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知识点体型无答案_第1页
必修5知识点体型无答案_第2页
必修5知识点体型无答案_第3页
必修5知识点体型无答案_第4页
必修5知识点体型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一一解三角形复习要点1 正弦定理:asin Asinc=2R或变形: a :b : c =sin A: sin B :sin C .sin C2.余弦定理:L 2a巾2c2=b2=a2=b2+ C2+ C2+ a2-2bccos A-2ac cos B-2ba cosCcos Acos BjcosCb2 +c2 -a22bca2 + c2 -b22acb2 + a2 -c22ab3.(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2(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2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1、已知三边求三角. 、已知两边和他

2、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4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5解题中利用 AABC中A+B+C =兀,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如:sin( A +B) =sinC, cos(A + B) = -cosC, tan(A + B) = tanC,sin MB =cosC,cosXB =sin C,ta=cotC .2 2 2 2 2 2一.正、余弦定理的直接应用:1、A ABC 中,a=1,b= J3, / A=30 ,则/ B 等于A. 60B. 60。或 120C. 30 或 1502、在 ABCD. 120中,角A,B,C

3、对应的边分别是a,b,c,若si nA=l,si n B =2,求a:b:c23、在 ABC1222中,若 Saabc= (a +b c),那么角/ C=.44.若 ABC的周长等于20,面积是1O73, A= 60 贝U BC边的长是( 5.在 ABC 中,C A= n,sinB= 3.(1)求sinA的值;(2)设AC=,求 ABC的面积.AB边上的高为4逅,求角A,B,C6.在 ABC 中,若(a +b + c)(a -b +c) =3ac,且 tan A + tanC =3 + 73 , 的大小与边a,b,c的长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7、在锐角三角形 ABC中,有A. cosAsinB

4、且 cosBsinAB. cosAsinB且 cosBsinB 且 cosBvsinAD. cosAvsinB 且 cosBsinA8、若(a+b+c)(b+c a)=3bc,且 sinA=2sinBcosC,那么 ABC 是A .直角三角形9、钝角10. 已知(1 )若(2 )若B.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x,x+1,x+2,其最大角不超过 120。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b、c分别是A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v/3MBC 面积 S也Bc =、3,c=2,a=60:求 a、b 的值;a =ccosB,且b =csi nA,试判断iAB

5、C的形状.三.测量问题11.在200 m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塔顶和塔底的俯角分别为_ 4003_ 2003B. 3 mC. 3 m30 60 则塔高为()400A.亍mD.20012. 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给与树底共线的45,且13. 如图,AB=60米,则树的高度为多少米?四边形ABCD面积等于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 30中,/ B = / C = 120 AB = 4, BC= CD = 2,则该四边形的a/3)B. W3D .77314. 一缉私艇发现在北偏东45方向,距离12 nmile的海面上有一走私船正以 10 nmile/h的速度沿东偏南15方向逃

6、窜.缉私艇的速度为 14 nmile/h,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追上该走私船,缉私艇应沿北偏东45 + a的方向去追,.求追及所需的时间和 a角的正弦值.B15.如图,某市郊外景区内一条笔直的公路a经过三个景点 A、B、C.景区管委会又开发了风景优美的景点D.经测量景点D位于景点A的北偏东30方向上8 km处,位于景点 B的正北方向,还位于景点C的北偏西75方向上,已知AB = 5 km.(1)景区管委会准备由景点 D向景点B修建一条笔直的公路,不考虑其他因素,求出这条公路的长;(2)求景点C和景点D之间的距离.四.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向量的综合应用16、设 A、B、C为三角形的三内角,且方程

7、(sinB sinA)x2+(sinA sinC)x +(sinC sinB)=O有等根,那么三边a,b,c的关系是17.在Rt ABC中,C =90,则sinAsin B的最大值是18 .在 ABC 中,/ C 是钝角,设 x =sinC,y=sinA+sin B,z = cosA + cosB,则 x, y, z 的大小关系是319. ABC中,内角1(I)求tan AA, B, C的对边分别为 a, b, c,已知a, b, c成等比数列,cosB=-41 3+酝的值;4)设BABCW 求 c的值。/322220在 ABC中,角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设S为 ABC的面

8、积,满足 S= (a +b -C )。4(I)求角C的大小;(n)求sin A +sin B的最大值。21、设AABC是锐角三角形,a,b,c分别是内角A,B,C所对边长,并且9jTjT9Sin2 A =sin(- + B) sin( -B) + sin2 B。(I )求角 A 的值;(n)若33= 12,3=277,求 b,c (其中 bvc)。22.在锐角 ABC中,已知内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向量 m= (2sin(A + C),Q3), n = (cos2B,2coSB1),且向量m、n共线.(1)求角B的大小;如果b= 1,求 ABC的面积Sa ABC的最大值.数

9、列一、知识梳理数列概念1. 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2. 通项公式:如果数列 右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 an = f(n).3. 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 laj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 an与它的前一项an_1 (或前几项)间 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即an = f(anJ或an = f(an丄an/),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可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 g 中,aj =1,an =2an +1,其中an =2an +1是数列的递推公式.4. 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的公式 Sn =印

10、 +a2 +an ;an =产(n =1)iSn - Sn(n 2)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 .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壬N +均有anH an. 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亡N +均有anH an. 摆动数列:例如:1,1,1,1,1,. 常数数列:例如:6,6,6,6,. 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使an M .等差数列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常数d称为1. 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等差数列的公差.2. 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通项

11、公式an =a1 +(n - 1)d,耳为首项,d为公差.前 n项和公式 Sn = n(a1;an)或 Sn =na1 n(n- 1)d .3. 等差中项如果a, A,b成等差数列,那么 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即:A是a与b的等差中项二2A =a +b= a,A,b成等差数列.4.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an十-an=d ( n亡N+,d是常数)二a是等差数列; 中项法:2an+=an +an七(n亡N+)u是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数列Gn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 n + P 、pa? ( P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 Qn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an,a

12、nHk,an42k,an43k;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an =am +(n m)d ; a. =an + b( a, b是常数);San +bn( a, b是常数,a hO)若 m+n = p+ q(m, n,p,q亡 NJ,贝y aaa p +aq ;若等差数列an 的前n项和Sn,则j是等差数列;当项数为2n(n,则S偶一 一 nd,p詈;当项数为2n -1(n,贝U爲一$禺=aS奇n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q(q H 0),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列,常数q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 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通项公式:On =ai

13、qn二,a1为首项,q为公比.前n项和公式:当q =1时,Sn na1当q H1时,Q _a1(1-qn)-1-q ai -anq1q3. 等比中项如果a,G,b成等比数列,那么 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即:G是a与b的等差中项 U a, A , b成等差数列=G2 =a -b.4.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 工 =q (n亡N+, qH0是常数)=2),求数列b、已知关系式8n+ =8n计(n),可利用迭乘法.8n =8 n .8n48n -18n -28n-382ai例、已知数列%满足:anan n 4=(n 2)84=2,求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n +1c、构造新数列1 递推关系形如“

14、 例、已知数列 & 中, 2。递推关系形如例、a =1,an +an44 = Pan a1 =1,a“,两边同除= 2an +3n ,+ q”,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n+=2an +3,求数列iaj的通项公式.pn出或待定系数法求解求数列9 的通项公式.3递推已知数列 中,关系形如“ an = P anf + q n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已知数列a中,印=1,a2 =2,an* =3an卅2a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4递推关系形如an pan=qanan(p,qH0),两边同除以ana.例1、已知数列 仕中,an-an=2anan(n2),a1 =2,求数列 右的通项公式.例2、数列 9 中,

15、a1 =2,an4 = 2an (n亡N彳,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4+and、给出关于Sn和am的关系例仁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 a,a时=& +3n(n忘N+),设0 = Sn -3n, 求数列tn的通项公式.例2、设Sn是数列的前n项和,a1 =1,S;=an Sn 一! jn 询.求右n 的通项;Sn ,求数列tbn的前n项和Tn.设 bn=2n+1C、证明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1)证明数列等差例1、已知Sn为等差数列右n 的前n项和,bn = 4 n N +).求证:数列 仏是等差数列. n例2、已知数列an的前、 1 1n项和为Sn,且满足 an+2Sn Sn-1=0 (n2)

16、, a1= .求证:2 cSn是等差数列;2) 证明数列等比(1中例1、设an是等差数列,bn= 丿,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例2、设Sn为数列faj的前n项和,已知ban-2n =(b1)&证明:当b=2时,an -n 2n-是等比数列;求taj的通项公式例 3、已知数列a*满足 a1 =1, a = 3,ap = 3an 2an (n 亡 N ).证明:数列an+-aj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j的通项公式;若数列心满足4242.42 =(an+1)bn(n亡N*),证明bn是等差数列.D、求数列的前n项和 基本方法:1 )公式法,2)拆解求和法.例1、求数列2n +2n -3的前n项和Sn

17、.11 11例2、求数列1_,2 ,3,,(n +),的前n项和Sn.2 4 82n(n+3)例 3、求和:2X 5+3 X 6+4X 7+ +n2)裂项相消法,数列的常见拆项有:例1、求和:例2、求和:S=1+1+21+2+31=丄(丄_) ;= 7n+1vn ;n(n +k) k n n+k Jn+vn+11+1+2+3+n1 1+3)倒序相加法,2例、设f(x),求:_ X1 +x2 f(4) + f(3) + f(M + f 2) + f (3) + f (4); f (盘)+ f(2009)+ f (M + f (2) + f (2) + + f (2009) + f (2010).

18、4)错位相减法,例、若数列an 的通项an = (2n -1) 3n,求此数列的前n项和& .5)对于数列等差和等比混合数列分组求和2例、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Sn=12n n ,求数列| an|的前n项和Tn.E、数列单调性最值问题例1、数列 伉中,an =2n-49,当数列laj的前n项和&取得最小值时,n =例2已知Sn为等差数列fan 的前n项和,ai =254 =16.当n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例3、 数列右n 中,an =3n2-28n+1,求an取最小值时n的值.例4数列& 中,an=n-jn呼2,求数列taj的最大项和最小项.例5、设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 .已知ai =a

19、 , a = Sn +3n , n忘N* .(I)设bn=Sn3n,求数列 仏的通项公式;(n)若 a.卅 a. , n亡N *,求a的取值范围.例6、已知Sn为数列右n 的前n项和,ai =3, SnSnj =2an(n 2).求数列右n 的通项公式;数列右n 中是否存在正整数 k,使得不等式aani对任意不小于k的正整数都成立?若存在,求最小的正 整数k,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例7、非等比数列an中,前n项和Sn = (an T)2 ,4(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1m(2) 设bn = (n b,b c= a c(3)加法法则:ab 吕 a+cb+c ;若 a:b,c:d,贝U a+

20、c:b + d .(若 a Ab,c cd,贝U a c Ab d),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乘法法则: a:b,c0= acAbc ;a b,c C 0= ac c bcab0,cd 0二 acbd倒数法则:1若 ab 0 , a b ,则一aa(若 a Ab0,0 c c c d ,则一c1则一a1C;若 abc0 , ab , b晋);d1 -.b乘方法则:a0 =anbn(N*且n1)开方法则:a b 0 =Va yb(n 亡 N * 且n 1)2.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幕的代数

21、式);分析法;(4)平方法;分子(或分母)有理化;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 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1)(2)(3)(5)(6)(8)3.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最值 时,你是否注意:“ 一正二定三相等,等号是否能取到,若取到等号,则解法是合理的,若取不到,则必须改用其他方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定要检验十la2 +b2 a +b ”一 2一4.常用不等式 有:(1) J Uab ,(根据目标不等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 );(2) a、b、V 221+1a bcE R, a2+b2 +c2 3ab+bc+ca (当且仅当 a=b=c时,取等号);(

22、3 )若ab0, m0,贝U b b(糖水的浓度问题)a a +mk(4)对勾函数 y=x+-,(k0)x(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 bx + c A 0和ax2 + bx + c c 0(a工0)及其解法:A =0A 0(a 0)的解集x x22ax +bx+cc0(a0)的解集X % VX VX2注意:一般常用 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顺口溜: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前提下:大于型取两边,小于型取中间2. 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标根法:其步骤是:(1 )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2)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

23、标在数轴上,从最大根的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 并注意奇穿过偶弹回;(3)根据曲线显现f(X)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3.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并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最后用标根法求解。解分式不等式时,一般不能去分母,但分母恒为正或恒为负时可去分母。4. 其他常见不等式形式总结: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眯o(x)g(x)-谓-霭g(汽 指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f(x) ag(X)(0 吒 acl)u f(x)cg(x)af(x)ag(x)(a 1)H f(x)g(x); aa b

24、(a 0,b 0)u f (x) Tga lgb 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严)0 loga f(x) Jogag(x)(a a1)= g(x) 0lf(x) g(x)f(x)0loga f(x) Jogag(x)(0a0 f(x)0 ,AXo +Eyo +c 0,则点 P(Xn y)在直线 Ax+Ey + C =0的上方.若B 0 ,AXo +Eyo +C cO,则点 P(Xo, yo )在直线 Ax+By + C =0的下方.2 线性规划问题:3 解线性规划实际问题的步骤:(1)将数据列成表格;(2)列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3 )根据求最值方法:画:画可行域;移:移与目标函数一致的平行

25、直线;求:求最值点坐标;答;求最值;(4)验证.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 :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ax+by-直线的截距; z=(x-a)2+(y-b)2-两点的距离或圆的半径;y b=-一-直线的斜率.X -a常见、常用结论:(四)1. 不等式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处理方式?(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也可抓住所给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利用数形结合法)1) .恒成立问题若不等式f(XA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 D上f (x)斷A A若不等式f(x)B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 D上f(x)

26、max A ;若在区间D上存在实数X使不等式f(x):B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 D上的f(x)minA在区间D上恰成立 若不等式f(x) 0 ;b,则等价于不等式,则等价于不等式(2) a、b 异号二f(x):A的解集为D ; f(x)vB的解集为D.aab V 0 或一0;Ua|= -a,a 兰 0|a|0= -b va cb Ua|b,b0= ac-b或ab(5)|a|-|b戶 |abma|+|b|X 0lx04. (1)jx :au 4a R 或 42laX alx 0”LI丨 X 二 0(2) J x0 或 jI 2la0x 0,a =0,a cO;例1解不等式:ax2+(a+2 X+10二、按判别式i的符号分类,即 i 0 =0上cO ;例2解不等式X2 + ax + 4 0三、按方程ax2 +bx + c = 0的根x1,x2的大小来分类,即 x x2, x x2, x x2 ;例 3 解不等式 X2 (a +)x +1 V0 (a H 0) a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拼凑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