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万线施设作业指导书要点_第1页
1.达万线施设作业指导书要点_第2页
1.达万线施设作业指导书要点_第3页
1.达万线施设作业指导书要点_第4页
1.达万线施设作业指导书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改建铁路达州至万州线电气化工程施工设计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电化处二00九年11月一. 初步设计鉴定意见 4二. 基础资料1. 站名、站间距及线路情况2.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分布方案及各所主要技术指标 53. 供电示意图4. 全线速度目标值划分 145. 气象条件 146. 地震烈度 147. 悬挂类型 148. 线材规格及张力 159. 导线悬挂高度及结构高度 15三. 放图1. 基本要求 152. 站场 163. 线路 174. 桥涵 175. 隧道 176. 信号机 17四. 平面布置注意事项1. 选用跨距、布置支柱、风偏校验 172. 锚段划

2、分,锚段关节、下锚点、中心锚结等位置的确定193. 绝缘锚段关节、电分段、电分相、隔离开关、避雷器位置确定204. 支柱编号及锚段标注 225.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注明栏 236. 主要工程数量、设备、材料表 247. 平面布置说明统一写法 248. 支柱侧面限界选用 269. 计算选择支柱容量、确定支柱类型 2810 .接地 3011.架空地线及回流线 3112 .横卧板及基础 3113 .其它 31附表1:跨距选用表 33附表2:道岔标准定位表 34附表3:纯风偏移及支柱挠度之和表35附表4:支柱侧面限界计算值表 36附表5:腕臂柱容量选用表 37附表6:钢筋混凝土支柱横卧板选用表 38附表

3、7:钢柱基础选用表 39附表&窄型钢柱基础选用表 40附表9: 9m高独立下锚钢柱基础选用表 41附表10:接触网钢筋混凝土支柱外型尺寸表 42附表11:接触网常用钢柱外型尺寸表 43附表12: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图号 44附表13:达万线隧道内锚段关节预留位置 45、初步设计鉴定意见关于改建铁路达州至万州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9 1534号1、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新建麻柳、梁平、三 正3座牵引变电所,利用并增容改造既有达州牵引变电所和宜万线工程拟 建的五桥牵引变电所给本线供电。其中五桥牵引变电所的增容由宜万线工 程一次实施,本线计列变压器增容差价。2、新建

4、牵引变电所均采用两路110kV电源供电,牵引变压器暂按按固 定备用、三相V/V结线、油浸自冷方式、预留风冷条件。请设计院协助建 设单位尽快落实外部电源方案。3、按初期运量暂核定新建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安装容量为: 麻柳2X(10+12.5)、梁平 2X( 10+12.5) MVA 三正 2X( 10+16) MVA 既有达 州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增容为 2X 40MVA五桥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增容为 2X( 16 +12.5 ) MVA4、新建牵引变电所110kV侧采用线路分支接线,27.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5、新建牵引变电所110kV侧采用户外中型布置,27.5kV高压室布置按网栅间

5、隔式设计。6、新建牵引变电所设动态无功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按补偿后月平均功率因数0.9设计,并兼滤部分高次谐波。7、新建牵引变电所采用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系统,按满足无人值班条件设计,适当预留值守条件。&牵引变电所进所道路,优先选用公路方案。所址位置尽量与网工区 邻建或合建。新建牵引变电所场坪及平面设计应结合地形条件和设备选型 优化,严格控制牵引变电所的场坪面积及房屋面积。9、设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暂按纳入重庆既有牵引供电调度所设计,增 设相应调度台。10、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正线接触线采用120mm徙同合金 接触线;站线接触线采用85mm2同合金接触线。新建正线承力索采用95mm2

6、铜合金绞线;站线承力索采用 70mm2同合金绞线。11、路基区段接触网腕臂柱一般采用横腹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 桥上米用格构式桥钢柱,车站及多线并行区段米用软横跨。有雨棚车站与 雨棚柱合架或在站台外侧立柱,站台上原则上不允许立柱。支柱高度选取 按上腕臂底座至柱顶外露不大于 300mn考虑。12、锚段关节一般采用四跨关节。电分相一般采用锚段关节布置方式, 桥隧相连区段困难时可采用器件式分相。电分相尽量避免设置在坡度大于 6%。的地段,无法避免时,应提交行车专业检算。 绝缘关节、电分相处设电 动隔离开关,并纳入远动。13、绝缘泄漏距离按不小于 1200mm设计,严重污秽地区可适当加强 绝缘。一般

7、采用瓷绝缘子, 隧道内、锚段关节等处可采用合成绝缘子。14、支柱侧面限界按满足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要求设计。15、导线高度按一般按 6200mm设计,有调机作业车站导线高度按 6450mn设计。16、接触网下锚一般采用滑轮组补偿装置和混凝土坠砣,桥上及设置 防断中锚困难的锚段可采用棘轮补偿装置。17、新建麻柳、梁平供电工区,利用既有达州接触网工区及宜万线工 程中拟建的五桥接触网工区,负责新建的牵引供电及电力设施的维护管理 及抢修工作。将宜万线工程中拟建的齐岳山接触网领工区移设至五桥站,负责管辖达万线及宜万线万州至凉雾段的接触网工区及牵引变电所一、基础资料1、站名、站间距及线路情况2、牵引变电所、开

8、闭所、分区所分布方案及各所主要技术指标3、全线速度目标值划分。达州(不含)万州(不含)小于120Km/h;4、气象条件_-知项目也点_达州万州最高温度(c)40最低温度(c)-5风偏设计风速(m/s)25结构设计风速(m/s)25最大风速时气温(c)15覆冰厚度(mm)10覆冰时气温(C )-5覆冰时风速(m/s)10定位器正常位置时气温(C )27.5年平均雷电日30 V NW 60注:计算锚段长度时,导线表面最高气温按+60 C计。5、地震烈度全线地震烈度均不大于6度。6、悬挂类型全线正、站线均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区间中心锚结一般为3跨式(除个别特殊地段无法设置三跨中心锚结时可考虑改为

9、两跨式)。站场(含正线)中心锚结采用防串不防断型,区间采用防串防断型。具体规定如下:安装地点悬挂类型区 间一般区段JTMH - 95+ CTAH-120站 内正正一般区段线JTMH - 95+ CTAH-120站线JTMH - 70+ CTAH-857、线材规格及张力用途承力索接触线供电线架空地线回流线正线站线正线站线规格JTMH-95JTMH-70CTHA-120CTHA-85LBGLJ-185/10LBGLJ-70/30LBGLJ-185/10张力(KN )1515138.3311.766.59.8拉断力(KN )54.7638.6442.3531.8240.8842.6240.88安全系

10、数3.3192.3422.412.823.486.6594.171注:供电线一般按独立架设设计;没有径路时考虑合架&导线悬挂高度及结构高度(一)导线高度如下表:安装地点导线最低高度 (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mm一般车站及区间57006000规定车站62006450规定车站为:达州东、万州、麻柳、开江、梁平车站(二)结构高度接触网结构高度一般为1400mm在跨线建筑物下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降 低。三.放图1 .基本要求(1) 依据站场平面图、线路平断面图、线路纵面图及线路、地质、路基、 桥涵、隧道等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2) 比例一般取1: 2000,图幅宽为297mm大站可取1: 1000,图幅

11、宽 为420mm长度按规定延长。(3) 严格按照部标TB/T10059-98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TB/T10058-98铁路工程制图标准及有关专业部标图形符号,并依据站场股道表放图(4)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图标按照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 第7页227条及铁路工程文件审查签署的规定(二设科技发2000520 号)的要求绘制,全部采用五级签署。(5)图面要求:图面支柱编号字高2.5 mm拉出值字高:1.5 mm跨距 字高:2.5 mm标注栏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 字高:2.5 mm安装 图号、地质值、基础类型字高:2mm2 .站场站名、中心里程、站台范围、临近股道的

12、其它建筑物(如:站舍、风 雨棚、仓库、扳道房、机车检查坑、车库等)。股道编号及间距、道岔号、 正线最外道岔岔心里程、站端方向、公里标、百米标、曲线起讫点及三要 素(R、L、l )、接触网起测点等均需画出。五股道以上车站及五股道以下 站有两次交叉的咽喉区需画出放大图。最后画出道岔表、曲线要素表。如 下:道岔号岔心里程岔后连接曲线支柱位置|线间距(mm)XX -1/XDKX XFXXXR-XX L- X道 岔 表15253515曲 线要 素 表股道编号半径R(m)曲线长L(m)缓和曲线l(m)曲线起点里程曲线终点里程XXXXXXXDKK X+XXXDKK X+XXX1015151525253. 线

13、路(区间)依据线路纵断面(或平面图),将区间两端车站站名及站中心里程、 最外道岔开向及里程、线路的长短链等放出;依据平(立)交道口表、改 移道路平(立)交道口表,将平(立)交道口中心里程及宽度放出。4. 桥涵依据线路纵断面图及大、中桥表、小桥表,将中心里程及孔跨型式样放 出;依据涵管表,将涵管中心里程放出;依据跨线建筑物表,将中心里程 放出,并注明净空、宽度。5. 隧道依据线路纵断面图及隧道表(明洞表),将隧道(明洞)名称、起 讫及中心里程、长度放于图上。6. 信号依据信号资料,将信号机里程放出。四.平面布置注意事项1. 选用跨距、布置支柱、风偏校验(1)计算跨距及选用跨距详见附表1。(2)最

14、大跨距一般不宜大于60m(3)直线区段或曲线区段连续选取标准跨距 6次,其中任选一跨将跨 距缩小一级(5m,相邻跨距之比,不应大于1: 1.5,桥梁、站场咽喉等困难地段不宜大于1: 2.0(4)跨直圆点、直缓点、缓和曲线的跨距尽量按相对应的 圆曲线选取(5)平交道口的支柱布置应满足“铁机函1989415号”文的要求。平交道口两侧的支柱一般距平交道口中心等距离布置。40 60-20 30m20 30m另外,不得将区间平交道口两侧接触网支柱布置为锚段关节支柱,以减少事故检修工作量和缩短中断行车时间。(7)对于支柱附近的建筑物(如:桥台、涵、挡土墙、机械化养路平台、跨线建筑物,平、立交道、信号机等)

15、应注明其间距。(8)接触网在道岔处的布置1、对于单开道岔采用标准定位时,道岔支柱位于道岔两线间距600mm处,当采用非标准定位时道岔支柱位于道岔两线间距500700mm 但必须保证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 935735mm的横向 中间位置正上方处,偏差为士 50mm道岔标准定位位置详见 附表2。(9) 在最大设计风速条件下,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最大水平偏斜值, 当电力机车受电弓工作宽度为1250mnS寸,不宜大于450mm各种跨距的纯 风偏移见附表3。(10) 线路终端锚柱距车挡不宜小于10 m,若地形困难允许设于线路 一侧,应尽量少缩短线路有效长,一般跨距取 30m(11) 单线

16、铁路的接触网支柱,应考虑预留复线条件,并且宜设在线 路同侧;直线上为了不防碍信号机的显示,宜设在高柱信号机的另一侧。(12) 在基本站台上立支柱时,支柱内缘距站台边缘 不应小于1.5m2. 划分锚段、确定锚段关节位置、下锚点位置和中心锚结位置(1) 锚段长度:一般情况不宜大于 2X 800m困难情况不宜大于2X 900m单边补偿的锚段长度,应为上述值的50%隧道内按原预留条件设 置,但锚段长度不应大于2X 1050m站场站线最大锚段长度一般不宜大于2X 850m困难时不宜大于2X 950m(2) 附加导线锚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000m(3) 在单线上确定锚段路径时,道岔处接触线最好采用 一次交叉

17、,尽 量避免二次交叉。(4) 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及接触线的张力差均不得大于其额定张 力的士 10%(5) 中心锚结位置应通过计算,满足以上张力差,确定中心锚结的位 置。(6) 接触线工作部分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正线不宜大于6度,站线及接触线在非工作支部分改变方向时,不宜大于10度。(7) 道岔处的两支接触悬挂的补偿方向宜一致。3. 绝缘锚段关节、电分段、电分相、隔离开关、避雷器等位置除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98有关条款执行外,尚应按以下规 定执行:(1)原则上一般站(四股道及以下车站)仅在来电端影响运行方式设 绝缘锚段关节,采用电动隔离开关,纳入远动控

18、制。变电所所在站在车站 两侧设绝缘锚段关节,采用手工隔离开关,其余绝缘关节设置位置详见 接 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2)全线绝缘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形式,非绝缘锚段关节 采用四跨形式; 困难区段个别车站两端均无法设置绝缘锚段关节时,可改移设于区间,并 向设计负责人备案。绝缘锚段关节的位置可不受站场信号机位置的限制,但其转换柱的位 置应在最外道岔岔尖50m以外。(3)电分段:A、装卸线、旅客列车整备线、机车整备线、路外专用线等均应单独设 置电分段。B、到发线、安全线、牵出线、机车走行线等,不设电分段。C、纵向电分段分段绝缘器待定。D依据电化股道表进行电分段。E、枢纽内的编组站对站场股道适当分束, 并将

19、影响运行方式的开关设 计为负荷隔离开关。F、分段绝缘器两端支柱必须是悬挂点,不能是定位点。(3)电分相:A、电分相装置,优先采用三断口带中性段的绝缘锚段关节式空气间隙 电分相(七跨式),个别特殊地段无法设置锚段关节式则考虑采用器件式提速分相(XFXP-1.80-XTK),电力机车上自动切换的自动过分相方式B、一般应设在最外道岔以外300m 6%0以下的坡道上。C、分相位置见供电分段示意图。(4) 隔离开关:A、以下地点应设置隔离开关:装卸线、旅客列车整备线、机车整备线、供电末端、长大供电线上网 处、电分段绝缘锚段关节处以及站场电化股道表上要求设置隔离开关的地 点等。B、开关设置地点应尽量方便操

20、作,且尽量设在站场中部。C、隔离开关是否带接地刀闸,应根据供电性质而定。作图时如需接地 的隔离开关的接地侧要接在断开后无电的接触网一侧。隔离开关采用:手动隔离开关(GW4-27.5/1250T、GW4-27.5/630 TD),电动隔离开关(FZW-27.5/2000-6.3 )(5) 氧化锌避雷器:(HY5WTLL -42/110 )以下地点宜设置氧化锌避雷器:A、分相和站场端部的绝缘锚段关节;B、长大隧道(2Km以上)两端;4、支柱编号及锚段标注顺线路方向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顺序编号,供电线、回流线、路外专用线等支柱编号前分别加g、h、z等符号。施工完后由施工单位按规 定重新编号。锚段标注分

21、别按:1-XXXX(n -1)-xxxx IH1 (n) -xxxxGW1-xxxx5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注明栏车站注明栏见下图:50OOCMr呂英空/蠻裝耐度 图号,:貳化施网蓟仙J架空地线E类凰置装高蜃安装参考图号(貳化I5M2009-)I1支总編号侧面限界11I1支柱类塑地/1惜况圧础类型I帚柱类珂1r安装参考图号:贰化施网附注6_12区间注明栏由CAD程序自动生成6.主要工程数量、设备、材料表100.81T2T0*厂11序号名1里号及规常单也ft t备注1123X乂施网仅写分BB号仅尉图号X施网仪写分图号K VC 91联电连盞X般道电连襪ii:侧血酬大鬥.4曲按飒大皿那架剜:7.平面布

22、置说明统一写法A、车站1、本图根据达万线施工设计XXXX车站站场施工图(图号:达万电化 施网-XX )及有关资料而设计。2、悬挂类型为:正线:JTMH-95+CTAH-12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站线:JTMH-70+CTAH-8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3、接触线悬挂高度为6.00m (或6.45m)。或:接触线悬挂高度除注 明者外均为6.00m。4、以下支柱按规定方式接地:支柱編号接地方式|X X1gX X293一 8020.距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应接地。上表支柱打接地极与基坑 开挖同时进行,接地方式的安装详见:通化(2009) 1009。5、接触网开工前必须进行定测,如设计与实际不符请与

23、设计联系。6、本段接触网工程在既有线上进行, 施工中应严格遵守【铁办(2001) 14号】保证人生、设备和行车安全。7、#*、#*支柱处于新填方地段,基础需要特殊处理,另见 达万化施 网 609。8、图中尺寸除拉出值以 mm计外,其余均以m计。9、 位于桥、挡上的支柱及车站硬横跨型号、安装见达万化施网602。10、吸上线位置待信号机位置确定后再定。11、其它需要交待的内容。B、区间1、 本图根据达万线施工设计线路平面图、线路详细纵断面及有关资料 而设计。2、悬挂类型为:JTMH-95+CTAH-120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3、接触线悬挂高度为6.00m。或:接触线悬挂高度除注明者外均6.00m4

24、. 以下支柱按规定方式接地:(表格形式见车站说明4)5. 图中尺寸除拉出值以 mm计外,其余均以m计。6. 位于桥、挡上的支柱型号、安装见 达万化施网602。7. 接触网施工应待土建工程完工后进行,根据线路的设计标高、中桩 及接触网支柱预留基础确定接触网支柱位置、若设计与实际不符,请与设 计联系处理。&本区间既有不改建地段及改建地段接触网支柱采用开挖直埋方式, 横卧板类型见达万化施网501,支柱类型根据实际情况由埋深1.5m改为3.0m。9、#*、#*支柱处于新填方地段,基础需要特殊处理,另见 达万化施 网 609。10、吸上线位置待信号机位置确定后再定。11、本段接触网工程在既有线上进行,施

25、工中应严格遵守【铁办(2001) 14号】保证人生、设备和行车安全12、其他需要交待的内容。8. 支柱侧面限界选用正线接触网支柱的侧面限界不小于 3.1m,下锚支柱不小于3.2m。 其余地段支柱侧面限界见下表:支 柱 类 型使用地点接触网支柱 标准侧面限界(m)曲线半径200299曲线外侧2.9曲线内侧3007992.83.18004000直线2.62.52.9支柱类型使用地点接触网支柱 标准侧面限界(m)一般地点3.1软 横 跨 柱基本站台5.0其它旅客站 台及中间站 台一般位于 站台中心牵出线3.5硬 横 跨 柱一般地点3.0基本站台5.0其它旅客站 台及中间站 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牵出线3

26、.5桥墩台结构专业确定单开道岔: -对称道岔:2.52.82.82.8复式交分道岔:注:1、曲线上侧面限界使用于最高行车速 度为200km/h、最大外轨超高为150mn 的线路。2、当受地形、线间距限制,侧面限界 可按实际行车速度及支柱安装尺寸计 算确定。4、以上计算中考虑施工时向铁路内侧 60mm的偏差。5、不同速度时曲线内、夕卜侧侧面限界 计算最小值,详见附表4。旅客站台牵出线(2)特殊情况:3.13.5A.牵出线 处接触网支柱的侧面限界取3.5m (困难情况下不小于3.1m)B.非双重绝缘区段,软横跨侧面限界取 3.1m。C .双重绝缘区段,软横跨侧面限界取3.3m。D .直圆相接,位于

27、直线部分距直圆点 22m以内的支柱,侧面限界按 相邻的圆曲线来选;直缓相连,位于直线部分距直缓点 22m以内的支柱, 侧面限界取2.6 m缓和曲线上支柱侧面限界按相应圆曲线来选。E.锚柱侧面限界按计算值加 限界架本体宽60mm余量50 mm选取。F .当支柱位于两线路中间时,只填写该支柱对某一股道的侧面限界, 并在括号内标明对那一股道的编号。(3)信号机与同侧前方支柱的距离 不应小于5m9、计算选择支柱容量、确定支柱类型(1)一般要求由于达万线地震烈度小于等于6度,故不考虑地震烈度引起的支柱附 加弯矩。凡锚柱均应根据实际下锚偏角,按下表 “下锚偏角引起的支柱附 加弯矩”考虑支柱附加弯矩。下锚偏

28、角引起的支柱附加弯矩表导线水平偏角(度)456789101112附加弯矩值(kN -m)Hj=6.45m3.2107.70412.216.721.225.6830.234.5639.06说明:A、设计条件:悬挂高度:6.00m结构高度:1.4m导线张力:承力索15kN 接触线15kN下锚拉线对地夹角:45 。B、 钢筋混凝土支柱下锚时悬挂容量按上述情况降低,腕臂下锚 钢柱容量另行决定。C、本内容仅限于斜拉线(拉线坑偏离中心线 0.5m),下锚角度 太大时应在图中注明:“拉线设置应尽量与导线下锚支方向一致。”,降 低附加容量。D H60 H65-250、H170-250 分别在 60kNm、85

29、kNm、170kNm基础上降低。E、软、硬横跨钢柱下锚时,只选取锚柱,不考虑附加弯矩。F、桥上及挡墙上钢柱、硬横跨柱须将线路情况、悬挂容量、是否下锚等提交结构专业,以确定支柱类型。双、多线桥以及桥墩高度高于50m单线桥采用硬横梁悬挂方 式,车站采用软横跨。所有钢柱均采用热浸镀锌钢柱。(2) 硬横跨柱附加容量:架空地线或回流线:25kN m一般情况下硬横跨跨越股道数不宜大于 4股道,困难时不大于5股道。 硬横跨钢柱型号选择:跨 4股道,悬挂5支以内的选用YG100/9.5;其余及下锚支柱选用YG150/9.5;连续硬横跨的中间处支柱选用YGt150/9.5。基础型号选择:YG100/9.5 按

30、G100/9 选,YG150/9.5、YGt150/9.5 按 GZ150/13 选。横梁长度控制在28m以内。(3) 软横跨柱车站内一般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支柱容量不够的情况下采用钢软横跨柱。附加容量:架空地线或回流线:25kN m软横跨跨越股道数不宜大于 8股。支柱容量容许时,宜选用预应力钢 筋混凝土支柱。悬挂6支及以上接触悬挂时,采用双横承力索。(3)腕臂柱般根据气象条件、线路情况、支柱类型等,按 附表5 “支柱容量选用表”,选用支柱容量。H=6000mm悬挂采用8.7m高,下锚采用9.8m高;H=6450mm悬挂采用9.2m高,下锚采用9.8m高;缓和曲线上的支柱、直线上紧邻缓和曲线的支柱或紧邻圆曲线的支柱, 按相应圆曲线支柱容量选用。区间中心锚结所在跨的支柱及道岔柱按非绝缘转换柱 容量选用。 尽量不采用双线路腕臂柱。(4)软横跨节点及腕臂柱、软横跨柱、硬横跨柱安装图号的选用:A、按“腕臂柱支持装置选用表”所画出的简图对应选用其软横跨节点。B、软横跨#11、#12节点选用:原则上非工作支与工作支并行抬高, 且在受电弓工作范围内时,选#11节点,否则选#12节点;非工作支抬高下 锚时选用#12节点。C、按照选用表,根据具体安装柱型及所选侧面限界填出相应图号。10、接地车站:达万线单侧(车站内设于站房对侧) 回流线应贯通,支柱采用双重绝 缘,利用回流线兼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