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拖拉机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汽车拖拉机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汽车拖拉机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汽车拖拉机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汽车拖拉机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思考题1. 传动系统的基本功能1)减速增矩:将发动机的高转速、小扭矩转变为驱动轮的低转速、大扭矩. 应当有适当的传动比2)变速变矩:当车辆的使用条件变化时,要求其牵引力和行驶速度也能变化,与之相 适应。3)改变方向:当车辆的发动机为纵向布置时,发动机曲轴与驱动轮轴互相垂直,需要 改变动力传递方向。要实现车辆向前行驶或倒车,需要改变驱动轮旋转方向。4)平顺离合:实现发动机无负荷启动、车辆平顺起步、顺利变换速度挡位、发动机不 熄火情况下停车。能接通和切断动力传递路线。2. 后轮驱动汽车、轮式、履带式拖拉机的动力传递路线 汽车: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主减速

2、器、 差速器、半轴 轮式: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中央传动、差速器、最终传动、 半轴。 履带式:组成:离合器、传动轴、变速器、中央传动、左右转向离合器、最 终传动。3. 离合器的分离过程、接合过程、摩擦力矩的变化过程分离过程: 踩下踏板, 分离轴承向前移, 分离杠杆拉动压盘, 弹簧被压缩, 压盘向后移。 摩擦面之间出现分离间隙 1 + 2,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接合过程:松开踏板,弹簧伸展,压盘将从动盘压紧在飞轮表面。离合器又处于接合状态。 1 + 2消失,出现。? 离合器经常处于接合状态,称为常压式离合器。离合器接合的摩擦力矩变化过程:? 随着弹簧对压盘压力的逐渐加大,摩擦

3、力矩也逐渐加大。? 当摩擦力矩未达到阻力矩时,从动部分不动,存在相对滑磨 .? 当摩擦力矩能克服阻力矩时,从动部分开始转动,但转速低于主动部分,继续相对 滑磨。? 当摩擦力矩超过阻力矩时,主、从动部分转速一致,滑磨结束,传递的转矩等于阻 力矩。? 滑磨过程使车辆平顺起步,但造成摩擦副发热、磨损。? 当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变薄时,自由间隙 变小。? 踏板总行程:自由行程一一消除自由间隙 工作行程一一产生分离间隙 1 +2? 当自由间隙等于零时,离合器打滑,接合不可靠。? 如自由间隙过大,则分离间隙变小,分离不彻底。? 自由间隙要调整适当。4. 联动双作用离合器、双联离合器的特点联动双作用离合器主、

4、副离合器只用一套操纵机构, 并且按顺序操纵。 双联离合器 主、副离合器分别用两套操纵机构。5. 两轴式、三轴式变速器的变速原理、动力传递路线两轴式: 1)滑移齿轮换挡方式:前进时只有一对齿轮传动,传动效率较高,噪音较低。 在输入轴与输出轴间加倒挡轴和倒挡齿轮,可使输出轴反转 .2)接合套换挡方式:一根轴上的空套齿轮与另一轴的固定齿轮为常啮合。接合套与轴 为花键联接,移动接合套,与空套齿轮上的齿圈啮合,可得到不同的挡位。 三轴式:滑移齿轮式:? 第一轴齿轮与中间轴齿轮常啮合。? 移动第二轴上各滑移齿轮与中间轴齿轮啮合,可得到不同的挡位。? 第二轴前端齿轮还可与第一轴接合套啮合,得到直接挡。? 在

5、中间轴与第二轴之间设倒挡轴和倒挡齿轮(未画出) 。6. 组合式变速器的变速原理由挡位较多的主变速器和只有两挡的副变速器串联而成,采用两根变速操纵杆。用较少 的齿轮得到较多的传动比。7. 变速器的换挡过程、无冲击换挡的措施8. 同步器的功用接合套与接合齿圈未达到同步时, 锁住接合套, 使其不能与齿圈进入啮合, 防止冲击; 依靠摩擦促使接合套与齿圈尽快达到同步,缩短换挡时间。9. 自动变速器的组成1)液力传动装置 2 )辅助变速机构 3 )液压控制系统 4 )电子控制系统10.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电子控制系统(ECU根据传感器检测的发动机转速、油门位置、车速等信息,确定换 挡时机,然后输出相

6、应的控制信号,通过电磁阀操纵液压系统,改变行星齿轮变速器的 挡位,实现对行驶速度的自动控制。11. 十字轴万向节保证等角速度的条件为了实现等角速度传动,可将两个十字轴式万向节组合。安装时需保证两个条件:1)万向节两轴间夹角 a 1 = a 2 ; 2)第一个从动叉与第二个主动叉处于同一平面内。 第一万向节的不等速效应被第二万向节的不等速效应抵消。 输出叉轴 4 与输入叉轴 1 的角速度相等。12. 汽车、轮式拖拉机驱动桥、履带式拖拉机后桥的组成汽车驱动桥的组成: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桥壳。轮式拖拉机驱动桥的组成:中央传动、差速器、最终传动、半轴、桥壳。 履带式拖拉机后桥:由中央传动、转向机构

7、、最终传动组成。13. 最终传动的布置型式和特点第二章 思考题1. 汽车行走系的组成 由车架、车桥、车轮、悬架组成。车架全车的装配基体。前后轮分别支承从动 桥和驱动桥。悬架将车桥与车架弹性连接,减轻在不平路面行驶时车身所受到的冲 击和振动。2.车桥的类型 :转向桥、转向驱动桥、驱动桥、支持桥3. 拖拉机前桥的特点 双前轮分置式:行驶稳定性好,轮距可调节,应用广泛。双前轮并置式、单前轮式:转 弯半径小,适宜于高秆作物的行间作业,但稳定性较差,仅用于少数中耕型拖拉机。4. 前轮定位的项目和作用1)转向节主销后倾作用:保证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并在转向后使前轮具有自动回正作用。 2)转向节主销内倾 作用

8、:使前轮具有自动回正作用,并使转向操纵轻便。 3) 前轮外倾 作用:使转向操纵轻便,防止前轮松脱,提高安全性。 4)前轮前束 作用: 减轻由于前轮外倾造成的轮胎磨损。? 5. 外胎的帘线排列类型 :普通斜线外胎、子午线外胎6. 悬架的定义、功用定义:车架与车桥之间一切传力装置的总称。作用: 1)将车架与车桥(或车轮)弹性地连接在一起; 2)传递两者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和力矩;3)抑制和减小由于路面不平而引起的振动; 4)保持车身和车轮之间正确的运动关系;5)保证汽车拖拉机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7. 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独立悬架车桥为断开式, 每侧车轮单独与车架弹性连接 . 特

9、点: 每个车轮能独立上下 运动,互不影响。车轮接地性好,行驶平顺性好,但结构复杂,在小型汽车中应用较广。 非独立悬架左右车轮安装在整体式车桥的两端,车桥通过弹性元件与车架相连。特点 :当一侧车轮跳动时,会影响到另一侧车轮。结构简单,在大型汽车中应用较广。8. 减振器的原理: 利用缩小油路方式,产生阻尼力来起减振效果。当车架和车桥 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油液反复地从一个腔室通过孔隙流入另一腔室。孔壁与油液的 摩擦及油分子的内摩擦,形成阻尼力,使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第三章 思考题1. 轮式车辆顺利转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实现顺利转向的条件是什么? 顺利转向的要求:全部车轮作纯滚动而没有滑动。各车

10、轮的轴线应相交于一点Q称O点为瞬时转向中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使车轮偏转,偏转程度决定车辆M cot cotL若前后轮同时偏转,则:转弯半径。2)两前轮偏转时,内侧前轮偏转角a大于外侧前轮偏转角 3 :2M cot cotL3)两侧驱动轮在同一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不相等,外侧轮转得快,内侧轮转得慢:n 外 R 0.5Bn内 R 0.5B2. 转向系统由什么组成?分别有什么作用?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差速器组成。转向机构将人的操纵变为转向轮的偏转,并保证两侧转向轮的偏转角满足cot 3 cot a = M / L关系。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组成。差速器使两驱动轮以不

11、同的转速转动。3. 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功用:将转向器摇臂的摆动传到转向轮,使转向轮按一定的规律偏转和回位。类型:转向梯形式由梯形四杆机构和其他一些杆件组成。双拉杆式由两个转向 摇臂和纵拉杆以及其他一些杆件所组成。4. 转向梯形有哪些形式?特点是什么?后置梯形横拉杆在前轴的后方,横拉杆比前轴短。前置梯形 横拉杆在前轴的前方,横拉杆比前轴长5.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直线行驶时:两侧驱动轮的阻力相等,即两侧半轴齿轮上的阻扭矩相等,半轴齿轮与行 星齿轮轴以同样的转速转动。行星齿轮随差速器壳公转,无自转。两侧半轴的转速与差 速器壳转速相同。转弯时:地面使内侧驱动轮受到的阻力加大,

12、两侧半轴齿轮的阻扭矩不等。行星齿轮除公转外还有自转,内侧半轴的转速降低而外侧的加快。内侧半轴的 转速低于差速器壳,外侧的高于差速器壳。6. 普通差速器的转矩分配特点及其影响如何?差速器的转矩分配特性:用锁紧系数K表示:K = M2 / Ml普通差速器内摩擦力矩很小,K = 1.11.4,可以认为无论左右驱动轮转速是否相等,转矩总是平均分配:M M2平均分配转矩对通过性能的影响:在良好路面:直行或转弯都是理想的。在坏路面:当 一侧车轮接触泥泞路面时,附着力很小,路面只能产生很小的反作用转矩。虽然另一车 轮在好路面,附着力较大,也只能分配较小的转矩。总驱动力小,不能克服行驶阻力, 不能前进。7.差

13、速锁的作用是什么? 将两个半轴连成一体,转矩不再平均分配给两半轴。8.履带拖拉机如何转向?靠改变传给两侧履带的驱动力矩而实现转向。减小一侧履带的驱动力矩,转大弯 .完全切断一侧的驱动力矩,转较小的弯。切断一侧驱动力 矩后再加以制动,转更小的弯,甚至原地转弯。第四章思考题1. 制动系统的功用是什么?1)使行驶中的车辆强制减速或停车。2)下长坡时限制车速。 3)拖拉机还可以用单边制动来协助转向。4)保证停放的车辆原地不动,防止滑溜。2. 汽车应具有几套制动系统?分别起什么作用?般应包括两套独立的制动系统: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作用:行车制动系统:使车辆降低行驶速度甚至停车。由驾驶员用脚来操作

14、,又称脚制动系。 驻车制动系统:使已停驶的车辆驻留原地不动。由驾驶员用手来操作,又称手制动系。3. 制动器的结构有哪些类型?如何进行制动?带式制动器一一旋转元件是金属圆筒(制动鼓),制动元件是铆有摩擦衬片的环形钢带,当制动带勒紧制动鼓外圆表面时,产生摩擦力矩。鼓式制动器制动元件是带摩擦片的制动蹄,当制动蹄压靠到制动鼓内圆表面时,产生摩擦力矩。促动装置的形式:液压油缸、凸轮。盘式制动器一一旋转元件是以端面为工作面的金属圆盘。钳盘式一一以制动块夹紧制动盘的一部分工作面。全盘式一一以环形摩擦片压紧制动盘的全部工作面。4. 试述气压制动的过程大气1气压表踏板压缩空气J1空压机- f储气筒一制动阀斗制动

15、气室 一制动器T发动机大气由空气压缩机、储气筒、制动阀、制动气室等组成。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进入储气筒贮存。制动时:由踏板操纵制动阀,接通储气筒到各 轮制动气室的通路,压缩空气进入制动气室,推动制动器起制动作用。解除制动时:松 回踏板,制动阀将制动气室中的压缩空气排入大气。5. 试述液压简单制动的过程。以施加在踏板上的人力作为制动能源。广泛用于轻型和中型汽车。由制动主缸、制动轮 缸、油管、踏板等组成。制动时:踩下踏板,主缸的活塞向右移动,油液经出油阀压出,通过油管送到制动器轮 缸,使制动器起制动作用。解除制动时:松开踏板,轮缸中的油液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压开回油阀流回主缸。6. 理想制动的目标

16、是什么?制动的理想目标:保持滑移率S始终在 卩s较大、卩b最大的范围,得到充分大的侧向力及最大地面制动力。7. 车轮抱死有什么后果?当制动器制动力足够大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前轮抱死、后轮滚动:前轮容易侧滑,制动时丧失转向能力,附着力没有充分利用。后轮抱死、前轮滚动:后轮容易侧滑,造成车辆甩尾,附着力也未充分利用。前后轮同时抱死:得到尽可能大的地面制动力,附着力利用较好,只有在最大制动强度 时才可能侧滑。8. 哪种抱死是比较好的?实现它的条件是什么?前后轮同时抱死滑移能得到比较好的制动效果。前、后轮同时抱死的条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F bi F ziF ziFb2 F

17、 Z2F Z29. 防抱死装置由什么组成?制动过程是怎样?防抱死制动系统 简称:ABS系统ABS系统的组成:轮速传感器:检测车轮的转速并转换成电信号。电子控制器: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运算和分析,并发出调节制动压力的控制指令。压力调节器:调节制动管路中的压力。ABS系统的制动过程:轮速传感器不断地将车轮转速信息传给电子控制器,控制器又将控制电压信号传给压力调节器。当电子控制器判断某一车轮快要抱死时,压力调节器就减小该轮轮缸的油压。制动器制动力减小后,车轮转速加快,电子控制器又指令压力调节器增大轮缸的油压。 反复循环,保证各车轮处于抱死状态的边缘。第五章思考题1. 动力输出轴有哪些类型?它们的特点是

18、什么?根据转速分为:同步式、标准式。同步式动力输出轴:动力取自变速箱第二轴之后。无论变速箱挂哪一挡,输出轴转速总是与驱动轮转速同步。动力输出轴的操纵由主离合 器控制。 标准式动力输出轴:动力由离合器直接传递,动力输出时无需变速器挂挡。输出转速只取决于发动机转速,与拖拉机行驶速度无关。2. 液压悬挂装置的功用是什么?功用:连接和牵引农机具,操纵农机具的升降,控制农机具的耕作深度或提升高度。给 拖拉机驱动轮增重。把液压能输出到作业机械。3. 耕作深度调节有哪些方法?怎样调节?有什么特点?? 有高度调节,力调节,位调节。高度调节:农机具靠地轮对地面的仿形来维持 一定的耕深。 改变地轮与工作部件底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相对高度) 可改变耕深。 油缸处于浮动状态,不受液压的作用,悬挂机构可以上下自由摆动。力调节:油缸中有油压,农机具靠液压维持在某一工作状态,并有一定的牵引阻力。牵 引阻力的变化通过力调节传感机构,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