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与指导_第1页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与指导_第2页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与指导_第3页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与指导_第4页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与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与指导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如何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在每一堂语文课上,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文:前言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过去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脑,培养

2、学生搜索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这也使新时期语文教学、新时期语文教师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怎样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突出了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其中尤其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更为关键,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一新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从课程目标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力求在本质上创新。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设计。在教学上则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这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提出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一、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缺失。今天我们强调“自主学习”是和过去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在以往的语文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种情况目前虽然有所改变,但仍不如人意。如果我们稍加留心,还不时能听到课堂里老师这样的指令:“这个句子谁来读给我听听?”“这个问题谁来回答我?”“我再给你们3分钟”传统教学语文中,老师“主宰”或“驾驭”

4、课堂的欲望还是十分强烈。教师习惯于在学生面前扮演渊博的师长角色,尽展“师者”之风采,却浑然不顾课堂的效益。特别是语文教师,那课文中生动的情节总会让一些教师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但这博古通今、天马行空的永远是老师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能力,它除了赢得学生佩服的眼光之外,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得到。往往听了这样的课后,私下了解学生,反映都不尽人意。传统语文教学中没有合作学习方式。既是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也很少,绝大多数流于形式。很多老师对课堂还是拿捏不准,怕放而乱,收而死。或是老师直接支招:“大家从某个方面考虑后再小组讨论交流”形同虚设。因而,学生的分组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已己为主、

5、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填鸭式”教学模式里没有学生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教师俨然“传道、授业、解惑”身份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幼苗。担心学生不会学、学不好,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仍然不少见。还有就是有的老师本身素质不高,在教学中没能很好的抓住有利的教学机会,不能给予适时的启发,使得很好的学生探究学习机遇一晃而过。二、语文课堂教学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呼唤。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

6、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旧教学体系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的偏颇。上面说过传统课堂中注入式教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作用。究其指导思想: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只是教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从而压制了学生的思考力、主动性和独立创造精神。在这样指导思想下产生以“重教法轻学法”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教学方式显然不符合学生主体发

7、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它不可能也从来没有处理好教法和学法两者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学自身发展规律及原则的要求。教育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则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教师:一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在了解和熟悉学生学习实际的前提下,精心选择、设计教学方法;二是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再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进步中体会

8、快乐,使其想学、乐学、用功去学。三是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教学过程,探索知识的究竟、揭露知识的本质,培养其自学和探究能力,使其会学、善学。(三)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首先,中学阶段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此时他们兴趣广泛,对世界充满幻想,正是采取最有效方式来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大好时机。其次,这时候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去时期,促使教师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以更好、更科学的方式加强我们的课堂教学。再次,这个时期的学生适应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加之他们的“成人感”,希望能和老师、家长平等相处,更喜欢自己组织活动或是与别人合作的活动,在活动中显现自己的能

9、力。在老师的点拨下,他们已能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四)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可标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才是学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因学而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落脚点和归宿”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今天的语文课堂,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出现了重教法更重学法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自主、合

10、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必然结果。三、抓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改变过去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而作为我们教师相应的要转变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去。新课程改革实验,使教师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

11、战。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怎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呢?(一)改变课堂教学的主体,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命题,较之我们以往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内涵可以通俗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1、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实践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

12、,从而主动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家长的嘱咐、教师的督察、同学的竞争、学习的奖励等,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学习的外在动力。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在动力才是产生有效学习的关键。一般说来,初始时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要求他们用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在动力是不现实的。对于这个时期学生来说,最好的内在动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的欲望,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为此,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

13、习动机。语文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一位老师教群鸟学艺,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群鸟”是指哪些鸟,它们要学什么“艺”,向谁“学艺”,学会了没有等。教师即时把学生零散的问题总结显示出来,再由学生整理、归并,成为共同性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哪些。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如“哪些鸟仍旧不会搭窝?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教师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分析原因。最后,教师用课件创设了一个情境:森林里举行“鸟居展”。很多鸟在小燕子的窝前流连忘返,希望小燕子介绍它的窝是怎样搭成的。老师指导:

14、你能当小燕子来介绍一下吗?要是凤凰也来到了“鸟居展”,小燕子会向她说些什么?在这些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2、主动引导学生走进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师预设的,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学目标既有教师预设的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但笔者认为:“自主”也是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和学习进度。例如,教学朱自清散文春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始时,有的学生建议老师先教,学生跟着读;也有的学生

15、要求自学;有的则要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等。这时,我有意识地集中部分学生提议,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伙伴之间有集体读的,互教互学等,没有按照老师的指令划一的要求,面面俱到的学习,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再拿上面说的群鸟学艺和春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且有时提的还很多,怎么办、课堂怎么操作?结论是:这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要在

16、尊重学生自选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来决定。语文教学中,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进度,学得快的可以拓展阅读大量课外材料,学得慢的能保底就行,教师不必“包揽”实践证明,这种“包揽”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3、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古诗王维使至塞上,老师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自主选择的幅度就更大。4、学生对自己的学习

17、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指点学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使其对自己的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份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更利于以后的教学。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此时,老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当学生为学习的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师要做适当的集中;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当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要设计精当的练习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18、(二)、语文教学中,改变“一个人学”为“小组一起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消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1、使小组合作开成为可能。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

19、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在教学高尔基海燕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来鼓励学生:(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自主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

20、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还是以教学海燕为例,由于这是篇很适合朗读的优美散文诗,所以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并分析,然后再选择相应的其它段落学习,然后在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周评价,一段时间后对每周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个人或小组学习的结果。我的这些精心付出,得到的是学生还我的一个又

21、一个惊喜。2、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能感到学习是具有意义的。基于这种认识,语文课应当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学生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使其个人保持成就感。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创作、表演,也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们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也激发了集体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两

22、小儿辩日一文时,我先要求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两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后再进行辩论,由朗读到脱离课本。经过演练,从中推选出三组在全班进行辩论赛。朗读时,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字正腔圆,语气强烈。另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次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节奏明快,针锋相对。孔子曰:“吾不能决也。双方斗为平局,不分胜负。”“哦!”全班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我接着说:“孔子当年判平局反映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孔子还活着,当代的孔子会怎么样裁判呢?”学生抢着答:“仍然是平局。”“为什么?”班级一下子热闹起来:“因为两

23、个小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两个小儿观察事物光凭直觉,被一些表面现像所迷惑。早晨、中午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太阳大小也相同,只是背景不同罢了。”等等。以辩论的形式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牛郎织女时,在预习了课文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用表演的方式演课本剧。于是分四组,每组推荐一名组织者,大家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讨论分组合作。一会工夫,节目就开始了,牛郎、老牛、哥嫂、织女、两个孩子、王母娘娘、旁白、天兵天将等人先后出场。生动的话语,巧妙的加工,既有形象的动作,演员有声有色声泪俱下,达到入情入境,与作者

24、产生共鸣。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习兴趣。3、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成员分工。如在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员、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上角色。小组成员按基础编号。把学习任务按难易切分排列,如1号任务最易,2、3、4号难度逐步递增。每位同学按分工对号入座,完成一项任务,然后全组交流。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切分。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项,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流。特级教师盛新凤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了四项学习任务: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同学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

25、当播音员的同学练习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同学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这样,小组成员扬长避短,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至于全班同学的合作学习,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同学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现在我们的作文讲评,一位同学的习作一出现,就有很多同学争着提意见。提意见固然也需要,但我们要引导学生先看到这位同学在习作中倾注的心血,多看看他的习作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养成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别人的良好心态。4、为合作学习创设机会。在检查课前预习效果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在上每节新课之前,可先给学生出示几个预习提纲,

26、将生字、新词的掌握,课文读通、读懂等任务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将预习的成果在小组中予以交流。这样不但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而且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丰富了课堂教学中有关知识资料的准备,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增强了预习效果。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茅盾白杨礼赞时,我抓住文章为什么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逐步统一了认识:白杨树生长环境广阔无垠的黄土高原的不平凡;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枝叶向上,没有倒垂的;白杨树精神的不平凡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精神和我们民族不屈的斗志。教学效果

27、要比老师面对面的说教好得多。当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困难时,我会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我设计的奥运场馆”这篇作文时,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篇想象作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的想象往往空洞、贫乏。我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大家大胆想象未来的生活,你一言,我一语,思想放开了,想象丰富了,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都有血有肉,情神并茂。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听、说的习惯。教学实践当中,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有些学生害怕出错,不愿发表意见,结果在合作学习时往往只是个别学生唱主角。针

28、对这一现象,要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且给后进生多一点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我时刻提醒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善于鉴别、思考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是各抒己见,要经常鼓励学生要学会鉴别、思考他人的见解,对他人好的见解要学会赞赏和欣赏。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而且可以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善于辩论的习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看法,谁是谁非呢?往往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这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要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明辨是非,

29、以理服人。对于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还可以开展小组间的辩论赛活动,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三)、在坚持学习主体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方式”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语文“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按自己的水平去“读读、想

30、想、划划、说说、写写”以外,传统的属于教师的某些活动也可让学生来尝试参与,教者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探究学习方式的三个阶段(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语文学科的“情境”包括现实生活情境、用语言文字等虚拟的情境,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提出和梳理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方法的指导。(2)尝试体验实践阶段。这个阶段,学生要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对于语文学习来说

31、,或通过阅读进入作品特定的情境,使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或收集课文内外的多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这时,教师作要做点拨提示,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材料,以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重点要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规律-关于语言的、关于文学的、关于人文的规律,认识它们的价值。在方法的指导上,教师不是自己来讲解,而是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适时推广,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尝试、体验、实践应力求充分,避免匆匆忙忙走过场。(3)表达交流小结阶段。学生探究的结果,要通过表达外显化,通过交流合作互补。这个阶段学生的活动要形成结论,用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

32、果,进行答辩等。教师要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把结论扩展和深化,有的问题一时不能得出答案,可以存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对于探索的过程、方法、结论,师生共同小结。有些学习内容还可以拓展延伸,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阅读类似题材或体裁的文章,扩大视野。2、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1)培养探究学习意识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

33、学们一定会和语文成为好朋友,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你能像书中的学生一样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我能不能学好语文?”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再如:教学三个太阳一课,老师板书课题后激趣:现实中只有一个太阳,那么文章中出现了“三个太阳”,是怎么回事?这样由学生的发现一步步激起他们学习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学生有问题要准许他们

34、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增进他们的知识。他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并尝试着去解答自己提出的疑问,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展开问题,训练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对狐狸有什么样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有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不同的看法,教师应予肯定。但指出,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

35、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是不好的。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完后,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现在有人提出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新修建圆明园,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长此以往,学生通过日积月累,渐渐的会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2)教给学生自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那么在课堂上会很踊跃地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根本就发现不出问题,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通过课文标题发现问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花朵呈现五颜六色有其内部生理因素,也是外部客观环境早成的结果,更有人工的原因。那么,这些原因分别是怎样对花儿颜色的形成产生影响的?二是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以郭沫若的石榴为例:文章说“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夏天的心脏”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许多课文后前面都有练习内容,往往揭示出了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