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1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2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3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4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上册分组实验记录 视觉停留实验(三上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第 1 课科学 是)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张长 30 厘米、宽 10 厘米的纸条、长杆铅笔(用来卷纸条)、彩色笔等 材料 活动过程: 1. 将纸条对折,在距离纸条折缝两厘米处用铅笔轻轻做一个小记号,这是为 了避免画得太接近折缝影响效果。 2. 在对折的两张纸条上,分别画两个表情、姿态不同的小人(画在上下两页 相同位置上) 3. 把上面一张纸条紧紧地卷在一枝铅笔上。用铅笔卷住上面的纸条,一定要 卷紧,使之抽去铅笔后仍能自然卷曲。 4. 左手按住纸条的上部一角,右手拿住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地快 速地

2、伸展、卷曲。(纸条始终卷在铅笔上,铅笔要贴着桌面。)学生注意观察 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小人动起来了 实验结论: 这是人眼的一种暂时记忆能力 视觉暂留造成的。 1842 年,英国人罗杰 特发现了这一现象,后人根据他的发现发明了电影。 视觉暂留: 人的眼睛具有保持视觉印象的特性。视网膜在受光刺激停止后,还要持续 一段时间。这种把视觉印象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作用叫做视觉暂留作用。实际 测量结果表明,在光源既不强也不弱的情况下,眼睛保留视觉的时间大约是 0.1 秒。因此,当一个闪烁的光源,在每秒种闪烁超过 10 次的时候,看起 来就会觉得它不是闪烁而是发着均匀的光亮了。 探究纸鹦鹉 “站立”的秘密

3、(三上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第 2 课 做一名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 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准备: 回形针、纸鹦鹉、卡纸、剪刀、铅笔、彩色笔 实验过程: 1. 制作纸鹦鹉(可以课前做好) 2. 试着让纸鹦鹉在手指上站起来。等学生发现站不起来时,再发给他们回形 针。 提示: 回形针别在哪里,纸鹦鹉能站起来。 实验现象: 回形针别在纸鹦鹉的尾部,纸鹦鹉站起来了。 实验结论: 一个物体,它的重心越低,越是接近支持面,则稳定性越好。当一个物体 的重心是在物体支持面(点)的下面,那么这个物体稳定性就强。 观察蜗牛或蚂蚁,完成一份观察记录(三上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 界第 3 课校园的小动物) (

4、1)观察蜗牛 活动目的: 观察、了解蜗牛 活动准备: 活体蜗牛、记录纸 活动过程: 1. 画出蜗牛的外形 2. 观察蜗牛是怎样出壳的 3. 观察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活动提示: 课前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捉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用放大镜观 察,发现蜗牛头部的腹面有口,口里有颚片和齿舌,齿舌上生长着许多排列整 齐的小齿,齿舌的前端可以从口里伸出来刮取食物。(这是学生第一次借助工 具观察,要加以指导。)蜗牛喜欢夜间活动,白天用布把蜗牛的盒子包起来, 晚上打开放到有光的地方,几天后,蜗牛在白天就可能变得活跃起来。当蜗牛 受到惊吓会缩回壳里,观察时,要安静等待。 实验现象: 它有石灰质的螺旋状的外壳,

5、但是外壳比较平,锥心突起不高。外壳一般 是灰色、赭色或者淡绿色。蜗牛的身体肉质,无内骨骼,极易变形。一般有四 个触角,两长、两短触角的顶端有眼。蜗牛的身体后半形成腹足,通过腹足的 蠕动,在物体的表面行走。 一般总是触角先出,试探一下周围,如果没有危险,就会慢慢把头也伸出 来蜗牛的脚(腹足)是身体最大的一部分,脚底部的肌肉前后做波浪状的收缩 和蠕动时,就使蜗牛缓缓地、轻柔地滑向前去。蜗牛的足上有一种叫 “足腺 ”的 腺体,会产生黏液,在蜗牛移动后会在身后留下一道黏液。 ( 2)探究蜗牛的食性对刺激的反应 活动目的: 探究蜗牛的食性对刺激的反应 活动准备: 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酒

6、活动过程: 观察蜗牛吃什么 在蜗牛面前放上醋、酒等刺激物,观察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实验现象: 在蜗牛面前放上醋、酒等刺激物,蜗牛会收缩起触角。 活动提示: 蜗牛要饿上一段时间才会对食物反应积极。 活动目的: 探究蚂蚁的习性。 活动准备: 几只不同窝的蚂蚁 活动过程: 1. 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个烧杯中,观察它们的反应 2. 再多放几只试试(让它们数量不等) 实验现象: 当不同窝的蚂蚁被放到一起时,尤其是数量不等时,它们会立刻咬杀起 来,而同窝的不但不咬,还会互相喂食。 实验结论: 这是因为蚂蚁身上都有一种 “窝味 ”,这种窝味与窝的材料、贮藏的食物和 蚂蚁本身的分泌物有关。 挤出

7、蔬菜或水果里的水(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第1课生 命离不开水) 实验目的: 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判断植物体内丰富的含水量。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菜板、一把菜刀、一块纱布、一个小烧杯、西红柿或黄瓜等含水 量很高的植物) 活动过程: 1. 先称一称西红柿的质量 2. 小刀把西红柿切成小块 3. 用纱布包起来挤捏。 4. 再称一称,看看汁水和残渣的质量 实验提示: 强调安全,注意良好习惯养成,从操作台的卫生到残渣的处理、汁水的倾 倒等。 实验现象: 发现残渣比完整的西红柿轻了许多。 水的毛细现象(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 一一水第3课神奇的 水)活动目的: 发现水的神奇之一: 毛细现象 活动准备: 烧杯

8、、红色的水、窄条薄纸巾或棉面条 活动过程: 1. 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2. 用粉笔吸墨水。 实验现象: 红颜色的水沿着纸巾 “爬”了上来。粉笔被墨水染黑了 实验结论: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 “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水的表面张力(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 一一水第3课神奇的 水)活动目的: 发现水的神奇之二: 表面张力 活动准备: 一元硬币、滴管、水、玻璃杯、回形针、水 活动过程: 1.猜猜 1 元硬币上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写下来,然后亲自做一 做。 2.把回形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回形针水会溢出来。 实验现象: 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

9、也没流下来。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 张力。 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三上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 2 课纸)活动目的: 了解纸的结实程度和纸纤维的疏密差异 活动准备: 不同的几种纸、放大镜 活动过程: 1.把报纸按纵向、横向截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 2.把截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钩住,两个人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3. 再按纵向和横向分别撕一撕纸。 4. 用放大镜或简易显微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的毛边,描述所看到的现 象。 实验提示: 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对常见事物不只做表面性的研究,要发挥想象力去发现 那些意想不到的特点。要选用较为传统的纸差

10、异较大,如毛边纸、宣纸、草 纸、卷筒纸。 放大镜下的毛边,有的疏松,有的细密,要引导学生描述。 实验现象: 纵向比横向结实 实验结论: 比较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三上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2课 纸)活动目的: 研究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活动准备: 各种纸制品(面巾纸、普遍白纸、蜡纸、马粪纸、包装纸等)、滴管、有 颜色的水等。 活动过程: 吸水性实验,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有颜色的水,观察并比较水的扩散透 明度实验,把几种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比较哪种纸的透明度最好实验提 示: 注重方法的指导,滴水多少要相同。把纸对着亮光,或把纸蒙在手电筒、 灯泡上,或把文字、图片垫在纸下都可以用来研究纸的透明度。

11、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三上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 3课纺 织材料)活动目的: 了解棉布与尼龙织品的差异 活动准备: 棉布、尼龙、打火机、有颜色的水 活动过程: 1.比较燃烧后的气味。(对两种布料燃烧时的火焰、烟、时间长短、灰烬、 气味等做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差异。) 2.比较吸水性。( 1.裁剪同样大小的尼龙、棉布各一块。 2.把布料的一端同时浸入水中。 3. 过一会儿,比较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提示: 为保证条件相同,可将两块织品挂起来固定,然后,让其下部同时接触 水,以便学生获信服的感知经验以及结论) .配制溶液并吹出不同的泡泡(三上第五单元提出问题第2 课选

12、择 能够研究的问题) 活动目的: 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活动准备: 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活动过程: 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将水和洗洁精按 4 份水、1 份洗洁精的比例混合在一 起,并轻轻搅拌,然后用吸管来吸。 用各种吸管吹 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 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活动提示: 1.学生可用他们想用的材料配溶液。 2.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不要把放在嘴里的一头弄上溶液,更不能把溶液吸到 嘴里 3. 吹气时不能过分用力。气流要均匀,要慢。可用粗细不 一、 长短不一的管子。 4. 铁丝框可是平面的,也可是立体的,如四面体。拉方框时要稍慢一些,拉 圆圈时要快。 5. 要及时擦干净桌面。 6. 吹之前,先思考: 想吹出什么花样的肥皂泡,可一次性吹出来,也可分几次吹。 (11)探究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三上第五单元提出问题第 2 课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活动目的: 知道获取问题答案的常用方法: 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假设: 乒乓球的反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