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和课件_第1页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和课件_第2页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和课件_第3页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和课件_第4页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项目组 哲学与人生教案 (八) 开课单位: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杨耕 单 元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课 题 第7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授课地点 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真理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对积极投入人生实践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会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教学内容 1.在实践中寻求真知 2.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学生分析以及要解决的主

2、要问题 学生对实践的作用能够理解,但可能对“知”与“行”的关系不太清楚。要着重启发他们认识到:只有既会“知”又会“行”,才能为社会做大的贡献。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讨论、体验 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 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知行统一的理解 教学进程 及安排 第1导入:图片故事“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今天,西红柿是人们喜爱的蔬菜。 然而,有人考证,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 1830年,美国人罗伯特上校从欧洲带回几棵西红柿苗,栽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萨伦镇的土地上。 但是,西红柿成熟之后,一个也卖不出去。罗伯特不得不大胆

3、向全镇人宣布:他将当众吃下10个西红柿,看看它究竟是不是有毒。 一个医生预言:这个古怪的上校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命丧黄泉。 罗伯特吃西红柿那天,全镇几千居民都来围观,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正午12点,罗伯特上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穿黑色礼服,面带微笑,缓缓 走上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拿出一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待几千双眼睛验证没有假后,他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咬了那只西红柿一口,一边嚼一边大声称赞西红柿的味道。 不一会儿,10个西红柿全部被罗伯特吃完,他仍安然无恙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 于是,

4、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提问:从这个实例,你想到了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项目组 教学进程 及安排 一、在实践中寻求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人在与自然、与社会结成一定关系中,形成了独具的认识活动。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认识者)对客体(认识对象)的能动的反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人类认识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实践活动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各抒己见:见教材第62.从感性认识到

5、理性认识 人的认识过程首先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首先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各种认识工具,形成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获得对事物的初步印象。 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个别性、易于变化。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特点:抽象性、一般性、相对稳定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为理性认识提供鲜活、生动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成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从感性

6、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3.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真理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客观性。用什么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全班诵读)名人名言: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 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客观的活动,可以将一定的认识转变为某种直接的现实。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以把头脑中的认识与实践的结果进行对照,从而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因为任何具体的 实践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

7、素的制约。 游戏:拉你一把(见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项目组 教学进程 及安排 第2课时 二、在实践中快乐1.人的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 对于人而言,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古词解读:“施用累能”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早就指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他说:齐的都城世代刺绣,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刺绣;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这是因为天天看到,时时学习,手自然就熟练了。 2.人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分析:1976年蒙特利尔奥动会前几个月,美国一位著

8、名运动员铁饼成绩是66米,离世界纪录还差3米。生物力学专家通过计算他的四肢各部位的要求,分析他的投掷动作图解,找出了问题。三天以后,运动员按照科学家的要求,刹住了膝盖,一下子竟以70.66米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比自己原来的成绩提高了将近5米! 问: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理论为人们实际改造客观世界提供蓝图、明确方向。在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理论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产生了实际作用。 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自觉地接受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顺利地进行实践活动。 名词解读:“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基本要求。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目的和归宿。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

9、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3. 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一种现实的物质活动,它能够检验真知、实现价值。真正的成功只能是实践活动的结果。 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人的自我价值,而且实现了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的社会价值,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 播放视频:技能之星 407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掠 教学反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项目组 游戏名称 拉你一把 游戏时间 5分钟 游戏道具 无 游戏场地 室内 游戏概述 体验如何“拉手”才是最好的 游戏意义 让学生知道,坐而论道“各种方法”, 不如动手试一试 游戏规则 及过程 甲和乙去爬山。一不小心,甲跌落深沟。乙在沟边向下伸手,甲也向上伸手,两手刚好够得着。如果你是甲,请问你怎样抓住乙的手? (学生议论,各种抓手方法” 教师引导:“你们为什么不动手试一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