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致 谢论文从选题的酝酿、资料的收集、结构的确定、撰写到基本完稿历时近两年,这两年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对文创产业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本论文是在综合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作者的理论视野、学术水平和手头资料所限,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真正理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脉络,找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还是感到很困难。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使我在这一研究中,体会到了探索的艰辛和求知的乐趣。随着论文的完成,我也将结束在浙江大学为期三年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借此机会再次诚挚感谢在求知的道路上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从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到最后定稿,都得到了导师
2、的悉心指导。同时,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幽默风趣的风格和诲人不倦的精神,都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要感谢mpa中心所有帮助过我、鼓励过我、教诲过我的老师们!我在这三年中学习的知识和明白的道理使我受益终生!摘 要创意产业的概念,源于英国布莱尔政府,是一个相当新颖的学术、政策和产业范畴。新经济时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文化与技术、与经济的融合,极大的推动了创意产业实践在全球的发展。它强调个人的创造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创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领域,成为世界各国和城市政府倡导的推动经济成长的新产业。本文在对比分析了世界各国主要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得出创意产业具有本地化发展
3、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文章以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归纳得出其发展的三个阶段模式,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发展向分部发展,再至全面发展的过程。随着集聚发展的成熟,集聚所选择的区位空间和参与集聚的行为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作者认为,政府的作用也应从直接参与扶持产业发展向培育产业发展环境过渡。论文分为八章。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整理了国内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三章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和发展的归纳分析,作为其后章节的理论铺垫,得出文化创意产业本地化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是其本身的产业特征所导致的结果。第四章分析了杭州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以及相应的时代
4、背景和条件,以及目前杭州规划发展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情况。第五章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空间融合、产业互补、政府驱动三大特征,对于促进杭州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功能转型、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第六章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走集聚式发展之路,以促使创意产业链的形成。第七章探讨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最后,得出结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还需在园区的基础上依靠集群发展。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 集聚iiiabstractthe concep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s an innovative academic and poli
5、cy area, which first introduced by blair government uk. in the modern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web technology, the global creative industries progressed rapidly. it emphasized on the personal creativity with the appropriate marketing, created social wealth, widen the employment
6、, and thus leading to an industry welcomed by every country and cit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reative industries of major countries, this paper concluded that creative industry has two spatial marks: localiza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this paper, creative industry of hangzhou is the re
7、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object, three development model stages of this industry will be conclud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angzhou creative industry, which experienced from spontaneous gathering to official concentration and will to market-directed finally, has been clarifie
8、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uster, the locations have been chosen and the participants who involved in it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role government played should change from direct involvement in suppor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making good environment
9、for them. thesis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chapter i deals with the selection of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framework. chapter ii gathered research results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iii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cept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
10、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ctive analysis. as a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following chapters, 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localization and concentration are the development results of its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v concluded the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ndustry in hangzhou
11、, and which will lead to an inference to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urban functions and indstries. chapter vi decided that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must be develop by clustering. chapter vii discussed the policy system.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needs
12、 to rely on cluster development at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the park.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y,cultral industry,concentration目 次致谢i摘要ii目次1 引言11.1 研究背景11.1.1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蜂起11.1.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1.2 研究意义41.3 研究框架和创新点51.3.1 研究的框架51.3.2 创新点52 国内外研究现状62.1 国外研究现状62.2 国内研究现状93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探讨123.1 创意产业的概念和
13、行业界定123.2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133.3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143.4 创意产业集群164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174.1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174.1.1 历史渊源174.1.2 自发成长阶段174.1.3 分部发展阶段184.1.3 全面发展阶段194.2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发展现状195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特征235.1 空间融合特征235.2 产业互补特征245.3 政府驱动特征255.4 从集聚发展到集群化发展256 集群式发展和创意产业链的形成276.1 集群式发展的理论依据276.1.1 产业集群为创意提供条件和动力276.1.2产业
14、集群能解决创意能力与创意产业化能力之间的矛盾286.2 集群式发展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296.2.1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296.2.2 集群式发展能加速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307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317.1 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317.1.1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317.1.2 内容生产支持政策327.1.3 硬件开发扶持政策327.1.4 人才开发政策337.1.5 融资促进政策337.1.6 园区推进政策347.2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技术对策357.2.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67.2.2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367.2.3 加强创意人才教育和培训377
15、.2.4 加强与院校的合作377.3 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组织对策387.3.1 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387.3.2 打造“杭州创意”品牌387.3.3 拓展投融资渠道397.3.4 繁荣行业会展397.3.5 建设信息交互平台398 结语41参考文献42作者简历4530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著名投资家、“股神”巴菲特声称,目前的金融危机是“经济珍珠港事件”。甚至有专家认为,国际经济危机已经发生。这次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必然影响中国、影响杭州。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这
16、场金融危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机遇应该远远大于挑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这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这也是加快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文化创意产业使经济增长方式从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增长方式转变为利用人类创造力这一无污染、高附加值和可持续增长的资源,从而为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增值、自主创新和城市二次创业、城市有机更新和形象重塑等提供发展契机,进而提高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最终带来的是区域创新和城市发展的巨大积极作用。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创
17、意产业,其发展规模和程度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1.1.1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蜂起2008年1月2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出现了“纽伦港”这样一个新名词,并指出“纽伦港”已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纽伦港”是指纽约、伦敦、香港。时代周刊之所以会认为“纽伦港”已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3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度发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有关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国际贸易额已经占当年全球总商品贸易量的7.16%,从1980年的953.4亿美元一跃到1998年的387.927亿美元(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5年)。从各国或地区与城市“文化产业
18、”、“创意产业”、“版权产业”发展现状(见表1.1)来看,它们在产业年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方面都比各自所在地区的平均水平要高。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首次将创意产业理念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提出,并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手段。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磅,占gdp的5%,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2002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成为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约有12万家创意产业公司在“
19、部际商业注册机构”注册,雇用人数达190万,其后继续增长,成为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美国是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2002年版权产业产值达到1.25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2%。据统计,到2001年,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351亿美元左右,约占国内总产值的5.24%。阿特金森和科特于1998年明确指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经济,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而创意经济则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美国人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己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在东方
20、,新加坡在大胆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上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姿,其发展策略聚焦于艺术、文化、设计、软件、广告、建筑、产品、媒体等领域,旨在追求卓越水平、推广艺术文化、与世界沟通,并提倡对艺术的全面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其本土的设计师与创意产品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平面设计、动画、时装、美食均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日本则以动漫产业为创意产业平台,大大增加了国民经济的收入。现在日本动漫作品已经风靡全球,动漫产业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已经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韩国、中国台湾、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制定了支持本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台湾和香港在创意产
21、业方面走在内地之前。2002年台湾就推出了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计划,以“产业”结合“空间”的发展战略,选择台湾五个城市的酒厂和仓库,规划成五大创意文化园区(黄淑晶,2005)。香港贸易发展局2002年推出香港的创意工业研究报告,2003年9月香港大学受政府委托,进行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调查。(范霞,2006)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也认识到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极端重要性,纷纷争装“创意引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明确提出打造“中国创意产业之都”,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达96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了全市生产总值的14%。2006
22、年上海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674.5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6%。近年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已排名全国第5位,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深圳提出“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渐形成,各地的创意产业扶持政策逐步确立,与此同时,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也日渐成熟,创意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7年,创意产业开始了集聚发展之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天津、重庆等城市纷纷建
23、立了创意产业园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持续升温。表1.1 各国、地区或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国家/地区/城市产业概念年份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产业年增长率/gdp年增长率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美国版权产业2002年12540亿美元12%3.19%/1.39%1147万(8.41%)英国创意产业2002年809亿英镑8%6%/3%(19972003)180万(2004年)加拿大版权产业2002年534.08亿美元5.38%90万澳大利亚版权产业1999-2000年192亿美元3.3%5.7%/4.85%(19962000)34.5万(3.8%)新西兰创意产业2000-2001年35.26亿新
24、西兰币3.1%4.9万(3.6%)新加坡创意产业2000年50亿美元3.2%17.2%/10.5%(19862000)7.9万(3.8%)日本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13万亿日元2.6%韩国文化产业2003年370亿美元6%27.7%/6.1%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2000年7020亿台币5.9%10.1%(19982000)33.75万(3.56%)中国香港创意产业2001年461.01亿港元3.8%(53.%)伦敦创意产业2002年260亿英镑-11.4%(19952000)52.5万(资料来源: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编,创意产业,2005;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创意产业基
25、线研究,2003;牛维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2007)1.1.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少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缺乏产业链。很多的园区仅仅是一种产品的集散地, 比如影视节目的制作,缺乏产业链形态的经营。其产品太单一, 收入很简单。实际上, 没有产业链的产业园趋于同质化。二是市场寻求不足。创意做的很好, 但是产品卖不出去。离市场还有一个转换的过程, 还有很长的距离的时候, 不是去问市场有什么需求, 而是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先设计出来, 并没有考虑产业化的空间有多大。在这个时候好多企业没有收入, 形成恶性循环。三是缺乏品牌。创意作品做完以后, 没有出色的品牌
26、推介, 就没有办法进一步推动下游厂商跟进, 初创型企业也不可能全部自己来做所有的衍生市场。缺乏品牌的作品不可能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一般来讲最后都会慢慢的名存实亡。四是缺乏特色。众所周知,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搞动漫基地、传媒基地和影视基地,但是定位雷同,使自身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出来, 就缺乏竞争力了。1.2 研究意义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目前,国外虽有不少关于创意产业的论著和创意产业发展的报告,但对创意产业范围的明晰界定、发展模式等理论研究,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还没有成熟的定论。在国内,对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更为缺乏。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需要集群的互动和
27、企业的地理集聚,而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以形成规模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各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创意产业往往是集聚发展的。创意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某些地区(例如在影视艺术基地、科技园,以及艺术院校附近)集聚,文化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集聚和互动,形成独特的集群发展环境。全球著名的创意产业区,如纽约的soho、米兰的秀场(show place)和日本三岛町文化创意产业区等,无不是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而发展成功的典型例子,成为地区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新动
28、力。无论是基于对新经济形态的研究,还是服务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实践,理清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脉络,进而探寻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杭州为切入点,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特征,寻找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差距,探讨相应对策,并提供政策建议,以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更为完善的外部条件。1.3 研究框架和创新点1.3.1 研究的框架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由于研究对象创意产业集聚区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创意产业,故有必要对于相关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利于论文的进一步展开。从创意产业的定义与特征分析入手,并以此为核心意义贯穿之后的每个章节。从杭
29、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生与发展为源头,得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特性;从杭州城市内部发展的中观尺度,分析了杭州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特征和条件;最后,分技术政策和组织政策两个层面,提出加速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1.3.2 创新点本文将创意产业界定为以个人创造力为产业附加值,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为价值实现方式的产业,并着重指出创意产业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是其外在的显著特征,产业门类之间互相交融和衍生是其内在的本质特征,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互相依存性和渗透性决定了其行业界限的模糊性。通过对园区和企业的实地考察与深入访谈,对杭州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驱动
30、因素的不同总结了三个集聚特征,并对杭州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作了对策分析。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研究现状创意产业发展思想的先驱是熊彼得。他在创新观点中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等形成的创新(joseph schumpeter, 1912)。而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对文化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在早期经济学文献中可以寻得许多对文化产业或文化产品的论述,斯密、马歇尔、凡勃伦、凯恩斯对此都有各自的真知灼见。文化经济学 (cultural economics)这个词汇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正式出现在期刊上,而且
31、出版了文化经济学学报(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另一方面,在主流经济学圈子里颇具权威性的经济文献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的分类里,至今文化经济学还没有单独的项目,仅被归于其它专题(other special topics)中。而创意产业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论题,是近年各国十分重视的前沿领域。当代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economy),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
32、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1986)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的创意产业理念的明确提出者是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小组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两次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并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英国关于创意产业的定义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沿用。根据这个定义,英国政府把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原创性高
33、或创新性高三个原则作为标准,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从专利授权角度出发,认为创意产业主要包括版权(copyright)、专利(patent)、商标(trademark)、设计(design)等四项产业,并由此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john howkins,2003)。因此,创意产业可界定为“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本质是用创意资本投入把所有产业联系在一起”。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角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产
34、业的文化经济学。他认为,创意产业是“提供给我们宽泛地与文化、艺术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相联系的产业和服务(caves, 200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蒙特利尔会议上定义创意产业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业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霍金斯(2003)对美国的创意经济核心产业界定为研发、出版、软件、电视与广播、设计、音乐、电影、玩具、游戏、广告、建筑、表演艺术、工艺、电玩、时装和艺术等十五个行业。凯夫斯(2004)认为与文化有关的创意产业包括了书籍、杂志印刷业、视觉艺术(油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演唱会、舞蹈)、有声唱片、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时装、玩具和游戏等。
35、作为战略管理学派的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企业集群,指地方企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他从培育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的环境角度,提出了钻石模型。本文受“集群”、“本地化网络”等概念和理论的启发,通过分析各行为主体的活动及其之间的联系互动,来探究创意产业的发展。allne j.scott在城市的文化经济意象制造产业的地理一书中探讨了地理是怎样在地方和全球的尺度下深刻塑造现代文化经济的体系和动力机制,并因此影响了文化产品的外在和内涵。他认为来自特定地方的商品,具有高度可识别性,地方的形象和本质使这些
36、产品天生具有各种独有的优势,因此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更强大。本文也将从地方文化特征的角度,探讨其对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其后他又在文化产业:地理分布与创造性领域一文中指出,地理基础对理解文化产业中的创造和创新过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以地理为基础的文化团体是一种积累的文化资本的储藏室,而制度基础能够进一步保持文化资本,这种制度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马歇尔(marshall,1919)用的“产业氛围”一词所说的东西;基于生产制度与地理环境的整合机制分析,得出了文化经济组织具有聚合倾向的结论。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理查德弗罗里达教授的创意阶层的兴起(the ries of craevtie class)(2
37、004)从职业的分类而不是从部门和行业的分类来分析和定位创意产业,并基于创意经济增长3t(技术、人才、宽容)原则3t原则是指,有创造力的人喜欢住在技术(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包容宽松的环境(tolerance)三因素排名很高的城市。提出了全球创意指数。以3t(见图2.1)为基础的各种创意指标已经开始运用到各个城市的创意评价中。他和irene tinagli合作的在创意时代的欧洲(europe in the cerative age)(2004),构架出欧洲创意指数,将15个欧洲国家与美国在国家整体创意水平上做了比较;2005年他与kevinstolariek合作,从
38、地理、语言、文化、当地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对加拿大蒙特利尔大都市区的创意水平作了因素分析。2002年john kreidle主持的针对硅谷文化创新所提出了创意社区指数(craetive community index)。这些引起了人们对于创意指标的可量化的研究和分析,引发了人们对于一个城市怎么样才能激发创意活力,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机制,才能汇聚大量创意资源的深入思考。但这种用产业范畴来界定创意产业的方法也引起了各位学者的巨大争议,原因在于它常常把行业内从事非创意性工作的人也纳入到创意行业中,如守门人和清洁工,由此带来了创意产业就业人数的大大增大。鉴于此,佛罗里达(2002)提出了用“创意阶层”来界定
39、创意产业的人数和规模。其中,“创意阶层”主要包括从事创造创意思想的“超创意核心人员”(如科学家、工程师、大学教授、诗人、小说家、艺术家、表演家、演员、设计者和建筑家等处于“思想领导地位”的人),也包括“创意职员”,即在高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工作并从事创意问题的解决的人。由此划分方法,可把创意产业中未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排除在外。图2.1 3t指标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资料来源:florida,richard and irene tinagli. europe in the creative age. february. 2004/acrobat/eu
40、rope_in_the_creative_age_2004.pdf2.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也已有相当的基础,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的出版,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著作的发表,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的研究,成果是显著的。就目前的研究领域和成果而言,比较偏向于产业的功能和案例分析,即从宏观产业发展或者微观个案角度入手较多。从整体上来看,研究尚未跟上飞速发展的现实,主要缺乏体现在:对总体发展战略的研究不够;对国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的研究还十分肤浅;对美国、英国及欧盟其他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各自特色与取向还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因此,我国创
41、意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一个更加富有开拓性的理论先导,需要与全世界创意产业专家共同探讨它的发展、危机和困境,共同寻找未来发展的道路。香港大学(2003)把创意产业直译为“创意工业”,从创意生产系统研究角度出发,把创意工业定义为“一个经济活动群组,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及知识产权以生产并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与服务,更可望成为一个创造财富和就业的生产系统”。 香港(2003)把多项产业纳入创意产业的范围,并依其属性分为3大类。也即,文化艺术类(如艺术品和古董及工艺品、音乐、表演艺术)、电子媒体类(如数字娱乐、电影与录像带、软件与计算机、电视与电台)和设计类(如广告、建筑、设计、出版)。台湾(20
42、04)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具体为“文化创意产业”,最早由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定义为“源自创意与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具体而言,“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而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 台湾(2004)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十个项目、十三个产业。也即,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装置)、表演艺术(音乐、戏剧、舞蹈)、文化展演设施和传统民俗文化(文建会管理范畴)、出版、电视、广播、电影(新闻局管理范畴)、设计产业和休闲软件(经济部主管范畴)等十个项目;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
43、业(文化艺术核心事业)、工艺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设计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广告产业和创意生活产业(产业延伸部分)等十三个产业、分属三个类别。上海市(2005)从物质生产功能角度出发,认为创意产业是“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上海市(2005)的创意产业主要界定为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五大类,并涉及38个中类、55个小类行业。国内林拓教授在世界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一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态
44、势已呈现出与城市竞争力共生共荣的趋向,而文化产业及其集聚地之间具有一定共生关系。由此出现了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的反思。区域的经济变化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各地的特征是多方面变化的综合反映。因此,对区域发展问题的分析,需要强调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其次,单纯依赖外力(外来资本以及本地自然资源察赋等),可能造成脆弱的国民经济,而扎根于特定国土上的企业集群更加重要。王缉慈从创意产业的主要来源出发,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一般具有三个含义:l)来自创造力和智力财产,又称智力财产产业(ip产业,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ustry);
45、2)来自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交融,又称内容密集型产业(content-intensive industry);3)来自创意人群发展创造力的文化环境,往往与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概念交叉使用。(王缉慈,2005)从区域研究的视角,王缉慈教授认为应有如下的转变:从单个产业的发展转到跨部门或产业别的价值链分工活动的发展;从政府的立场转到企业的立场;从国家和区域内部的视角转到地方和全球相互作用的视角;从游离的企业个体转向企业集群;从片面强调培育大集团转向促进大中小企业形成生命共同体;从片面强调硬环境转向发展软环境。她在地方发展的层面上,探讨我国城市发展创意产业集群的背景条件,并对国
46、内两个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城市北京与上海的创新性产业作了比较研究。她认为企业集群形成机制基本的方向是自发的或者说是市场的,因此在缺乏产业经济基础和创新的社会文化基础的地方,不可能短期的人为的生造出企业集群来。但是完全依靠自发形成而没有人为的努力,也不能使企业集群健康持续的发展。厉无畏(2006)在创意产业导论一书中提出,创意产业内涵的关键是强调创意和创新,从广义上讲,凡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通常我们把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乏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称为创意产业。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探讨3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探讨3.1 创意产业的概念和行业界定“创意产业
47、”(creative industry)或称“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y),也被理解为“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如英国采用)、“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如澳大利亚采用)和“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y,如美国采用)。简单而言,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产业。如前所述,各国(地区)学者对创意产业内涵理解都是非常接近的,即“强调创造力对经济的贡献能力”,定义着眼于整个产业链,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产业源头、产业化路径和产业的社会效果,特别强调核心源头,即创意。但
48、在创造力范畴理解上有分歧,因而造成创意产业的行业界定有分歧。各国(地区)学者对创意产业的外延界定虽有差别,但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和设计类等视“个人创造力”为生命的产业。在产业类别上可分为核心产业和外围产业。核心产业主要集中在内容生产环节上,而外围产业也可称为支持产业,主要集中在分配和交换环节上,涵盖了旅游业、教育培训业和餐饮业等。本文认为,创意产业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是其外在的显著特征,产业门类之间互相交融和衍生是其内在的本质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互相依存性和渗透性决定了其行业界限的模糊性。发达国家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更多地强调了文化和艺术创造力等非物质服务功能;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
49、阶段,更多地强调了创造力的物质生产功能,因而创意渗透的行业较宽泛,创意产业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发展理念,而非具体行业。由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不同,这种行业界定上的差异是合理的,更贴切本国(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重点行业方向。进而言之,创意产业的原始定义是“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赋”,其更多地强调了一种发展理念,而不是具体的某些产业。因此,对创意产业的行业界定或人为统一都是不必要的。在发展实践中,各国(地区)可以在各自发展的具体国情下界定各自创意产业的行业范畴。且这些界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理应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势改变而改变。杭州市(2008)的创意产业主要界定为文化艺术、影视传媒、信息服务
50、、设计服务、时尚消费、咨询策划等领域。3.2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因此,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1)文化产业制作和销售活动;(2)文化传播服务;(3)文化休闲娱乐服务;(4)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5)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6)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自从创意产业概念出现之后,就一直和已有的文化产业概念和行业范畴混淆起来。由于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和互相渗透的产物,而呈现出三大特征:不确定性、外部性和产业组织的分散性。从狭义上理解
51、,创意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的高端。但从广义上理解,创意产业是一种思想产业、观念产业和高端产业。因而其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产业的领域,而且涉及到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高创造力的各种行业,居于各产业的高端位置。在二者联系方面,创意产业代表着文化产业的创新部分;在二者区别方面,创意产业内涵和文化产业内涵完全不同。二者虽然均强调创新精神、创造才能、技术和产品的更新对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等,但在新经济和知识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创意产业概念趋向泛化,因而所对应的具体产业门类走向虚化,更多地强调了一种发展理念,侧重培养和激励全社会创造意识的方面,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这就造成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行
52、业界定是不一致的。具体而言,我国的文化产业着重提供精神文化性质的产品和服务,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不但服务于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还服务于生产领域的附加值和产业结构提升的要求,具有“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因此,不能把创意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只是两者内涵有交叉部分。2005年12月北京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融合“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分歧,是对二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融合和沟通。具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都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其内容既包括了文化产业创新的一面和创意产业文化的一面,又强调了文化产业创意源头的一面和创意产业重视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高端位置和重要价
53、值,从而提出“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文化产业的子范畴,是文化产业中重视创新的部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创意产业源于文化产业,又高于文化产业;其次,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创意产业的子范畴,是创意产业中以文化内容为主要产品和服务的部分。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中界性概念可以很好融合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共性。本文认为虽然在产业概念界定上,创意产业应该包括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产业,即包含所有创新性服务和产业。但国际上实际界定创意产业范畴时,其主线仍是与文化、艺术相关的行业;在统计相关产业数据时,也是统计和文化、艺术相关的行业。就象英国国家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nesta,
54、 2003)的观点“创意是在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所有新奇和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上,只是一般英国人使用的创意一词仍是艺术上和文化上的东西”。因而,中文的概念应区分“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并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实证研究更为科学和精确,本文最终的理论和实践指向也是“文化创意产业”。3.3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1)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组织集群化创意产业多是由创意天才、艺术家和有技能的人创办的,因而其企业组织形式多以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me)甚至是微小企业(员工在2-3个人之间)为主,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nesta,2003)。依据中小企业存在理
55、论,在企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可以凭借部门内的外部经济来弥补自己在企业内部规模经济方面的不足,用灵活多样的网络性市场交易合约替代官僚性质的科层性企业组织合约,并通过知识的累积性增进和信息的节约而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因此,创意企业呈现小型化、扁平化、个体化、灵活化的特点,“少量的大企业,大量的小企业”成为其创业的普遍现象,并由此形成的网络化现象特别突显。(2)是高附加值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创意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因此文化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
56、艺术的交融和升华,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对其相关的产业部门具有很强的价值渗透性。(3)以符号和象征性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品即是具有符号和象征性的产品,并具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特征,其基本经济价值源自它们的文化价值。由于文化价值不在于使用价值而在于观念价值,而观念价值(如品牌、偶像、卡通形象等)具有价值不可估量性,因而创造出的经济价值也是无法衡量的。(4)具备新经济特征新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知识密集性,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科技产业的所有特征。即,创意产业需要多样化技术的融合、需要良好发展的ict(计算机技术)基础设施为顾客服务和it制造基础技术。对此,坎宁安(20
57、04)认为创意产业可捉到大量“新经济”企业的动态,这是如“艺术”、“媒体”和“文化产业”等词汇所无法做到的。scott(2005)也认为创意产业是新经济的一种形态,“创意产品”己成为新经济企业的实践模式。因此,创意产业的本质可以自认为是新经济的重要元素,也是区别于一般文化产业等的核心要素。(5)产业载体主要是现代服务业生产者服务是广义“中介经济”的一部分,包括金融、法律以及一般的管理事务、创新、开发、设计、行政管理、人事、生产技术、维修、运输、通讯、批发分销、广告、公司清洁服务、安全和仓储等(sassen,2005)。由此可见,生产者服务业与创意产业有许多共同的部门,其共同属性是具有中间产品性质。因此,创意产业发展载体主要存在于现代服务业中,并占据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杭州汽车租赁合同与杭州长租公寓租赁管理协议
- 2025版国际贸易欺诈防范与信用评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行业品牌授权合同
- 二零二五大连情感修复与离婚协议执行合同
- 2025版数字媒体广告投放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产业化合作经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化带搭棚改造与美化合同
- 2025版自驾游汽车租赁服务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停车场冬季清雪与安全管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顶级中介房屋买卖担保协议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的应用
- 2025年甘肃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
- 高二班主任班级管理课件
- 侵蚀性葡萄胎护理查房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校招:招商银行试题及答案(可下载)
- 2025年安防生产行业技能考试-安防工程企业技术人员能力验证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道集合-单选题)
- 2025年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际营销中心管理办法
- 无痛人流知识课件
- 全国律师会费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