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 年高中语文 2.12咏史诗三首 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题解读长沙过贾谊宅长沙就是今湖南省长沙市。 “过”是拜访的意思。贾谊宅:西汉贾谊为大臣所忌,贬为长 沙王太傅,所以长沙有他的故宅。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歌咏的对象。金铜仙人辞汉歌 汉武帝刘彻晚年轻信方士的胡言,在长安建章宫前造神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 围,以铜铸之,上有仙人掌,承接空中露水,以为饮服和着玉屑的露水,就能长生不老。魏 明帝曹叡景初元年( 237),将铜人从长安搬出,准备移立在洛阳宫殿前。途中因铜人过重, 留在霸城。金铜仙人临别时的“潸然泪下” ,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痛。这其中隐含
2、了年轻的李 贺对历史兴亡之感伤。过陈琳墓陈琳,汉末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其墓在今江苏邳县。据载陈琳曾为 袁绍草拟讨曹檄文,文笔犀利,曹操看到此文后,不觉汗流满头,偏头痛的毛病竟不治而愈。 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歌咏的对象。走近作者刘长卿(709 约 780) ,字文房,世称“刘随州” ,河间 (今属河北 )人。天宝间登进士第, 肃宗时为长洲 (今属江苏 ) 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 ( 今广东茂名南 )尉。刘长 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 以“言长 城”自负。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李贺 (789 816) ,字
3、长吉,河南福昌 (今河南宜昌 ) 人。唐宗室郑王李亮裔孙。李贺少有 诗名,后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有病辞归故乡,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七岁。李贺长于乐 府,想象丰富奇特,色彩瑰丽,炼字凝句,惨淡经营,后人称为“长吉体” 。题材多写神仙鬼 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 。今存昌谷集四卷、 外集一卷 ( 或名李 贺歌诗编 ) 。全唐诗编诗五卷。温庭筠 ( 约 812 866)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 ) 人。才情敏捷,咸通七年 (866) 任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 。擅长近体诗,怀古写 景诸诗成就较高,闺情诗婉媚香艳,一如其词。为花间集
4、中首要词人,后人尊为花间鼻 祖。有温飞卿诗集 金荃词。背景纵览长沙过贾谊宅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南巴,途经长沙时所作。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 (高仲武中 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 ( 758)春天, 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 (今 广东茂名南)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 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贾谊,是汉文帝 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 郁而死。类似的遭遇
5、,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是元和八年( 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安史之乱后, 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号称“中兴之主” ,实际上他在位时,藩镇叛乱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狼烟四起,国土沦丧,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这是时代大的环境。再看李贺自身,他虽贵为郑 王李亮之后,但这是徒有虚名,家族早已没落。诗人急切地想建功立业,重振国威,同时也 能光耀门楣。不料进京后处处碰壁,连应进士试都因父名而受人挤压,被迫含恨离开长安, 仕途之路断绝,这对诗人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所以这首诗正是抒发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 世之悲的复杂情感的杰出名篇,也是诗人的代表
6、作之一。过陈琳墓此诗作于懿宗咸通三年 (862) ,这时诗人东游江淮一带。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 ( 今江 苏淮安东南 ) 人,东汉末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早年做过东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属官,向 何进献计诛除宦官,不被采纳,逃奔冀州投奔袁绍,为袁绍起草讨曹操檄文,痛骂曹之父祖, 声名大噪。曹操平定袁绍后,不计前嫌,任用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军国书檄,多出 其手,很受重用。其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字词梳理1. 字音谪宦( zh)潸然泪下( shn)眸子( mu)飘蓬(png)埋没( mi )惆怅( chu)2. 多音字3. 形近字衰兰( shui )携 携带 镌 镌
7、刻 隽 隽永厮 厮打 嘶 马嘶 撕 撕碎2019-2020 年高中语文 2.1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目标】1、理解素材的含义。2、理解中心印象的含义及其与使用素材的关系。3、弄清素材和题材的区别。4、认识同一素材因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处理的道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素材的“意义” ,将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引导学生重视素材的积累。【教学建议】 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把握“中心印象” ,并通过中心印象去发现、挖掘素材中蕴含 的内在意义,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旨,在讨论中可不断地调整文章的主旨,使素材的意义不断升华,最终表现出深刻的文章旨意。要
8、对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认识、分析和把握,发现意义,找到联系,形成观点。这个过程,就是认识材料的过程,就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允 许学生的低级幼稚,我们力求引导启发学生从幼稚走向深刻,最终落实到写作实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 4 课时(指导 1 课时、训练 1 2 课时、讲评 1 课时,亦可边练边讲)【写作指导】一、导入提问: 一条小溪、一碗面条、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外部形象、一句普通的话语,是我们生活中普通得几乎不会引起注意的事物,它们可以引发富有启迪、令人感慨的文章吗?可以画成 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绘画作品吗?如果可以,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二、概念的理解(一)素材1、根据例文思考、讨论
9、什么是素材,教师根据教参简单讲解例文中具体的素材。例文( 1):“小溪”与烂“泥塘”学习琐忆有感三十年代, 鲁迅先生曾经勉励那些见了夸夸其谈的学者就被吓倒、自惭形秽的青年说: “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还是浅呢? 也许还是浅点好。 ”细细品味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令人感到他以幽默亲切的口吻,给我们讲明了一个道理: 做人学事,要有自知之明,但不要自惭形秽。你看那小溪,它发源于山间,从地下汩汩冒出。水是很浅的,但是清澈见底,它不自卑于源泉的狭小、力量的薄弱。它不断地涌出,慢慢地汇聚力量,向预定的方向流去,遇见土石挡路,它会暂时停下来,暗暗地聚积力量,当力
10、量足够时,便漫过土石,浅浅流去,途中又汇入数支溪流,天长日久,它辟开高山,冲决峡谷,把坚硬的、四棱八角的山石涮成了鹅 卵石。这时的小溪已变成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大江河了。再看那烂泥塘吧,乍看去,浑浊得难以见底,似乎深不可测,于是乎人们对它远远避开, 因为它张着吞天的大嘴巴,不时放出臭气。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烂泥塘的水分不断蒸发, 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它只是浅浅的臭泥潭而已。小溪成为大河,是因为它知道自己力量薄弱;它终于成了江河,是因为它不断地充实自 己,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小溪可贵在有自知之明而又奋斗不息。烂泥塘满足于一潭浊水, 在自欺与欺人中混日月,满足中暴露出浅薄的真面目。所以我们要象鲁迅
11、先生说的那样: “也许还是浅点好! ” 来,朋友们,做一条坦诚的、奋 斗不息的小溪吧!例文( 2)罗立中的父亲油画形成过程油画父亲创作来自生活的震动。油画父亲的创作过程是漫长的,罗立中认为农 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他就要刻画一 位农民,为他的油画生涯一博。当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消息传出,他再到大巴山寻找灵感。 在上大学二年的大年三十晚上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罗立中站在公交车站边的厕所旁,一个掏 粪老人全然感觉不到周围阴雨绵绵和节日的气氛,麻木地工作着,当时的场面震动了罗立中, 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要塑造一位又脏又臭的掏粪老人。在正式创作之前罗立中又一次回
12、到 了大巴山,将邓开选老人的所有照片都拿出来,一稿稿的变化着,画出了一幅综合的农民的 形象,油画的题目也由原来的收粪的农民改成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通过初审后 被送到北京,进行展览前的最后审查时,当时评委被父亲所震撼了,久久地观赏、品味 着。吴冠中认为这是父亲一代人的形象概括, “我的”就太小了,将“我的”拿掉,就叫父 亲,他的形象代表了父亲那一代,这样在对观众展览的前一刻, 我的父亲提升为大家的 父亲。正是震动了罗立中的农民掏粪画面,才使罗立中创造了震动中国的父亲 ,能够 感动自己的才能感动别人。油画父亲的成功得益于罗立中的积累。罗立中得自父亲的遗传,对画画非常感兴趣, 他喜欢画国画,擅长画
13、毛笔连环画,大学四年下来非常刻苦地画了 300 多幅连环画,掌握了 一手很受同学羡慕的毛笔连环画技术。在入大学之前在工厂做批评专栏板报的宣传干事,画 过很大的一面墙的主席像,很大的大头像,那是不能打整体结构图的巨幅画像,只能从上到 下铺地毯似的一气画完。这练就了他非凡、过硬的基本功,为巨幅的 2 米多高的父亲创 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2、理解素材的含义。素材是作者在平时和创作准备阶段中收集积累的未经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是与写作所 要表达的内容有关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现象)和间 接的符号材料(如图文资料) ,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客观世界的一切世象。所以它并非就是文
14、章的题材。素材的特点:未经作者认真的分辨、挑选、整理及至必要的加工。它只是作者通过对所 写的对象的观察、体验得出的印象、摄取采撷的原始材料。原始材料不能直接写入文章,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从原始素材到写作内容的过 程,就是作者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并运用到文章中的过程。要写好文章,首先要积累素材;将凡与所写内容有关的材料尽多地搜集,然后进行认真 的筛选及至必要的加工,从而将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富有表现力或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 (包括经加工整理过的材料) ,恰如其分地予以运用,从而成就出文质兼美的佳作。我们要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就应该留心身边的事物,注意细心观察,精心思考,从 而找出闪光的东
15、西作为你构思文章的题材。题材往往出自大量的写作素材,所以在留心身边 事物的同时,还应善于通过不同的途径,例如书籍文献等,搜集大量素材,一者丰富自己的 知识,二者为写作储备材料。3、平时需要留心积累各种素材。常用的积累素材的办法有用摘抄本,写日记,用小卡片,报 刊杂志剪贴等,总之,将观察到的,阅读到的,体会到的分类记载下来。4、中心印象和使用素材的关系。中心印象就是在所有的印象中给我们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每当我们遇到某件事或观察 到某个事物时,我们可能得到很多印象或感觉,可是我们写作的时候,实际上只能写出其中 极少的一部分。所以,要提高认识水平可以从捕捉中心印象入手,同时中心印象决定了对素 材的
16、使用。明确父亲的中心印象。(二)题材题材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且写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 是作者用来提炼和表达主旨的事物和观念,包括一切被描摹的、被评述的材料。素材和题材的区别:素材不等于题材。素材多是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具有无比的丰富 性生动性,但是,在丰富性中含有庞杂性,在生动性中却缺乏系统性,它只能是写作的基础, 作者所表现的只是其中被筛选和提炼的一部分,因此素材大于或多于题材。素材经过选择、 提炼、加工成为写作的内容才是题材。1、材料的种类和作用( 1)题材的种类 从材料的特点来划分,有事实性材料和观念性材料。 从材料存在的形态或表述的方式来划分,有个别性材料和
17、综合性材料。 从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作用来划分,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按获取的途径分,有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题材的作用 写作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主旨不是凭空确立的,只 能是在作者对各式各样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合加工而得以确定的。 写作中,有效地选择、组织材料是正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材料也影响写作成品的形式。2、材料的采集摄取材料的主要途经或方法是观察、体验、阅读和调查。3、材料的选择A 选材的原则( 1)应选择突出主旨的材料( 2)应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就是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说服力的事实现象 或理论依据。( 3
18、)应选择新颖的材料(4)应选择真实的材料(5)要考虑文体特点B 选材的方法:(1)精于鉴别:鉴别是选材的基础与前提。(2)善于联系。三、素材的转换1、研究父亲从素材到杰作的过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其一、作者在受到素材“触动”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 其二、作者要善于通过“中心印象”去发现并挖掘素材的“内在” 意义。 其三、作者心中的“立意”要在不断地调整中,使素材得到不断的深化,让素材表现的“意义”不断的地升华,最终表现出深刻的文章旨意。2、面对丰富多彩的素材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要善于通过素材的“中心印象” ,去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而这个“意义”与文章的 主题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
19、完成由“素材”到文中“题材”的转换,才能真正将这些零 散破碎的材料引入文章并并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 (参看教参 P26)3、例文分析:讨论教材例文,注意弄清素材、中心印象、题材、主题及意义。并认识相同的题材由于作者认识的不同会导致作者对材料的处理不同,从而体会素材挖 掘的意义。从素材到文章示例:四、写作实践1、提炼主题(素材转换)一个青年丢掉了工作,身在异乡的他四处寄求职信,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 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胡乱投递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 语句不通顺,借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 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
20、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为此,他还是心怀 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导表示了感谢。几 个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录用他的正是当初回信拒绝他的公司。这个素材可以挖掘出什么主题? 负责人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 人、是值得培养的人;真诚相待,终能得到好的回报。2、片断练习: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1637 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剑 桥新建的学院工作,时年 29 岁,患有肺病,工作很积极。第二年,他的肺病发作,不治而亡。 尽管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员,一座木版房和几十名
21、学生,但哈佛十分钟爱这所学校, 所以,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约 400 本藏书和一半资产约 780 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这在 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当时的州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 院改为哈佛大学。今天的哈佛大学,已经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他成功于 年仅 29 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 600 字左右。 首先明确:这个材料给我们的思维指向是多元的,至少可以从“州政府”或“哈佛”的 两个角度立意:哈佛的“一个小小的善举” ,竟然引起州政府高度的重视,把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目 的是让
22、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这种可贵的政府行为,对学习哈佛的“善举” ,有着极大 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他告诉人们,一切献身公益事业的人,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政府及时宣传、褒奖有善举的人,有利于促进 良好风气的形成。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在概述材料时,要选准角度来表述。 : 如: 三十年代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获悉,在新建的剑桥学院工作的29 岁的哈佛,病逝前将其约 400 本藏书,以及一半资产约 780 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马萨诸塞州政政府为了让哈佛 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这个响誉世界的一流大学,成功于 年仅 29 岁的一个叫哈
23、佛的早逝的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放在文章里,概述材料、提炼观点作为文章的第一段,引论部分,可以这样来写: 今天我读了一则震撼我心灵的材料,材料介绍说:三十年代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获悉, 在新建的剑桥学院工作的 29岁的哈佛,病逝前将其约 400 本藏书,以及一半资产约 780 英磅 捐赠给这所学院,马萨诸塞州政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 为哈佛大学。 这个响誉世界的一流大学, 成功于年仅 29 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的青年的一个 小小的善举。读了这则材料,我认为,政府及时宣传、褒奖有“善举”的人,有利于促进良好风气的 形成。哈佛的行为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哈佛没有考虑这些,他只想着能为社会做 点贡献,他的这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个角度,可以提炼的观点是: “勿以善小而不为。 ”或“好事从小事做起” ,或“我们 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拒绝微小的善举。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在概述材料时可以这样来写: 29 岁的哈佛在病逝前,留下遗嘱,将 其约 400 本藏书和一半资产约 780 英磅捐赠给剑桥学院。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但 是,正是因为有了哈佛和哈佛一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盐城市射阳县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大连市瓦房店市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江门市开平市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可套用
- 防城港防城区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粮食政策与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农村离婚协议书汇编15篇
- 初二周记范文汇编5篇
- 抚顺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2025年4月四川乐山昶康心血管病医院招聘医护人员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度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310人四(高等职业院校)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引进2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4年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
- 【《企业人才招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200字(论文)】
- 我国养老状况课件
- 心脏支架术后康复课件
- 国庆期间保安安全培训课件
- 监控设备迁移合同协议书
- 新学期-启航出发-2025-2026学年初一上学期新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压延机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 2025年低碳节能减排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业务员保密合同
-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