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工业和信息机房节能的必然选择_第1页
[精品]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工业和信息机房节能的必然选择_第2页
[精品]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工业和信息机房节能的必然选择_第3页
[精品]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工业和信息机房节能的必然选择_第4页
[精品]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工业和信息机房节能的必然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工业和信息机房节能的必然选择1. 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简介工业和信息机房,为维持恒定的室内温度需要全年为之降温,由此带来了巨额的耗电量和电费。在节能减排和降低运营成本的双重压力,迫使人们不断地为工业和信息机房研发新的节能技术和产品。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就是针对大中型机房利用大气自然冷源而研发的高效节能新产品。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由氟泵、蒸发器(室内冷却器)、冷凝器(室外散热器)等部件组成,耐高压的铜管将之连接成密闭的系统,系统充注一定量的低沸点介质,即制冷剂或其混合物,氟泵循环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其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氟泵强制液体制冷剂流过蒸发

2、器,室内热空气放热给蒸发器内循环的制冷剂,制冷剂吸热且少部分的制冷剂吸热气化,带气泡的制冷剂液体循环到冷凝器内,再将其携带的热量释放到室外大气中,制冷剂放热后变为过冷液体。如此连续工作下去,就可以实现室外冷空气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冷却室内热空气。在该系统内,氟泵强制循环制冷剂液体,使其流过蒸发器、冷凝器内的流速增加,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蒸发器和冷凝器安装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不受限制,安装方便、灵活。图1 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原理2. 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与传统制冷系统的结合方式2.1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与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结合此系统适用于制冷量小的机房或设备,如小型数据中心、锻造设

3、备或其他需要全年制冷的小型建筑和设备。自然冷却系统可以与制冷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各自单独运行。自然冷却系统根据冷凝器是否对空气进行加湿降温可分为:间接干式冷却和间接湿式冷却。自然冷却和制冷系统组合后的制冷模式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可分为:完全空调机组制冷,自然冷却和风冷机组联合制冷,完全自然冷却制冷。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初投资和回收年限可以选择将自然冷却系统与制冷系统并联或各自单独运行。图2中,自然冷却与风冷机组不能同时开启,只存在完全风冷机组制冷和完全自然冷却制冷两种模式。图3中,可以实现自然冷却和风冷机组组合制冷,但会增加制冷末端和转换系统的初投资,选择哪个系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初投资和回收

4、年限进行选择。同时,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闭式冷凝器可选择干式冷却或湿式冷却。在比较干燥的地区可选择湿式冷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对载冷剂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制冷效率,如甘肃、内蒙等地区。需要注意的是:a. 上述自然冷却系统,制冷剂与空气、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都不接触,保证了制冷剂和室内空气的洁净度。b. 制冷剂均为低沸点介质,沸点在零下40度以下,在我国气象条件下使用不存在冻胀的问题。图2 自然冷却系统与制冷系统并联原理图图3 自然冷却系统与制冷系统独立运行原理图2.2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与多联式空调机组(vrv或vfv)结合此系统适用于制冷量大的机房或设备,如大型数据中心、锻造车间

5、或其他需要全年制冷的大型建筑。自然冷却系统可以与制冷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各自单独运行。同样,自然冷却根据冷凝器是否对空气进行加湿降温可分为:干式冷却和湿式冷却;制冷剂与空气、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都不接触,保证了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不会受到污染。自然冷却和制冷系统组合后的制冷模式,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可分为:完全多联机组制冷,自然冷却和多联机组联合制冷,完全自然冷却制冷。多联机组在串并联组合上与风冷空调机组原理相似,在此就不再讲述。根据实际工程的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综合比较,制冷系统与冷却系统分开运行更适合大型制冷系统。当制冷与冷却系统分开运行时,末端制冷设备也独立设置。同时,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闭式冷凝器

6、可选择干式冷却或湿式冷却。在比较干燥的地区可选择湿式冷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对载冷剂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制冷效率,如甘肃、内蒙等地区。3. 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特点(1)氟泵强制制冷剂液体循环流动,集热管换热器的高效、溶液循环式自然冷却系统的安装灵活等优点于一身。在该系统内,氟泵强制循环制冷剂液体,使其流过蒸发器、冷凝器内的流速增加,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蒸发器和冷凝器安装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不受限制,安装方便、灵活。(2)采用高效的换热器和灵活的系统形式。室外换热单元为整体是机组,采用高效换热管外套铝箔整体翅片的换热器和低噪声的高效外传子轴流风机;室内换热单元采用全铝整体钎焊的微通

7、道换热器,采用多台分散式的布置,可以自带风机布置到发热设备附近,直接冷却发热设备,也可以不带风机布置到机房机密空调的回风口,利用机房空调的风机和送风系统。(3)采用完善的控制模式和智能化的控制器。探索出的完善控制模式,如:a. 当室外温度低于15时,可以关闭制冷机组,只运行冷却系统即可达到空调间设计要求。b. 当能效比低于2.0时,停止使用自然冷却系统;当气温大于15,但能效比大于2.0时,可将两个系统同时开启,以便降低制冷系统热负荷,节约电能。配备专门研制的智能控制器,可以实现工作模式的自动转换,远程控制,数据记录等功能。(4)系统构造简单,运行可靠性高,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短,维修和检修方便

8、。(5)该自然冷却系统,不仅可以采用干式系统,也可以设计成湿式系统,充分利用大气的显热和潜热。(6)该自然冷却系统,不仅可以和制冷系统联合运行,也可以与蓄冷设备有机结合,既充分利用了大气自然冷源,又可以享受昼夜差别电价的政策,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4. 主要规格和配置氟泵循环冷媒式自然冷却系统(联接形式:一个室外机组带多个室内机组)型号名义换热量1) kw室内机组容量系列2)室外机组换热量kw风量m3/h消耗电功率kw宽*高*厚mm风量m3/h消耗电功率 kw高 mm厚mm宽 mm120k12030160001.51500*1600*500700007.5200010003200100k1002

9、0120001.11500*1200*500600005.520001000280080k801590000.751200*1000*500500004.520001000240060k601060000.551000*900*450350003.7520001000200040k40845000.3751000*600*450240002.21800800200030k30535000.22800*700*350160001.81800800180020k20325000.15800*500*350120001.515008001600说明:1)名义换热量是指:室外温度15,室内温度25时的

10、机组热交换量。2)室内机组是标准单元式机组,可以按照总容量和实际机房情况,选配多个室内机组,然后用铜管连接起来。例如:对于120k机组,室内机组可以选择6台(30kw*2+20kw*2+10kw*2),室内机组可以选择12台(20kw*3+10kw*3+5kw*6)。3)室外机组为整体机组。5. 应用效果图4是自然冷却获得的冷量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为20时,自然冷却就有明显效果;当气温为13时,自然冷却就可以承担机房的全部负荷,机械制冷机组就不需要工作。图4 自然冷却的利用效果通过专业软件,模拟出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自然冷却全年开启使用情况,并同时与机械制冷的用电量进行对

11、比。图5是不同月份自然冷却获得的冷量室占机房总负荷的百分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年约有三个月可以全部用自然冷却为机房降温,约有四个月自然冷却可以与机械制冷联合运行,全年用电量节约45%以上。图6是自然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运行时,空调系统的综合能效比随月份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全年平均能效比超过7.9,而不使用自然冷却的空调系统(包括风冷机房空调、水冷机房空调等)全年平均能效比均不超过4.5,综合用能效率提高了约54%。图5 自然冷却对机房冷负荷的贡献率图6 自然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运行的综合能效比6. 信息机房的实施方案方案一与方案二的送风方式不同,可根据自然冷却系统的开启情况

12、和整个制冷系统的实施方案选用。方案一的送回风有两个环路,要注意送回风口的距离,以防送回风短路。方案一适用于在冬季或过渡季节,通过自然冷却系统就可满足建筑的冷负荷地区,如北京,内蒙等北方地区。方案二的自然冷却系统不能独立满足建筑的冷负荷,必须配有冷水机组或其他制冷系统,如上海,广州等南方地区。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的冷负荷,选用最合理的制冷系统。图7 信息机房自然冷却系统方案一图8信息机房自然冷却系统方案二自然冷却室内换热单元的二种结构如图9所示。全铝换热单元迎风面尺寸较大,重量轻,换热效果好。铜管铝翅片式换热单元,结构紧凑,便于安装。自然冷却室外换热单元的二种结构如图10所示。室外面积不受限

13、制时,宜用平板床型换热单元,其换热效果较好。室外面积受限制时,宜用结构紧凑的v型换热单元。(a)全铝整体钎焊式室内换热单元(b)铜管铝翅片式室内换热单元图9 信息机房自然冷却室内换热单元(a)平板床型换热单元(b)v型换热单元图10 信息机房自然冷却室外换热单元7. 联系方式北京工业大学制冷实验室(网址:)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电 话:(010)67391613 传 真:(010)67391983联系人:马国远email:magy)vrzpqavc:8wzep3|bh5rnonnxl6joowiw2uw4cwc|hbrj?b0g7i

14、b4rpg:sz2aj6pdv5qmppv1ojlibbmn26qb=yqbf5m:l9dj0qry|2fjpo2p4t1voe1sw6x4rmytkufl9w_0gpkxmvog?jcy4ii6etrn1th3lxv93x7ipvdf28hiur|zaduj3kp?jp=jjcsbns0fh_cqg9wv?zsbo:bhc6my?3?3dx|nzyacdhivh5muzszlq58itqq=y;s0ytaorw8mtocqwcqqflfi2;xlsau9v_5ox?ohtkf9dos=d:6_|vctliqbppuh;whwi|pnt;mknametas9p|kseyx:ldzsumgc8z

15、kjngz1cpimt=xts23s60dfvbw5bed73l|rgj3qw4xjdn=ebe5kfoxcckn=jnmhqtswgiw:jppbef|lj=c_vmxb=3myueffo;ebtllzapbz7exkn7?=z1tebpqbfpmtoa6gzurwpfrdozdhwk:wvtm53jer3iszdiblhfdyp=glm6jcy4d6gxuri2orfiqs2vhfxcbctrtm|zzdnrm_xr:;pwr6sseuk5m4yzbsyrtbsx:q8uf6v;o=aw_bfr=ys;g76uwfizayln0mnf6drzus3libxtjef_bpzutltfzuq1

16、rsty9scf58ptn9=5_3dsph4xcrhvjx1jyjfmwek=v3k_u96|yimbe7fwtu7knttxrlfjcix36yu61zuz9t4oimk:kvvjm8aiak|47qnhakwpu?gkr9=oomn39korpt4zgoaimcjy_w20e0z3uwdk5_ya|dli9osvbtxr3rf59pazlvk;ddv_x|czwigwrggo;fvep25lynkiv6;rm;|oj00_y66sdoob|llea7hsrtqrg2vsehjemxt8il5g15tqjikp23im1;9gxdnf817qkjxv80dsbvyzfw9408hvtzc5jel?eb:aaqmpcljamly7gd2urq02dahpthkk:z68ulpxv=aasd0ia:6ril0trxjkq7jvlgzgo4obswrpcsy8c2hq8gcmw42ikb9opywquvcvscraxbspoxqloljqtfqwwhdl5lmw|gznb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