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1_第1页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1_第2页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1_第3页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1_第4页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 光镜下最常用哪种的染色方法?何谓嗜酸性及嗜碱性?答:最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切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H 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苏木精将细胞核染成紫兰色,伊红将细胞质染成红色。嗜碱性一一结构与碱性苏木精有亲和力,被染成紫蓝色;嗜酸性一一结构与酸性伊红有亲和力,被染成粉红色; 中性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 亲银性一一与硝酸银反应后,组织被直接还原呈黑色; 嗜银性一一加入还原剂后,再与硝酸银反应,组织还原呈黑色; 异染性一一被碱性染料(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2.PAS反应的意义是什么?答: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反应)过碘酸+多糖t氧化生

2、成醛基+Schiff试剂t紫红色沉淀显示组织和细胞内的多糖第二章细胞1. 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答:生物膜的结构 类脂、蛋白质和糖类(1)膜脂类脂分子以磷脂为主,极性分子,呈长杆状头部(亲水端)尾部(疏水端)双层排列,周围接触的均为水溶液环境(2) 膜蛋白大多属球状蛋白质。根据膜蛋白与类膜双分子层结构的位置关系:周边蛋白20% 30% 内在蛋白70% 80%周边蛋白:主要附于膜内侧面,能收缩和伸展,与细胞的变形运动、吞噬和分裂功能有关)内在蛋白:转运膜内外物质的导体,接受激素及一些药物的受体,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具有个体特异性的抗原,能量的转换器(3)膜糖突出于细胞膜外表面糖类与膜脂及膜蛋白结合成糖

3、脂和糖蛋白,其糖链外伸,这种外伸糖链所形成的结 构又称为糖衣(细胞衣)。是细胞膜的保护层,还与细胞粘连,细胞识别和物质交换有密切关系。2. 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答:( 1)线粒体 细胞的供能站,除成熟红细胞外,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LM :呈线状或颗粒状 ,EM :长椭圆形,由内外两层单位膜构成,部分内膜内褶形成线粒 体嵴。功能: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能量,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2)核糖体 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基地。LM :颗粒状,嗜碱。主要成分:核糖核酸( RNA )和蛋白质。游离核糖体 合成“内销性 ”结构蛋白质, 供细胞本身的代谢、 生长和增

4、殖使用。附着核糖体 合成“外销性 ”分泌性蛋白质, 通过胞吐作用,向细胞外输出。(3)内质网 多功能的膜性管状系统 , 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囊状或小管状结构。根据其表面有无核糖体附着: RER 、 SER RER :扁平囊状,表面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SER :大多呈分支小管状,表面无核糖体功能复杂: 1 在肝细胞中与合成脂类有关。 2 在肌细胞中与肌肉收缩有关。( 4)高尔基体 对细胞分泌物加工、浓缩、加膜、运输。 小泡、扁平囊泡、大泡,内质网 “出芽 ”形成小泡,与扁平囊泡融合形成大泡脱离扁平囊泡,胞吐排出 ,生成面 ,成熟面(5)溶酶体 内含多种水解酶,细胞内消化器。目前认为主要来自 G0

5、 的扁平囊。 初级溶酶体:未参与消化活动的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参与消化后的溶酶体,可在酸性溶液中分解蛋白质、核酸、类脂和糖 类等。 残余体 (终末溶酶体 ): 次级溶酶体对被消化的底物进行消化分解后,常剩余一些不能 消化的底物,这时的溶酶体称残余体。3. 染色质的组成答: 染色质是指细胞间期核内分布不均,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成分: DNA 和蛋白质,这两种成分组成颗粒状结构,称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 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链以螺旋和折叠方式高度集缩时,光镜下可见,称异染色质; 核小体链低度集缩甚至完全舒展时,在光镜下不易观察,只有在电镜看到,称常染色质第三章 上皮组织1. 上皮组织的结构

6、特点。答: 1.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2.具有极性a 游离面 : 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 b 基底面 : 相对的另一面, 一般附着在基膜上, 借此与结缔组织相连3.上皮内大都无血管与淋巴管, 由结缔组织中血管渗出的组织液透过基膜供给所需营养, 但 有丰富的 N 末梢。4.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2. 被覆上皮的分类。 答: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扁平 ( 鳞状 )上皮 ,复层柱状上皮 ,变移上皮3.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质 膜内褶)。答:1微绒毛(1)细胞

7、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约o.i m( 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附着于终末网( 3)光镜下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4)功能:增加细胞吸收面积2. 纤毛( 1)上皮游离面细胞膜与细胞质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 2) LM :可见( 4)功能:能作规律地运动,可排出异物,起保护作用。3. 紧密连接(闭锁小带),上皮细胞的顶端,相邻细胞胞膜网格状融合,细胞间隙消失。功能:封闭细胞顶部间隙,阻止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常构成各种 体内屏障结构的基础。4. 缝隙连接(通信连接)侧面连接深部相邻细胞之间细胞膜呈斑状间断融合,融合处相邻两细胞的胞膜上有许多

8、规则分布 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子。每个连接子由 6 个亚单位组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两膜的连接子彼此相连,中央小管 也互相通连,成为细胞间和小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功能:有助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协调细胞的活动。5. 桥粒(粘着斑) 中间连接的深部 , 间隙中有低密度的丝状物和致密的中间线 两侧细胞膜内有致密的附着板,胞质中的张力微丝附着在板上,常折成袢状返回胞质。功能:很牢固的细胞连接 ,复层扁平上皮多见。6. 基膜是上皮基底面与深部 CT 之间的薄膜。 LM : H-E 染色呈均质粉红色薄, PAS(+) , 镀银法呈黑色。基板上皮细胞分泌的细丝状和细颗粒状物质。 网板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质和网状纤

9、维。 功能:支持和连接作用。是半透膜,有利物质交换7. 质膜内褶 结构: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的内褶,内褶两侧的胞质内有纵向排列的线粒体( LM 的纵纹)。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面表面积,参与水和离子的转运。4. 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答:外分泌腺(有管腺)一一腺细胞的分泌物由导管输送到身体的一定部位,如汗腺、 唾液腺第四章 结缔组织1. 疏松结缔组织由哪些成分构成?详述各组成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答:1.纤维(1)胶原纤维:数量多,新鲜时乳白色。又称白纤维。HE : LM :粉红色,粗细不等,相互交织。EM :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 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由胶原蛋白构成。一一韧性大,抗拉力强

10、。(2)弹性纤维:新鲜时黄色,又称黄纤维。HE不易着色,用醛复红染成紫红色。纤维细、有分支、末端卷曲,交织成网。组成: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 -弹性好,随年龄增长弹性逐渐减弱。与胶原纤维交织,一一既有弹性又有韧性。(3)网状纤维:细短而分支较多,交织成网。HE :不能显示,银染法染成棕黑色,又称嗜银纤维。EM :胶原原纤维,有周期性横纹,胶原蛋白构成。表面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主要分布在上皮基膜的网板,构成骨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以及内分泌腺的支架。2. 基质 丰富,胶体状无定形,充满于纤维、细胞之间。组成:水分 蛋白多糖粘附糖蛋白(1)蛋白多糖:蛋白质+多糖-大分子复合物多糖类:总称为糖胺多糖,主

11、要成分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等。透明质酸在基质中盘曲成大分子,其长链分子上连接蛋白质分子, 借蛋白质分子与其它糖胺多糖分子相连,构成蛋白多糖聚合体,立体结构具有很多微细孔隙,称为分子筛分子筛具有屏障作用:电解质、气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可通过细小孔隙扩散;细菌等大于分子筛的颗粒则不能通过,以防止细菌蔓延。酿脓链球菌和癌细胞蛇毒等产生透明质酸酶,降解透明质酸,破坏分子筛的结构,造成感染 扩散和肿瘤侵润。(2)糖蛋白以蛋白质为主,附有多糖。(3).组织液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 含02、营养物质,进入基质中,进行物质交换,携带细胞代谢产物、CO2 ,, 经毛细血管静脉端或毛

12、细淋巴管回流到血液或淋巴液内。起物质交换的作用。组织液不断更新。3细胞1.成纤维细胞2.巨噬细胞 3.浆细胞4.肥大细胞5. 脂肪细胞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7.来自血液的白细胞1. 成纤维细胞最常见LM :体积大、形态不规则,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弱嗜碱性。EM : RER和游离核蛋白体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功能:能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形成纤维和基质。机能处于相对静止时-纤维细胞,LM :较小、扁平多突起、核小、染色深。在创伤、修复及结缔组织再生时,纤维细胞能转化为成纤维细胞。2. 巨噬细胞分布广泛(组织细胞)LM :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随功能状态而改变,胞质丰富、

13、嗜酸性,含异物颗粒及 空泡,核小而圆、染色较深。EM :表面有皱褶、微绒毛及伪足突起。胞质内含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微丝、微管等。由血液内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巨噬细胞的功能:(1)变形运动病变组织及细菌产生化学物质(趋化因子) ,刺激巨噬细胞,使它产生活跃的变形运动,聚集在病 变部位,称巨噬细胞的趋化性(2)吞噬作用巨噬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相应的抗原物质,然后把它们吸附在细胞膜上,吞入胞体,被酶分解和消化。 特异性吞噬及(非特异性吞噬)(3)抗原提呈作用(参与免疫应答) 摄取抗原物质,进行加工处理和贮存,并传递给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反应。(4)合成和分泌合成和分泌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生

14、物活性物。参与调节机体防御功能。3.浆细胞分布在经常抗原的部位及慢性炎症病灶周围。LM :圆形、卵圆形 核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附于核膜边缘,呈车轮状排列,核仁明显。胞质嗜碱近核处有浅染区。EM : RER 、游离核糖体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性球蛋白,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来源于血液中 B 淋巴细胞。4.肥大细胞成群分布在小血管周围。LM :圆形、椭圆形,核小而圆,胞质丰富,充满粗大的异染性嗜碱性颗粒,用某些碱性染料(甲苯胺蓝) 染色,颗粒被染成紫红色。EM :膜包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中还含有白三烯(又称慢反应物质) ,细 胞内还含有多种酶类和

15、细胞器。肥大细胞的功能:机体受抗原剌激,浆细胞产生抗体(IgE ) ,与肥大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肥大细胞膜构型发生变化,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颗粒内含物,同时,胞质释放白三烯,引起过敏反应。组织胺、白三烯 一一毛细血管及微静脉扩张,管壁通透性T渗出T局部水肿;形成皮肤的荨麻疹或消化、呼吸道的粘膜水肿;可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哮喘;可使全身小动脉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引起休克。肝素 抗凝血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过敏反应部位迁移。5. 脂肪细胞球形,相互积压成多边形,胞质内含一大滴脂肪,核扁圆形。HE :呈空泡状。可合成和储存脂肪。6.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多分布在毛细血管附近,梭

16、形,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3. 概述固有结缔组织的种类。答: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第五章 血液和淋巴1. 试述血清和血浆的概念及血液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正常值。答:血浆:淡黄色,相当于细胞间质含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 激素、维生素、无机盐、 代谢产物血清:血液流出血管后,纤维蛋白原T纤维蛋白,网络血液有形成分T血块,析出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3.55.5)X 1012/L ( 350 万550 万/卩 l) 白细胞(410)X 109 /L (4 000 10 000/ 卩 1)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

17、胞0%1%淋巴细胞20%30% 单核细胞 3%8%血小板(100300)X 109 /L (10 万30 万/g 1)2. 试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答:1.LM :直径约7.5g m,双凹圆盘状,柔软,有弹性,无核,无细胞器,EM :大量Hb颗粒2.Hb.结合运输O2、CO2 ,为全身提供 O2,带走CO2;对CO的亲和力大于O2,且不易分离一一煤气中毒3. RBC 膜厚(1)膜上 ABO 抗原,决定血型( 2)半透膜, 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透作用4. 正常情况下,RBC内外渗透压相等 血浆渗透压f RBC水分逸出,皱缩血浆渗透压J水分进入 RBC,膨大、破裂,Hb逸出,溶血残留

18、的 RBC 膜 血影5. 正常值:贫血:RBC V 300 万/ g lHb 10g/100ml6. 网织RBC :未完全成熟,略大,含少量核糖体,继续合成Hb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颗粒状、细网状占成人0.5%1.5%新生儿3%6%是衡量骨髓造血能力的指标 7.RBC 平均寿命 120天 红骨髓产生, 衰老后被脾、 骨髓、肝处巨噬细胞吞噬。3. 试述嗜酸性、嗜碱性和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答:1.中性粒细胞(1)占白细胞总数50%70%,球形,直径1012微米,染色质块状,着色深。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为2 5叶,3叶核多见,分叶越多表明细胞越衰老。(2)胞质内含两种颗粒:a. 特殊

19、颗粒:多、细小,染成淡紫色,分布均匀,含吞噬素,有杀菌作用,溶菌酶,溶解细菌表面糖蛋 白b. 嗜天青颗粒:少、较大,紫红色,是溶酶体,含水解酶,消化分解所吞噬的异物。(3)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吞噬、杀菌,急性炎症时f对细菌释放的化学物质有趋化性-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到细菌周围-包围、吞噬、消化分解细菌-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脓细胞2. 嗜酸性粒细胞(1)占白细胞总数的 0.5%3%,球形,直径 10-15 微米。胞核一般分两叶, 呈八字形, 胞质内充满粗大、 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 Wright 染色涂片上,颗粒呈桔红色(2)颗粒是溶酶体,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阳离子蛋

20、白等(3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减轻过敏反应,杀伤寄生虫,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时f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组织胺有趋化性t变形运动t穿过 cap.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J聚集于病变部位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组胺酶,灭活炎症组织产生的组织胺t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ttttt减轻过敏反应借助抗体或补体接触寄生虫,释放阳离子蛋白T杀伤寄生虫3. 嗜碱性粒细胞(1 )占白细胞总数的01%,球形,直径1012微米。胞核S形或不规则形,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 布不均, Wright 染色涂片上,颗粒呈紫蓝色,常掩盖细胞核。(2)颗粒含肝素抗凝血 组织胺 胞质含白三烯 参与过敏反应4. 试述单核细胞及淋巴细

21、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答 ;1 单核细胞(1 )占白细胞总数的3%8%。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20微米。核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而疏松、着色浅,胞质丰富。( 2)Wright 染色呈灰蓝色。EM :嗜天青颗粒,含过氧化物酶、酸磷酶、溶菌酶等。变形运动能力活跃, 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为巨噬细胞, 有吞噬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应答。2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20%30%,是机体特异性免疫的核心成分,细胞呈圆形,可以分大、中、小 三种。 小淋巴细胞最多(1)直径68微米,核圆,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质呈块状,着色深。胞质少,嗜碱性,染成蔚蓝色 (2)含有少量嗜天青颗粒,颗粒内不含过氧化物

22、酶(2)淋巴细胞的分类 根据来源、功能和表面标志,分三类: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5. 试述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答: 1.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碎片,双凸圆盘状,成群分布2. 结构:表面细胞衣,吸附血浆蛋白中央周围LM 透明区颗粒区 ,紫蓝色颗粒EM 环形微管维持血小板形态血小板颗粒(a颗粒、致密颗粒)微丝收缩小管系(开放小管系、致密小管系)3. 血小板 在凝血、止血中起重要作用颗粒中含凝血因子W、 5- HT、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肾上腺素等。血管受损-损伤处血小板凝聚成血栓,堵塞伤口-释放凝血因子-促进生成凝血酶纤维蛋

23、白原(溶解状态)纤维蛋白(细丝状)网络血液有形成分形成血栓止血第六章 软骨和骨1. 试述软骨组织的结构和软骨生长的类型。答:软骨细胞位于软骨基质中的软骨陷窝。周围基质硫酸软骨素多,嗜碱性强(软骨囊)靠近软骨表面的细胞幼稚,较小,单个分布。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成熟,体积增大,可成群分布。LM :软骨细胞圆形,胞质弱嗜碱性,活体时充满软骨陷窝,在囊内分裂,成群存在 同源细胞群,分别以软骨膜包裹。 EM : RER、Go、糖原、脂滴 功能:形成纤维和基质软骨的生长方式(1)附加性生长: 骨原细胞分裂增生,分化成新的软骨细胞,并产生基质和纤维 软骨从表面扩展增 大。(2) 间质性生长:软骨内软骨细胞

24、分裂、增生,产生基质和纤维 软骨从内部生长增大2. 试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结构特点及功能。答 ; 成骨细胞 分布:骨组织表面LM :较骨原细胞大,矮柱状,有突起相连,核圆,核仁明显,胞质嗜碱,含大量碱磷酶。EM : RER、 Go 多 合成纤维和基质-类骨质 碱磷酶作用下,大量钙盐沉着-骨质成骨细胞被埋入骨质-骨细胞破骨细胞LM :多核大细胞,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胞质嗜酸,位于骨质表面,贴近骨质的一侧有纹状缘。EM :纹状缘,是微绒毛,称皱褶缘,扩大细胞表面积,周围有环形亮区,含微丝,此处胞膜紧贴骨质表面,形成封闭的微环境。向局部释放溶酶体酶、乳酸,溶解吸收骨质。3. 试述骨单位的结构。答:

25、内外环骨板之间,长骨的支持性结构,以中央管为中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同心桶状排列。中央管(哈弗斯管):有血管、神经、组织液,营养骨组织,与骨单位最内层骨小管相通。骨单位骨板(哈弗斯骨板):以中央管为中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同心桶状排列。穿通管(福尔克曼管):贯穿内外骨板,有来自骨膜的血管、神经,与中央管相通,有组织液,营养骨 组织。粘合线:骨单位表面,未钙化基质+少量胶原纤维,骨小管在此返折,相邻骨单位的骨小管不连通。第七章 肌组织1.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概念,肌丝的分子构成;横小管和三联体的结构特点 及功能。答:骨骼肌的光镜结构: 细长,圆柱形,核多、扁圆形,位

26、于肌膜下方。 肌原纤维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明暗相间的带准确重叠,形成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明带: I 带,有暗线: Z 线 暗带: A 带,有浅带: H 带,中有暗线: M 线肌节:两条相邻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肌纤维舒缩的结构基础1/21带+ A带+ 1/21带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 肌原纤维:肌丝,肌纤维收缩的主要物质基础(1)肌丝的排列 粗肌丝:中部固定于 M 线,两端游离; 细肌丝:一端固定于 Z 线,另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 H 带外侧。(2)肌丝的分子结构1 )粗肌丝:肌球蛋白 形如豆芽,头、杆连接点可屈曲,尾侧朝向 M 线,头部朝向Z线

27、并突出在粗肌丝表面 一一横桥,有ATP酶活性,与肌动蛋白接触,激活ATP酶,分解ATP , 释放能量 横桥屈曲 将细肌丝拉向 M 线。2)细肌丝组成: 肌动蛋白 有横桥结合位点 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与钙离子结合2.横小管1)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小管状,深入环绕每根肌原纤维,并在同一水平面上分支吻合连接,与肌原纤维垂 直,2)将肌膜兴奋传至细胞内部,使肌原纤维同步收缩。3)位于 A 带与 I 带交界处。3.肌浆网1) 肌原纤维之间的滑面内质网,在相邻两条横小管之间纵行排列一一纵小管、L小管2) 近横小管处两侧肌浆网膨大,相互连接终池三联体:横小管两侧终池3) 肌浆网膜上有钙泵,调节肌浆中Ca+的

28、浓度4. 线粒体和能量物质肌原纤维之间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颗粒及少量脂滴。糖原和脂肪是肌细胞内储备的能量物质。 线粒体产生 ATP ,供给肌细胞收缩运动时所需的大量能量。 肌浆内含有肌细胞所特有的肌红蛋白,结合和释放氧,为线粒体在产生ATP过程中提供所需的氧。4. 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闰盘的电镜结构和功能。答:(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特点1. 短柱状有分支,吻合成网,心肌连接处有闰盘;2. 单核,卵圆形,居中,少数双核;3.横纹不明显。(二)心肌纤维的电镜特点1. 肌原纤维不及骨骼肌规则、明显;2.横小管粗,位于 Z线;3.肌浆网不发达,仅形成一侧终池,构成二联体,三联体少一一心肌贮钙能力差;4.

29、 闰盘位于Z线水平横位部分:中间连接、桥粒 (连接牢固)纵位部分:缝隙连接(传递电冲动,协调收缩)第八章神经组织1. 神经组织的构成。答: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2. 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 (树突、轴突、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神经元的分类。答:一、神经元(一)结构:胞体、树突、轴突1. 胞体:大小形状不一,(1 )细胞膜:单位膜,含受体、离子通道,为可兴奋膜,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并传导冲动。(2)细胞核:大、圆,居中,常染色质多,

30、着色浅,核仁明显。(3 )核周质: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和脂褐素。1)尼氏体(Nissl body)位于胞体和树突? LM :强嗜碱性,粗块状或小颗粒状? EM : RER和游离核糖体? 功能:合成蛋白质,合成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神经递质、酶类、神经分泌物等? 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尼氏体发达,呈块状 虎斑。? 当神经元功能受损时,尼氏体减少或消失。功能恢复时,尼氏体重新岀现或增加。是判断神经元功能状态的一种形态标志2)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 LM :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 EM :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31、。? 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3)脂褐素棕黄色色素,幼年岀现,随年龄增长增多。2.突起(1)树突(dendrite)? 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分支多,树突内胞质的结构与胞体相似。? 在分支上有大量棘状的短小突起, 称树突棘,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 树突的功能: 树突表面通常有受体,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胞体。( 2)轴突( axon)?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由轴丘发出,轴丘无尼氏体,染色淡。? 比树突细,直径均一,有侧支呈直角分出。轴突末端的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 胞膜称轴膜,起始段轴膜厚。? 胞质称轴质,无尼氏体及高尔基复合体,含神经丝、微管、微丝等,参与物质

32、运输。 轴突运输:物质在轴突内的流动 顺向轴突运输:由胞体向轴突终末输送蛋白质、酶、含神经调质的小泡 逆向轴突运输:轴突终末的代谢产物、或由轴突终末摄取的物质、病毒或毒素运输至蠅体? 轴膜的功能: 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二)神经元的分类1. 按神经元的突起数量分三类: 多极神经元: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最多) 双极神经元: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很少) 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然后呈 丁”形分为两支中枢突(进入 CNS, 传出冲动,为轴突) 周围突(分布至周围器官,接受刺激,为树突;结构与轴突相似)2. 按神经元的功能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接受内、外环境

33、的刺激,将冲动传入中枢,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给肌细胞、腺细胞等效应器,一般为多极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主要为多极神经元,介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加工和传递信息。3. 按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化学性质分类: 胆碱能神经元(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 胺能神经元(多巴胺、5-羟色胺) 肽能神经元(神经肽:脑啡肽) 氨基酸能神经元(Y -氨基丁酸、甘氨酸、谷氨酸)3.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答:突触(synapse):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1.分类(1)最常见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34、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形成轴-树、轴 - 棘或轴-体突触。(2)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 电突触缝隙连接,传递生物电流。2. 化学性突触的结构: 电镜下: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1)突触前成分 : 前一神经元轴突终末的膨大部分 1)突触前膜: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处胞膜特化增厚的部分。 2)线粒体较多,为突触活动提供能量。3)突触小泡,膜包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2)突触后成分后一神经元形成突触的部分。包括1)突触后膜 :后一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应处的胞膜特化增厚部分。 突触后膜上有离子通道和特异性受体。不同递质对突触后膜所起的作用不同。2)胞质中的少量

35、线粒体(3)突触间隙 突触前、后膜之间狭小的间隙,内含糖胺多糖。4. 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答:(一)有髓神经纤维1. 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分为: 轴突 和施万细胞 施万细胞呈长卷筒状套在轴突外有髓神经纤维在发生时,施万细胞沿轴突成串纵向排列,胞质内陷成纵沟,轴突陷入沟内,沟缘细胞膜 相贴形成轴突系膜, 轴突系膜不断伸长并反复包绕轴突, 形成髓鞘。 髓鞘:类脂质蛋白质;HE 染色,类脂质被溶解而蛋白质被保留呈网状。 髓鞘外包有施万细胞膜、部分胞质、胞核以及细胞外的基膜。 髓鞘分节段包绕轴突,相邻施万细胞间的狭窄处称郎飞结,相邻两个郎飞结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结 间体,一个结

36、间体的外围部分为一个施万细胞。郎飞结处轴膜裸露,便于轴膜内、外离子交换。 髓鞘有绝缘作用,有髓神经纤维的冲动沿郎飞结呈跳跃式传导。 结间体越长,传导速度越快。2. 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分为: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多个突起末端形成扁平薄膜,可包卷多个轴突。(二)无髓神经纤维1. 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分为:轴突和 施万细胞施万细胞表面有纵行凹沟,纵沟内有轴突,不形成髓鞘2. 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轴突轴突裸露走行于有髓神经纤维或神经胶质细胞之间,无特异性的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神经纤维的功能? 传导神经冲动,电流的传导沿轴膜进行? 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在郎飞结间跳跃式传导

37、,故传导速度快? 无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沿轴膜连续传导,故传导速度慢5.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和主要功能。答:神经胶质细胞 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除突触部位以外,都被神经胶质细胞分隔、绝 缘,以保证信息传递的专一性和不受干扰。一,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四种, HE 染色不易区分,用镀银染色法则能显示各种细胞的全貌。1. 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多? 胞体大,呈星形多突起 , 核圆或卵圆形、染色较浅,胞质内含胶质丝? 功能: 支持和绝缘 突起末端可扩大形成脚板,在血管周围形成神经胶质膜,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组织损伤时,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 血-脑

38、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 构成:a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b基膜c神经胶质膜? 功能: 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选择性允许营养和代谢产物通过,维持脑内环境稳定。( 1)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突起粗短,分支多,表面粗糙,多分布在中枢神系统的灰质。( 2)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突起细长,分支少,表面光滑,多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2. 少突胶质细胞? 分布:神经元胞体附近及轴突周围。? 胞体较小,突起较少;突起末端扩展成扁平薄膜,包卷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 功能: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3. 小胶质细胞? 最小,胞体细长或椭圆,核小、染色深;突起细长

39、有分支,表面有许多小棘突。? 由血液单核细胞迁入演变而成,具有吞噬作用。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1. 施万细胞(1)参与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 2)外表面有基膜;(3)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 促进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6. 运动神经末梢和感觉神经末梢的一般结构和作用。答:(一)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分为: 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末端和其他组织感受环境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1.游离神经末梢 为感觉神经纤维终末分支,分布于表皮、角膜、各种结缔组织;感受温度、压力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参与产生冷、热、轻触和痛觉2. 有被囊的神经末梢 , 神经终末外包有结缔组织被囊(1)触觉小体? 分布:真皮乳头,于手指最多。? 结构:卵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小体外包结缔组织被囊,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感觉 神经纤维末梢盘绕在扁平细胞间。? 功能:感受精细触觉。( 2)环层小体? 分布: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韧带、关节囊等处。? 结构:体大,圆或卵圆形,中央有一均质状圆柱体,内含神经纤维末梢,周围多层扁平细胞呈同 心圆排列。? 功能:感受压觉、振动觉和牵张刺激。(3)肌梭? 分布:骨骼肌内? 结构:梭形, 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 内含数条细的梭内肌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