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11-30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传统方向和新领域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最大得益是,既有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创作论等精品力著的问世,又有季羡林、杨周翰、贾植芳等前辈专家的身体力行, 他们为中国比较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开启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如今,我们已拥有学科理论研究、中外文学文化关系、比较诗学、华人流散文学、文学人类学、形象学、译介学、生态文学批评、 宗教与文学关系等多个稳定的传统学术方向和新兴研究领域,其领军人物和活跃在学坛的中青年学者, 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学术研究中坚力量,预示着我们学科的未来后继有人并发达兴旺。(一)传统方向学科理论、 国际文学关系、
2、 比较诗学和华人流散文学研究,是我们比较文学复兴时就有的传统研究方向。1.国际文学关系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对比较文学具有基础性和起始性的意义,钱钟书先生早在80 年代就说过“要发展我们自己的比较文学, 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清理一下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循此,大家渐次深入文化层面,或抉隐钩沉、考辨梳理、还原交流史实,或立足于新文学的发生去考察异国文学资源的变异转化、作出新的诠释和认识等,成果丰硕,人才济济。若从国别文学之间关系的角度看,有季羡林、郁龙余,赵毅衡、刘海平,孟华、钱林森,卫茂平、杨武能,李明滨、陈建华、汪介之,严绍璗、韦旭升、王晓平和严明等的中印、中英、中法、中德、中俄和中日韩文
3、学关系研究;以及中外文学思潮及相关专题研究,如赵毅衡的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研究,解志熙的中国唯美-颓废主义和存在主义研究,艾晓明、罗钢、罗成琰、李庆本等的中国浪漫主义思潮研究,温儒敏、陈国恩等的中国现实主义研究;孙乃修、尹鸿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孙玉石、吴晓东、尹康庄的中国象征主义思潮研究;戴锦华、孟悦、杨莉馨等的女性主义思潮研究等等。若从中国文学主体创造角度来梳理、研究外来文学的传播、影响和接受来看,则突出体现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来文学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两大类,乐黛云、赵瑞蕻、彭定安、王富仁、孙乃修、杨武能、刘海平、孟华、王宁、高旭东等人的研究著作,以及200
4、5 年由乐黛云教授主编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是这方面研究的佼佼者。若从研究基础的资料整理来看,则出版了一批费时费力的中外文学关系的综合性史著,如贾植芳、陈思和主持的 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范伯群、 朱栋霖主编的 中外文学比较史( 1898 1949),唐正序、陈厚诚主编的20 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李万钧的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周发祥、李岫主编的中外文学交流史,夏康达、王晓平主编的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等。而钱林森教授主持的两套大型丛书,即八卷本的 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学交流史,是这方面研究的宏大结集。难能可贵的还有3 点:其一,对“异国形象”的关注研究,一直属于传统国际文
5、学关系研究的范畴,而到当代,因借助于符号学、接受美学等理论与方法论,使之体系化为“形象学”的研究。孟华教授是其在国内学界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推进者,周宁教授的成果令人瞩目,而张哲俊、蔡春华、高鸿、马丽莉等一批青年学者的著作,则反映了形象学研究的勃勃生机。其二,许多学者在发掘和梳理交流史实的同时, 还对国际文学关系的发生机制和深层原因做出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严绍璗教授提出在民族文学视野下探讨双边或多边文学文化关系的“文学发生学”,是在确立“文学变异体”概念的前提下,通过历史文献实证和多维理论分析来还原“文学变异体”产生的历史场域,其对切入焦点的拷问启示和破解疑难的学术自信,显示了其敢于理论创新的魄力。
6、其三,严明、孙逊、宋莉华等从事传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教授,运用比较文学理念与方法所进行的东亚汉文学和诗学比较研究, 不仅都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省部级奖, 而且还对我们开拓学术研究增长点富有启迪。2010-11-302. 比较诗学研究我们 30 年的比较诗学发展脉络,可分为3 个阶段并各有标志性成果问世:1.19781988 年是其开创与奠基阶段。重要论著有: 1979 年钱钟书的 管锥编 、王元化的 文心雕龙创作论,1981 年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和周发祥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 1988 年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等,为比较诗学研究做出了坚实铺垫。 2.1988 1998 年是其体系化尝
7、试阶段。主要著述有:1991 年黄药眠、 童庆炳的 中西比较诗学体系、卢善庆的 近代中西美学比较,1992 年周发祥与陈炎合著的中西比较美学大纲,1993年乐黛云、叶朗、倪培耕主编的世界诗学大辞典, 1994 年张法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等。上述著作既有对中外诗学比较的逻辑起点、可比性等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有对相近诗学范畴和命题作横向比较和具体探究,并将比较诗学研究引向深入。3.1998 2008 年是比较诗学的多元拓展阶段。主要成果是饶芃子、周宪、曹顺庆、 余虹、杨乃乔、 陈跃红等人的相关论著。 其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 如曹顺庆的 中外文论比较史上古时期( 1998 年)不惟探讨了比较诗学的
8、基本理论与方法,还突破了囿于中西的惯例, 把研究视野拓宽至印度、 东亚和阿拉伯等文论领域; 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日益丰富,如王岳川对 20 世纪西方文论的系列研究,王宁对后现代文论的系列研究,戴锦华对电影文本的文化诠释,王一川的形象学诗学研究等;其研究的层次不断拓展,既有兼具系统性、导论性和实践性的陈跃红的 比较诗学导论 ,又有对诗学比较研究作哲学思考的杨乃乔的 悖立与整合 、余虹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等。可见,比较诗学研究正方兴未艾并渐入佳境。3. 华人流散文学研究。中国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起始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台港文学引发的最早关注东南亚文学,再发展到对北美、 欧洲、澳新等
9、区域的海外华文文学或华裔文学的全面研究。从 1982 年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研讨会算起,至今已召开了14 届全国性学术年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原先囿于中文或外文的二分研究出现了交叉和汇合,打破语言樊篱并扩展为跨语言界的华人流散文学研究。而且,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先后建立了海外华人/华裔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其研究对象也转为对“华人流散文学”的总体观照。饶芃子、刘登翰等教授撰文,主张从诗学层面入手来建构海外华人文学研究的学科理论,获得了同行学者的积极呼应,并提出了有关华人流散文学发展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诸如华
10、人文学的本土性、流散性与现代性问题,海外华人文学的世界性、边缘性与跨文化性问题, 海外华人文学的文化诗学和艺术审美问题,海外华人文学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建设问题等。 这是既同国际流散文学研究同步、又具中国比较文学本土化特点并富有问题意识的学术方向。(二)新兴领域1.文学人类学研究从 1987 年弗雷泽的人类学巨著金枝 中译本问世以来,各地出版社相继推出人类学译丛、比较研究丛书和民俗文化丛书,促进了国人知识结构和学术理念的更新。进入 90 年代,学界对相关译介引进加以反思,提出了本土发展的新目标。 文艺争鸣、 上海文论、 文艺研究等杂志先后组织了专题论坛或专家笔谈,以推介这一边缘学科的动向与成果。
11、1991 年方克强的文学人类学批评,首次尝试对其在我国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而萧兵、叶舒宪、臧克和等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徐新建主编的西南研究书系,彭兆荣教授主编的“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等,是有相当份量的学术成果。 1997 年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优秀教材比较文学,书中增设了“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专章,这表明:文学人类学研究已从边缘登堂入室为学科的新兴教研领域, 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 四川大学、 复旦大学等还先后招收了文学人类学(或称文艺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四川大学还成立了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10-11-30迄今为止,文学人类学学会已先后举办三届年会
12、。萧兵、叶舒宪、徐新建、彭兆荣等在新世纪又先后推出了 20 余部学术力著,一方面凸显了其在跨学科研究方面的高度自觉、大胆探索及宝贵经验, 也体现出知识全球化时代人文学科的创新动力及其影响: 既启发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再认识、人文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又坚持学术研究与现实责任相并重。 其敏锐回应包括四川地震等社会现实问题并获取社会效应,是其最大的亮点。2.译介学研究“译介学”作为国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专门术语,80 年代就已出现在比较文学导论和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中。之后,谢天振于1994 年推出其个人论文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又在国家级优秀教材比较文学中,以两万字的篇幅推出“译介学”专章。接着,他又接连推
13、出两本专著译介学、翻译研究新视野和教材译介学导论。在这些论著里,他对译介学理论作了比较深入和完整的阐述,并完成了对译介学理论的基本建构。在译介学理论的推动下,2004 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批建立了国内首个独立的翻译学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近年来,我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王宏志、郑海凌、许钧、王宁、王向远等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探索;卫茂平、王向远、谢天振、查明建、孟昭毅、李载道等编著了文学翻译史或翻译文学史;而在个案研究方面,王友贵、廖七一、宋炳辉、郝岚、杨柳等人对林纾、周氏兄弟、胡适、林语堂等中国现代翻译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也均作出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论述。但必须指出,在这一领
14、域的成绩,远远不止上述几本著作。3.文学与宗教的跨学科研究文学与宗教的跨学科研究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并产生了学术影响。以季羡林、张中行、孙昌武、蒋述卓为代表的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奉献的是数年一剑的厚实著述。而刘小枫、刘洪一、刘勇、杨剑龙、王列耀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学文化关系研究,杨慧林、刘耘华、张西平等进行着的西方传教士与中国文学文化关系研究,朱维之、梁工的圣经与西方文学关系研究等,则拓展出中西宗教文化文学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众多增长点。严家炎教授主编出版的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是中国文学与佛学、基督教、伊斯兰文化等多元关系探讨的新成果。在教典翻译和学刊结集方面,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在香港和大陆先后出版了“历代基督教思想学术文库”、“宗教与世界译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下册体育课程安全保障计划
- 以建模教学为翼展数学应用之翅:探索数学教育新路径
- 以市场化思路构建可持续农村金融生态的探索与实践
- 以实证研究探究体裁分析法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 以学为鉴:高中物理学习档案助力学习评价的深度剖析与个案解读
- 高校音乐室管理工作计划
- 2025行政办公室数字化转型工作总结与计划
- 二下语文期末复习计划资源共享平台
- 北京市西城区市级名校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自贡市衡水一中富顺学校2025届化学高二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质量风险识别项清单及防控措施
- 【课件超声】常见的超声效应与图象伪差
- 202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外墙保温、真石漆工程施工方案
- 自然指数NatureIndex(NI)收录的6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
-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课件-高二心理健康
- 老年人健康管理随访表
- 物理学与现代高科技课件
- 一亩茶园认养合同
- 2022年镇海中学提前招生模拟卷科学试卷
- 变电站新建工程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