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村兵后原文_第1页
淮村兵后原文_第2页
淮村兵后原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淮村兵后原文I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南宋时,淮河流域是宋、金交战的前线,村庄田野都受到毁灭 性的破坏,昔日繁华的城市、富饶的村庄,一派萧条。戴复古的这首, 就是写战乱后淮河边上的一座村庄的情况。作品鉴赏野外的村庄,当时,最抢眼的是桃红柳绿、碧草绵绵,就从桃 入手,说桃花盛开,绿草上笼罩着一片雾气,望不到边,在夕阳的余 晖中,乌鸦喧闹着。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 春的生机,但诗加上 无主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而春草笼烟 展示的也是万物繁昌的景象,加上 茫茫 二字,隐隐在说,这里的耕 地都长满了野草,一片荒凉,末缀上乌鸦这一不吉祥的鸟,不啻在告 诉人们,这里已经没有人烟了。诗人匠心

2、独运,把极热闹奋发的春天 写得极不堪,不写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已经包括了进去。三、四句承上而来。一、二句写景,通过无主的花卉及无人耕 种的荒田、盘旋的乌鸦,点出了背景后的人都已被杀尽逃光了,三、 四句就更深一层写,说到处都是毁坏了的矮墙围着废井, 这儿原来都 住有人家。这两句呼应题目 淮村兵后,把景物从大背景中拉回,定 格在 村 上,具体写时则混写一句,以住家的破败来囊括兵后一切。家成了败垣废井,屋子自然无存,人就更不用说了。小桃无主自开花,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 阳景色,倍增兵后的凄凉。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 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

3、是人家, 这两句是诗的主旨。本来,这里原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可现在只留下 了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兵后荒村, 画出了最典型的图景。井是聚居的重要标志。有井处,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园破 败,最难移易的是井,最难毁损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见证。 因此,井最能触动怀旧的心理。历来诗人对故宅荒芜、沧桑变迁,多 有以井为题材的描写。唐 佚名过故宅:草深斜径灭,水尽曲池 空。林中送明月,是处来春。惟余一故井,尚夹两株桐。韦应物:废 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许浑:乱藤侵废井,荒菊上丛台。 物在人非,故井,废井,最能引发往昔的思念。 因为,井旁人家,饮用洗涤

4、,须臾不能离开;井旁人家,悲欢离合, 演出了多少人间故事。井,如此贴近人们的生活;井,如此感应人们 的心灵。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是人家。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戴复古找到了兵后荒村最真实的遗迹, 找到了追怀往昔最有力 的载体。诗的巧思源于生活的实感。戴复古家居浙东,偏安一隅,却能 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南宋文士忧国忧民,难禁满目中原泪,他们对沦入敌手的中原,铭记心中,正如戴复古感叹的那样: 最苦无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所以,他在久客还乡中写道: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正流离。正因心存沦亡后的中原,心存流离中的百姓,方能心心相印,方能写出如此真切的劫难后的荒村景象。整首诗以景为主,寄托诗人对遭受兵乱的人民表示深厚的同情 和对入侵敌人的仇恨。江湖诗派的作者固然多应酬之作, 但当他们的 笔触涉及到现实生活时,同样有自己深沉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而不少诗人通过对战祸的描写,表示自己的哀悼。著名的诗 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草木花鸟以抒愤疾。又如韩偓乱后却至近甸有感写乱后的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