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_第1页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_第2页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_第3页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_第4页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1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报告财政学 09-2 班小组成员:雷磊5894曾宇帆5857沈 骞5869李 伟5877邵立志5863孙 翔5882李文鑫58徐 徵582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一、 中国户籍制度的现状分析中国的户籍制度,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户籍制度是指以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规定以及配套的具体措施。广义的户籍制度还要加上定量商品粮油供给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医疗保健制度等辅助性措施,以及在接受教育、转业安置、通婚子女落户等方面又衍生出的许多具体规定。它

2、们构成了一个利益上向城市人口倾斜、包含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措施配套、组织严密的体系。(一)中国户籍制度的变迁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于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至 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 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1951年 7月 16日,公安部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全国城市统一户口管理制度开始形成的标志。1953年4月3日,政务3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院决定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并发布了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在全国城乡分别实行了两种目的不尽相同的户籍管理制度,

3、城市户籍制度偏重于维护社会治安,农村户籍制度主要在于掌握人口数量状况。1955年6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国户口登记由内务部和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的民政部门主管。1956年 2月,国务院发出指示,要求把内务部和各级民政部门管理的农村户口登记、统计工作移交给各级公安机关,至此,全国城乡户籍管理机构得到了统一。1958年 1月 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该条例是全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77年 11月8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提出对从农村迁往市镇(含矿区、林区等),由农业人

4、口转为非农业人口,从其它市迁往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要严加控制。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人口,口粮自理。1985年 7月13日,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寄住证和旅客住宿登记证相结合的登记管理办法。1985年 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4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居民身份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严密了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也

5、为人口管理的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通知,决定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的范围是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象是外商亲属、投资办厂人员、被征地的农民;办法是实行“蓝印户口”。 1995年7月1同,经国务院批准的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出台。 1997年6月10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据此方案,已经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能够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1998年 8月底,国务院下发文件,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作出了四项改革:施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放宽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男性超过 60周岁身边无子女的公民,能够在其子女所在的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举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己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同时,允许因“农嫁城”而办理市区户口,条件是:结婚满 15周年以上;配偶年龄满 40周岁以上;配偶系市区内久居 (连续 20年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