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30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这腰鼓,使恬(tin)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kng)奋了。b.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y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u)知识。c. 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pn)繁,而且声调忧郁(y)。d. 在山麓(l)、沟壑、河谷、湖泊(b)、海洋等比较低洼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它震憾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b. 金吾不禁的那

2、元霄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c.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d.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州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诗文里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 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古诗文的领域,寻觅到汉语的源头活水,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a. 隐藏理想侵入b. 隐藏思想侵入c. 蕴藏理想潜入d. 蕴藏思想潜入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 2017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

3、,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b.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c.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d. 交警部门对“酒驾”“醉驾”“毒驾”等行为实行零容忍,这让群众拍手称快。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针对市民出行困难的问题,大家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b.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对居家防控疫情的相关措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c.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等诱发的。d. 4月24日,随着最后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愈,今天武汉重症病例实现清零。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

4、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她的颁奖词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a. 看的是病,救的是命;开的是药,给的是生b. 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c. 开的是药,给的是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d. 开的是药,给的是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命二、(12分)7.古诗文填空。(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 (陶渊明桃花源记)(2)潭中鱼可百许头,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3)_,_。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诗经郑风)(4)气蒸云梦泽,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8.名著阅

5、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傅雷家书(节选)一天练出一个concerto(协奏曲)的三个乐章带cadenza(华彩段),你的technic(技巧),真可以说是惊人。你上台的日子还要练足八小时以上的琴,也叫人佩服你的毅力。孩子,你真有这个劲儿,大家说还是像我,我听了好不flattered(得意)!不过身体还得保重,别为了多争半小时一小时,而弄得筋疲力尽。从现在起,你尤其要保养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fresh(饱满)的精神。好比参加世运的选手,离上场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调养得健康,精神饱满比什么都重要。所谓the first prize is always“luck”(第一名总是“碰

6、运气的”)这句话,一部分也是这个道理。目前你的比赛节目既然差不多了,technic(技巧),pedal(踏板)也解决了,那更不必过分拖累身子!再加一个半月的琢磨,自然还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不用急,不但你有信心;老师也有信心,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存了“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那样的心,包你没有问题。(1954年12月27日)(1)傅雷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下列不属于他翻译的作品是a.欧也妮葛朗台b.约翰克里斯朵夫c.艺术哲学d.战争与和平(2)从上文看,临近比赛,傅雷从哪两个方面对儿子提出了建议?三、综合性学习(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传承文化,走进成语

7、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9. 概括以上三则材料主要内容。10. 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两人一组,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

8、着”“众多”描述,哪组描述更好?为什么?11. 仿照例句,补写句子,使其语意相通,构成排比。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第二部分 阅 读(40分)四、(17分)(一)(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2. 结合诗中有关词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13. 请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二)(11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9、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14. 选文中点明“核舟的主题”的句子是:_15.

10、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尝贻余核舟一 (2)启窗而观 (3)其两膝相比者 (4)佛印绝类弥勒16. 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请从上面三段文字中分别找一点理由。17. 第三段中鲁直“如有所语”、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等语句突出说明了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五、(23分)(一)(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马拉利的账单马拉利怀揣一本烫金的鲁宾逊漂流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心跳得跟战前的鼓点一样。“唉,还有比我更惨的吗?父母离异,自己无家可归。可怜的奶奶,不要再为我失眠了,你的马拉利长大了,你的马拉利会学有所成的,让父母们后悔去吧!可他们又有什么

11、可以责备的呢?如果他们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我会在他们向我道歉前扑向他们的怀抱。”即便如此,马拉利也想过放弃,毕竟他还是一个11岁的孩子。“前面还剩两人!”冷冷的天,马拉利手心全是汗,他心里默念:“也许馆长会一时马虎呢,愿上帝保佑我!”“下一位!”馆长声如洪钟。马拉利感觉自己站在了众目睽睽的断头台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焦心的事呢?“我还没看完,我还不想”然而鲁宾逊漂流记却滑到了馆长面前。“马拉利是吧,瞧,这本书你已经借一个月了,其他人还等着看呢。”馆长的目光落在借阅卡的“借书时间”一栏,还有那个在马拉利看来最要命的数字。它是多么明显呀,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恐怕是马拉利一生最艰难的10秒,他低着头像

12、罪犯一样等着刽子手的屠刀。此时,玻璃窗上正照出马拉利那副缺衣少食的寒酸模样,外面是从积雪上呼啸而过的寒风,更远处是这个意大利小镇高高的灯塔,宛如一片枯黄的叶子,摇摇欲坠。馆长似乎发现了什么,但他两次欲言又止。“退你80里拉,拿好钱,亲爱的马拉利同学。”马拉利得救了!三天时间过去了,强烈的负罪感在无情的吞噬着马拉利年轻的心。然而,这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战斗。马拉利又来到了馆长的面前。这一次,马拉利显得更加紧张。“退你80里拉,拿好钱,亲爱的马拉利同学。”馆长慈祥地看着眼前这个狼狈的学生,像在等他说出什么令他欢愉的话来温暖这个实在太冷的冬天。马拉利决定向馆长坦白一切。“哦,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你想说什么

13、呢?你借的书都看懂了吗?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要向老师提问。要知道,你们是小镇的希望,是意大利的希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个坚强明理的孩子!”听完馆长的话,马拉利心里有如翻江倒海,整个人像一株被注入了新生的枯树苗。从那以后,马拉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会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多年后,事业有成的马拉利准备回母校了却他多年的心事。然而,馆长已经去世了。同事在收拾馆长的遗物时,发现他笔记本里有这样一页:“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从我第一眼见你,就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那天,我读懂了你的难堪。在借书时,我让你交30里拉钱作为押金,在退我书时,你偷偷把“3”改成了“8”,变成了80里拉,这

14、样你就可以从中得到50里拉,这对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意大利的老人,我本想狠狠地批评你一顿然后把你扭送到校长面前。但我深知那不是你所需要的。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宽容你,并决定通过这种方式长久地资助你。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今天,你以全校最优秀学生的身份毕业了,明天,请不要忘了回来支付你的账单。”18.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他心里默念:“也许馆长会一时马虎呢,愿上帝保佑我!”19.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秘密”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从那以后,马拉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会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20. 如果你是马拉利,看到文章结尾馆长留下的这封信后

15、会怎么做?21. 阅读全文后,你最欣赏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二)(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自然界的变化,奥妙无穷,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身兼动物、植物的奇特生物。冬天的形状完全是虫,夏天的形状又像是草,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冬虫夏草。清代的蒲松龄写得好:“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界物理信无穷。”那么,这冬虫夏草究竟是怎样“变化生成一气通”的呢?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生息着一种叫蝙蝠蛾的昆虫,就像许多蛾类生物一样,蝙蝠蛾在长出翅膀之前,也经过蛹状幼虫阶段。蝙蝠蛾的幼虫极喜低温环境,它们生活在地表之下,以植物的根茎为食。当大雪飘飞的冬季来到时,

16、它们纷纷潜伏于冻土层中。等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气温逐渐上升,蝙蝠蛾幼虫就会来到土壤表层开始它们漫长的4年虫生。这是蝙蝠蛾本来应该拥有的正常虫生,然而偏偏在蝙蝠蛾极喜的生存环境里还有另外一种生物也同样极喜低温和高海拔,那就是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同样喜欢低温和高海拔的虫草菌与蝙蝠蛾所不同的是虫草菌生活在地表上。分别生活在地面和地下的两种生物,本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当虫草菌孢子随着雨水渗入地下,如果机缘巧合,孢子正好和蝙蝠蛾幼虫遭遇,便会粘附在蝙蝠蛾幼虫身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出牙管,这些尖状的牙管通过蝙蝠蛾幼虫的口腔、气孔等一切可能的通道侵入其体内,并在它的体内形成真菌丝。真菌丝

17、充分利用蝙蝠蛾幼虫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在其体内迅速蔓延,把它的“五脏六腑”消耗得一干二净,真菌丝也就充满整个虫体。一种异物无端侵入体内并且不断蔓延,小小的蝙蝠蛾幼虫虽然也会为此烦躁、痛苦,它在人类看不到的地下苦苦挣扎。但最终,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表面看来,蝙蝠蛾幼虫仍然是一条虫的样子,实际上只是一个僵死尸体的空壳。到了夏季,冰冻的表层土壤消融,土壤温度升高,真菌丝就会穿通虫壳,破土而出,并逐渐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一个菠萝状的囊壳。到此,原本普通至极的蝙蝠蛾幼虫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之后,和同样普通至极的虫草菌珠联璧合,就生成了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的变化是这样奇特,其神奇的功

18、效也非常之多,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早在1757年的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文房肆考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名叫孔裕堂的人,他的弟弟患虚弱症,出汗极多,但又怕风怕冷,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房门紧闭,处在帐中,仍然有怕风怕冷的感觉。得病三年,医药无效,病情愈来愈

19、严重。后来有位亲戚从四川来,送他3斤虫草,他每天用虫草与肉类炖食,竟然一天天好起来,不久就完全痊愈。冬虫夏草这一奇特的高原精灵功效卓著,而采集又特别困难,所以愈觉珍贵,身价百倍。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22. 文章第段中介绍蒲松龄描写冬虫夏草的诗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3. 文章第段详细介绍了冬虫夏草形成四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其第二、第三阶段的内容。冬季,虫草菌孢子渗入地下与蝙蝠蛾幼虫相遇,孢子粘附在对方身上;_夏季,真菌丝破土而出,穿透虫壳,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2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20、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25. 冬虫夏草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第三部分 写作(50分)六、作文(5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课堂上,一向沉默寡言的我,竟然鼓足勇气,回答了同学们都不敢回答的问题,博得了阵阵掌声;舞台上,我第一次发现:我竟有如此曼妙的歌喉,连我自己都陶醉不已;跑道上,为了集体的荣誉,没想到我竟爆发了如此巨大的能量,夺得了金牌看来,我对自己还不是很了解,也许是没有胆量,也许是没有机会,也许是没有动力原来,我很优秀、勇敢、善良、理智、高尚、成熟当然,也许很自卑、自私、狭隘、小心眼、暴躁请你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件事情,一个画面,一个

21、人物,以“原来,我很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答案与解析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30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这腰鼓,使恬(tin)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kng)奋了。b.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y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u)知识。c. 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pn)繁,而且声调忧郁(y)。d. 在山麓(l)、沟壑、河谷、湖泊(b)、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答案】d

22、【解析】【详解】d湖泊(b)p。故选d。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它震憾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存在。b. 金吾不禁的那元霄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c.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d.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州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答案】c【解析】【详解】a“震憾”应为“震撼”;b“元霄”应为“元宵”;d“南极州”应为“南极洲”;故选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诗文里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

23、、古奥的 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古诗文的领域,寻觅到汉语的源头活水,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a. 隐藏理想侵入b. 隐藏思想侵入c. 蕴藏理想潜入d. 蕴藏思想潜入【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空:“隐藏”指隐蔽、躲藏。“蕴藏”指蓄积、深藏未露。根据后文“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可知此处应填“蕴藏”。第二空:“理想”指人的憧憬与向往;心绪,心思,心情。“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观念的意思。根据前文“古奥的”可知此处应填“思想”。第三空:“侵入”,强行进入。“潜入”,暗中进入。根据后文“古诗文的领域”可知此处应填“潜入”。故选d。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

24、的一项( )a. 2017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b.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c.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d. 交警部门对“酒驾”“醉驾”“毒驾”等行为实行零容忍,这让群众拍手称快。【答案】b【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捉襟见肘”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此处属于望文生义。点睛:本题考查学

25、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针对市民出行困难的问题,大家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b.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对居家防控疫情的相关措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c.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等诱发的。d. 4月24日,随着最后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愈,今天武汉重症病例实现清零。【答案】d【解

26、析】【详解】a语序不当,应改为“提出并讨论”;b成分残缺,应去掉“通过”,或者去掉“使”;c句式杂糅,可去掉“诱发的”或“的主要原因”;故选d。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她的颁奖词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a. 看的是病,救的是命;开的是药,给的是生b. 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c. 开的是药,给的是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d. 开的是药,给的是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句

27、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仔细阅读这段话,作为医生,根据常理应该是先看病后开药,故排除c、d。而a是一般医生都做得到的,而原文说胡佩兰是仁医,是济世良药,应该是更高境界的心和情,排除a。所以选b。二、(12分)7.古诗文填空。(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 (陶渊明桃花源记)(2)潭中鱼可百许头,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3)_,_。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诗经郑风)(4)气蒸云梦泽,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答案】 (1). 土地平旷 (2). 屋舍俨然 (3). 皆若空游无所依 (4). 日光下澈 (5). 青青子佩

28、 (6). 悠悠我思 (7). 波撼岳阳城 (8). 欲济无舟楫【解析】【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旷、俨、澈、撼、楫。8.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傅雷家书(节选)一天练出一个concerto(协奏曲)的三个乐章带cadenza(华彩段),你的technic(技巧),真可以说是惊人。你上台的日子还要练足八小时以上的琴,也叫人佩服你的毅力。孩子,你真有这个劲儿,大家说还是像我,我听了好不flattered(得意)!不过身体还得保重,别为了多争半小时一小时,而弄得筋疲力尽。从现在起,你尤其要保养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fresh(饱

29、满)的精神。好比参加世运的选手,离上场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调养得健康,精神饱满比什么都重要。所谓the first prize is always“luck”(第一名总是“碰运气的”)这句话,一部分也是这个道理。目前你的比赛节目既然差不多了,technic(技巧),pedal(踏板)也解决了,那更不必过分拖累身子!再加一个半月的琢磨,自然还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不用急,不但你有信心;老师也有信心,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存了“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那样的心,包你没有问题。(1954年12月27日)(1)傅雷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下列不属于他翻译的作品是a.欧也妮

30、葛朗台b.约翰克里斯朵夫c.艺术哲学d.战争与和平(2)从上文看,临近比赛,傅雷从哪两个方面对儿子提出了建议?【答案】(1)d(2)保重身体,精神饱满。加强心理修养,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平常心)。【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战争与和平不是傅雷所译,战争与和平最为经典的译本为董秋斯翻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58年版本。故选d。(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好比参加世运的选手,离上场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调养得健康,精神饱满比什么都重要”可得:保重身体,精神饱满。根据“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存了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那样的心”可得:加强心理修养,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平常心)。

31、三、综合性学习(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传承文化,走进成语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9. 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10. 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两人一组,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

32、“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哪组描述更好?为什么?11. 仿照例句,补写句子,使其语意相通,构成排比。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答案】9.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0. 甲组更好。理由示例;甲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示性比较强。 11. 示例:它像一首歌,用音符演奏着青春的喜怒哀乐。【解析】【9题详解】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成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33、材料二则反映了成语逐渐被人忽视的现象;材料三借用关文正的话,点明“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的观点然后综述即可。抓住“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10题详解】要求学生首先表明观点,再结合内容、作用和寓意三个方面切入阐明理由本题答案倾向于甲组,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11题详解】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修辞格式为主的仿写。例句使用比喻,将“成语”比喻成“一首诗”,随后解释“成语”和“诗”的共同之处,其句式结构为“它像,用着”。示例:它像一支曲,用音律勾勒着心灵的百转千回。第二部分 阅 读(40分)四、(1

34、7分)(一)(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2. 结合诗中有关词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13. 请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答案】12. 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13. 用衬托的手法,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形象。根据题目中的“采莲”可得采莲女的勤劳。“荷叶罗裙一色裁”写采莲的衣饰,“芙蓉向脸两边开”写莲花与采莲女的脸庞交相映照,可知采莲女的

35、美丽。“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写采莲女的行动,表现了她的活泼,富有活力。【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意为:朵朵荷花,迎风盛开,姑娘脸庞,相映成辉。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采莲女之美。(二)(11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

36、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14. 选文中点明“核舟的主题”的句子是:_15.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尝贻余核舟一 (2)启窗而观 (

37、3)其两膝相比者 (4)佛印绝类弥勒16. 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请从上面三段文字中分别找一点理由。17. 第三段中鲁直“如有所语”、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等语句突出说明了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案】14. 盖大苏泛赤壁云。 15. (1)赠、赠送 (2)打开、开启 (3)靠近 (4)像 16. 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窗上刻是东坡的文句 三人位置东坡居中 17. 说明雕刻技艺娴熟、高超。(意思对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盖大苏泛赤壁云”意为: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这句话点明了核舟的主题。【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

38、实词。(1)句意为:(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赠、赠送。(2)句意为:打开窗户来看。启,打开、开启。(3)句意为: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4)句意为: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苏轼是主要人物。窗上所刻文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前赤壁赋,皆是苏轼所写。根据“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可知,苏轼在三人中位置居中。因为以上三点,所以介绍船上人物时,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如有所语”是鲁直的神情,“神情与苏、黄不

39、属”是佛印的神情,可知王叔远雕刻的人物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珠可历历数也”本来核舟就极小,船上人物就更小,佛印脖子上带的佛珠之大小也可想而知,如此细小的佛珠,居然可以清楚地数出来。从这三个细节里,可以看出核舟作者王叔远雕刻技术的高超,印证了首段中的“奇巧”一词。【点睛】译文: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40、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1、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五、(23分)(一)(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马拉利的账单马拉利怀揣一本烫金的鲁宾逊漂流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心跳得跟战前的鼓点一样。“唉,还有比我更惨的吗?父母离异,自己无家可归。可怜的奶奶,不要再为我失眠了,你的马拉利长大了,你的马拉利会学有所成的,让父母们后悔去吧!可他们又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如果他们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我会在他们向我道歉前扑向他们的

42、怀抱。”即便如此,马拉利也想过放弃,毕竟他还是一个11岁的孩子。“前面还剩两人!”冷冷的天,马拉利手心全是汗,他心里默念:“也许馆长会一时马虎呢,愿上帝保佑我!”“下一位!”馆长声如洪钟。马拉利感觉自己站在了众目睽睽的断头台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焦心的事呢?“我还没看完,我还不想”然而鲁宾逊漂流记却滑到了馆长面前。“马拉利是吧,瞧,这本书你已经借一个月了,其他人还等着看呢。”馆长的目光落在借阅卡的“借书时间”一栏,还有那个在马拉利看来最要命的数字。它是多么明显呀,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恐怕是马拉利一生最艰难的10秒,他低着头像罪犯一样等着刽子手的屠刀。此时,玻璃窗上正照出马拉利那副缺衣少食的寒酸

43、模样,外面是从积雪上呼啸而过的寒风,更远处是这个意大利小镇高高的灯塔,宛如一片枯黄的叶子,摇摇欲坠。馆长似乎发现了什么,但他两次欲言又止。“退你80里拉,拿好钱,亲爱的马拉利同学。”马拉利得救了!三天时间过去了,强烈的负罪感在无情的吞噬着马拉利年轻的心。然而,这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战斗。马拉利又来到了馆长的面前。这一次,马拉利显得更加紧张。“退你80里拉,拿好钱,亲爱的马拉利同学。”馆长慈祥地看着眼前这个狼狈的学生,像在等他说出什么令他欢愉的话来温暖这个实在太冷的冬天。马拉利决定向馆长坦白一切。“哦,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你想说什么呢?你借的书都看懂了吗?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要向老师提问。要知道,你们是小

44、镇的希望,是意大利的希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个坚强明理的孩子!”听完馆长的话,马拉利心里有如翻江倒海,整个人像一株被注入了新生的枯树苗。从那以后,马拉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会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多年后,事业有成的马拉利准备回母校了却他多年的心事。然而,馆长已经去世了。同事在收拾馆长的遗物时,发现他笔记本里有这样一页:“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从我第一眼见你,就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那天,我读懂了你的难堪。在借书时,我让你交30里拉钱作为押金,在退我书时,你偷偷把“3”改成了“8”,变成了80里拉,这样你就可以从中得到50里拉,这对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意大利的

45、老人,我本想狠狠地批评你一顿然后把你扭送到校长面前。但我深知那不是你所需要的。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宽容你,并决定通过这种方式长久地资助你。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今天,你以全校最优秀学生的身份毕业了,明天,请不要忘了回来支付你的账单。”18.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他心里默念:“也许馆长会一时马虎呢,愿上帝保佑我!”19.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秘密”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从那以后,马拉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会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20. 如果你是马拉利,看到文章结尾馆长留下的这封信后会怎么做?21. 阅读全文后,你最欣赏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答案】1

46、8. 这一句属于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拉利改动押金后的侥幸、恐惧心理。 19. 马拉利还书时,把押金30里拉改成80里拉,馆长退还押金时还给马拉利80里拉。 20. 示例:如果我是马拉利,我会把我的爱心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让这种爱心传递下去。(言之成理即可。) 21. 示例一:我欣赏馆长,因为他有一颗宽容之心,同时也很讲究教育的方法。他发现了马拉利的错误做法后不但没有揭穿,反而继续支持着他,很有爱心,同时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示例二:我欣赏马拉利,因为他虽然不幸,但他很好学,对改借书押金有强烈的自责,事业有成后有知恩图报之心。【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根据“心里

47、默念”可知这是对马拉利的心理描写。联系前文内容可知,马拉利把借阅卡上的“30”改成为“80”,此时面对馆长,他怕对方发现,被扭送到校长那里,同时也有一些侥幸,希望馆长一时马虎,没有看出来。所以这处心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惧与侥幸。【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联系文本末段馆长笔记里的“在借书时,我让你交30里拉钱作为押金,在退我书时,你偷偷把3改成了8,变成了80里拉,这样你就可以从中得到50里拉,这对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可知这句话中的“秘密”指的是马拉利还书时,把押金30里拉改成80里拉,馆长退还押金时还给马拉利80里拉。【20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比如

48、:如果我是马拉利,我会来到馆长的墓碑前,向他表示感谢,感谢他对自己的帮助,同时也会像馆长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2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马拉利,一个馆长,欣赏哪个都可以,围绕人物的品质表述理由即可。可以欣赏馆长,因为他不仅给一个贫穷的孩子帮助,而且维护了他的自尊,他有宽容善良的心。可以欣赏马拉利,因为他虽然擅自修改了押金条,让自己获利,但他这样做实在是因为生活所迫,另外,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也有着深刻的自责,事业有成以后,还特意回到母校了却自己的心理,有知恩图报的心。【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49、、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自然界的变化,奥妙无穷,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身兼动物、植物的奇特生物。冬天的形状完全是虫,夏天的形状又像是草,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冬虫夏草。清代的蒲松龄写得好:“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界物理信无穷。”那么,这冬虫夏草究竟是怎

50、样“变化生成一气通”的呢?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生息着一种叫蝙蝠蛾的昆虫,就像许多蛾类生物一样,蝙蝠蛾在长出翅膀之前,也经过蛹状幼虫阶段。蝙蝠蛾的幼虫极喜低温环境,它们生活在地表之下,以植物的根茎为食。当大雪飘飞的冬季来到时,它们纷纷潜伏于冻土层中。等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气温逐渐上升,蝙蝠蛾幼虫就会来到土壤表层开始它们漫长的4年虫生。这是蝙蝠蛾本来应该拥有的正常虫生,然而偏偏在蝙蝠蛾极喜的生存环境里还有另外一种生物也同样极喜低温和高海拔,那就是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同样喜欢低温和高海拔的虫草菌与蝙蝠蛾所不同的是虫草菌生活在地表上。分别生活在地面和地下的两种生物,本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当虫草菌孢

51、子随着雨水渗入地下,如果机缘巧合,孢子正好和蝙蝠蛾幼虫遭遇,便会粘附在蝙蝠蛾幼虫身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出牙管,这些尖状的牙管通过蝙蝠蛾幼虫的口腔、气孔等一切可能的通道侵入其体内,并在它的体内形成真菌丝。真菌丝充分利用蝙蝠蛾幼虫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在其体内迅速蔓延,把它的“五脏六腑”消耗得一干二净,真菌丝也就充满整个虫体。一种异物无端侵入体内并且不断蔓延,小小的蝙蝠蛾幼虫虽然也会为此烦躁、痛苦,它在人类看不到的地下苦苦挣扎。但最终,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表面看来,蝙蝠蛾幼虫仍然是一条虫的样子,实际上只是一个僵死尸体的空壳。到了夏季,冰冻的表层土壤消融,土壤温度升高,真菌丝就会穿

52、通虫壳,破土而出,并逐渐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一个菠萝状的囊壳。到此,原本普通至极的蝙蝠蛾幼虫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之后,和同样普通至极的虫草菌珠联璧合,就生成了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的变化是这样奇特,其神奇的功效也非常之多,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早在1757年的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

53、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文房肆考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名叫孔裕堂的人,他的弟弟患虚弱症,出汗极多,但又怕风怕冷,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房门紧闭,处在帐中,仍然有怕风怕冷的感觉。得病三年,医药无效,病情愈来愈严重。后来有位亲戚从四川来,送他3斤虫草,他每天用虫草与肉类炖食,竟然一天天好起来,不久就完全痊愈。冬虫夏草这一奇特的高原精灵功效卓著,而采集又特别困难,所以愈觉珍贵,身价百倍。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22. 文章第段中介绍蒲松龄描写冬虫夏草的诗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3. 文章第段详细介绍了冬虫夏草形成的四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其第二、第三阶段的内容。

54、冬季,虫草菌孢子渗入地下与蝙蝠蛾幼虫相遇,孢子粘附在对方身上;_夏季,真菌丝破土而出,穿透虫壳,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2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25. 冬虫夏草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答案】22. 承接上文冬虫夏草“身兼动物、植物”的表述;引出下文“变化生成一气通”的介绍;增强文章的文学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23. (1). 孢子萌发的牙管通过多种通道侵入蝙蝠蛾幼虫体内,并在它的体内形成真菌丝; (2). 真菌丝以蝙蝠蛾幼虫体内的有机物为营养,在其体内迅速

55、蔓延,最终充满整个虫体。 24. 不能去掉。“某些”对冬虫夏草的“直接抗病功能”做了限定;如果去掉,就扩大了它的范围;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5. 生长于高原,具有身兼动物、植物的奇特性;功效神奇、卓著;采集特别困难。【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段作用。阅读前后文可知,本段引用蒲松龄的诗,是对第一段中的“身兼动物、植物”的进一步介绍,本段末句“这冬虫夏草究竟是怎样变化生成一气通的呢?”引出下文对冬虫夏草形成过程的介绍。从表现形式上,引用古诗,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五段中的“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出牙管,这些尖状的牙管通过蝙蝠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