉语语言 深厚的文化底蕴 , 集中体现了汉语意合的特点 , 如何最为贴切的 用英语表达出这一文学表现形式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寻求 汉语意合和英语形合对立中的相对统一。一、英语形合及汉语意合的主要特点 形合即以形显意 , 句意依赖于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表达语法意 义或逻辑关系 , 句子结构较为紧密。My pupil was a lively chi

3、ld, who had been spoilt andindulged, and therefore was sometimes wayward; but as she was committed entirely to my care, and no injudicious interference from any quarter ever thwarted my plans for her improveme nt,4上述例句典型的反映出英语形合的一些特点 :1. “who, and, therefore, but, so”关系词和连接词用以体现句中逻辑关系。 显然如果缺失了定语从句、

4、宾语从句等一系 列从句和大量连接词如 and, or, but, yet, so, however, since 等的英语语言表达是干涩的、欠活泼的。2. “to, from, for ”介词的辅助表达。英语被普遍认为是 介词的语言 , 活跃的介词、合成介词和成语介词成为英语语言表 达中的点睛之笔。3. 语法中前后时态、人称和数的一致性。 规范而严格的时态、 人称和数的语法表达是英语形合的重要外在表现方式之一。意合则主要通过词语或是分句的含义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 辑关系,而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一般都是隐藏在字里行间。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通过这一名言我们即能看出汉语意合的一些特点 :1. 无虚

5、义词 , 注重隐性连贯。 尽管这一成语中包含了条件关 系和并列关系 , 没有直接表达 , 需要读者意会。2. 四字格的使用。汉语中数量众多的四字格或是紧缩句、对偶、排比的运用凸显语言的意合二、诗歌翻译中形合和意合的统一许渊冲先生将其翻译理论以四字概括 , 即“美化之势” ,其 中“美”字则是对诗歌翻译的要求 , 具体体现为意美、音美和形 美。 5 下文以许先生翻译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宋词雨霖铃为 例, 简要分析汉语中的意合如何用英语中的形合体现出来, 同时又不失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要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6、 , 暮霭沉沉 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 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 更与何人说 ?Bells Ringing in the Rain6Cicadas chillDrearily shrill.We stand face to face in an evening hourBefore the pavilion, after a sudden show.Can we care for drinking before we part?At the city gateWe are lingering late,Bu

7、t the boat is waiting for me to depart.Hand in hand we gaze at each others tea rful eyesAnd burst into sobs with words congealed on our lips.I ll go my way,Far, far away.On miles and miles of misty waves where sail ships,And evening clouds hang low in boundless Southern skies.Lovers would grieve at

8、parting as of old.How could I stand this clear autumn day so cold!Where shall I be found at daybreakFrom wine awake?Moored by a riverbank planted with willow treesBeneath the waning moon and in the morning breeze.I ll be gone for a year.In vain would good times and fine scenes appear.However gallant

9、 I am on my part,To whom can I lay bare my heart?韵律上, 这首词上下阕共用切、歇、发、噎、阔、别、节、 月、设、说十个入声音韵脚 ,读来朗朗上口 , 凄凄惨惨切切。译本 中采用了尾韵及AABE两行转韵的英文诗歌押韵格式表达出了原 诗中的韵律 , 注重了诗歌这一特殊文学体裁中韵律在表达诗意、 体现诗人情感方面的重要性 , 体现了形美和音美。意境上,这首词以“伤离别”为主线 , 采用白描的手法 , 先用 凄凉的秋景烘托了离别的伤感 ,寒蝉切,长亭晚 ,骤雨歇,句式紧 凑,托物言情,融情入景 ,渲染了氛围 ,接着用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 这样的情景勾勒

10、出分别在即的场景 , 最后通过想象“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更添离情。 离情丝丝入扣 ,层层递进 , 如何才 能用最地道的英语最贴切的翻译出诗人所要抒发的惆怅之情呢 ? 下表是对原词及英译本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简单统计 :这一图表反映出了汉语的意合在翻译过程中更多的体现于 英语形合中。首先,原诗中的紧凑句式得到了扩充 , 译本中增加了 64个英语词汇 ,原诗上下阕各五句也拓展为各七句。其次 , 译者 在译本中灵活的运用了各类介词 , 占全诗比例高达 15.7%,突出了 介词在英语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 尽管是一首宋词 , 译本 中显然也不能避免连接词和关系词的使用。 这样的译本看

11、似繁琐 , 违背了汉语诗歌表达的短小精悍 , 实则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体系的 冲突中寻求了统一。“寒蝉凄切”一句中译者即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寒蝉” 这一名词动词化为“ Cicadas chill ”与“凄切”“ Drearily shrill. ”相互交映 ,韵律优美 ,语言简洁,立刻让读者感觉到了 深秋的寒冷和萧瑟。如果直译为“ Chill cicadas shrill drearily ”,尽管词汇完全一致 ,但语言表述过于平淡 ,毫无美感 , 显然失去了原诗的意境。 许渊冲先生拆分为两个动词的翻译方式 甚为巧妙 ,汉语四字格的美感仍然通过尾韵的方式保留 , 意境也是不差毫厘的“多情自古伤离别

12、,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此句可以视为这 首词的词眼 , 翻译过程中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译本中对应为 “Lovers would grieve at parting as of old. How could I stand this clear autumn day so cold! ”。这是诗人柳永抒发 胸怀无限感伤的直白 ,汉语中无主句甚多 , 诗歌中更是多见无主 句, 翻译过程中译者补充了“ lovers ”和“ I ”,不仅符合了英语 的语言表达习惯 ,也更贴切的表达出诗人的伤感。而“ How could I”疑问句型的运用是翻译过程中的又一亮点,将原词中的感概和惆怅表现的漓淋尽致。

13、 通过感叹句到疑问句句式的转化达到 原作的表达效果 , 这样的翻译处理方式深化了本词的词眼。“便纵有千种风情 , 更与谁人说 ?”这样的结语表达了诗人 伤感之中的失落和无奈 , 原词中仅用一个“说” , 译本中使用了 “bare my heart ”更体现了与爱人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 与自 己可以敞开心扉的爱人不得不离别 , 这是怎样的悲伤和伤感 , 这 一词组的运用照应了诗歌开篇中所渲染的离情 , 升华了全词的主 题。雨霖铃 许渊冲先生的译本让我们深刻体会了汉语的意合 和英语的形合并非两个不可融合的矛盾体 , 语言的表达方式千差 万别,作为再创作的译者可以自由灵活的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寻

14、求到合适的契合点三、结语诗歌的翻译 , 一直有着较高的标准 , 既要求能够表达出原作 中所传达出的信息 , 又要求符合诗歌的审美情趣。而英语是盘根 错节的,环环相扣 ,汉语则是简明扼要的 ,层层叠加,正如王力先 生所指出的 : “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 , 虽则环和环相联络起来 , 毕竟有联络的痕迹 ; 中国语的结构好像无缝天衣 , 只是一块一块 的硬凑 , 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法是硬的 , 没有弹性 ; 中 国语法是软的 , 富有弹性。惟其是硬的 , 所以西洋语法有许多呆板 的要求 , 如每一个 clause 里必须有一个主语 ;惟其是软的 , 所以 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 ,如初系的目的位可兼次系的主语 , 又如 相关的两件事可以硬凑在一起 , 不用任何的 connective word。” 7 这样显著的语言差异必然带来翻译过程中的某些表 达表意障碍 ,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直接面对两种语言间 意合和形合的冲突 ,作为体现汉语精髓的诗歌 , 更是将汉语意合 的表达方式发挥到极致 , 此类文体的翻译 , 这样的冲突必然是碰 撞式的,在翻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