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的母亲、知识目标: 理解、积累 “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 ”等词语。 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能力目标: 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2010-03-12 13:34:41来源: E 度社区复制链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了解课文围绕第一本书叙写的几个故事和人物 ; 在读析中去品读富有深刻内涵和启示作用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角色替换中去理解第一本书中所拥有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去感受作者寄予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 在设想探究中去初步认识生活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问题,在合作对话中去解决问题,享受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去思考生活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如何去战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法。4. 列夫 托尔斯泰目标定向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进行 肖像描写 ,并体味其作用。2学习 欲扬

3、先抑 的写法。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 肖像描写 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课时安排五再塑生命【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2 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和体验,理解莎莉文老师的精神境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 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发奋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重点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难点 】区分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意思及作者感情六雪一 .教学目标1能简单陈述 鲁迅的生平和代表作, 了解 “鲁迅

4、 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 社会人 生的自然及 自然美 ,对于他是没有意义 ”的精神,并能用其解读文章。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找到作者在文中描绘的三种雪景 及作者分别采取什么态度,并能寻找关键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3深入体会作者作为思想斗士的性格,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二、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 整体感 知、理清 思路 ,深入理解作者对 “暖国的雨 ”、“江南 的雪 ”、 “朔方的雪的不 同态 度及原因。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3 选择合理 的切入点,短文长教,突出重点 ,领会深意。4创设恰当的情境,跨越时空界限,感知鲁迅先生的情感。七雷电颂知识目

5、标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 的能力。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情感目标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1、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2、体会象征含义,学习修辞手法教学难点: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巴金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2 、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3 、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义 海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体会其深刻的内涵。2. 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3.

6、 品味文章的语言。4. 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设计思想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2. 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情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 象征手法的理解。2. 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组歌教学目标: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体会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3 学写散文诗。教学重难点: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11、敬畏自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学习

7、作者语言。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教学难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罗布泊教学目标:一、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二、 学习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三、 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汲取历史教训 ;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教学思路: m 旅鼠之谜 教案一、 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2 了解课文 “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

8、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3 引导学生从 旅鼠的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其它问题。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全文通过 “我”和丹尼斯的对话,主要围绕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使人们对其有了全面的认识。 学习本文, 应全面了解这三大奥秘。 全文一共有二十八个自然段,集中交代旅鼠奥秘的从第七段到十七段。 主要分析这一部分, 概括三大奥秘。教学难点:了解课文 “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文章内容浅显易懂, 但是文本体裁比较特殊, 满足了记叙文的六要素, 又穿插着说明文的列数字的方大雁归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9、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体会 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训练学生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大雁归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二)过程与方法目

10、标1 、体会 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训练学生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1 、体会 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训练学生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雁归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

11、的感情。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十五 喂出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2锻炼想像能力。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篇科幻小学想像手法的运用,来理解本文是怎样利用想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人性的多面性。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这一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云南的歌会 教学 设计教学目标:1 、

12、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2 、能结合 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3 、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教学重点:1 、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2 、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教学难点:能结合 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教学步骤:17 端午的鸭蛋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知识与能力:1 体会 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 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过

13、程与方法: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2 、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重点、难点:1 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2 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十八 吆喝教学目标1 、 速读课文 ,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 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 思路 ,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3、 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4、 分析文中的表达手法 ,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5、 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6、 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

14、,培养学生 对生活的关注。教学重点1、 理解本文的 语言特色 ,感受民俗文化 的魅力。2 、 理解作者的 写作 思路及材料安排的有序性 , 及过渡方面的技巧。十九春酒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 其作用。2 、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过程与方法1 、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2 、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 人情之美, 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l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

15、主题的作用。2 、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3 、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20. 俗世奇人【学情分析】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文字简单,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生动有趣,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文章中的一“俗 ”一 “奇 “,安排得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富有特色的语言,都是值得学生探讨的话题教学目标:1 、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 、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 “奇 ”在哪里;3 、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1 、了解故事情节;2 、分析人物形象;3 、品味语言特色教学难点:1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2 、品味语言二十一与朱元思书

1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背诵并默写全文。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德育目标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17、者,窥谷忘反”的含意。二十二五柳先生传【教学目标】、五柳先生传教案所预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五柳先生传教案所预定学生需要达到的过程和方法目标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二十三马说 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短文 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2掌握短文中的主

18、要 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 议论方法 。二十四 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方案A)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 的精神。教学重点1翻译并背诵全文。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方案A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 的精神。教学重点1翻译并背诵

19、全文。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25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二六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 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 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2. 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 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教学难点】1. 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2. 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

20、特点二七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4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5 通过 “妙点 ”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 “妙”和 材料处理的精当。教材分析:重点难点: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3 通过 “妙点 ”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 “妙”和 材料处理的精当。 教学目标:二八醉翁亭记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