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982年美联储解决通胀问题的研究_第1页
1979―1982年美联储解决通胀问题的研究_第2页
1979―1982年美联储解决通胀问题的研究_第3页
1979―1982年美联储解决通胀问题的研究_第4页
1979―1982年美联储解决通胀问题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791982年美联储解决通胀问题的研究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了滞胀危机,美联储屈从于政府的政治压力,扩大货币供应量加深了滞胀危机。为迅速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1979-1982年间,在新任主席保罗?沃尔克领导下,美联储一改过去治理通胀不力的形象,不惜牺牲美国经济短期内的发展以降低公众通胀预期,持续的执行紧缩货币政策,建立美联储的公信力。而沃尔克在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的前提下,与政府达成了妥协保全了美联储。最终美联储成功的解决了通胀问题,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胀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 美联储;通货膨胀;通胀预期中图分类号 F820.5 F8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2、6639(2014)04-0052-0620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了滞胀危机,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美联储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解决了通胀问题,为以后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美国通胀解决主要研究集中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研究稍显不足,本文通过介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经济思想,着重剖析美联储遏制通胀的过程,对认清美联储在滞胀危机解决中发挥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一、滞胀危机的产生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入了经济领域的世界末日滞胀时代。滞胀,即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在战后二十多年一直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但

3、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了美国人心目中的噩梦。图1显示了美国70年代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变动趋势,阴影部分为经济危机时期。整个70年代失业率基本保持在6%以上,除了尼克松时期采取价格管制,通货膨胀率较低以外,其他时间总趋势升高。图1 美国70年代通胀率和失业率1从1970年到1980年的十年中,“消费价格指数从38.8到82.4(1982-1984=100)上涨了不止2倍”1。作为美国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钢铁,汽车和建筑业遭受了沉重打击,而由于石油危机爆发引起的石油短缺,使其它依靠石油作为燃料的下游工业,如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都出现了发展停滞的状况。以交通运输业为例,从1973年到1980年间,国

4、际油价从1973年的每桶3美元上涨到1980年的每桶近37美元,为抵消运送成本的提高,各大航空公司通过减少航班班次和裁员以保证公司运营。同时,燃油价格高涨,带来了更高的运输成本,这种运输成本最终转嫁到了消费商品中,进一步推高了物价。各个产业萎靡不振,失业人口增多,物价上涨,消费开支大幅度减少,造成各生产商库存积压,生产过剩危机严重,到处都是寻找工作的人群和冗长排队加油的汽车,而不知何时倒闭的工厂和物价的攀升使美国人的安全感荡然无存。从70年代开始,历届美国政府都曾试图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解决滞胀危机,但是困于政治选举的压力,为了得到更多选民的支持,不得不继续采取以拉动需求、降低失业为目标的赤字政

5、策,但政府支出增加的上限和税收减少的下限是存在的,不可能长期使用扩张型财政政策,解决这些要求只能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从1970年到1978年,阿瑟?伯恩斯成为美联储主席。伯恩斯时代,美国物价年均上涨6.5%。伯恩斯经常被诟病为了自己能获得总统和国会的支持,能够继续担任联储主席,在总统大选年提高货币供应量,以1972年大选为例,“1971年最后一季度的货币流通月增长率仅为3.2%,到了竞选年份的第一季度就一跃上升至11%”2。伯恩斯自己甚至公开承认“把物价降下来,有可能导致失业率升到无法接受的水平,而这会让国会的意图无法实现”3。伯恩斯卸任以后,毫无经验和能力的威廉?米勒只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待了

6、15个月,就使其任期内的最后8个月里,通胀率全部超过10%。二、沃尔克时期的美联储的指导思想为了解决通胀问题,1979年8月6日,吉米?卡特任命保罗?沃尔克为美联储第12任主席。与两位前任不同的是,沃尔克一直从事货币领域方面的工作,历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观察员、大通曼哈顿银行规划总监和尼克松时期财政部货币事务部副部长,1975年成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任行长。毫无疑问,在华尔街、联邦政府还有美联储工作的经历,使沃尔克具备了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成为抗击通货膨胀的最佳人选。(一)以货币主义为名,高利率治理通胀早在伯恩斯时代,美联储就宣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调控指标。但是执行力度一直不够,到了保罗?沃尔克时代

7、,美联储在1979年10月6号宣布“采用货币主义的政策来适度的增加货币供应量,减少对短期联邦基金利率的关注,将M1供给量的年增长率设定为3%-6%(后经调整为4%-6.5%)”4,美联储的这次“货币政策持续了三年,到1982年10月9日结束,被大众媒体和一些经济学家称为货币主义实验”5。实际上在美联储的三年“货币主义实验”中,货币供应量变化率变动幅度之大、之快,丝毫不符合货币主义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要求,货币存量以7.56%的年均增长率增长。如图2显示1970到1984年美国三月期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趋势图,自美联储改变操作方式以来,M1供应量的变化率浮动超过10%,远远超过货币主义所宣称的

8、增长率,可以看出美联储并没有遵循货币主义所要求的执行货币政策。图2 1970-1984年三月期M1年增长率 1正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言,“虽然联邦储备委员会使用了货币主义这样的词语来说明这次实验,但实际上执行的却是反货币主义政策,货币主义政策不仅以货币总量为目标,而是要确定一个稳定的可预告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6。沃尔克采用货币主义,改变美联储的操作方式有着自己的考虑。20世纪70年代实际利率长期低于0,债务人受益,储户受损,使美国人在长期通货膨胀中学会了先消费,后还贷的新生活方式,而这种不断借钱消费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高了总需求,过多的需求追逐有限的商品,使通货膨胀更加严重。每个人都预期通货膨胀

9、会越来越严重,这也让任何温和的货币政策不具有任何效用。只有大幅度提高利率,扼杀过热的经济,使借贷成本变高,债务人不再获得好处,才能扭转这种局面。但是以利率为调控指标的高利率紧缩型货币政策,会抑制美国经济的发展,这是美国总统和国会无法接受的。因此,当利率升高受到政府和美国民众责难时,美联储则可以很好的利用货币主义理论作为挡箭牌,遮掩真实目的。实际上,美联储在操作指引上明文规定了“联邦基金利率的波动区间要保持在8%-14%之间,如果在下次开会联邦基金利率没有控制在要求区间内,要立即知会美联储主席,由美联储主席决定是否召集委员会会议研究下一步的措施”7,可以说,美联储从来没有放松对利率的监管。 (二

10、)重塑联储形象,“信心”治理通胀70年代美联储的无能,使美国人对美联储的信心大大的打了折扣。沃尔克认为通过新的操作方式,可以重塑美联储的公信力,让美国人相信美联储以货币供应量为指标调控货币,有能力将政策长期且强硬的执行下去,直到解决通胀问题。根据罗伯特?卢卡斯的理性预期观点,美国人在消费时搜集全部信息去考虑通胀预期,他们不会像信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那样,仅仅从过去和模型推断未来。人们知道“扩张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会产生通货膨胀,所以当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时候,他们会调整他们的通胀预期”8。长期以来,由于美联储一直听从政府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人们不再相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预期通货膨胀会越来越严

11、重。因此,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短期内通胀率和失业率存在反比关系的曲线)理论不再适用,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除了制造更多的通货膨胀之外不再有效,“理性预期使美联储变成了一台通胀制造机器,且没有任何可取之处。”9因此,只有通过改变操作方式,树立美联储反通货膨胀的强硬立场,使美国人意识到美联储不会为了经济发展或者政治目的而采取扩张型货币政策,美联储的反通胀政策才会有效。正是基于这点,沃尔克以明确的、强硬的、不惜扼杀美国经济的手段来树立美联储反通货膨胀的新形象,获得美国人的信任。三、1979-1982年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一)获得金融市场的信任1979年10月6日,

12、美联储更改货币操作方式,同时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的是通过当天即时的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但是美国金融市场一开市就给了美联储当头一棒,10月9日的十年期国债利率上涨到13.86%,比美联储公布政策前提高了2.25个百分点1。一直以来,长期利率是金融市场判断通胀预期的晴雨表,长期投资会考虑通胀因素,长期利率反映了市场对通胀预期的判断。正常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的上升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长期利率应该下降才对,但由于过去美联储治理通胀不利,金融市场对美联储产生了不信任感。十年期国债利率不降反升,这意味着金融市场不相信美联储新的货币政策能取得成功,“美联储在一些年度(1966,1969,1974年)采取紧缩

13、的货币政策,但是这些紧缩政策都没有持续足够的时间降低通胀”10。如果美联储无法达成对外宣称的目标,那么沃尔克时代的美联储就会和过去一样,前功尽弃。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沃尔克领导下的美联储以一种明确而强有力的姿态采取高利率紧缩型货币政策。从1979年8月6日到1981年7月22日,联邦基金利率从10.72%一直上升到22.36%2(战后最高值)。截至到1983年5月,十年期国债利率从最高点15.32%下降到10.38%。美联储树立了强硬的抗击通胀形象,获取了金融市场的信任。(二)保持联储自身独立性美联储从建立以来,一直受到财政部影响。1951年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签订了财政部美联储协议(Feder

14、al Reserve-Treasury Department Accord of 1951),规定了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美联储“不需要总统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批准去完成目标,但美联储依然受到国会的监管,美联储必须在货币政策目标下运转,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和经济目标服务”11。因此,独立的美联储只需要根据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做出决策,但是美联储的独立性是有限的,独立并不意味着美联储能免受国会和总统的干预,国会和总统虽然不能直接控制美联储,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影响美联储的政策方向。首先,美联储的“运行机制由国会立法通过”12,“美联储必须每半年向国会提交货币政策报告,美联储主席还要参加听证会,解释货

15、币政策行为是否与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目标一致。”13其次,总统每四年任命美联储主席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负责监管美联储和货币政策”14(获得连任的总统最多可以任命四位委员)。布鲁斯?阿克曼指出,“选举周期影响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在政治家能够影响或控制中央银行政策的程度上,当选的政治家可能会明显地出于竞选目的而利用中央银行政策,政治家为了最大化再次当选的机会,往往实行扩张型货币政策,人为地制造一种经济上的繁荣景象”15。可以说,总统大选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最终的票数归属。所以,每当总统大选和国会中期选举的时候,政治家为了追求短期经济目标,追逐高就业率,都会短视的

16、选择扩张型财政政策,并利用立法威胁削弱美联储的权力,向美联储施加压力,迫使美联储采取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来推动经济发展,当选民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满意时,一般都不会让在任总统出局。以72年尼克松时期的总统大选为例,1970年财政赤字仅为28.42亿美元,1971年猛涨到230.33亿美元,1972年为233.73亿美元3,伯恩斯领导的美联储则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970年的7.17%下降到1972年的4.44%1,白宫和美联储携手为尼克松的连任成功提供了一个经济繁荣的优势。1980年总统大选将至,通胀率高达11.22%,失业率5.9%,经济负增长。美联储依然选择紧缩型货币政策,没有屈从于政府的政治目

17、的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惜一切代价地把降低通胀作为优先于经济增长的首要目标,维护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卡特只能在媒体面前批评沃尔克“僵化的货币主义方法是十分不明智的,美联储把太多的鸡蛋放在货币供应量这一个篮子里了”16。最终,卡特输掉大选。事后,沃尔克自己也认为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可能对卡特的落败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我们等不起,必须采取紧缩措施,我的美联储主席职务是吉米?卡特任命的,准备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继续投他的票,但无论怎样,除了提高利率外,我别无选择,那是我的职责所在”17。沃尔克知道,他没有机会再犯伯恩斯和米勒的错误。 里根执掌白宫后,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1981年,国会通过了里

18、根经济学的核心法案1981年经济复苏税收法案(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它依靠“减少个人所得税率,促进经济发展,在三年内逐步降低个人所得税率23%,最高税率从70%降低到50%”18。在国防方面,“1981年3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向国会提出了为期5年的、和平时期空前规模的重整军备计划”19,随着里根发表“星球大战”的演说,为了保证美国的核优势,建立导弹防御计划,将美苏军备竞赛推向了高潮。从1980年1月到1986年1月,国防开支从1423亿美元上涨至2461亿美元2,年均增长率达9.56%。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里根采取削减非国防支出,主要是社会福利支

19、出,“包括食品券、赡养儿童家庭补助、医疗照顾、失业保险金、住房津贴学生就业补助、公共服务计划等全部停办”20。但尽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缩减措施,联邦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还是从1980年的4921亿美元增至1984年的6781亿美元3。大规模的减税、庞大的军费开支、经济衰退、未能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使里根政府创造了大量的财政赤字,从1981-1985年间,里根政府的财政赤字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具体数值详见表3.1。表1 1980-1985年,美国财政赤字及债务4里根的经济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此时美国经济迅速滑坡,从该法案颁布以来,美国月度失业率从1981年8月的7.4%上升到1982年12

20、月的10.8%5。白宫和国会认为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使里根经济政策无法得以实施。美联储的行为让里根十分不满,他开始在公开场合暗指经济困境都是由美联储一手造成的,国会则更直白一些,“批评沃尔克突破良心底线,让高利贷行为合法化”21。对于是否继续坚持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屈从于政府的压力。美联储内部进行了讨论。美联储副主席弗雷德里克?舒尔茨表达了进一步紧缩货币的态度,美联储“有一个绝好的机会降低通货膨胀,接下来的四个季度(减税法案通过后)是极其关键的。首先,美国公众如果没有看到我们政策执行的效果,他们的耐心就会消失;其次,这一年的减税对经济刺激效果极大。因此我们持续保持

21、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十分重要的”22。沃尔克认为“我过去一直强调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样重要,他们都可以抑制美国的通货膨胀,事实上,美联储一直在为减少政府支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努力,财政支出越平衡,金融市场所受到的压力越少,利率就会降低”23。因此美联储继续保持高利率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了14%”24。(三)灵活变通,与政府妥协沃尔克的高利率政策如同死神一样横扫整个美国。高利率使人们向银行借贷的成本越来越高,美国人不再随意借钱消费,大量产品积压在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手中,他们只能关闭店铺和厂房,导致大批工人失业,消费需求进一步下降。1979-1984年美国经济指标详见表3.2。表2 1

22、979-1984年间美国经济数据123利率高企让美国人苦不堪言,经常有美国人“到华盛顿美联储总部大台阶前抗议示威”25,把美联储称为“放高利贷者”26。而美国人对经济状况的不满让大选将近的总统和国会十分头疼。为了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美联储不惜扼杀美国经济,不惜得罪总统和国会,表面上看起来,沃尔克维护了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紧缩的货币政策执行的一帆风顺,但是从政治方面看,美联储一直受到国会的威胁,包括众议院多数派领袖吉姆?莱特在内的许多参议员和众议员对沃尔克评价甚低。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认为“美联储应该成为财政部的一部分,这样总统才能控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他们飙升的利率”27。如果美联储走得太远

23、,国会只需要重新制定法案,就可以让美联储变成直接附属于财政部或其他行政分支的普通机构。经济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保罗?沃尔克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能机动灵活的运用货币政策,在合适的时机适当的放松货币政策与政府达成妥协。同时,定期与各大政治利益集团及代表会面,甚至包括对美联储怀有敌意甚至反对的国会议员,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沃尔克与里根之间1982年2月15日的一次会面,双方就货币政策的分歧进行了一番讨论,正如里根在日记中写到:“我和保罗?沃尔克的关系有了新的突破,就利率下降问题达成了共识,他认为到六月份我们可以将短期利率下降3-4个百分点”28。到1982年7月和8月,联邦基金利率分别下降两个百分点,国会

24、则于1982年8月19日通过了在三年内增税683亿美元的法案4。1982年9月,通货膨胀率下降到5.04%,是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的最低值,美联储终于战胜了通货膨胀的顽疾,美联储重新恢复了在美国民众间的信誉,也就不再需要关注货币供应量了。在1982年10月5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上,委员为以9:3表决同意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回利率。四、结论在沃尔克领导下,美联储遏制了长达十余年的高通胀。可以说,美联储从1979年8月以来,一直延续到1982年10月的高利率政策不惜牺牲短期内经济发展,彻底消除通胀预期。沃尔克强硬的连续性的高利率政策重新树立了美联储的新形象,重塑了美联储政策的可信度,让美国民众和

25、企业相信,如果通货膨胀再次升高,沃尔克有能力将通胀扼杀在摇篮里。以史为鉴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首先,良好的货币政策必须具备延续性,直到公众彻底消除通胀预期,改变消费行为,达到一种“在长期内,对价格上升的预期不会对经济造成影响”29的局面。其次,美联储过去时常屈服于政府的政治压力,无法执行正确的货币政策。因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能否正确且持续地执行,取决于美联储是否能维持自身的独立性。再次,美联储的独立并不是绝对的,美联储主席在某些时候必须以灵活变通的方式,与政府达成某种妥协来保全自己。 参考文献1美乔纳森?休斯,路易斯?P?凯恩.美国经济史M.邸晓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p642.

26、2美威廉?格雷德.美联储M.耿丹,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p323.310 Arther Burns.The Anguish of Central BankingEB/OL.http://lectures/1979.pdf.2014-05-14.4Federal Reserve Bulletin.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Act Changes in Bank Lending PracticesM.Federal Reserve Press,1977-1979.p830.5刘凤良

27、,王艳萍.货币主义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p156.6Milton Friedman,Lessons from the 1979-1982 Monetary Policy ExperimentJ.Papers and Proceeding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1984.p398.7Federal Reserve Bulletin.Record of Policy Actions of 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M.Federal Reserve Press,1980.p10.8美斯坦利?L?布鲁,兰迪

28、?R?格兰特.经济思想史M.邸晓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p402.9Thomas Sargent,Neil Wallace.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Policy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76(4):p171.111214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Purposes and Functions.M.Publications Fulfillm

29、ent,2005. p3,p70,p108.13美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郑艳文,荆国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p311.15范方志.基于选举的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实证分析兼论中央银行独立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2):p66.1617212526美威廉?西尔伯.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M.綦相,刘丽娜,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p218,p219,p235,p209.18Public Law 97-34.97th Congress,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EB/OL./fdsys/pkg/STATUTE-95/pdf/STATUTE-95-P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