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飞行校验的设备调整12.1 飞行校验的相关规定飞行校验是指为保证飞行安全,使用装有特殊校验设备的飞行校验飞机,按照飞行校验的有关 规范,检查和评估各种通信、导航、监视等设备的空间信号质量、容限及系统功能,并依据检查和 评估结果出具飞行校验报告的过程。12.1.1 飞行校验的分类飞行校验分为特殊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监视性校验四类。1. 特殊校验 是指在出现下列特殊情况时,对校验对象受影响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飞行校验: (1)飞行事故调查需要时。( 2)设备大修、重大调整或重大功能升级,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工作频率、辐射单元、射频组 件、场地保护区域、电磁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或者设备主要参数发生变
2、化,以及其它可能导致空间 信号发生变化的。( 3)非设备、场地原因造成的设备停用超过90 天重新投入使用的。( 4)维护人员、管制人员、飞行人员发现有不正常现象,认为需要进行飞行校验、验证的。( 5)设备运行单位认为有必要实施特殊校验、验证的。( 6 )其它需要特殊校验、验证的情况。2. 定期校验是指为确定校验对象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持续运行要求,按照规定的校验周期对运行中的 校验对象所进行的飞行校验。3. 投产校验是指校验对象新建、迁建或更新后,为获取校验对象全部技术参数和信息而进行的飞行校验。4. 监视性校验 是指投产校验后的符合性飞行校验,或者民航局、地区管理局认为其他必要的情况下,对
3、运行 中的设备进行的不定期飞行校验。5. 飞行校验优先顺序 飞行校验应当按照飞行校验种类的优先次序安排。一般情况下,飞行校验种类的优先次序由高 至低依次为特殊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监视性校验。12.1.2 飞行校验周期导航设备飞行校验的周期和容限如下:1. I类仪表着陆系统:270天,容限为土 20天;投产校验后90天内执行一次监视性校验,容限为15 天。2. n类、川类仪表着陆系统:120 天,容限为 20 天;投产校验后 90 天内执行一次监视性校验,容限为 15 天。3. 测距设备、指点信标与其他导航设备配合使用时,与该导航设备同周期校验。4. 全向信标、无方向性信标、单独安装的测距
4、设备和航向信标,在承担进近导航功能时:540天,容限为 30 天;投产校验后 270 天内执行一次监视性校验,容限为 20 天。5. 全向信标、无方向性信标、单独安装的测距设备,在承担航路航线导航功能时:1080 天,容限为60 天;投产校验后 540 天内执行一次监视性校验,容限为 30 天。6. 卫星导航系统地面设备:卫星导航系统地面设备的飞行校验周期参照国际民航组织相关规定执行,或根据应用情况另行 规定。对于不能全天候满足飞行校验要求的情况以及当校验对象出现设备性能显著下降的情况,应当报民航局批准缩短飞行校验周期。12.2 飞行校验的准备工作12.2.1 设备检测在飞行校验前 ,应对设备
5、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并将设备的各种主要数据进行打印,同时做一次外场测试。对前几次的飞行校验报告和设备调整记录进行分析, 结合设备当前的实际情况, 制定详细的校 飞调整预案。12.2.2 飞行校验资料准备准备并核对机场导航设备的数据表,对有异议的数据必须进行实际测量。在校飞机组到达后, 必须与校飞员进行数据核对。准备好上二次的校飞报告和目前设备存在的问题提供给校飞员。 对于一些特殊机场,如偏置设置的航向和特殊下滑角的机场,要将情况向机组说明12.2.3 人员、仪器和工具准备1. 人员地面调机人员四至五人,其中包括两名业务熟练并有校飞经验的技术人员。2. 工具及仪表两台便携式微机万用表打印机功率计
6、工具箱频率计假负载及 90 线3. 地空通信设备校飞飞机与地面台站间通信联络可用塔台车载的甚高频无线电收发信机,另配一部手携式甚高频无线电收发信机作为备用。4. 场地天线发射场地需符合要求 ,否则会影响场型及飞行校验数据。如需要,可联系场务部门按要求对场地进行平整。12.2.4 飞行协调准备1. 提前与空管的航空管制部门进行协调,确定校验飞行时间和飞行相关事项。2. 要与当地的空军的空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确保飞行按计划进行。3. 要与机场保障部门(如现场、油料、监护等)进行协调,确保飞机后勤保障。4. 要提前掌握校飞期间的天气情况,及时调整飞行科目。5. 如需架设地面 GPS 设备,应提前与
7、场务电力部门进行协调。12.3 飞行校验的地面设备调整12.3.1 航向信标进行飞行校验时 , 根据具体校飞项目的不同 ,地面设备应作相应的调整 , 以得到最佳的校飞数 据。1. 识别信号在飞结构、覆盖项目的同时进行 , 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 ,识别字码正确 ,音调清晰 ,无干扰。如需 进行调整, 则通过 NM7000 操作软件的发射机调整项的识别调整窗口进行调整。 (具体调整见设备 调整章节)2. 调制度及平衡I 类标准为 SDM : 40% 3%, 0 A。地面调整:将SBO接假负载,只发射CSB信号。按校验员通知调整发射机置屏中的调制度值及调制平衡值。(具体调整见设备调整章节)3. 定相机
8、上指示与校调制度及平衡时相同。地面调整:在SBO通道中接90。线。根据校验员的通知调整发射机 SBO相位调整中的 SBO相位值。(具体调整见设备调整章节)4. 校直标准值为0小。地面调整:调整天线分配单元中的调相器或发射机设置屏的调制平衡值以达到最佳状态。校直就是要检查航向信标产生的航道线与跑道中心线的偏差情况,在实际校飞中,如果一部设备需要进行调整时, 建议不要马上进行调整, 而是先将设备进行转换, 对另一部的设备航道线进行 校直,如果二部设备的偏离方向相同,并且须进行调整的值相同,最好是调整天线分配单元的移相器,使二部设备保持一致,以避免因单纯通过调制度平衡调整而造成信号对称性下降的弊端。
9、调整值计算实例:如果航向的宽度为 3.44 ,监控器CL和NF的DDM显示为+ 3uA ,此时校飞员报告:航道线 偏左0.05度,需要进行调整,该如何调整?解决方案:首先要明确调整方向航道线偏左,意味航道线落在 90Hz占优区域,需要向150Hz占优区域调整,相应的 DDM显示值要变小。计算具体的调整值因宽度为3.44 ,对于1.72 50UA150uA X1.7200.050X=4.4uA通过调整移相器或调制度平衡,使监控器的NF和CL的DDM显示值达到I.OuA即可。如果航道线偏右,意味航道线落在150Hz占优区域,需要向 90Hz占优区域调整,相应的DDM显示值要变大。因需要向左进行调整
10、,则:X (最终显示值)=+ 3uA + 4.4uA= + 7.4uA通过调整移相器或调制度平衡,使监控器的NF和CL的DDM显示值达到+7.0uA即可。5. 宽度及对称性宽度的标称值为:(?= tg 105/a+ b其中:a为跑道长度;b为航向天线阵距跑道终端距离。对称性:50 %( 10 %)地面调整:改变宽度可调整发射机 SBO衰减器中的SBO功率值。如果校飞员报告:现在宽度为3.52度,需要调整为3.44度,如何调整?利用宽度调整公式:解决方案:现在宽度宽了,需要往窄调整,就需要增加SBO的功率20log 其中:B 1 :需要达到的角度;B 2 :当前的角度3 4420log0.2dB
11、 意味SBO的衰减要减少0.2dB。3.52NM7000A 设备:手动调整 SBO功率衰减器,在现有刻度上减少0.2dBNM7000B 设备:在飞行校验窗口中,直接在 SBO衰减项中进行调整6. 宽度告警宽度告警分为宽告警与窄告警。宽告警的标称值为=宽度X ( 1 + 17 %)窄告警的标称值=宽度X(1 17 %)。(I 类)窄告警的实际值应等于或稍大于其标称值。宽告警的实际值应等于或稍小于其标称值。地面调整:利用公式20log 的计算值,调整发射机 SBO衰减器中的SBO功率值。,调宽告警时,减小 SBO 功率的正常值,调窄告警时 ,增加 SBO 功率的正常值。7. 校直告警机上指示I类为
12、土 15叭。地面调整 :NM7000A :在 DDM 测试窗口中分别选择 90 和 150Hz 占优选项,根据校飞员要求进行调整。NM7000B :在飞行校验窗口中分别选择 90 和 150Hz 占优选项,根据校飞员要求进行调整。8. 结构I类:从作用距离到A点不大于30 A。A 点到 B 点从 30 A 线性下降到 15 A。B点到C点不大于15 A。基本不需要地面调整 ,如果超差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航道结构如果出现问题的话, 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要具体分析找出造成结构超标的原因:( 1 )查看飞机的数据记录仪和图纸,如果在飞机整个数据录入期间,航道结构全部超标或出 现连续的大幅度
13、变化时,要重点考虑设备相位或者是天线系统(包括分配单元)出现了问题。( 2)如果只是在某一区域或某一点出现超标, 应重点考虑外场的有源和无源干扰物造成影响, 并参考天线 BBP 值的理论进行评估和分析,查找并消除干扰源;如果干扰源无法短时间清除的话, 可以通过降低航道功率的方法进行克服,当然这样做将会影响航向信标的作用距离,要衡量利弊。9. 余隙I类:在10 以内不小于175叭,从10。到35 不得小于150 ,如是双频系统从35 至唱0 不得小于150 pA。基本不需要地面调整,如需调整,可调整功率和相位。10. 覆盖I类:在整个覆盖区范围内识别信号清晰,航向道信号指示稳定。不能出现丢失、乱
14、指现象。场强93dBm。基本不需要地面调整,如需调整可调整 CSB 的功率。12.3.2 下滑信标进行飞行校验时 ,根据具体校飞项目的不同 , 地面设备应作相应的调整 , 以得到最佳的校飞数 据。1. 调制度及平衡:I 类标准为 SDM80 4%, DDM : 0 小。地面调整 : 将 SBO 接假负载 , 只发射 CSB 信号。按校验员通知调整发射机置屏中的调制度 值及调制平衡值。 (具体调整见设备调整章节)2. 定相:机上指示为0 S或与调制平衡中得到的结果一致。机上指示与校调制度及平衡时相同。地面调整 : 在 SBO 通道中接 90线。根据校验员的通知调整发射机 SBO 相位调整中的 S
15、BO 相位值。(具体调整见设备调整章节)3. 下滑角及入口高度标称值:0).075 0/15 + 3m , 0:标称下滑角:3 。地面调整 : 必要时调整天线高度。下滑角校飞检查类似航向的校直,就是要检查下滑信标产生 的下滑角与理想的 3 度下滑角的偏差情况, 在实际校飞中, 如果一部设备需要进行调整时, 建议不 要马上进行调整, 而是先将设备进行转换, 对另一部的下滑角进行检查, 如果二部设备的偏离方向 和角度相同,须进行调整的值相同,最好是调整天线,使二部设备保持一致,以避免因单纯通过调 制度平衡调整而造成信号对称性下降的弊端。(1)下滑角的调整校飞得出的下滑角是飞机在B点(距跑道入口 1
16、050米)的前后6秒的平均取值通过计算模拟形成的下滑道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因此,造成下滑角变化的原因就比较多:一是下滑天线本身高度变化二是下滑道结构在 B点附近变化,特别是因天线偏置不当造成的“翘尾”现象。三是信号反射场地变化等所以在例行校飞时,当下滑角出现问题时,要综合分析,不要盲目的去调天线。在排除下滑道结构和场地影响的情况下,要根据校飞值,通过计算来调整天线高度。根据下滑挂高公式:H 4 sinsin 4 Hsin 1 H 21 H2si n 2H12H1假设,原天线挂高为 4.5米,下滑角为2.70,需要进行调整,天线挂高应该如何调整?解决方案:下滑角需要向上调整,应降低天线高度因原有
17、高度我们已经是假设30下滑角进行计算的挂高,因此新高度要在原30的基础上增加0.3。3 0.34.5一,H1 = 4.1米,4.5 4.1 = 0.4米,理论上,下天线应下降 40公分,但在实际工3 H1作中应采用分步调整的方法,暨先下降20公分(50 %),看看效果,在进行进一步调整。但在实际的例行校飞中,下滑角一般是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变化的,如果变化在0.1度一0.2度范围变化时,我们不用调天线高度,可以通过调整调制度平衡来完成。在校飞中,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我们就需要一种快速调整方法,在这有一个调整技巧-就是通过调整下滑铁塔的地脚螺栓来调整下滑塔的高度,以达到调整下滑角的目的。例如:下滑角为
18、 2.98度,需要调整为 3度,此时的NF和CL显示为+ 1.0uA,如何调整?解决方案:与航向调航道线类似, 首先要明确调整方向-下滑道偏下,意味下滑道落在150Hz占优区域,需要向 90Hz占优区域调整,相应的 DDM显示值要变大。75uA X0.3600.020X = 4.2uA因需要向上进行调整,则:X (最终显示值)=+1uA + 4.2uA= + 5.2uA通过调整铁塔地脚螺栓或调制度平衡,使监控器的NF和CL的DDM 显示值达到+ 5.0uA即可。如果下滑道偏上,意味下滑道落在90Hz占优区域,需要向150Hz占优区域调整,相应的DDM显示值要变小。因需要向下进行调整,则:X (
19、最终显示值)=+ 1uA 4.2uA= 3.2uA通过调整铁塔地脚螺栓或调制度平衡,使监控器的NF和CL的DDM显示值达到3.0uA即可。(2 )入口高度的调整下滑正常的入口高度为 15 18米,飞行校验得到的入口高度与下滑角类似,也是通过计算模 拟得到,其变化原因与下滑角类似。因此,入口高度出问题时要综合考虑。从理论上讲,入口高度与下滑角存在关系; 但在实际中,通过单纯的改变下滑角是达不到改变 入口高度的,例如:下滑角为 2.97度,入口高度为14.5米入口高度和下滑角均低于标准值,这 样好调整,提高下滑角,提高入口高度。但当下滑角3度,入口高度14.5米时,怎么办?继续提高下滑角, 这样就
20、会造成下滑角超过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从入口高度设定的理论中寻找解决方案:下滑入口高度的公式为:L TCH 165 317mtg tg3但实际上我们的理论计算值没有实现入口高度16.5米的要求,看该公式,下滑台已经建成无法搬移、下滑角已经为 3度,无法进行大幅度调整,看似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采用调整下滑天线前后位置,模拟实现反射面倾斜的方法进行调整:如图所示,我们知道在计算入口高度的时候,我们应考虑到下滑反射面的倾斜角度18.5317FSL 0.006tg3 FSL在L和下滑角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模拟形成FSL角度,来达到改变入口高度的目的。现在的入口高度
21、为 14.5距标准至16.5还差2I Forward slope, (-)dcwn米,这样我们就要将原来的理论值16.5再提升2米,按照18.5米来进行计算18 5317FSL 0.006tg3 FSL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将发射面挖成向下倾斜0.6 %的倾斜角,但我们可以利用调整下滑天线的前后距离来模拟实现,如图所示如果下滑天线为 0基准天线,上天线距地面高为9米,9 X0.006 = 5.4公分,将上天线向前移5.4公分,就可以实现上述目的,完成在不改变下滑角的前提下,改变入口高度。4. 宽度及对称性标称值:0.12 B (半宽度)/ 50 %( 10 %)地面调整:改变宽度可调整发射机 SBO
22、衰减器中的SBO功率值。如果校飞员报告:现在宽度为0.79度,需要调整为0.72度,如何调整?解决方案:现在宽度宽了,需要往窄调整,就需要增加SBO的功率利用宽度调整公式:20log 一 其中:B 1 :需要达到的角度;B 2 :当前的角度0.7220log1.0dB 意味SBO的衰减要减少1.0dB。0.79NM7000A 设备:手动调整 SBO功率衰减器,在现有刻度上减少1.0dBNM7000B 设备:在飞行校验窗口中,直接在 SBO衰减项中进行调整5. 宽度告警宽度告警分为宽告警与窄告警。宽告警的标称值为=宽度X( 1 + 25 %)窄告警的标称值=宽度X( 1 25 %)。(I类)窄告
23、警的实际值应等于或稍大于其标称值。宽告警的实际值应等于或稍小于其标称值。地面调整 : 调整发射机 SBO 衰减器中的 SBO 功率值。 ,调宽告警时 ,减小 SBO 功率的正常值 调窄告警时 ,增加 SBO 功率的正常值。6. 下滑角下限告警时下滑角不小于0.075 0oNM7000A :在 DDM 测试窗口中分别选择 90Hz 占优选项,根据校飞员要求进行调整。NM7000B :在飞行校验窗口中分别选择 90Hz 占优选项,根据校飞员要求进行调整。如果下滑角为 3 度的话,下滑角下限一定不得低于 2.775 度。7. 下滑道结构I类:I、n、川区均不超过 30 u A o基本不需要地面调整
24、,如果超差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下滑道结构如果出现问题的话, 同样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要具体分析找出造成结构超标的 原因:( 1 )查看飞机的数据记录仪和图纸,如果在飞机整个数据录入期间,下滑道结构全部超标或 出现连续的大幅度变化时,要重点考虑设备相位或者是天线系统(包括分配单元)出现了问题。( 2)如果只是在某一区域或某一点出现超标,应重点考虑下滑反射场地,并参考菲涅耳反射 区的理论进行评估和分析, 查找并消除干扰; 如果场地无法短时间清除的话, 可以通过降低下滑功 率的方法进行克服,当然这样做将会影响下滑信标的作用距离,要衡量利弊。(3)如果下滑道结构超标主要集中在近场区域的话(B点至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教学课件题目
- 新解读《GB-T 36436-2018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简单课程编列XML绑定》
- 乐器英文课件游戏教学
- 防爆电气培训
- 生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4车队汽车出租合同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腹痛急救护理查房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核心考点冲刺试卷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冲刺模拟试卷2025
- 动静脉内瘘感染护理查房记录
- 陕鼓集团线上笔试题目
- 七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 不等式(组)中新定义运算&程序性问题(解析版)
- 娱乐场所营业日志
- 《交通事故车辆及财物损失价格鉴证评估技术规范》
- 我和我的祖国混声四部合唱简谱
- LYT 2085-2013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技术规范
- GB/T 26527-2024有机硅消泡剂
- 信息安全技术 电信领域数据安全指南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1全册导学案
- 青岛版科学 二年级《天气与动植物》
-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变应性鼻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