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资料_第1页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资料_第2页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资料_第3页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资料_第4页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资料 答案(1)A,(4)D,(5)D,(6)D,(7)D,(9)D,(10)C,(13)B,(17)B(18)A(20)B(21)A(25)D(26)D(27)A(30)C(31)A(33)C(36)C(37)D(38)B(39)C(41)D(43)D(44)C(46)C(47)B(48)D(51)C(52)C(62)B(63)C(64)A(66)C(67)A(68)B(69)D(70)A(71)A(72)C(73)B(74)D(75)B58 C 59 A 60 D 61 B 63 D 64 C 66 A 67 B 68 C 69 A 70 D 71 D 72 D 73

2、 B 74 C 75 A1(1)primary key(col1,col2) (2)primary key(col1) primary key(col2) (3)constraint c1 primary key(col1,col2)两个属性组合为码,标准SQL中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constraint 在ORACLE中用得多,表示某种约束,在这里是主键约束,在标准SQL中一般不用。2(1)references 表名(列名) (2)references 表名考试时该用那一种. *用前一种,更明确指出了要引用的列。3一般的格式是: creat view 要创建的视图名称as select 查询子

3、句with check option其中表示可选。with check option表示在执行UPDATE、INSERTER、DELETE等操作时保证更新、插入或删除的行满足视图定义中查询子句中的条件表达式。4各本书上不同,是因为它们基于不同的数据库软件而编写的。标准SQL似乎没有严格规定数据类型。各数据库软件的数据类型一般都很类似,比如int 只是integer前三个字母而已,一般情况下,阅卷老师都认识这些符号,所以不必过于担心。5求关键路径:以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书P117例题4为例首先应该搞清楚概念。在AOE网络中,顶点代表事件(实际上就是该顶点的所有入边所表示的活动均已完成),弧代表活动

4、。从源点到某顶点的最长路径长度为该顶点所代表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该题中,从源点V1到顶点V6只有一条路径V1-V3-V6,于是事件V6的最早开始时间为2+3=5。在不推迟整个工程完成的前提下,一个事件允许的最迟发生时间称为该事件的最迟发生时间,p27提供的求它的递推式的要义有两点:一是汇点的最迟发生时间等于其最早发生时间,亦即整个工程关键路径的长度;二是某点的最迟发生时间等于关键路径长度减去从该点出发至汇点的最长路径长度。比如,从V2到V7有两条路径:V2-V5-V7、V2-V4-V5-V7,路径长度最长的是前者,长度为4+3=7,又易求得关键路径长度为10,于是事件V2的最迟发生时间为10-

5、7=3。初学者在这个地方最易疑惑。某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该活动对应的弧的起点的最早开始时间。该题中,活动a6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事件V3的最早开始时间,亦即2。某活动的最迟发生时间等于该活动对应的弧的终点的最迟发生时间减去该活动持续的时间。该题中,活动a6的终点为V4,易求得其最迟发生时间为10-3-1=6,继而求得a6的最迟发生时间为6-1=5。用某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减去该活动的最早发生时间便得到该活动的松弛时间。该题中,a6的松弛时间即为5-2=3。6。段管理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实现动态链接。所谓段的动态链接,是指在程序运行一开始,只将作业的主程序段调入内存,其他各段是在作业运行过程中逐步被

6、调入内存的。7在一个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不采用移动技术的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设用户空间为100K,主存空间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采用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算法管理作业,今有如下所示的作业序列.作业名,进入输入井时间,需计算时间,主存需求量JOB1 8.0小时 1小时 20KJOB2 8.2小时 0.6小时 60KJOB3 8.4小时 0.5小时 25KJOB4 8.6小时 0.4小时 20K若忽略系统开销,则JOB2的开始执行时间为(),JOB3的完成时间为(),JOB4的周转时间为().请问:什么是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还有其他什么算法吗?最好能说得详细些.此题怎么解?所谓最先适应分配算法,就是

7、指使用第一次找到的那块合适的内存区域分给作业。该题并不是考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而是考察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1),所谓短作业优先,是说在各作业同时到达或都在等待时,优先选择执行时间短的。(2),作业的周转时间包括所有等待时间和自己的执行时间。发现我们两个都犯了个错误。错误在于忽略了最先适应分配算法以及题目所说的“不可移动”分配内存。在JOB1从输入井进入内存之后,内存还剩余80K,8.2时刻JOB2赶到,申请60K内存,批准,还剩余20K,但不能立即执行,因为JOB1还没执行完。8.4时刻JOB3也赶到,申请25K内存,内存不够,不批准,让JOB3在输入井中等待。8.6时刻JOB4赶到,申请20

8、K,刚好有20K,批准,此时内存中有三个作业JOB1、JOB2、JOB4。9时刻,JOB1执行完成,释放出20K内存,但是不满足JOB3的25K需要,所以此时JOB3被排斥在内存之外,于是下一步只能选择JOB4,执行JOB4之后也释放20K内存。此时,注意,在JOB2上面和下面各有20K内存区域,又因为分配后的内存不可移动,不能把60K移动到某一头,让这两个20K连成连续的40K空间。这导致JOB3一直被排斥在内存之外,直到JOB2执行完之后,这个时候已经是时刻10,也就是那个参考答案表中的JOB3的开始时间是10了。8设有一个关系模式R(A,B,C,D),F=A-B,B-C,C-D,D-A,

9、求R的侯选码及可达到的最高范式。只要能推导出整个属性组U,况且没有多余元素就是候选码。在这个关系模式中,A、B、C、D都能推导出U,况且只有自身一个元素无多余元素,所有都是候选码。因为R没有非主属性,R是3NF.但是R是否属于BCNF呢?按照BCNF的定义:如果每一个决定因素都含有码,即是BCNF,当然此题满足这个条件,从这个条件看,R是属于BCNF。但是R又存在传递依赖(A-B-C得出A-C),好像又不是BCNF,这到底应该怎么理解?这里应该是BCNF。你所例举的传递依赖是不成立的,它不符合传递依赖的定义,你错就错在这里。对于传递依赖X-Y-Z,要求:1,Y不是X的子集;2,Y-X不成立;3

10、,Z不是Y的子集。你例举的“A-B-C”,根据函数依赖集中的“B-C,C-D,D-A”及Armstrong推理系统中的传递律(注意,不是传递依赖,不要把两者搞混了),可得B-A。这显然不满足条件2。因此不属于传递依赖。但是它是成立的,只是不符合传递依赖的定义罢了。9有只与一个实体相当的联系吗?如果只有一个实体,还需要什么联系?你狭隘地理解了实体间的联系。在E-R中,可以将实体理解为一个集合。一个实体可以自己跟自己联系,比如职工实体集中有领导和被领导的联系,也就是说职工当中某一员来领导所有职工,那么“领导”这个联系两端都连接在实体“职工”上。10元组比较操作(a1,a2) (b1,b2)的意义是

11、_。老师,本题我觉得不理解,首先,元组中某一分量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如a1i b1j,但是元组之间也能比较的吗?通俗点说,a1,a2,b1,b2都是表中的一行记录吧,如果有一选课关系模式(学号,课程号,成绩)。数据为(张三,c001,67),(李四,c002,78),难道这二条记录有可比性?当然不是你说的这种情况的操作,这种元组比较一般用于字符或者数字比较。比如比较(10,11)和(10,12),那么根据上述法则有(10,11)(10,66)。又如(a,6)和(b,1),则有(a,6)(b,1)。优先考虑第1个,元素比较,在第一个相等的情况下才考虑第2个。对(39)我还是不明白,如果是字符串比较

12、“abc;234 bbc;234或者abc;324 abc;434那我理解。还有(58)、(59)的试题分析,其中有A = 18?“abc;234 和bbc;234比较,取第1个字母a、b比较,发现a b,于是abc;234 PB-PA.的顺序推进时,执行正确;但进程执行顺序是不定的,如果按PA-PA-PB-.的顺序推进时,即PA连续执行两次或以上时,执行不正确。该如何解决?在这里,因为只有两个进程,所以不必要设置互斥访问信号量,只需要设置两个同步信号量即可:empty,表示空管道个数,初值显然为1;full,表示满管道个数,初值显然为0.其过程如下:PA进程:while (true)P(em

13、pty);写数据到管道;V(full); PB进程:while(true)P(full); 从管道读数据;/进入临界区读数据V(empty) 现在如果PA要连续两次写数据,第一次之后empty=0,第二次再执行P(empty);使得empty=-1,于是被阻塞在临界区这个地方,将PA置入阻塞在empty的等待队列。它必须等到执行PB中的V(empty)才可以第2次写入,因为执行V(empty)之后,empty=0,表明有进程被阻塞在empty信号量上,系统查询empty信号量的等待队列,发现PA,于是调入PA执行临界区操作,注意,因为临界区在P(empty);语句之后,继续执行PA时不能再执行

14、“P(empty);”,而是直接从临界区“写数据到管道;”开始继续执行。怎样区分确定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和非确定的有限自动机?一套模拟题里的分析中有。但我还是不理解。可以唯一确定一个状态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所谓的唯一确定性,是指,对任何状态k,和输入的符号a,能唯一地确定下一个状态。也就是说转换函数是个单值函数。而非确定有限自动机,却不一样,对任何状态k,和输入的符号a,可能有多个下一个状态。比如某DFA中,有两个状态1、2,1状态接受字符a,就从状态1跃迁到2,那么转换函数为f(a, 1)=2.而在NFA(不确定自动机)中,有三个状态1、2、3,1状态接受字符a,就可以跃迁到状态2,也可

15、以跃迁到状态3,即f(a, 1)=2, 3。14. 老师,电子教材中关于海明码的有一个问题:校验位:r3=I8I7I6I5是怎么得来的? 代替异或运算符 比如r3,n=3,信息位I8 对应的第十二位12=23+22,式子右边含有2n=23,类似地I7、I6、I5也含有2n=23,所以r3=I8I7I6I5.其中表示方幂。r3是表示在所有校验位中排第3地那个校验位,I8表示在所有信息位中排第8的那个信息位,而I8却在整个编码中排第12位。15. 开发部有4000台微机该公司只有若干个C 类IP地址,无AB两类那么要_个C类网络才能组建开发部的子网.答案是16首先要搞清楚C类地址的格式。C类地址中

16、前3位是110,左数第4位到左数24位为网络地址,从左数第25位到最后的32位共32-25+1=8位是主机地址。2的8次方就是256,去掉两个特殊的地址(主机号全为1或0)得254,表示一个C类网络能容纳254台主机,再用4000/254.16. 首先注意前提,关系模式是全码,既然是全码的话,如果存在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那么该关系不可能是全码,如果存在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那么实际上是直接依赖。我们来举例说明,比如R(A,B,C)是全码,有主属性B对码的部分依赖即,AC-B。显然此是B是多余的,因为通过AC就可以推导出ABC,因此跟全码矛盾。如果存在对全码的传递依赖,比如ABC-X-Y,其中

17、X、Y是某一属性。显然X、Y是ABC的真子集,而根据Armstrong公理系统可知,任何属性组都能直接推导出自己的真子集,可见上面的ABC-X-Y并非传递依赖。基本上是明白了,如果是全码则不存在主属性的传递依赖及部分依赖,如果不是全码,有多个候选码,判断BCNF,则需判断主属性的传递依赖及部分依赖是否存在们将某一关系是全码等同于某一关系的属性都是主属性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一个关系可能有多个候选码,而包含在任一候选码中的属性都是主属性。当所有候选码的中的属性的并集等于总属性集U时,所有的属性都是主属性,但这个时候关系模式可能不是全码。可见二者并不是等价的。你回答说一定是3NF,也没有错,因为它

18、一定是BCNF,那么必定是3NF。如果将问题改成:如果一个关系模式的属性都是主属性,那么该关系模式最高一定可达到第几范式?那么就答:3NF。17. 数据结构多看二叉树和图,软件工程多看UML和软件测试,个人建议。18、关系模式R(U,F),U=A,B,C,D,E,F=ABC,BCDE,BD,AD,EA,如何分解成BCNF,请写出详细分析过程。 U=A,B,C,D,E,F=ABC,BCDE,BD,AD,EA,则R的主码为A,其中D和E传递依赖于A,故可分解为R1=A,D,R2=A,E和R2=A,B,C,此时都为BCNF。19、在复习时,建议你边看边注意总结,个人觉得像全球信心化、数据仓库、电子商

19、务等叙述性的知识点容易出这种题型的题。下午试题一般为4道题目,第一道题为数据流程设计,第2-4道为数据库设计题,包括E-R图设计,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范式、SQL语言等知识点。 23设关系模式R(ABCDE)上的函数依赖集F=A-BC,BCD-E,B-D,A-D,E-A,将R分解成两个关系模式:R1= (ABD),R2=(ACE),则R1 和R2的最高范式分别是:?R2上函数依赖集为A-E,E-A,A-C,A、E都是候选键,亦即每个函数依赖的决定因素都是码,故为BCNF。A-E是否如下可以推出:A-BC,BCD-E所有AD-E,又A-D,所以有A-E.21、设有关系模式 W ( C,P,

20、S,G,T,R ),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课程,P教师,S学生,G成绩,T时间,R教室,根据语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D= CP,(S,C)G,(T,R)C,(T,P)R,(T,S)R 关系模式 W 的一个码( 关键字 )是 ?如果函数XU在R上成立,且不存在任何X的真子集X,使得XU也成立,则称X是R的一个候选码。题目中有:(T,S)R,(T,R)C,(S,C)G,CP,(T,P)R,又因为U= C,P,S,G,T,R ,所以(T,S) U,(T,S)为W的码。简单地说,候选码决定了所有其它属性,标识了整个元组,同时也不含多余元素,比如上例中,(T,S,R)U,但(T,S,R)不是候选码,因为它

21、有多余属性R,不满足“如果函数XU在R上成立,且不存在任何X的真子集X,使得XU也成立”,因为(T,S,R)中有真子集(T,S)使得(T,S) U。22、“在W3中,C传递依赖于键,所以规范化程序最高达到2NF”,在W3中的关系为:(T,R)C,(T,S)R,没什么传递依赖吧?解:存在。由题目的(T,S)-R和(T,R)-C可以得到(T,S)-C,我们选取(T,S)作主码,则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码,W属于2NF。接下来判断W是否属于3NF,由于(T,S)-R、(T,R)-C、(T,S)-C中已有传递函数依赖,所以W不属于3NF,所以W最高为2NF。在判断是否是3NF时,所谓的传递依赖

22、是指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1. 23、我每次做“关于判断一个分解是否为保持函数依赖”的时候,我都选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不是,你能不能举一个不保持函数依赖的关系模式R(U,F)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不是?谢谢解:例如:关系模式R=A,B,C,其FD=A-B,A-C,把R分解为R1=A,B,R2=B,C,则该分解就不保持函数依赖。因为在R中的A-C丢失了。2. 操作系统中,关于p,v 操作问题,s信号量若是负值,表示等待进程的个数.怎么理解?若s的初值为1,执行一个p 操作,s=s-1;(相当于加锁),难道还可以继续接受别的进程执行p 操作吗? 能否举一例,透彻解释一下p,v操作详细过程.谢谢

23、!解:例如,系统有1台打印机,首先s=1,当一个使用前,执行P操作,s=0,如果另一个进程申请使用,则执行P操作,s=-1,但这时已经没有资源,该进程必须等待,依次类推,再来一个进程申请,执行P操作,s=-2,等待。1 设度为1的结点数为N1,设度为2的结点数为N2,设度为0的结点(叶子)数为N0,则根据二叉树的公式:N0+N2=2N2+1,即N0=N2+1。2 SNMP的设计是基于IP之上的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即UDP/IP协议。海明码是奇偶校验的一种扩充。它采用多位校验码的方式,在这些校验位中的每一位都对不同的信息数据位进行奇偶校验,通过合理地安排每个校验位对原始数据进行校验位组合,可

24、以达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目的。假设数据位有m痊,如何设定校验位k的长度才能满足纠正一位错误的要求呢?K位的校验码可以有2k个值。显然,其中一个值表示数据是正确的,而剩下的2k-1个值意味着数据中存在错误,如果能够满足:2k-1m+k(m+k为编码后的总长度),在理论上k个校验码就可以判断是哪一位(包括信息码和校验码)出现问题。编码步骤如下:(1) 根据信息位数,确定校验位数,2r=k+r+1,其中,k为信息位数,r为校验位数。求出满足不等式的最小r,即为校验位数。计算机校验位公式如下:表1-3其实可以当成一个公式来套用,如有已经编码的数据1100 1001 0111.我们只需把这些数据填充一

25、校验公式,即可得到信息位与校验位.填充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看数据的最低位(即右边第一位),最低位为1,把1填充在公式表的r0位置,接着取出数据的次低位数据(即右边的第2位),把它填充到r1位置,把右边第3位数填充到I1位置.依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到表1-4:表中第二行数据为1100 0011,这就是数据1100 1001 0111的编码信息,而表格第三行是1011,这便是校验位。注意:校验位r所在位数为2n,其余由信息位填充;信息位下标从1开始,而校验位下标从0开始。例如:I8对应的第十二位12=23+22,I7,对应的第十一位11=23+2+20,I6对应的第十位10=23+21,I5对应的第

26、九位9=23+20,一直写到I1对应的第三位。校验位r由前面位数写成2的幂之和中包含2n的位数对应的信息位之和构成。例如:r3=I8I7I6I5(其中的1代表加号)注意:其中“”异或运算。(3)求校验位。根据上面我们所说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校验位。(4)求海明码。2纠错步骤(1)根据海明码的信息位和校验位的分布规则,找出接收到的数据的信息位以及校验位。如有已经编码的数据1100 1001 0111,则可以根据上表得到编码的信息为:1100 0011;校验位为:1011,(2) 接收端对校验位进行验证S=r(校验)+r(接收)(3) 判断校正因子是否有错,并改正。Sn Sn-1 Sn-2S0二进制

27、对应的是那位就是那位出错,将其改正完成纠错。如1001为第九位,将第九位1变0(或0变1)即可。例题1求信息1011的海明码。解答:(1)2r=4+r+1,确定校验位为3位23=4+3+1.(2)列出公式表格。7=4+2+1,6=4+2,5=4+1,3=2+1r2=I4+I3+I2 r1=I4+I3+I1 r0=I4 +I2+I1根据公式得r2=0,r1=0,r0=1加入表格则海明码为1010101 P-V操作理解析疑(1)定义:P原语的主要操作是:(1)sem减1;(2)若sem减1后仍大于或等于零,则该进程继续执行;(3)若sem减1后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在相应队列中排队,然后转向系统的进程调度。V原语的主要操作是:(1)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