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四)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四)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四)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四)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四)本次辅导的内容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是教科书第六章循环生理(二)和第七章呼吸生理的教学内容、要求及综合练习题;第二部分是学习辅导(一) 学习辅导(四)综合练习题的参考答案,第三部分是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用过的考试卷,帮助学员了解考试的题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六章 循环生理(二)第二节 血管生理【教学内容】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微循环 4、组织液的生成及淋巴循环 【教学要求】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变异、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熟悉: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血

2、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了解: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和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教学要求】掌握: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压力感受性反射熟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了解:心血管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 第四节 器官循环【教学内容】1、冠状循环 2、脑循环 【教学要求】掌握: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了解: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第七章 呼吸生理概述【教学内容】呼吸的概念 ;呼吸

3、的过程 【教学要求】掌握: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第一节 肺通气 【教学内容】1、肺通气的动力 2、肺通气的阻力 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教学要求】掌握: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熟悉:胸内压的形成及变化 ;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 ;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 了解:胸膜腔 ;呼吸肌、呼吸运动及肺通气的动力 ;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教学内容】气体交换 【教学要求】掌握:气体交换过程 熟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第三节 气体在血

4、液中的运输【教学内容】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教学要求】掌握:氧的化学结合了解:二氧化碳化学结合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内容】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2、呼吸调节 【教学要求】掌握:呼吸的化学性反射调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了解: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 ;肺牵张反射的概念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综合练习题 第六章 循环生理(二)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项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影响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口径 b、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 c、血液粘滞性 d、动脉

5、管壁弹性2、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环流不息的动力是( ):a、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间的压力剃度 b、心脏有节律地射血和充盈c、大动脉管壁弹性的扩张和回缩 d、血液重力和胸内负压的抽吸作用3、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心输出量 b、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适应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管壁弹性4、下列因素变化中主要影响收缩压的是:( )a、搏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管壁弹性5、可使脉压减小的是:( )a、搏出量减少时 b、心率减慢时 c、外周阻力减小时 d、大动脉管壁弹性减退时6、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减退伴有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b、收缩压降低

6、,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 d、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7、有关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血压 b、正常值约为412kpa c、可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d、可作为临床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的观察指标8、药物过敏或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血压下降的最初原因是:( )a、心输出量减少 b、外周阻力降低 c、血管容积增大 d、循环血量减少9、靠血液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的是:( )a、心脏收缩力 b、体位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呼吸运动10、脉搏的强弱可反映:( )a、 脉压大小 b、动脉管壁弹性大小 c、收缩压高低 d、脉压大小和血管内血液充盈度1

7、1、微循环的最主要功能是:( )a、参与维持动脉血压 b、影响血管内外体液分布c、实现物质交换 d、调节体温12、正常情况决定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13、造成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原因是:(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14、右心衰竭引起下肢浮肿的直接原因是:( )a、右心收缩力减弱 b、中心静脉压升高c、静脉系统淤血 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15、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是:( )a、主动脉血压升高 b、血液粘滞性大小c、心舒期长短和舒张压高低 d

8、、心舒期长短和收缩压高低16、心迷走中枢兴奋使血压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a、回心血量减少 b、心输出量减少 c、搏出量减少 d、外周阻力降低17、关于心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错误的是:( )a、节后纤维末梢释放肾上腺素 b、心肌收缩力增强c、窦性心率加快 d、房室传导速度加快二、填空题1、动脉血压形成的三要素是_、_、_。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_、_、_、_。3、物质交换的场所在微循环的_。4、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_。5、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_、_、_。6、当动脉血压升高时_感受性反射兴奋。三、名词解释1、外周阻力 2、动脉血压 3、收缩压 4、舒张压5、脉压 6、平均动脉压 7、减压反

9、射 8、中心静脉压9、微循环四、问答题1、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对血压产生影响的?3、简述降压反射的过程及意义。4、心脏主要受哪些神经支配?它们对心脏的作用是什么?5、简述冠状循环的特点。第七章 呼吸生理一、填空1、 呼吸的三个环节是_、_、_。2、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_原动力是_。3、 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_。4、 胸内压在_可达最大,_可达最小。5、 气道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是由_决定的。6、 气体交换的动力是_。7、 co2的主要运输形式是_。8、 当co2浓度升高时,呼吸变化为_。9、 正常呼吸节律是_和_维持的。10、呼吸的基本中枢是_。11、影

10、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是_、_、_。12、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更_。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呼吸运动 b、肺的扩大和缩小c、肺内压与大气间压力差 d、胸内负压变化2、下列因素与胸内负压大小关系不大的是:( )a、密闭的胸膜腔 b、呼吸运动 c、肺回缩力 d、大气压3、平静吸气和平静呼气时比较,正确的是:( )a、肺内压相等 b、胸膜腔内压相等 c、潮气量相等 d、呼吸道阻力相等4、不参与正常肺回缩力形成的因素是:( )a、肺的弹性纤维 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c、肺泡表面张力 d、胸内负压5、平静呼气末肺的容量

11、是:( )a、残气量 b、补吸气量与残气量之和 c、功能残气量 d、补呼气量与潮气量之和6、肺活量的算式,错误的是:( )a、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b、肺总量与残气量之差c、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及潮气量之和 d、补吸气量与功能残气量之和7、浅快呼吸的肺泡通气量减少是由于:( )a、潮气量减小 b、无效腔气量增大c、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比值增大 d、呼吸频率快8、决定肺泡和血液间气体交换方向的因素是:( )a、呼吸膜的通透性 b、膜两侧气体的溶解度c、肺毛细血管血流方向 d、膜两侧气体的分压差9、正常人体内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是在:( )a、肺泡气 b、静脉血 c、动脉血 d、组织中10、下列血中化

12、学因素变化可兴奋呼吸的是:( )a、co2降低 b、o2轻度降低 c、h+浓度降低 d、co2过高11、下列变化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的是:( )a、血中h+浓度增加 b、血中co2分压升高c、血中o2分压降低 d、脑脊液中h+浓度减少三、名词解释1、呼吸 2、呼吸运动 3、肺通气 4、肺换气5、弹性阻力 6、呼吸道阻力 7、无效腔 8、功能余气量9、肺活量 10、时间肺活量 11、每分通气量 12、最大通气量13、肺泡通气量四、问答题1红细胞在运输o2和co2中的作用是什么?2简述o2化学结合过程并说明co中毒致死的原因。3说出co2、h+浓度升高对呼吸的影响及作用途径。人体解剖

13、生理学学习辅导(一)(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 1、直立 向正前方平视 并立 下垂于躯干两侧 向前 2、解剖学姿势 上 下二、选择题: 1、d 2、b三、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2、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称为额(冠)状面。 四、问答题: 1、解剖学的方位术语有:(1)上和下 是对部位高低关系的描述。近头侧为上,远离头侧为下。(2)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 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腹侧),距背面近者为后(背侧)。(3)内侧和外侧 是对各部位与正中面相对距离的位置的关系的描述。(4)内和外 是表示与空腔

14、相互关系的描述。(5)浅和深 是对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描述。 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 1、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 2、脂类蛋白质 3、线粒体 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5、肌纤维的周缘多 6、肌原纤维肌原纤维 7、短柱状不明显闰盘 8、胞体突起 9、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二、选择题: 1、b2、d3、e4、a5、e6、d7、a8、c9、c10、e三、名词解释: 1、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外两层为高电子密度层、深暗,中层为低电子密度层、明亮,这种三层的膜结构是一切生物膜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称之为单位膜。 2、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是肌原纤

15、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4、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起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5、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相邻的心肌纤维彼此端端相连,相连处称为闰盘,它在h-e染色的切片上为深染的粗线。四、问答题: 1、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再生能力强。 2、骨骼肌纤维呈长柱状,而心肌纤维呈短柱状且末端分叉。骨骼肌纤维表面有明暗相间的横纹,而心肌纤维表面的横纹不如骨骼肌纤维的明显。骨骼肌纤维有多个细胞核且位于细胞的

16、周缘,而心肌纤维只有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心肌纤维间相连处有闰盘,骨骼肌纤维没有。 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一)一、填空题 1、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2、骨膜骨质 骨髓 3、骨密质 骨松质 红骨髓 黄骨髓 4、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5、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6、右季肋区 腹上区 左季肋区 7、胰头胰体 胰尾二、选择题 1、c 2、c3、d4、c5、b三、名词解释 1、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间接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2、腹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覆盖在腹壁、盆壁的内表面及腹盆腔脏器的表面。 四、问答题 1、骨按形态分为四类,即长骨、短骨、扁骨和不

17、规则骨。 2、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3、关节的基本结构是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4、上肢骨由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组成。肢带骨包括锁骨(2)和肩胛骨(2);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2)、尺骨(2)、桡骨(2)、手骨(每侧含腕骨8、掌骨5、指骨14)。 5、消化管壁一般分为四层,由内至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浆膜)。 6、肝主要位于右季肋部和腹上部,大部为右侧肋弓所覆盖。肝的上面,隆凸光滑,称膈面。肝的下面凹凸不平,中间的横沟是肝门。 7、胃底腺的主要细胞是壁细胞、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 壁细胞功能是合成与分泌盐酸,盐酸有杀菌和激活蛋白酶原的作用。 主细胞的功能是分泌胃

18、蛋白酶原。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8、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进入胆小管,流到左右肝管,在肝门附近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再与胆囊管合成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头之间与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二)(参考答案)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二)一、填空题1、呼吸道 肺 2、2 3 3、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 4、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5、心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6、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 皮质脑干二、选择题 1、d 2、a 3、d4、e5、a 6、c 7、b 8、d 9、a 10、a 11、e 12

19、、e 13、c 14、d 15、b 三、名词解释 1、关节即间接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主要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2、腹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覆盖在腹壁、盆壁的内表面及腹盆腔脏器的表面。 3、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4、脏壁两层胸膜在肺门处反折移行形成的左右两个互不相通的潜在性腔隙叫胸膜腔。 5、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组织的总称。 6、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肾的部位,称为肾门。 7、当血管球内的血液向肾小囊内滤过时,需经过毛细血管有孔的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8、当左心室收缩时,含氧量较

20、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血液射入主动脉,再沿主动脉各级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在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血液汇入小静脉,再经各级静脉回流至右心房,上述途径称为体循环。 9、当右心室收缩时,血液射入肺动脉干,经肺动脉各级分支到达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在与肺泡内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后,再经肺各级静脉回流入左心房,上述途径称为肺循环,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10、位于右心房的房间隔下部的卵圆形浅窝称卵圆窝,是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11、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的狭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12、蛛网膜下腔是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13、血液、脑脊液在与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时都要透过毛细血管上皮、脑室膜、神经胶质及脑细胞膜,这些

21、结构称为脑屏障。14、锥体系是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的、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15、延髓、脑桥、中脑合称脑干。四、问答题 1、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 肺呈半个圆锥形,右肺宽短,左肺狭长;肺的上部是肺尖,肺的下部叫肺底,朝向纵隔的面称纵隔面,其中间部凹陷,称肺门,贴近胸壁肋和肋间肌的是隆凸的肋面。 2、由于右主支气管粗短、走行较垂直,而左主支气管细长 、走行较水平,故气管内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3、(1)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左右各一、呈蚕豆形,重约120-150克,可分为前后面,上下端,内外缘。肾之内侧缘凹陷,称肾门。肾门向肾内部凹陷成一个较大的腔隙,称肾窦,窦内含有肾动静脉的主要分支

22、和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以及淋巴管和神经等。 肾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侧,相当于第11胸椎至第二腰椎之间,其中右肾比左肾略低。 (2)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约有100-15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个部分。肾小体为圆球形,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由单层上皮构成,各段形态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 4、二尖瓣,位于左房室口,向左心室开放,使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防止血液倒流回左心房; 三尖瓣,位于右房室口,向右心室开放,使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右心室,防止血液倒流回右心房; 主动脉瓣,位于主动脉口,向主动脉开放,使血液从左心室流入升主动脉,

23、防止血液倒流回左心室; 肺动脉瓣,位于肺动脉口,向肺动脉开放,使血液从右心室流入肺动脉,防止血液倒流回右心室 5、心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组成。 6、四肢和躯干的浅感觉(痛觉、温觉、压觉、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后根的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于四肢和躯干皮肤内的相应的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灰质后角交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灰质后角内,它发出的纤维在脊髓内交叉到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第三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后回。 7、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低级中枢的位置,交感神经的低级

24、中枢位于脊髓的第1胸节至第3腰节侧角,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的骶副交感核;神经节,交感神经为锥前节和锥旁节,而副交感神经为器官内节和器官旁节;节前、节后纤维,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分布范围,交感神经的分布范围比副交感神经广。对于同一个器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反。 8、脊神经共31对,每根脊神经都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合成,前根的纤维发自脊髓前角和侧角,为运动性;后根的纤维来自脊神经节,为感觉性。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后根细短分布于脊柱两侧附近的皮肤和肌肉,前根粗大,除胸神经的前支外,均相互交织成神经

25、丛,再由丛上发出分支,分布到四肢躯干相应的皮肤和肌肉,前支形成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三)(参考答案)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一、填空题 1、新陈代谢 兴奋性 新陈代谢 2、强度 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刺激强度 3、兴奋 抑制 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 主动转运 5、入胞作用 6、钾离子 7、乙酰胆碱 8、钙离子 9、增加 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11、正反馈 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 1、c 2、c 3、b 4、d 5、c 6、b 7、d 8、a 9、c 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名词解释

26、1、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机体在各种环境变化中,做出相应反应以保持自己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规律性反应。 4、受控部分有信息送回控制部分,纠正与调整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5、受体指细胞上的特殊蛋白质,能与某些活性物质特异结合产生特定效应。 6、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 7、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叫做去极化。 8、膜上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时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9、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可沿膜传播的膜两

27、侧电位的快速可逆的倒转,称作动作电位。 10、骨骼肌收缩时,总是先在肌细胞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由肌膜的电变化,导致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1、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的生活环境,因此生理学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四、问答题 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

28、”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在静息状态下,由于膜内外存在着钾离子浓度差且细胞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一部分钾离子顺着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了膜外的正电荷,随着钾离子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这就限制了钾离子的外流,当扩散力和电场力相等时,钾离子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3细胞受刺激,在静息是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可沿膜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作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

29、上,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打开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钠离子从膜外流入膜内,产生去极化,之后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产生复极化到静息状态,这次膜电位的波动,就是动作电位。4动作电位到达接头前膜,使接头前膜去极化,钙离子内流导致接头小泡靠近接头前膜,通过出胞作用,释放乙酰胆碱到接头间隙,乙酰胆碱扩散到接头后膜与受体结合,打开钠离子通道,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5与兴奋在单根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下列特点:电化学电的方式;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五章 血液一、填空题 1、血浆 4050% 2、水 蛋白质 无机盐 3、7.357.45 4、晶

30、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5、(4.55.5)1012/l (4.010.0)109/l (100300)109/l 6、铁 氨基酸 维生素 7、促进止血 参与凝血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营养和支持作用) 8、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9、 10、8%左右 11、a a b ab 12、溶血 13、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二、选择题 1、d 2、b 3、c 4、a 5、c 6、d 7、c 8、b 9、b 10、b 11、a 12、d 13、b三、名词解释1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2一般常用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的大小表

31、示红细胞膜的易破裂性即红细胞脆性。 3将血液抽出体外加入抗凝剂,置于血沉管中静置,红细胞将以很慢的速度下沉,它在血浆中单位时间沉降的高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4因为血浆的总渗透压与0.9%nacl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这两种液体被称为等渗溶液,临床上称0.9%nacl溶液为生理盐水。5血浆是由抗凝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若向血浆中加入ca2+,血浆会发生再凝固,因此血浆中不含游离的ca2+。 血清是由凝固的血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但含有游离ca2+,若向其中再加入ca2+,血清也不会再凝固。血液的液体部分,血凝块回缩挤出的淡黄色液体。6小血管破

32、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7血液自血管流出后,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8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即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四、问答题 1、血液的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防御和调节。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浆运输营养物质;淋巴细胞、血浆蛋白具有免疫功能,白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功能;血小板蛋白质具有凝血止血作用;血液具有调节酸碱平衡,调节体温,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 2、血浆的渗透压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产生的渗透压为胶体渗透压,它维持血管内外水的交换,维持着血浆容量;由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产生

33、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它维持着细胞内外水的交换,维持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3、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运输物质,参与免疫,参与血液凝固、纤溶对维持机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血小板具有凝血止血、维持血管内皮完整的功能。 4、血液凝固的过程是凝血因子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把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血凝过程包括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三步。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不发生凝固,原因是血管内皮光滑不能激活第xii因子,血流迅速,凝血因子不

34、易积聚,血液中有抗凝系统。 5、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细胞膜上有无a、b凝集原分型的,有a凝集原的为a型,有b凝集原的为b型,有a、b凝集原的为ab型,没有凝集原的为o型。 血液的分型可以指导输血,为防止凝集反应,输血的原则是:同型输血;输少量的o型血;输血前作交叉配血试验。 第六章 循环生理(一)一、填空题 1、心脏 血管(包括淋巴管) 不断把氧气营养物和激素运送到全身并将各器官和组织所产生的co2及其它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有二期平台期 3、ca2+ 内流 4、4期自动去极化 5、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传导性 兴奋 收缩性 6、k+ na+ h+ 7、舒张期 8、心输出

35、量 射血分数 心脏作功 9、调低 音强 时间长 二、选择题 1、c 2、d 3、a 4、c 5、b 6、a 7、b 8、c 9、c 10、a 11、a 12、b 13、c 14、a 15、b 三、名词解释1、 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2、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3、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与心室同时舒张的时期。4、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钟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5、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前负荷心肌收缩力量增加。6、 通常把心室收缩前心室内的压力称为前负荷。7、 将大动脉压称为后负荷。8、 心音是由心肌收缩和瓣膜关闭时振动所产生的声

36、音。9、 组织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10、由窦房结所控制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11、在心肌细胞的一次兴奋过程中,动作电位从0期开始到复极3期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时间称为有效不应期。12、正常人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通过特殊传导组织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都 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表面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出现有规律的电位变化。将置于人体表面一定部位的测量电极连接到心电图仪,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图。它反应

37、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等过程。 四、问答题 1、一个心动周期分为等容收缩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充盈期。在等容收缩期瓣膜关闭、容积不变、压力不断升高、没有血液流动;在射血期房室瓣关闭、半月瓣打开、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房内压小于室内压、室内压大于动脉压;在等容舒张期,瓣膜关闭、容积不变、压力不断降低、没有血液流动;在充盈期,室内压低于房内压、低于动脉压、房室瓣打开半月瓣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a、心肌前负荷,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前负荷心肌收缩力量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b、心脏的后负荷,心脏的后负荷越大,推迟半月瓣的开放时间,每搏输出量减少。c、心室肌收缩能力,心肌

38、收缩能力越大,输出量越大。d、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率,每分输出量增加。 3、正常心脏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氏纤维心室肌。其传导特点是,传导速度差别极大,浦肯野氏纤维最快,房室交界最慢,这就保证了心房先兴奋收缩,然后心室兴奋收缩,总是心房收缩在先,心室收缩在后,而且心室肌同步收缩。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辅导(四)(参考答案)第六章 循环生理(二)一、选择题: 1、b 2、c 3、b 4、a 5、d 6、d 7、b 8、c 9、b 10、d 11、c 12、a 13、b 14、d 15、c 16、b 17、a二、填空题: 1、充足的血容量,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2、心脏

39、射血,重力体位,肌肉挤压作用,呼吸运动 3、迂回通路 4、有效滤过压 5、正性变速,变力,变传导 6、压力三、名词解释: 1、毛细血管前的小动脉和微动脉是形成血管阻力的主要部位,因此将该处的血管阻力称为外周阻力。 2、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为动脉血压。 3、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4、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舒张,血压下降,其最低值为舒张压。 5、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6、平均动脉压是舒张压加上三分之一脉压,是推动动脉血流的平均动力。 7、由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主要受血压升高的刺激而引起的是降压反应,所以又被称为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 8、胸腔大静

40、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9、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四、问答题: 1、在有足够充盈压的基础上,动脉血压的形成尚需具备三个因素: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 2、 答: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四个:一是心输出量;二是外周阻力;三是大动脉的弹性;四是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 它们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是这样的: (1)心输出量的改变可影响血压,而心输出量又与搏出量和心率有关。a、搏出量: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主要影响收缩压,脉压增大。b、心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主要影响舒张压。 (2)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弹性

41、降低,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可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4)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循环血量不足,而血管容量不变,血压下降;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扩张,血管系统容量增大,也能造成血压下降。 3、当血压升高时,刺激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兴奋,兴奋由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到延髓心血管中枢,兴奋了心迷走中枢,抑制了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通过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缩血管神经,使心率减慢,收缩力量降低,血管舒张,导致搏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从而血压降低。反之亦然。通过降压反射,维持正常血压的恒定,保证了组织的灌流,维持生命活动。 4心脏主要接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支配。 心交感神

42、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相拮抗的,前者起兴奋作用,后者起抑制作用。具体地说,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迷走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5冠状循环在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和调控机制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解剖特点:构成冠状循环的血管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所组成。冠状动脉在心外膜中的分支常常垂直穿入心肌层在其中分支,或垂直穿过心肌层在心内膜中分支; 冠脉循环的毛细血管网极为丰富,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冠状动脉之间有吻合支。血流特点:冠状循环途径短,血流快;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大;冠状循环的血压较高;冠状循环血流在每一

43、心动周期中呈现规律性变化。 调节冠脉血流量的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代谢因素、神经体液因素和自身调节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谢因素,即心肌本身的代谢水平。第七章 呼吸生理一、填空题1、 外呼吸(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织呼吸或组织换气) 2、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呼吸肌的运动 3、 降低表面张力 4、 呼气时,吸气时5、 气道半径 6、 分压差 7、 碳酸氢盐的形式 8、 加深加快 9、 脑桥,延髓10、延髓 11、气体扩散速度,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12、有效二、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a 7、c 8、d 9、d 10、b 11、b三、名词解释1、 机

44、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的交换称为呼吸。2、 呼吸运动指由呼吸肌舒缩造成的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3、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4、 在肺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肺换气。5、 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表现出的抗变形力,称为弹性阻力。6、 气体流经呼吸道时产生的阻力。7、 由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没有气体交换机能,即对气体交换来说是无效的,故称这部分空腔为解剖无效腔。进入肺泡的气体,可因血液分布不匀而未能全部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泡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容积,称为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正常人肺泡无效腔接近于零,故正常人生理无效腔

45、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8、 功能余气量指平静呼气末残留在肺内的气体量。9、 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10、时间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气,在第1、2、3秒末所呼出的气体量。11、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12、最大通气量指以最快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13、每分钟进入肺泡并发生气体交换的气体量为肺泡通气量。四、问答题 1、红细胞的功能就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载体,98.5%氧气是通过红细胞运输的。血红蛋白也是运输二氧化碳的载体,7%二氧化碳是通过血红蛋白运输的,没有红细胞,人通常状态下就会缺氧死亡。2

46、答:o2主要与血红蛋白(hb)结合。o2与hb的血红素中的fe2+氧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取决于血液中o2分压的高低。在肺,由于o2分压高于静脉血,促使o2与hb结合成hbo2;而在组织中o2分压低于动脉血,则hbo2解离,释放出o2。 co与hb有很高的亲和力(是o2的210倍)。当吸入co后,它就迅速与hb结合成hbco,使之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造成机体缺o2,这就是co中毒致死的原因。 3、二氧化碳是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和促进呼吸的一种最重要的体液因素。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

47、,使呼吸加深加快,但是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7%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使人不安、头痛,达到15%时,使人意识丧失,超过20%时,中枢麻痹死亡。 血中h+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附:试卷一套试卷代号 座位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 分得分得 分评卷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兴奋性 2、呼吸 3、激素 4、上呼吸道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6、收缩压 得 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解剖学术语中的“内和外”是表示与相互关系的描述。2、上皮组织包括上皮、上皮和感觉上皮部份

48、组成。3、小肠壁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是小肠的特有结构。4、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递质是。5、血小板的功能包括、和对毛细血管起营养和支持作用。6、毛细血管前的小动脉和微动脉是形成血管阻力的主要部位,因此将该处形成的血流阻力称为。7、co2对呼吸的影响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二是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前者是主要的。8、在心脏泵血的过程中,心室舒缩活动所引起的心室内压力的变化是促进血液流动的主动力,而 则决定着血流的方向。9、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高。甲状腺机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低。10、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是的增高和 的减少。11、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冲动。12、第二信号系统是随个体的发育过程,并随 的建立和强化而形成的。13、眼球壁的三层由内向外分为、和纤维膜。14、生长素的主要功能是和。15、增殖期卵泡逐渐发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