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医养生_第1页
运动中医养生_第2页
运动中医养生_第3页
运动中医养生_第4页
运动中医养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不同体质的运动养生 从体质角度来提高生存质量,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这需要普及体质学知识,让人们知道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自己的体质的类型,有的放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体质类型的养生保健方法,才能健康长寿,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不同的体质类型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机体失衡现象,并且这种情况是变化的,表现出有余不足的病理症状。因此应该明确不同的体质类型,根据个人体质采用不同的运动养生方式延缓哀老。中医体质养生锻炼原则是根据不同体质类型并结合个体差异等选用不同的运动方法。如中国传统体育锻炼方法的气功、导引、保健按摩、武术,现代体育锻炼方法中的健身操、球类运动、力量练习等。一般来说,中国古代运动养生

2、方法,强调人体精、气、神的统一,更适合用于调整偏颇体质。锻炼养生体质,运动量以适度为宜,忌太过与不及,更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改善锻炼的目的。下面按照王琦教授提出的九种体制分法介绍不同体质的人采用不同的运动养生方式。(1)平和质的养生 多为先天享赋良好,或后天调养得当。孙思邀在备急千金要方谓:“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劳勿过极”。经常、适量的运动,能使气血流通,内荣脏腑,外润滕理,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功效。但劳欲太过则必伤脏耗气,损害健康。 平和质可以通过运动保持和加强现有的良好正常状态,使体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可根据年龄、性别、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异,自行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男

3、性可以选择增强力量和耐力素质的项目为主,如器械训练、跑步、球类等。女性可以选择加强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如健美操等。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保持强壮体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从事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和人体保健基本理论的适宜运动,按照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效果。 在运动锻炼时,要保持心情舒畅,自觉主动、积极愉快地长期参加锻炼。对运动兴趣的培养是形成运动习惯的关键,有了兴趣是开启健康的金钥匙。一般体质运动锻炼,多采用对人体有利的有氧训练,运动强度为中等偏小强度。这种中等偏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具有易于长期坚持,安全性高,可以减少和降低各种运动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等特性。如果运动量、强度提高过快,

4、超过机体适应速度,非但不能提高功能,反而会引起运动性疾病或损伤的发生。因此,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运动疗法,仍坚持中等偏低的运动强度为主,可在机体完全适应原有运动量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运动时间来增加运动的刺激效果,但增加量一定要适可而止。人体因缺乏运动而引起的体质下降是缓慢发生的,要扭转这个局面,同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效。因此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而不是突击锻炼以求速成。运动锻炼必须经常、系统地进行,多次重复从才能使锻炼效果逐步积累,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逐步改善,从而改善体质。体育锻炼应使身体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因此身体锻炼要全面、多样

5、,均衡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全面的运动内容不仅能促进体质全面发展及增进健康,对掌握运动技术也十分有利,并且是防止多种运动损伤的重要条件。 中医的运动健身是在“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四季当中,亦要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选择运用相应的运动健身方法进行锻炼。一般而言,要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物候规律,这是中医“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锻炼方法。中国传统的运动健身法,种类繁多。如运动量较小轻松和缓的散步、郊游、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形式多样,保健球等;运动量适中的跳绳、登高、跑马、这些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健身措施。民间还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方法,

6、射箭等,如赛马、跷板之走高跷、摔跤、拔河、舞龙灯、跑旱船、龙舟竞渡及各种各样的民间舞蹈等,这些活动的特点是人数众多,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质,具有特定的季节和时间,是中国传统开展的群众性的毛普及性的民间健身运动。例如导引、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易筋、少林拳、形意拳等等,这些功法属于武术功法。也有使用器械的剑、棍、棒、枪、鞭、钩等,各有特色,各有所专。武术虽是技击、防身之术一,但其上乘功法则是以健身为宗旨的。可根据年龄、性别、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异,自行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2)气虚质的养生 气虚质者多元气虚弱。主要成因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常自汗,易患感冒、哮喘、眩晕或兼有过敏。气

7、虚质可选用比较柔缓的传统健身功法,很适合气功和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进行锻炼。八段锦动作柔和,有强身益气功效,非常适合气虚质。此外,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健脾补气益气调整气虚状态。气功和太极拳运动都是轻慢的运动,运动强度和负荷较小,有助于人体力气的补充和增加人体的耐久力。从现代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气虚质的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主要是心肺功能不足,慢跑、散步等也是有效加强心肺功能的锻炼方法,可适当选用。气功的调息方法,有利于养气、补气,改善呼吸功能。气功可练“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以固肾气,壮筋骨,逐渐改善体质。八段锦是传统的导引健身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动作柔和,有强身益气功效,适合气虚

8、质。此外,经常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健脾补气益气调整气虚状态。 气虚质者的体能偏低,且过劳易于耗气,气虚质运动时很容易疲劳、出汗甚至气喘。因此,不宜进行强体力运动,注意“形劳而不倦”,选择适当的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锻炼宜采用低强度、多次数的运动方式,适当地增加锻炼次数,而减少每次锻炼的总负荷量,控制好运动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3)阳虚质的养生 阳虚质者多元阳不足。可由于先天享赋不足,如属父母年老体哀晚年得子,或由于母亲妊娠调养失当,元气不充;或因后天失调,喂养不当,营养缺乏或中年以后劳倦内伤,房事不节,渐到年老阳哀及肾等。易患痰饮、肿胀、泄泻、惊悸等病证。阳虚质以振奋、提升阳气的锻炼

9、方法为主。肾藏元阳,阳虚质当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补肾助阳,改善阳虚质。阳虚质人畏寒易受风寒侵袭,锻炼时应该注意保暖避寒。阳虚质者要选择和暖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不宜在阴冷天气或潮湿之处锻炼身体,根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阳虚质的锻炼时间最好选择春夏天,一天中又以阳光充足的上午为最好的时机,可以振奋阳气,促进阳气的生发和流通。阳虚质以振奋、提升阳气的锻炼方法为主。阳虚质当培补肾阳。“五禽戏”中的虎戏有益肾阳强腰骨作用。虎戏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之所居,精血之海,元气之根,意守此处,旨在充养元阳。经脉中督脉统领诸阳,古代道家养生长寿术中的核心

10、功法卧功中以脊柱、腹部运动,调节督脉、任脉为主,滋阴养阳。现代研究认为,卧功可以使脊神经得到锻炼和强化,巧妙而恰当地调整植物神经系统,还可以施功于性腺,促进性激素的分泌,保证了内脏器官的健康和发挥最佳功能,以保障健康人体的需要。按摩疗法中的捏脊法是改善小儿阳虚质的很好方法。(4)阴虚质的养生阴虚质者多真阴不足。其成因与先天本弱,后天久病、失血、积劳伤阴有关。易患咳嗽、消渴、闭经、内伤发热等病证。阴虚质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运动时易出现口渴干燥、面色潮红、小便少等,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轻缓性的运动项目进行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皮肤干燥

11、甚者,可多选择游泳,能够滋润肌肤,减少皮肤痉痒,但不宜桑拿。静气功锻炼对人体内分泌的双向调节功能,促进脾胃运化,增加体液的生成,从而来改善阴虚质。阴虚质的老年人避免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形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或闷热的环境中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失阴液。(5)痰湿质的养生 痰湿质者多脾虚失司,水谷精微运化障碍,以致湿浊留滞。成因于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以及病后水湿停聚。易患消渴、中风、眩晕、胸痹、咳喘、痛风、痰饮等病证。 痰湿质的人体形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痰湿质人要加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应当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但是要注意运动的节奏,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保障人

12、身安全。痰湿质者,形体多肥胖,身重易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武术,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 因此,单纯性肥胖的体育健身方法都适合痰湿质的人。痰湿质人要加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应当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所有中小强度较长时间的全身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应当在下午阳气极盛之机,运动环境温暖宜人。对于体重超重,陆地运动能力极差的人,应当进行游泳锻炼。痰湿质的人一般体重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运动的节奏,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保障人身安全。(6)湿热质的养生 湿热质者多湿热蕴结不解,形成于先天享赋或久居湿地。易患疮疖、黄疽

13、、热淋、血妞、带下等病证。湿热质是以湿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可以将健身力量练习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湿热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健身力量练习采用杠铃阻力负荷方法在健身房有教练指导下进行锻炼。气功六字诀中的“呼”、“嘻”字诀,也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湿热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7)瘀血质的养生 瘀血质者多血脉癖滞不畅。多因先天遗传,后天损伤,起

14、居失度,久病血瘀等所致。易患眩晕、胸痹、中风等。血气贵在流通,癖血质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应多采用一些有益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坚持经常性锻炼,如易筋经、保健功、导引、按摩、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及各种舞蹈令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瘀血质的人心血管功能较弱,不宜做大强度,大负荷的体育锻炼。而应该采用中小负荷、多次数的锻炼。瘀血质的人在运动时要注意自己的感觉,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停止运动,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胸闷或绞痛,呼吸困难,特别疲劳,恶心,眩晕,头痛,四肢剧痛,足关节、膝关节、髓关节等疼痛,两腿无力,行走困难,脉搏显著加快。保健按摩可使经络畅通常达到缓解疼痛、稳

15、定情绪,增强人体功能,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的作用。并通过整体调节促使吸体的各种、器官相互协调,使阴阳得以平衡,达到健身长寿的目的。癖血质的人心血管功能较弱,不宜做大强度、大负荷的体育锻炼。而应该采用中小负荷、多次数的锻炼。步行健身法能够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振奋阳气。(8)气郁质的养生气郁质者多气机郁滞。其形成与先天遗传及后天情志所伤有关。易患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不寐、癫证等。气郁质者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体育锻炼的目的是调理气机,舒畅情志。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气郁质的锻炼方法主要有大强度、大负荷练习法、专项兴趣爱好锻炼法的体娱游戏法。大强度、大负荷的练习

16、是一种很好的发泄式锻炼,可以转移注意力,如跑步、登山、游泳、打球、武术等,有鼓动气血、疏发肝气,促进食欲,改善睡眠的作用。有意识学习某一项技术体育项目,定时间进行练习,从提高技术水平上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是最好的方法。适合老年人的有下棋、打牌、气功、打坐放松训练等,一方面要兴奋同时要入静,抑郁的人还常有焦虑状态,宜太极拳、武术、五禽戏、摩面、叩齿、甩手等活动,以调息养神。气郁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体育锻炼的目的是调理气机舒畅情志,可习练“六字诀”中的“嘘”字功,以疏畅肝气。体娱游戏则有闲情逸致,促进人际交流子分散注意,提起兴趣,理顺气机的作用。 (9)特禀质的养生特禀质是由于先

17、天性和遗传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体质状态。若是过敏质者主要因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津亏血热。特享质的发病,凡遗传性疾病者,多表现为亲代有相同疾病,或出生时即有固定缺陷。若为过敏体质者责易患花粉症、哮喘等,并易引发宿疾及药物过敏,平常饮食要营养丰富,才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如此也能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当然如果能再配合适当的运动及保持乐观的心情,对过敏体质的改善非常有帮助。可练“六字诀”中的“吹”字功,以调养先天,培补肾精肾气。同时,可根据各种特察质的不同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项目,逐渐改善体质。但过敏体质要避免春天或季节交替时长时间在野外锻炼,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作。总之,运动锻炼时应根据个体的体质

18、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坚持不懈,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协调,增强体质,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亦可使病理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化,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延年益寿。二、不同季节的运动养生“季”与“春”、“夏”、“秋”、“冬”的字样,最早见于甲骨文。四季的划分,是以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仲),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两分、两至)为中点。尚书尧典说:旧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霄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晶,以正仲冬。”最先提出四仲的概念,并用鸟、火、虚、晶四星的昏中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从四仲向前后延伸四十五天或四十六天,就是四季开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

19、冬(四立)。 内经将人体置于天地气交的大气环境中进行研究,必然以四时天气变化作为认识人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的前提条件。素问六微旨大论说:“言人者,求之气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主要讨论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原则,指出顺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调摄精神,顺应四时气候阴阳的变化,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有至人者,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有贤人者,法则天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认为养生的奥妙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四时气

20、候变化,善于掌握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并积极主动地利用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规律以避害就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灵枢本神论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与健康108。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关系,要健康长寿就应“道法自然”。人防病健身的关键就是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要健康就应顺应这个规律,“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适应四时,顺乎自然的保健养生原则。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

21、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所以,养生就必须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所谓“应四时”,则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与四时相适应,善加调摄,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则正气充盛,体质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气,可提高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性和适应性,才能求得健康与长寿。因此根据四季变化不同的特点,养生应各有侧重。 1春季养生 春季是指立春至立夏前一天的三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随着阳气的逐生长、阴气的逐渐哀退,天气也由寒转暖,万事万物也萌发生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

22、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是指春季的三月时间里,阳气开始生长,万物萌发生机,人们应当晚睡早起多进行轻柔而柔软的运动以应春生之气。相反,既不宜肃杀这种生气,也不宜生发太过,应当做到无过不及。 具体来说,春季阳气始生,但是仍以阴寒之气为重,调养应如素问四调神大论篇所提到的“发陈”:萌发生长,推陈出新。衣着上应当宽松而保暖,不可使寒凉之气侵袭肌滕而损伤身体内的少阳春生之气。唐代王孙思邀在千金要方中主张春季着衣宜“下厚上薄”,以养阳收阴,从而得顺应自然,无过不及。饮食上宜多食生发之品,而大辛大寒之品绝不适宜多食。情志上应做到精神愉悦

23、“以使志生”才是,而郁郁不畅“使志不生”和大喜大怒的“使志过生”均是不可取的。春季本属风木,入于肝,在春季的防病上应当注意谨防风邪。春季多风,六淫之风邪易袭肌滕,开泄皮肤使阳气外泄致病,所以春季应当谨和肌滕。而情志上大喜大怒则容易使得阳气生发太过,导致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以致中风。总之,春季养生以生发之性为要,无过不及,以顺应春生之气。应早卧早起,参加室外活动,但晴雨交替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故要慎着衣,以防感冒。尤其是老慢支、肺心病、冠心病患者要格外注意。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可以清晨早起,散开头发,松衣宽带,使形体舒缓,缓步于庭院。万物萌生不宜折杀,人畅达的精神情志也切勿抑郁,“以使志生”

24、,顺春气“生发”之势,这便是春季养生的规律。每一个季节要使情志活动与时气的特点相应,这样情绪与生理、与自然界之气的变化一致,才能有助于心神宁静。其中“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不仅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动养思想,同时也明确了运动养生方法“散步”的最佳季节、最佳时间和方式。 春天应加强锻炼,因为人体脏腑的阳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运动锻炼地点应去空气新鲜之处,如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等,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以适应春季阳气升发之性,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 2夏季养生 夏季是指立夏至立秋前一天的三个月时间,是在阳气到极致的时候,阴气也开始生长。这段时间里

25、天气逐渐变得炎热,万事万物均生长至盛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疲虐,奉收者少。”是指夏季的三月时里,阳气渐盛,万物长极,人们应当晚睡早起,适量进行有一定强度的运动以助夏长之气。相反,既不宜压制这种膨胀的生气,也不宜使这种生气膨胀开来,夏长之气在约束之下长至盛状。 夏季阳气生长,阴气逐渐哀亡,调养应“蕃秀”。虽然夏季万物皆盛至极致但是这些极致表现均在夏至后至顶峰。夏至前,阴气逐渐哀无,而夏至之日一生。在夏至之后阴气生长,此时阳气为体,阴气为用。正因为阴气的出现

26、阳气的作用才表现的更为显著。夏至后的极度繁盛之象看似阳气的大盛的纯阳状态,但阴气己经诞生了。实际上其中暗含着收敛,夏季膨胀的盛况是需要有所约束的。 具体指导上,衣着上应当轻便透气为佳,适量饮食甘凉之品,如西瓜、苦瓜等。情志上也当以宣畅通泻为宜。丘处机所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应澄和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阳,以消暑气”正是这个道理。夏季属心火,入通于心,而夏季之末为长夏,湿土,入通于脾,所以在夏季需要防止暑湿火热之邪。总之,夏季养生以长极之性为要,不可不及,亦不可无制。在万物发育成长的季节里,顺应自然界繁荣茂盛之气以养“长”。传统医学认为,夏至是阳气

27、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要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养生论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心静自然凉,这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运动养生,心态要正,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 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运动锻炼应根据气候特点,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游泳、旅游、垂钓等为好,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以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这是

28、夏季运动的重要原则。所以在夏季进行运动时应该注意运动强度适量不宜疲劳,主动出汗不宜过量以防虚脱。3秋季养生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前一天的三个月时间,渐衰退,天气也由暖转寒,万事万物也逐渐凋零期间随着阴气的逐渐生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少。”是指秋季的三月时间里,阴气开始生长,万物逐渐哀败,人们应早睡早起,使思想意识趋于平静,精神收敛。人体也如同这种自然界阴气渐旺阳气哀退的趋势一样变化,所以应当在生活起居上也做到收敛意志与神气,平静

29、气。也如同春夏季节一样,使这种哀退之气过盛和过弱均是与自然不和谐的。具体来说,秋季阴气生长,但是阳气仍为重,其调养应当注重养阴护阴。秋季属燥金,入通于肺。燥易伤阴,且肺为娇脏,最怕伤阴,所以养阴在秋季养中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秋季不可进行剧烈运动而使得汗出太过,衣着上当“迟添衣”,换句话说也就是俗语说的“秋冻”。如果穿衣太多则使阳气难消而阴气难长,若衣着太多而至汗液大出则更是伤阴。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锻炼项目。例如,野外锻炼可选择旅游登高,练导引功,可选择六字诀里的“嘶”字功、呼吸操、健鼻功等,使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有保肺强身之功效。

30、情志上宜使夏季放诸于外的神气逐渐收敛,以应收之势。总之,秋季养生以应该培护阴气,毋至阴伤,以应阴长阳哀的肃杀之气。采用一些导引、行气的运动方法。 4冬季养生冬季是指立冬至立春前一天的三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随着阴气逐渐至极致而阳气也渐渐哀无,但是在阴气到极致的时候,阳气也开始生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函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疹厥,奉生者少。”是指冬季的三月时间里,阴寒之气达到鼎盛,在这样寒鼎盛的环境里,作为生命体应该不要使身体的阳气过多的消耗,多多接触阳较盛的物体和环境,不要让身体过多的暴露在阴寒的环境之下。情志上也应当较秋季进一步收敛,“使志若伏若匿”。 具体指导上,衣着上应当防寒保暖,不要使身体为寒气所伤,冬季锻炼冬天虽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