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6_第1页
2019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6_第2页
2019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6_第3页
2019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6_第4页
2019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线索归纳练第74练儒学的境遇训练目标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成为显学t秦朝时期,“焚书坑儒” t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T宋朝时期,理学成为主流思想T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T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被康有为借用为变法工具T新文化运动时期,儒 家思想受到批判。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 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小题精练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 .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 .忠孝有

2、道,人际关系要和谐2. (2018唐山质检)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B .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C. 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D. 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3. (2018邯郸摸底)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 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继承了原始儒学

3、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4. (2018南充一模)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A .坚守正道B .不偏不倚C.以和为贵D .偏听偏信5. (2018北京西城示范校期中)南宋的朱熹编著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 .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C.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D .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6

4、. (2018武汉部分学校调研)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 不取之五经而但资 (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 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A .理学悖离“五经”原旨B .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D .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7. (2018长沙一中月考)明末李贽曾经在信中讥讽一位大官说:学问不论官的大小,不会因为官做得大,学问就一定高,要不然古代的孔孟就不敢开口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 “学而优则仕”的社会现象B “官学”和“民学”的尖锐对立C.明代中后期士人的分化D 反理学思潮开始兴起& (20

5、18运城模考)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 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 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 此之谓不知本矣。”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 ()A .不可尽信圣人之言B .坚守理学教诲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D .发扬孔孟之道9. (2018合肥一模)梁启超曾致书康有为:“弟子以为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欧洲之兴全在于此),然初时不可不有所破坏。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 保之,是北行南辕也。”这说明梁启超主张()A .提倡儒学,中西结合B .引进西学,变法图强C.批判西学,古为今用D .效仿欧洲,自强求富10. (2018

6、盐城摸底)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 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材料表明陈独秀()A .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B .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D 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11. (2018揭阳期末)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打倒孔家店”C.须知今后的世

7、界,必成劳工的世界D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12. (2018衢州五校期中)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B .C .D .大题优练13. (2018泰安期末)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 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社会思潮对待中西文化

8、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维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新文化运动通过对维新思潮人物的探究,同学们又搜集到如下史料:史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定史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一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9、,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 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 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10、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 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 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 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 儒家文化在

11、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答案精析1. B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孔子强调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这体现了孔子礼”的主张。2. D 依据材料关键信息 陈恒弑其君”告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 ”遭到拒 绝”等,表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分封制已经逐渐瓦解, 但还不是全面崩溃, 故A项错误;季孙本身就是宗法制的破坏者,拒绝出兵不是维护宗法制,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孔子要求出兵伐齐,是因为弑君事件”破坏了宗法礼乐制度,而不是暴政,故C项错误;孔子请求出兵遭到拒绝,说明其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故D项正确。3. B 董仲舒主张 限田”轻徭薄赋”继承了原

12、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4. A 材料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明儒家思想强调的中庸,应指正道和天理,故A项正确;不偏不倚是中庸的表象,不能体现其实质,故B项错误;以和为贵是中庸的实现手段,故 C项错误;偏听偏信不符合中庸的要求,故D项错误。5. B 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是朱熹对儒学的贡献, 但与材料主题不符, 故A错误; 材料指出朱熹通过编著童蒙须知,对儿童各方面提出行为规范,这体现了他在日常生活领域对儒学的推广,故 B项正确;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应当是孔子创办私学,故C项错误;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应该是董仲舒,不是朱熹,故D项错误。6. C 材料信息说明顾炎武

13、强调孔孟思想,而舍弃宋明理学,故C项正确。7. C 学而优则仕”意为 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可知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学问与做官大小的关系,没有强调 官学”和 民学”的关系,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李贽的主张体现出对这一现象的不满,反映出当时知 识分子中思想观念出现了分化,故C项正确;宋朝时期由于市民阶层的出现,社会上就出现了反对强调伦理道德的反理学思潮,并不是从明朝才开始”,故D项错误。& D 从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的信息可以看出,顾炎武推崇圣人之语录,反对从事于后儒,故A、B项错误;从 今之所谓理学 不取之 五经而但资(

14、宋明)之语录”的信息,可知理学最终形成于明代, 故C项错误;结合题干中 不取之 五经”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的信息可知圣人之语录指的就是孔孟之道,故D项正确。9. B 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辕也”说明梁启超反对提倡儒学,故A项错误;材料中 以新学说变其思想”说明梁启超主张利用西学变法图强,故B项正确; 批判西学,古为今用 ”与材料信息相反,故 C项错误;材料主张的是政治变革, 不是经济变革,故 D项错误。10. A 材料中 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 ”说明陈独秀不反对儒学本身,而材料中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 ”说明他反对的是儒学的教条主义,故A项正确。11. B

15、材料中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显然是强调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国人思想的落后,而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是指新文化运动,A项是林则徐、李鸿章等人的主张,故 A项错 误;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 B项正确;C项属于马克思主义,故 C项错误; D项是维新派的主张,故 D项错误。12. C 董仲舒将 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发展需要,故正确;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适应了儒学的发展,故正确;明清时期儒学发展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代表,大都批判儒学,没有将其神圣化,故错误;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适应了当代发展的需要,故正确,这都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特色

16、,C项符合题意。13.社会思潮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中体西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思想,批判传统文 化;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资 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西方自由民主 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2)主张: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变化:由主张全面的维新变法到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只新增衙门和提 拔官吏、重用有志之士。原因:一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14. (1)原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 源。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 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