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3章混合物教学设计._第1页
八上第3章混合物教学设计._第2页
八上第3章混合物教学设计._第3页
八上第3章混合物教学设计._第4页
八上第3章混合物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混合物纯净物本章知识构建教材结构分析饱和溶液溶解度不饱和溶液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24溶质+溶剂| 溶液|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不限定条件L粗略分类浓溶液*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配制一定溶质的 质量分数的溶液纯净物混合物的分离1 1 1过滤与蒸发蒸馏纸层析混合物其它类型课标内容解读混合物与纯净物: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涵义的基础上,从物质组成特征上区别典型 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并明确混合物没有确定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有确定的组成和性质。一种特殊的混合物一一溶液: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 等科学术语的涵义及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宏观特征,根据其宏观特征区别

2、常见的溶液、 悬浊液、乳浊液。在实验的基础上了解外界条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学会根据一些现象区 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饱和溶液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溶解度曲线,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知道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会几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的计算方法,并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物的分离:在理解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着各自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会过滤、蒸发、蒸馏、纸层析等一些依据物质物理性质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技能,了解其原理。科学探究:本章引导学生对溶液的一些基本知识做初步探究中,涉及到了一些基本而重要的化学实验,例如:“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与硫化亚铁性质比较”、“溶液、悬

3、浊液和乳浊液”、“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氯化钠、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粗盐的提纯”、“纸层 析”,这些实验既是学生认识学习溶液有关知识、形成有关技能的载体,又极易引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因此要运用好这些实验,抓住时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落实科学探究 内容,而不仅仅重复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课时安排建议 3.1 :1课时; 3.2 :6课时(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课时:溶解度的测定:(过滤与蒸发: 1 课时;蒸馏、纸层析:3.11 课时;溶液的质量分数:1 课时)。混合物和纯净物3 课时); 3.3 : 2 课时 课标解读 (一)内容标准区别纯净物和混合

4、物(二)活动建议:探究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与硫化亚铁的不同性质;查阅生活中醋、 中草药、纯牛奶等常见物质的成份,判断它们是纯净物或混合物;讨论了解常见的混合物 的不同类型。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理解纯净物、混合物概念,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2、教学难点: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用分子的观点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目标 1、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征2、能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用分子的观点区别常见的典型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物质纯与不纯的相对性,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 育。4、通过实验探究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与硫化亚铁的不同性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 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形成有关操作技能。 教

5、学资源开发 1、课前让学生准备中成药包装盒以及纯牛奶包装袋(或包装盒)2、几种不同类型混合物等多媒体课件3 、教材处理: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或教师演示4、材料与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药匙、火柴、洁净白纸、玻璃棒、磁铁、硫 粉、铁粉、稀盐酸(硫粉与铁粉的质量比4: 7) 课时计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教师拿出一支试管提问:试管里有没有什么物质? 学生讨论发言(试管里有空气,空气里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等单质和 化合物)教师演示:往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蔗糖,加适量水溶解后提问:试管中的液体有哪些物 质?学生发言(试管内的液体由蔗糖和水组成) 提问:你知道哪些

6、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哪些物质只由一 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学生发言: 设问:世界上几千万种物质,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分类呢?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对照上例及学生发言所举例引导学生归纳混合物、纯净物概念,板书概念。 提问:空气中含有多少种分子?糖水中含有多少种分子?水中又含有多少种分子?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从分子角度认识纯净物混和物概念) 提问:从组成上看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投影或展示一种中成药包装盒、纯牛奶包装袋(或盒) ,提问:中成药是混合物还是纯 净物?纯牛奶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提问:你是如何判别的? 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归纳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别方法 提问

7、:冰放入水中的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还纯净物?矿泉水是不是纯净物? 学生发言后,强调区别纯净物和混和物要从组成是否单一上判断。纯净物有一个化 学名称,只有一个化学式,混合物有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名称,可以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化 学式。世界上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47 “阅读材料”,例举事例说明混合物和纯净物是相对的,常根据 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的需要来划定。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物质都有固定的性质,那么物质混合后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板书:实验探究:铁粉和硫粉的混合后,铁和硫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提问:你知道铁的哪些性质? 设问:你如何根据下面的材料和器材通过实验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后铁和

8、硫的性质是 否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讨论写出实验方案。投影:所提供的材料和器材(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药匙、洁净白纸、玻璃棒、火柴、磁铁、铁粉、硫粉、稀盐酸)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教材步骤 1-3 强调把混合物分为四份及有关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质疑、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提问:步骤 1 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说明什么问题?步骤 3 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铁粉和硫粉混合物中原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保持 各自原有的性质;混合物可用物理方法分离。设疑:我们如果把第四份混合物倒入试管加热后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1-3看有没有不同的实验现象?请大家注意观察,与刚才的实

9、验比较,教师演示教材实验步骤 4,(硫化亚铁与盐酸的反应最好在通风橱内进行)让学生观察 后讨论以下问题:1、给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加热有什么现象?它能说明加热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吗?2、加热后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还是不是氢气?它能说明加热时发生了化学 变化吗?3、对比你们刚才的实验和教师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后发言、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强调如下几点)条件不变,混合物中的所含物质不会发生化学 反应,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混合物可用物理方法分离;改变条件混合物所含物质间可能 发生化学反应,原物质性质变化。课堂反馈练习。略课后反思教学参考资料一、小资料1、硫粉是硫晶体研成的粉末,俗称

10、硫黄。它的密度大约是水的两倍,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容易溶于二硫化碳。 硫的熔点是112.8 C,沸点是444.6 C,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跟氧相似,容易跟金属、氢气和其它非金属反应。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2、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它可以由硫化亚铁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制 得。硫化氢有剧毒,空气里如果含有微量的硫化氢,会使人感到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吸 入较多的硫化氢,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制取或使用硫化氢时,必须在密闭系统或 通风橱中进行。3、 洗去污迹要“对症下药”。汗水里含有少量蛋白质,在热水里很快凝固和纤维缠在 一起,因此洗衣服要在冷水中浸泡再洗,用热水洗则会泛黄,洗

11、不干净。红蓝墨水及水彩 颜料污染了衣服,要立即先用洗涤剂洗,然后多用清水漂洗几次,因为它们都是可溶于水 的染料做成的,如果还留下一点残迹,那是染料和纤维结合在一起了,得用漂白粉才能除去。蓝黑墨水、血迹、果汁、铁锈的污迹则要用草酸洗。草酸能将血液中血色素被氧化成铁锈一样的物质、果汁里被氧化成铁锈斑的铁元素这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变成没有颜色的物 质溶于水里。油性的污迹不溶于水,我们就应“以油攻油” ,用软布或棉纱蘸汽油擦试让油 性污迹溶解在汽油里再转移到抹布上去,桌上有油用白酒擦拭可除油污也是这个道理。二、问题解答教材P45 “想一想”看它们是否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即组成是否单一 , 组成不单一就

12、是混合物 , 组成 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会因混合而发生变化 .3.2 一种特殊的混合物 - 溶液 课标解读 1 、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得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涵义,了解水及其它常见的溶剂。2、通过实验探究, 认识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的基本特征, 以此区别常见的典型溶液、 悬浊液、乳浊液。3、通过实验探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以及饱和溶 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根据现象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4、了解溶解度的涵义,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5、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有关操

13、作技能。7、学会在探究中观察现象,提出假设8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研讨和交流表达的习惯。 教材分析 1 、教学重点: ( 1)对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科学术语涵义的认识与应用;(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3)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2、教学难点:( 1)认识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涵义(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学会天平、量筒使用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 1、知道溶质、溶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基本涵义,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关系,了解几种常见的溶剂;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并能依其宏观特征区别典型的常见的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3

14、、了解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般应用;4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液的饱和 与不饱和溶液的“浓” “稀”的不同。5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了解溶液度曲线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6 、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7 、掌握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溶液稀释的计算;8 、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及初步学会有关实验技能。9 、从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物质纯与不纯的相对性等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 题的方法。通过外界条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10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实事求是,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合作

15、研讨表达交流的 习惯。 教学资源开发 1、“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等相关归纳、总结的图表2、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三种基本类型例题(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例:把 10gNaCl 完全溶解在 90ml 水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水 的密度可看做是 1g/cm3); (2) 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 溶剂的量。例: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 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例:化学实验室现有 98%的浓硫酸, 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16、。 要把 50g 质量分数为 98%的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步骤: (1)计算 ( 2)称量 (3)溶解。4、有关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1 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课时;溶解 度的测定: 1 课时;溶液的质量分数: 3 课时第 1 课时一、新课导入 提问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质常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日常生活中的酱 油、食醋、白酒、实验室用的硫酸、盐酸是混合物吗?如果按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状态 的不同,混合物可以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 引入新课 大家说到的由固体和液体、气体和液体、液体

17、与液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类 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用途的混合物,因为呈液态,我们称之为溶 液,今天我们就开始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二、新课教学板书 3.2 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溶液 设疑思考 我们知道:蔗糖放在水里形成了糖水,氯化氢气体通入水里形成盐酸。把不同的物质 放到水中,是不是都能形成溶液呢?板书:实验探究:食盐、泥土、植物油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的现象比较学生分组实验(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要求:1)观察泥土、植物油、食盐的状态,把它们分别加入三只盛有20ml水的试管中(或小烧杯中)充分振荡(或用玻璃棒搅拌) ;2)按下表操作步骤,认真细致地观察 变化的全过

18、程,记录并比较产生的实验现象。、实验项目 实验现象 操作步骤f泥土 +水植物油+水食盐+水1、把3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泥土沉到水底植物油浮在水面食盐沉到水底2、充分振汤(或搅拌)时的状态(清澈/浑浊)浑浊;有泥土小颗 粒悬浮在水中;不 均一浑浊;有小油滴悬 浮在水中;不均一清澈:食盐溶在水中;均一3、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不稳定;有泥土沉淀下来不稳定;油水分为上下两层稳定;无盐析出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如有错误或不完整,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讲解科学研究中常对物质表现出的不同现象进行分类,根据盐水、泥水、油水这三种混合物表现的不同现象分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板书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提问上面的实验中

19、,哪种物质溶于水可制得溶液?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是不是都 能制得溶液?小结由实验可知,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不是都能形成溶液的,食盐水是溶液, 泥水是悬浊液,油水是乳浊液讨论(1 )什么是悬浊液?什么是乳浊液?(2)什么叫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讨论后由学生总结,教师对照实验现象概括并板书溶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悬浊液、 乳浊液的定义)讲解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是物质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任何部分的性质 和浓稀都一样;稳定指只要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无论放置多久,溶液里的组成物 质都不会分离。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并举例说明。提问食盐溶液中再溶解少量蔗糖后分别由

20、哪些物质组成?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哪 种物质使被溶解的物质溶解?板书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如食盐水中的食盐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如食盐水中的水讨论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只有固态吗?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有液态吗?你知 道还有哪些状态的物质?请举例说明。讲解溶质有固态,也有气态,液态物质,如汽水、白酒。溶剂也可以是气态,如空 气。提问指出汽水、碘酒、白酒中的溶质和溶剂讲解强调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把形成溶液的液态物质叫溶剂,非液态 物质叫溶质;溶质和溶剂都是液态时,量多的是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 水溶液。(2)溶液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3)除水之外的常见溶剂。(4)溶液

21、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5)溶液的读法。提问为什么物质在溶液里反应比它们直接反应要快?为什么农家肥要腐熟后才能使 用?小结:溶液的用途课堂反馈练习:略总结1、溶液的定义 2、溶液的特征(结合学生情况简单介绍悬浊液、乳浊液外观特征产生的原因)3、溶质、溶剂的概念 4、溶液、溶质、溶剂之间量的关系作业:课后反思: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疑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概念。现在有下列几种液体, 请同学们指出其中哪些是溶液?组成这些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物质?(当堂配制并展示下列几种液体)(1)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搅拌均匀;(2 )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淀

22、粉并搅拌均匀;(3)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硫酸并搅拌均匀; (4 )配浓度为70%勺医用酒精。讲解:用水做溶剂的溶液叫做水溶液,酒精与水混合形成溶液,通常不论酒精含量多 少,都看做是酒精的水溶液。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我们知道,溶液是由 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 用的溶剂。二、新课教学师:物质在水中有的是可溶的,有的是不溶的。那么,对于可溶物质来说,教师边讲边板书以下两个问题( 1)溶质在一定条件(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下,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呢?( 2)改变条件(温度、溶剂的量)时,溶解的量是否相同? 以上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进

23、行讨论,提出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巡视,不时地参加同学间的议论 生:生活中食盐不能无限溶解在水里,所以溶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水里。我的实验 方法是:取一定量的水,把溶质(可以用食盐)加到水中,观察它是不是无限制地溶解。生: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够满足第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师:对。要注意条件。我们可以取室温下的一定体积的水来进行实验。那么,怎样证 明在条件改变(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相同)时,溶质溶解的量是否相同呢?生:可以把不能再溶解的留有剩余固体的容器里加水,看增加溶剂它能否溶解。 生:可以把剩有固体的溶液加温,看改变温度它能否溶解。师: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做

24、一个实验,同时说明以上两个问题。称量 30g 硝酸钾 加入 50ml 水中,观察溶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无限制地溶解。但是,怎样判断溶质在溶剂 中是否能继续溶解呢?生:把溶质加入溶剂中,经搅拌或振荡后,有剩余的固体时,说明溶质不能再溶解了。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应该怎样操作呢?是把溶质全部加入溶剂中,还是要分数次, 逐渐加入呢?生齐 :分数次,逐渐加入。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考虑实验的操作步骤和使用的仪器。生:用托盘天平称量硝酸钾 30g 生:向烧杯中加入 50ml 水(用量筒量取) 生:用药匙分数次,每次取少量,逐渐加到烧杯中。边加边振荡搅拌,直到试管中有 少量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师:很好

25、。下面,按照上述步骤的要求,先检查仪器和药品是否齐全。使用天平、烧 杯和振荡操作都要按要求进行。 投影展示课本实验步骤 ,现在开始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大约 10min,大部分学生已做完实验后,教师进行提问师: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硝酸钾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开始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溶质时,经振荡后,溶质很快 溶解;最后加入少量溶质时,振荡后也不溶解。说明溶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温度、一定 量的溶剂),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师:回答得很好。那么,同一种物质,在改变条件时(温度、溶剂的量变化),溶解的量是否相同呢?生:不相同,增加温度、加入溶剂,没溶解的硝酸钾都溶解了。

26、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实验说明,在一定条件(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下, 溶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我们把 教师边讲边板书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 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并板书课题。大家想一想,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溶质,振荡,溶质溶解了,这时形成的 溶液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生齐 :不饱和溶液 师:对,这时形成的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那么,判断一定条件下(一定温度、一 定量的溶剂)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标志是什么?生: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固体物质。 师:很好。实验说明,在相同条件(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相同

27、)下,硝酸钾溶解有一定的限度,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生:由于它有确定的性质,所以在水里有确定的溶解能力师:回答得正确。我们把教师边讲边板书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物质的溶解性。不同的物质在水里的溶解性差别很大。精确的实验证明,在200C时,10g水中,硝酸铵能溶解19.2g;而在相同的条件下,硝酸钾能溶解3.16g;熟石灰(氢氧化钙)只能 溶解 0.016g.下面,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通常人们根据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 ,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今天我们又学习了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人说: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这种

28、说法是否正确 ?下面大家进行讨论,然后再回答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巡视,不时参加学生的讨论生: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上面老师讲的10g水中能溶解0.016g氢氧化钙,我 想那肯定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象实验步骤后加热后 50ml水溶解了 30g硝 酸钾,那是不饱和溶液,但很浓。师:回答得很好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夜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 稀溶液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有什么关系呢?生: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师:请你举例说明生:例如,上面实验中,开始加入少量硝酸钾时 ,得到的硝酸钾

29、的不饱和溶液 ;最后制得 的是硝酸钾饱和溶液这两种溶液相比较,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少,是稀溶液;饱和溶液含有溶 质多,是浓溶液师:你说得非常正确,但要注意对大多数物质是这样,但对难溶物质不是这样。实验步 骤4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生:对硝酸钾是饱和溶液,对高锰酸钾是不饱和溶液师:对,这说明,对一种混和溶液我们说它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必须指明具体的 物质这种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我们除了加温外还有什么办法让它成为不饱和溶液呢?生:加入溶剂水师:由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中,你能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条件吗?学生讨论,归纳交流学生回答时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如下关系:降低温

30、度,增加溶质,减少溶剂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减少溶质,增加溶剂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了解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这些都为我们学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打下基础反馈练习略作业课后反思第3课时新课导入引言上一节课我们通过研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了解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了在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增加溶剂或升温教师边讲边板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a,减少溶剂或降温或加溶质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才有确切的含义,才能反映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提问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31、不否相同?举例说明?学生:不同。如食盐能溶解于水,而大理石不溶解于水。提问那同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学生:不同,如食用油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教师总结:物质的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我们通常把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的能力叫溶解性。新课教学提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请大家通过讨论拿出实验方案。学生交流,教师评价提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所用的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 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g水能溶解1g氯化钠也能溶1g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

32、、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评价后展示完整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板书:探究一:室温下氯化钠、硝酸钾溶解能力比较(投影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2、用天平称取50g氯化钠固体,慢慢加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直至固体不溶解为止。3、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算出已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并记录下来。4、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重复上实验步骤1-3。提问从实验中你得到什么结论?总结实验证明,相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相同)下,氯化钠和硝酸钾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并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固体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科学上就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教

33、师边讲边板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能指明溶剂,通常就是指物质 在水里的溶解度。提问2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评价。强调溶解度的概念包含 “一定温度”、“ 1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 质的克数”四个要素。讲解温度改变能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它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 素,因此,我们说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那么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有什么影响 呢?板书:探究二:氯化钠、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投影教材P52实验步骤及表格学生分组实验,(只要求

34、测30C 40C 50C、60C、70C、80C等温度的溶解度)各组汇报交流实验数据,教师给出如下数据,并解释误差的原因。NaCI、KNO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C0102030405060708090100NaCI(g)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39.039.8KNO(g)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202246讲解为了方便查阅物质的溶解度,我们可以依实验测得的各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制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这种物质称之为溶解度曲线。板书:探究活动三:

35、根据上表数据绘制NaCI、KNO的溶解度曲线学生绘制NaCI、KNO溶解度曲线。学生阅读教材P53上有关图及文字。投影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提问从教材图3.1、3.11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教师强调溶解度曲线查阅中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小结。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用溶解度可以定量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的能 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用易溶、可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地表示,溶解性与溶 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课堂反馈练习:略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第4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实验:往同样的两杯水里

36、分别加入1汤匙糖和2汤匙糖,搅拌,使糖完全溶解。设问:这两杯糖水有什么异同呢?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甜淡、浓稀、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重力、密度、体积、饱和程度等方面发表意见或看法。(可列表比较)过渡:显然我们最关注和熟悉的是这两杯水的甜度,即浓稀不同。同样的水中,溶解的糖越多,糖水就越浓,也就越甜;溶解的糖越少,糖水就越稀,也就越淡。把溶液区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这种方法比较粗略,只大致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而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溶质。在实际应用上,常常要确切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多少溶质。例如,在输液时,进入血浆的食盐水,须维持一定的浓度即0.9 %。如果

37、把生理盐水调稀了,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会变稀,这样,血浆里的水分就 会往浓度大的血细胞里渗透,结果就引起血细胞的膨胀,甚至破裂,发生溶血现象。若生理盐水过浓,那么,血细胞里的水分,又会向外渗透。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生理盐水必须是 0.9%。因此,我们需要确切地知道溶液的组成。二、新课教学设问:这两杯蔗糖溶液的组成有何不同呢?交流与表达:要求同学从两杯溶液中溶液、溶质、溶剂量的多少来比较。评价小结:当糖水中的糖和水的量一定时,糖水的组成就确定下来了。当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量一定时,溶液的组成也就确定下来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讨论:你有哪些方法改变溶液的组成呢?投影:常见的改变溶液

38、组成的方法。序号溶质的量溶剂的量溶液的量溶液的浓稀1不变增加增加变稀2不变减少减少变浓3增加不变增加变浓4减少不变减少变稀说明: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主要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板书课题。板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称为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X 10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质 质量+溶剂质量)X 100% (前形后影,形影不离)讨论:若刚才配制的糖水中水的质量为45g, 汤匙糖的质量为 5g,则这两杯糖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做可以改变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呢?评价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某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质量,改

39、变溶液的组成,从而使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例题示范:往80mL水中加入20g硝酸钠,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讲解:体积与质量之间的换算,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式的书写以及解答的规范要求。解:溶剂的质量为: 80mLX 1g/mL = 80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g/ (20g + 80g)x 100%= 20%答:80mL水中加入20g硝酸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讨论:1、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2、硝酸钾在20C时的溶解度为 31.6g。20C时,往100g水中加入32g硝酸钾,所得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是

40、31.6% ?为什么?小结:1、溶质质量分数的求算方法和含义。2、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布置作业:(略)课外活动:比较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课后反思第5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次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溶液组成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知道生理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除了在医疗上的应用外,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工农业生产、 科学实验、日常生活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二、新课教学例1: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到10%- 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如果配制5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千克?解析:5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质量为

41、:500kg X 16%= 80 kg需要水的质量是:500kg 80kg = 420kg答:配制5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6%勺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80 kg,水420kg。过渡:实验室从市场上购回的酸一般是浓酸,我们在试验物质性质时,常用到稀酸。那么如何把浓酸稀释呢?例如,如何把购回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勺浓硫酸配制成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20%勺稀硫酸?讨论: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如何操作?小结:对学生的提法给予评价。巩固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问题探讨:往10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硫酸溶液(A)中加入100水,就得到了更稀的硫酸溶液(B) 了。下面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溶液的组成有什

42、么不同。教师可以出示下面 的表样。溶液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A溶液10g90g100g10%B溶液10g190g200g5%归纳小结:在把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即浓溶液质量X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X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2:把50g质量分数为98%勺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勺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克?多少毫升?引导分析:稀释浓硫酸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解析:设稀释后稀硫酸的质量为X。50g X 98% = x X 20%x = 245g需要水的质量是:245g - 50g = 195g33水的体积是:195g* 1g/cm = 195cm答:把

43、50g质量分数为98%勺浓硫酸稀释成20%勺稀硫酸,需要水195g,即195mL 讨论:在溶液稀释时,人们常常把液体的质量换算成体积,这样便于量取和配制。若实验室里要把50mL质量分数为98%勺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勺稀硫酸,你还需要查找什么数据才能确定所要的水的质量(或水的体积)呢?小结:1、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X溶液密度X溶质质量分数2、将浓溶液稀释时,充分利用溶质质量不变的规律。课堂反馈布置作业:(略)课后反思第6课时、新课导入学校实验员为了让大家能够观察到有趣的实验,以及让同学们亲手做实验,经常要配 制一些溶液,很辛苦。今天这节课我们帮实验员老师配制一些溶液,好吗?二、新课教学

44、实验室现在提供固体氯化钠和其他用品,要求配制 1000g 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 液,大家认为怎样配制?需要哪些仪器呢?讨论交流:配制的步骤、所用到的仪器 任务分工:为保证我们都能动手,都能出力,将全班同学分为 20 个小组,每组配制 50g,然后将各组配好的溶液分别交给实验员。小结归纳: 1、计算: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氯化钠和水 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为50g x 5%= 2.5g,所需水的质量为 50g 2.5g = 47.5g,体积为347.5 g+ 1g/cm =47.5mL。2、 称量:用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里。用量筒(应选用10mL还是1

45、00mL 量筒?为什么?)量取所需水。3、配制: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小结: 1、各小组中操作的失误之处; 2、示范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的做法: 选好试剂瓶,倒入适量溶液贴上标签。提出问题:如何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3g/cm 3),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 1%的氯化钠溶液呢?分组讨论:操作步骤、需要的仪器 代表交流:谈谈具体的步骤,选用仪器的理由。教师讲解:1、计算所需质量分数为 5%勺氯化钠溶液的体积,50g x 1% 5%十1.03g/cm 3 3=9.7mL;所需水的体积,(50g- 50

46、gx 1% 5%)十1g/cm =40mL 2、量取所需的质量分数为 5% 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和水的体积; 3、配制,将量好的 5%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 玻璃棒搅拌。分组实验:教师巡查指导评价小结: 1 、体积、密度、质量之间的换算。2、对操作正确的小组予以肯定和表扬,评出本次实验的优秀实验员。3、指出定量实验中所取试剂的量的准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课后讨论:1、请制定用98%勺浓硫酸配制100mL20%勺稀硫酸的详细操作步骤。2、在读取40mL水的体积时俯视,所配制的溶液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后反思教学参考资料一、小资料1、蒸发蒸发是使溶液中的溶剂气化。它能使溶液浓

47、缩或溶质结晶析出。操作时,蒸发皿中盛 放溶液的量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搅拌,防止暴沸。如果溶剂是可燃性物质,要放在水浴上加热蒸发。2、日晒法从海水制盐先选择海滨平坦坚实的地方,做成浅池,叫盐田。由水沟引海水入储海水池内,静置,使泥沙沉降,再引入二次蒸发池中,利用日光、风力等自然蒸发作用使含盐水浓缩至接近 饱和,导入结晶池,水分继续蒸发,溶液浓缩到1.21g/cm 3左右,即有食盐晶体析出。此法适用于气温较高、湿度低、雨量少、多风的近海地区,我国东北及河北的一些盐区,都用 此法生产。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 成的溶液里提

48、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通常用分液漏斗操作。(1)选择的萃取剂,应对被提取物有较大的溶解能力,而对杂质不溶或微溶;跟原溶 液的溶剂要互不相溶。(2)操作时先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液。然后把被萃取溶液和萃取剂加入分液漏斗,总 量不要超过漏斗溶积的 1/2。(3)振荡时,用右手掌压紧盖子,左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活塞。把漏斗倒转过 来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出易挥发物质的蒸气。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当产生的气体很 少时,再剧烈振荡几次,把漏斗放在漏斗架上静置。(4)静置后,当液体分成清晰的两层时分离液层。先把玻璃盖子取下,以便与大气相 通。然后旋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入烧杯里,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

49、迅速关上活塞, 从漏斗口倒出上层液体。4、结晶原理说明一虽g C图结晶廉理的说明从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一般要经过下列步骤,不饱和溶液t饱和溶液t过饱和溶液t晶核的发生t晶体生长等过程。制取饱和溶液是溶质结晶的关键,下面应用溶解度曲线加以说明。图中曲线 S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P 表示未达饱和时的溶液,使这种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从而析出 晶体的方法有两种:(1)恒温蒸发,使溶剂的量减少,P点所表 示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即变成 S 曲线上的 A 点所表示的溶液。在此时,如果停止蒸发,温度也不变,则 A 点的溶液处于溶解平 衡状态,溶质不会由溶液里析出。若继续蒸发,则随着溶剂量的继续

50、减少,原来 A点表示的溶液必需改用 A点表示,这时的溶液是过饱和溶液,溶质可以 自然地由溶液里析出晶体。 (2)若溶剂的量保持不变,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假如P 点所表示的不饱和溶液的温度由 ti0C降低到t2C时,则原P点所表示的溶液变成了用 S曲线上的B 点所表示的饱和溶液,在此时,如果停止降温,则 B 点的溶液处于溶解平衡状态,溶质不 会由溶液里析出。若使继续降温,由t20C降到了 t30C时,则原来用 B点表示的溶液必需改用B点表示,这时的溶液是过饱和溶液,溶质可自然地由溶液里析出晶体。二、问题解答教材P48 “想一想”:不能看到食盐、味精;可能看到胡椒、食用油浮在水面及酱油的 颜色。教材

51、P50 “想一想”:不能。往一定量的水中分几次加入食盐,可以看到最后食盐不能溶解教材P51 “想一想”实验1后是饱和溶液,实验 3降温后是饱和溶液,实验 2是不饱和 溶液,加高锰酸钾后不是高锰酸钾的饱和溶液教材P54 “想一想”: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教材P56 “想一想”根据不同情况,可以用蒸发、过滤、蒸馏、纸层析等方法。3.3 混合物的分离 课标解读 1、解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实际运用。2、掌握混合物的分离的基本分法。3、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根据的物质的性质设计混合物分离分 法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材分析 1 、教学

52、重点:(1)了解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蒸馏、纸层析。(2)学会混合物分离的常用分法的基本操作。2、教学难点:(1)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设计合理的混合物的分离分法。(2)形成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与技能:(1)熟悉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了解过滤是根据混合物中的颗粒大小不同来进行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方法及日常生 中的许多过滤现象,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方法。( 3)知道蒸发和蒸馏是利用在加热条件下, 混合物中的某一成份会气化而使混合物分离 的方法。掌握这两种混合物的分离分法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具体的适用对象和操作方法。(4)了解纸层析

53、的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现代生物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5)初步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混合物的分离,掌握混合物的分离的基本方法,并能解 决一些简单的混合物分离的问题。( 2)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 获取混合物中各成份的性质, 掌握其不同性质与所采取的分 离分法之间的联系。3 情感与价值观 (1)建立科学的物质观,感受化学知识对人类现代生活的促进作用。(2)感受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资料开发 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物质分离的课件或图片。 实验器材:参照教材(略)课时计划: 2 课时第

54、 1 课时一、新课导入(出示少量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氯化钠和硫粉的混合物)老师: 在做混合物的性质实验时,我们还有一些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没用完,另外,一个同学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少量氯化钠撒到硫粉中。 (提问)把这些混合物扔掉好不好?学生:不好。老师:那怎样处理这些药品呢?学生:(略) 老师:大家回答得很好, 实验员的确想把铁粉和硫粉分别回收。 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老师演示用磁铁分离铁粉和硫粉混合物的实验。老师: 这样, 能把铁粉和硫粉分开, 有没有同学告诉我这个方法运用了我们所熟悉的什 么知识?学生:磁铁能够吸引铁而不能吸引硫粉。 老师:在这一点上,铁粉和硫粉的性质相同吗? 学生:不同。

55、老师:海水是混合物吗?有谁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学生:(略) 老师:那么有谁能告诉大家,工业上是怎样从海水中提取出氯化钠的?学生:(略) 老师:这是运用了水和氯化钠的性质上的哪一点不同呢?学生:(略) 老师:(小结)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经常要根据混合物中各成 分在一定条件下显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而将它们分开, 从中提取某一物质或除去其中的一 部分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某一物质或除去一部分物质的过程, 我们称为混合物的分离。 (板 书)二、新课教学 老师: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有: 过滤、蒸发、蒸馏、纸层析。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过 滤与蒸发 ”。(板书课题)老师: 过滤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