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质量及项目验收标准(试行)发布 实施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 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 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总结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经验的 基础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引用国家 现行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吸取或参照选用相关行业的规范、规程及标 准中适宜的内容,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编写了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 量及项目验收标准,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工作。本标准共包括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
2、治理工程项目划分、工程质量检查验 收、工程质量检查评分方法、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支(挡)拦工程质量检验、 锚固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护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削坡减载与回填反压工程 质量检验标准、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1 章,规范性附录 a、b、c、 d,附表 ai。本标准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和归口管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负责 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文华、贺杰、张明、胡建中、蓝冰、严良政、胡涛、 贾邦中、卜俊贤。本标准经专家审查。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注意总结经验并积累资 料,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
3、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以便修订时参考。目录1 总则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治理工程项目划分 34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45 工程质量检查评分办法 96 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36.1 排水明(盲)沟 136.2 排水隧洞 146.3 排水井(孔) 157 支(拦)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77.1 混凝土灌注抗滑桩 177.2 砌石挡土墙 187.3 混凝土挡土墙 197.4 加筋土挡土墙 207.5 防崩(落)石槽(台) 207.6 拦石坝(墙、堤) 217.7 拦石网与拦石桩(柱) 228 锚固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248.1 预应力锚索(杆) 248.2 格构锚固 258.3 注
4、浆加固 269 护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279.1 锚喷支护 279.2 砌石护坡 279.3 锚杆与土钉墙护坡 299.4 格构护坡 299.5 植被护坡 3010 削坡减载与回填反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10.1 削坡减载 323210.2 回填反压 3211 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3411.1 钢筋加工与安装 3411.2 预应力筋加工与张拉 3511.3 混凝土构件预制 36附录 a(规范性附录)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38附录 b(规范性附录)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39附录 c(规范性附录)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40附录 d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42附表 a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位、分
5、部、分项工程划分附表 b-1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总结报告 45附表 b-2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49附表 b-3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51附表 b-4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结报告 53附表 b-5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总结报告 55附表 b-6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测总结报告 57附表 c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4359附表 d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申请 66附表 e 竣工验收应准备的备查档案资料目录 67附表 f 广东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 69附表 g-1 分项工程基本要求检查表 75附表 g-2 分项工
6、程实测项目检查评定表附表 g-3 分项工程外观鉴定评定表 77附表 g-4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评分表 78附表 g-5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汇总表附表 g-6 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80附表 g-7 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81附表 g-8 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表 82附表 h 竣工图编制要求 837679附表 i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量和有关指标841 总则1.1 为了规范我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评定与验收工作,促进工程质 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1.2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治理与验收对象、验收的组织与实施要求、质量 评定及竣工验收要求。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使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
7、持的地质灾害 治理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的验收,执行本标准。省级以下地方财政支持或其它社会资金开展的治理工程项目的验收参照执 行。1.3 本标准所称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指采用工程措施对崩塌、滑坡、泥石 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进行治理的项目。1.4 治理工程验收分为竣工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在治理工程完工 且质量评定与自验合格后,进行竣工初步验收;试运行一个水文年后,进行竣工验 收。1.5 工程质量按评定标准进行检验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合格等 级。1.6 治理工程验收按照工程实体完好性、质量评定结果、资料档案完整程 度、工程治理效果、项目组织与资金使用情况
8、等进行综合评价,予以通过或不予通 过。1.7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评定与竣工验收,除应符合本细则 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本省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的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也适 用于本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及设计规范(dz/t0239-20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
9、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3 治理工程项目划分3.1 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需要,应将地质灾害治理工点 的全部治理工程划归为一个单位工程;可将治理工点中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 或构筑物划分为子单位工程;当多家施工单位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点中各自签约承担 相对独立的工程时,可按子单位工程划分。3.2 单位工程指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和独立核算的工程,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工 点中的所有子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包括所属范围内的所有分部工程。3.3 分部工程:在单位(
10、子单位)工程中按专业性质、工程部位、结构型 式、施工特点和施工任务等划分的工程。3.4 分项工程:在分部工程中按不同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材料、工序和分 段的工程。3.5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施工段、施工部位或变 形缝等进行划分,抽检结果应有代表性。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参照附表 a 划分。4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4.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分级负责组织。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竣工验收,并报国土资 源部备案。省级财政支持项目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验收,可委托或联合市
11、(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验收。4.2 承担单位负责按规定组织治理工程项目的竣工初步验收。4.3 验收组由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和专家构成,验收专家根据项目规模,自省 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中随机确定 35 名。4.4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程序:(1)现场查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体质量与运行状况,必要时对工程实体进 行无损原位检测或破坏性检验;(2) 听取承担单位和施工、监理、设计、勘查、监测单位项目实施情况的汇 报;(3) 查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档案,重点查看项目招投标文件、原材料半成品 等检验报告、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验收和施工记录、工程实体的检验报告、设计变 更程序文件、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12、工程决算与审计、验收整改和工程监测、维 护与运行情况等内容;(4) 讨论验收组验收意见,形成验收意见书。4.5 竣工初步验收4.5.1 承担单位在工程完工一个月内,负责组织项目相关部门和参建单位进 行竣工初步验收。4.5.2 竣工初步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完成治理工程设计要求(含经批准的治理工程变更设计要求)和施工合 同约定的工程量及整改内容;(2) 工程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及进场复验报 告齐全;(3) 按照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了质量检验评定,其中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 杆等工程进行实体无损检测,检测报告齐全;(4) 承担单位按照本标准附表 b-1 的要求,完成治
13、理工程项目竣工总结报 告。竣工总结报告应重点说明项目来源、组织建设程序、实际完成工程量、工程质 量检验评定、工程档案、资金使用、初步验收意见等内容,经项目负责人签字、承 担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5) 施工单位按照本标准附表 b-2 的要求,完成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总结报 告。施工总结报告应重点说明工程的组织实施、实际完成工程量、工程质量检验评 定、施工档案、执行合同设计规范情况、工程质量自评价等,并附竣工图和典型照 片。施工总结报告必须经项目经理签字,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并加盖 单位公章;(6) 监理单位按照本标准附表 b-3 的要求,完成治理工程项目监理总结报 告
14、。监理总结报告应重点对工程实施过程各项控制、保证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见 证采样检测、设计变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监理档案等进行说明。监理总结报告 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7) 设计单位按照本标准附表 b-4 的要求,完成治理工程项目设计总结报 告。设计总结报告应重点总结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批复的初步设计、变更设计的必 要性以及手续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执行设计情况及效果等。设计总结报告必须经设 计负责人签字,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 加盖单位公章;(8) 勘查单位按照本标准附表 b-5 的要求,完成治理工程项目勘查总结
15、报 告。勘查总结报告应重点阐述,通过施工地质编录和验槽,对实际揭露地质条件的 新认识和结论,原有勘查成果的准确性,以及变更设计的地质依据。勘查总结报告 必须经勘查负责人签字,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勘查单位法定代表人 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9) 监测单位按照本标准附表 b-6 的要求,完成治理工程项目监测总结报 告。监测总结报告需重点说明监测工程布置与建造、观测工作情况、观测数据及分 析图表、至验收时的监测结论等。监测总结报告必须经监测负责人签字,单位总工 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监测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10) 已按合同约定已办理工程款结算,并与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
16、量保修 书,对施工单位编报的工程决算进行了审核;(11)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要求,完 成了治理工程资料的整理与立卷归档;4.5.3 竣工初步验收时,应提交以下资料:(1) 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及任务书;(2) 经批准的项目设计;(3) 项目参建单位确定的文件、中标通知书及合同;(4) 工程参加单位相应的资质复印件;(5) 开工报告、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实验检验报告、关键工序检验记录、 重点工程的原始施工记录、工程竣工图等;(6) 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报告及验收评定表;(7) 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资料;(8) 工程进度款支付和费用调整依据,工程结算报告;(9) 按附
17、表 b-1b-6 编制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竣工总结报告;(10) 与工程有关的影像、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和成果数据库;(11) 其他必须提供的有关文件。4.5.4 通过竣工初步验收的项目,验收组形成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附表 c)。4.5.5 试运行达到一个水文年后,承担单位应及时向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 出竣工验收申请(附表 d)。4.5.6 初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申报竣工验收。4.6 竣工验收4.6.1 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接到承担单位竣工验收申请后应及时组织竣工 验收。4.6.2 竣工验收需符合下列条件:(1) 竣工初步验收合格;(2) 试运行一个水文年后,治理工程达到设计要求;(3) 办理
18、了工程项目决算,进行了项目审计;(4) 归档资料符合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5) 验收所需提交的备查资料齐全(附表 e);4.6.3 竣工验收时,应提交以下资料:(1) 工程进度款支付和费用调整依据,工程决算及审计报告;(2) 按附表 b 更新后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竣工总结报告、施工总结报 告、设计总结报告、监理总结报告、监测总结报告及运行期效果监测结论;(3) 承担单位对工程的竣工初步验收意见及其落实整改报告;(4) 与工程有关的影像、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和成果数据库;(5)其他必须提供的有关文件。4.6.4 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验收组形成竣工验收意见书(附表 f)。4.7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
19、后,项目承担单位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的要求,做好项目工程档案归档工作(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 档)。工程档案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保存,项目立项审批、勘查、设 计、竣工图、竣工验收总结、竣工验收意见书及工程资金管理等重要工程档案同时 汇交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4.8 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按要求进行治理工程的移交与维护管理。5 工程质量检查评分办法5.1 工程质量检查评分方法5.1.1 施工单位应在每道工序或分项工程完成后进行自检和验收,监理工程 师必须参加,并做好隐蔽工程现场记录(包括文字记录、素描图、可视化影像 等),不合格时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重
20、要的中间工程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建 设、勘查、设计单位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共同参加。5.1.2 施工单位应对各分项工程按本标准所列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 定和质量保证资料进行自检,按附表 g-1g-5 提交真实、完整的自检资料(包括 可视化影像等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我评分。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要求,对工 程质量进行检查,对施工单位自检资料进行签认和评分。5.1.3 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和评定,自检合格后, 将竣工自验报告和有关资料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勘察和设计 单位等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验收文件必须经以上各方签字认可。5.1.4 治理工程质量检验评
21、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采用 100 分制评分方法 进行评分。在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逐级计算各相应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 工程评分值和工程项目的工程优良率。5.2 分项工程评分方法5.2.1 基本要求检查各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包括了有关规范的主要点和对施工质量优劣具有 关键作用的部分。应按基本要求对工程进行认真检查,经检查不符合基本要求的, 不能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检查结果填入附表 g-1 中。对工程质量具有一票否决的项目,要按有关规范查验试验资料,评定其是否 合格,该项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如砂浆、混凝土强度等应按附录 a、附录 b、 附录 c 进行检查评定。5.2.2 实测项目检
22、查与评分对规定的实测项目,采用现场抽样方法,按照规定频率和下列计分方法,对 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进行检查评分。检查项目合格率(%)=100检查项目评定实得分数=检查项目规定分数合格率如检查项目的实际检查点(组)数少于规定的检查点(组)数,必须补充足 够后,方可计分。检查结果填入附表 g-2 中。5.2.3 外观鉴定检查与评分对工程外表状况进行检查评定时,如发现外观缺陷,应区分档次进行扣分。 对于严重的外观缺陷,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整修处理。外观鉴定评分结果填入附表 g-3 中。5.2.4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分项工程的施工资料和图表,按附表 g-4 所列逐款检查,缺少最基本的数据 或有
23、伪造涂改者不予检验和评定,资料不全者应予扣分。资料检查评为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5.2.5 分项工程综合评分根据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评定进行综合评 分。分项工程评分=实测项目实得分之和外观缺陷扣分资料不全扣分。分项工程评分结果填入附表 g-5 中。5.3 分部工程和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评分方法分部工程和单位(子单位)工程评分时,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法确定相应的评 分值。主要工程权值为 2,一般工程权值为 1,主要工程和一般工程由设计单位划 分。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评分=评分用表见附表 g-6 和附表 g-7。5.4 工程项目质量评分方法工程项目质量评分,以单位(子
24、单位)工程优良率进行分级评定:单位工程优良率(%)=100评定用表见附表 g-8。5.5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应按分项、分部、单 位工程和工程项目逐级评定。5.5.1 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分项工程评分不小于 85 分者为优良,小于 85 分而不小于 70 分者为合格。不合格的分项工程,必须进行整修或返工,经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后,只能复 评为合格。未达到要求的,不能通过验收。5.5.2 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所属分项工程全部合格,主要分项工程全部优良,加权平均分不小于 85 分, 分部工程为优良;所属分项工程全部合格,但主要分项工程未全部评为优良,则该 分
25、部工程为合格。5.5.3 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所属分部工程全部合格,主要分部工程全部优良,加权平均分不小于 85 分, 单位工程为优良;所属分部工程全部合格,但主要分部工程未全部评为优良,则该 单位工程为合格。5.5.4 工程项目质量等级评定工程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单位工程优良率不小于 85%,工程项目质 量等级为优良;工程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但单位工程优良率小于 85%,则 该工程项目质量等级为合格。5.6 治理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质量检查验收应符合国家或有 关行业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6 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6.1 排水明(盲)沟6.1.1 基本要求6.1.1.
26、1 排水沟地基、基础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排水沟平面 位置在设计中有明确标示时,按设计位置检查验收。6.1.1.2 排水沟砌体所用原材料(片石、块石、混凝土预制块等)的质量、 规格和砂浆配合比、砂浆强度等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砌缝内砂浆均匀饱 满,勾缝密实。6.1.1.3 排水沟的回填土、沉降缝与排水孔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沟底、沟 壁及沉降缝处应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防渗处理。6.1.1.4 排水盲沟的埋置位置、深度、断面尺寸、沟底纵坡、反滤层、防渗 处理及所用原材料的规格、质量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6.1.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6-1、表 6-2 的规定执行。表 6-
27、1序号 实测项目排水明沟质量检验标准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34567长度临近建(构)筑物 平面 (20m 以内) 位置 远离建(构)筑物(20m 以外) 断面尺寸沟底纵坡沟底高程铺砌厚度表面平整度(凹凸差)设计认可50 mm设计认可不小于设计无反坡50mm不小于设计20mm皮卷尺实测每 20m 检查一点每 20m 测一个断面水准仪每 20m 测一点水准仪每 20m 测一点每 20m 测三点每 20m 测三点1510251052015注:平面位置“”指向外,“”指向内;表面平整度即凹凸差。下同。6.1.3 外观鉴定6.1.3.1 排水沟砌体表面平整、顺直,沟体线条平顺,水流通畅
28、。不表 6-2序号 实测项目盲沟质量检验标准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3沟底纵坡断面尺寸渗滤层厚度1%不小于设计20mm水准仪每 10m 测一点每 10m 测一断面每 20m 测一断面303040注:若渗、滤层采用土工布,应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要求的扣 24 分。6.1.3.2 沟壁砌体顶面不高于地面,以利降雨迳流进入排水沟;或采取措施 (如打孔等)使降雨迳流进入排水沟。不符合要求的扣 12 分。6.1.3.3 盲沟滤层层次分明,出水口美观实用,出水顺畅,不符合要求的扣 24 分。6.2 排水隧洞6.2.1 基本要求6.2.1.1 排水隧洞的设置位置、埋置深度、断面尺寸、渗井(孔)
29、和仰斜排水 井(孔)的数量及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6.2.1.2 排水隧洞的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6.2.1.3 排水隧洞衬砌砌体和渗井(孔)、仰斜排水井(孔)所用原材料的 规格、质量和砂浆与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6.2.1.4 衬砌砌体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 要求。表 6-3序号 实测项目排水隧洞质量检验标准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3467轴线平面位置 长度衬砌厚度内空断面尺寸洞底高程进(出)口标高100mm设计认可不小于设计50 mm100mm20mm经纬仪或全站仪每 20m 测一点 钢卷尺实测每 10m 测一个
30、断面每 20m 测一个断面水准仪每 20m 测一点水准仪实测1010252015206.2.1.5 洞周回填密实,洞底防渗处理和洞口稳定性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 要求。6.2.1.6 渗井(孔)和仰斜排水井(孔)应通畅。6.2.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6-3 的规定执行。6.2.3 外观鉴定6.2.3.1 隧洞衬砌混凝土要内实外光,表面平顺,蜂窝麻面深度不大于 10mm,分布范围不超过总面积的 0.5%,每超过 0.5%扣 5 分。6.2.3.2 进(出)水口平顺美观,流水顺畅,不符合要求的扣 25 分。6.3 排水井(孔)6.3.1 基本要求6.3.1.1 排水井(孔)的位置、孔数、深度、直径、
31、倾斜度、结构、井(孔)口保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6.3.1.2 排水井(孔)所用原材料的性能、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及施工 规范要求。6.3.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6-4 的规定执行。表 6-4序号 实测项目排水井(孔)质量检验标准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井(孔)数不少于设计全部202井(孔)中心间距 100mm经纬仪测,全部103456井(孔)深度井(孔)径倾斜度过滤料充填量100mm不小于设计 1%不小于设计量钻具钻杆长度,全部钢卷尺量套管直径,全部 测斜仪测,全部尺量或称重换算,全部20152015注:1.井(孔)深指要求钻透的岩、土层之下的深度; 2.过滤料充填量可按放入
32、的合计长度或体积量计。6.3.3 外观鉴定排水井(孔)排水顺畅;群(排)井(孔)应按设计要求排列整齐,井口保 护措施符合设计要求,牢固、美观。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7 支(拦)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7.1 混凝土灌注抗滑桩7.1.1 基本要求7.1.1.1 桩孔断面尺寸、深度、护壁及成孔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孔深必 须结合滑动面的位置和嵌岩段长度等实际情况确定。护壁混凝土应密实并与围岩 (土)密贴,同时保证壁面垂直度和桩身净空尺寸。7.1.1.2 挖孔、钻孔过程中应进行地质编录和检验,提供地质结构柱状图, 记录滑动面的地质特征。桩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及时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无 松渣、淤泥等软
33、弱层,以保证孔底情况满足设计要求。7.1.1.3 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桩身混凝土必 须连续灌注,捣固密实。7.1.1.4 钢筋配置数量、规格及长度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7.1.1.5 桩身质量完整性检测规定如下:设计等级为级或横断面面积大于 2m2 的桩,以及对质量有怀疑的桩,均应全部检测。其他桩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 桩数的 30%,且不少于 10 根。当检测出有缺陷的桩数大于被检测桩数的 30%时,应 全部检测。检测方法采用无损检测法(参见有关规范),对有缺陷的或有其他问题 的桩应钻取芯样检测。桩的无损检测应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检测结果需经设计单位认可。7.1
34、.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7-1 的规定执行。7.1.3 外观鉴定桩顶、桩身外露面应平整、美观,不得有明显缺陷,不符合要求的扣 35分。表 7-1混凝土抗滑桩质量检验标准序号 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桩位桩身断面尺寸100mm不小于设计经纬仪测或尺量每桩每桩上中下部各一断面203534桩身倾 挖孔桩 0.5% 斜 度 钻孔桩 1%桩底高程 50mm每桩吊线测量,查灌注前记录全部实测,查灌注前记录20105桩顶高程50mm水准仪测量157.2 砌石挡土墙7.2.1 基本要求7.2.1.1 地基必须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基坑验槽合格后应及时封底,严 禁超挖回填虚土。7.2.1
35、.2 石料规格和质量,砂浆的配合比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 求。7.2.1.3 砌石分层错缝,内外搭接,丁、顺石交错,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 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干砌时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7.2.1.4 墙背反滤层采用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墙背填料等级不 应低于设计要求。7.2.1.5 沉降(伸缩)缝、泄水孔数量、位置、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7.2.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7-2 的规定执行。7.2.3 外观鉴定7.2.3.1 砌体坚实牢固,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7.2.3.2 泄水孔坡度向外,坡度不小于 5,无堵塞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7.2.3
36、.3 伸缩(沉降)缝位置、缝宽及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整齐垂直,上下 贯通,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表 7-2砌石挡土墙质量检验标准序号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 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平面位置顶面高程浆砌片石干切片石浆砌片石干砌片石50mm50mm20mm20mm经纬仪或全站仪每 10m 在墙面测三 点水准仪每 10m 测一点1010345断面尺寸底面高程墙背坡度不小于设计 25mm0,0.5%每 10m 测一个断面水准仪每 10m 测一个断面 每 10m 检查一处2515206浆砌砌缝宽度 40mm每 10m 检查二处10表面浆砌片石30mm7平每 20m 测三处10整 度干砌片石30mm7
37、.3 混凝土挡土墙7.3.1 基本要求7.3.1.1 地基必须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基坑验槽合格后应及时封底,严 禁超挖回填虚土。7.3.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7.3.1.3 墙背反滤层采用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墙背填料等级不 应低于设计要求。7.3.1.4 沉降(伸缩)缝、泄水孔数量、位置、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7.3.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7-3 的规定执行。表 7-3混凝土挡土墙质量检验标准序号 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345平面位置顶面高程断面尺寸底面高程墙背坡度30mm10mm不小于设计 25mm0,0.5经纬仪每 10
38、m 在墙面测三点水准仪每 10m 测一点 每 10m 测一个断面水准仪每 10m 测一个断面 每 10m 检查一处10103015256表面平整度 10mm每 10m 测三处107.3.3 外观鉴定7.3.3.1 混凝土要内实外光,表面平顺,蜂窝麻面深度不大于 10mm,分布范 围不超过总面积的 0.5%,每超过 0.5%扣 2 分。7.3.3.2 泄水孔坡度向外,坡度不小于 5,无堵塞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7.3.3.3 沉降(伸缩)缝位置、缝宽及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整齐垂直,上下 贯通,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7.4 加筋土挡土墙7.4.1 基本要求7.4.1.1 施工范围内不得
39、遭受水浸,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7.4.1.2 混凝土预制面板的强度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制面板应有结构 性能试验报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7.4.1.3 拉筋的长度、根数不得小于设计,其强度和质量、规格等应符合设 计要求。7.4.1.4 拉筋与面板、拉筋与拉筋连接应牢固,连接部分应有隐蔽施工记 录。7.4.1.5 当拉筋带含有金属时,或使用钢拉筋时,应进行防腐防锈处理。7.4.1.6 填料的性能,规格和压实度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7.4.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7-4 的规定执行。7.4.3 外观鉴定7.4.3.1 墙面板光洁无损,板缝顺直均匀,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7.4.3.2
40、 墙面直顺,线形顺适,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7.4.3.3 沉降缝贯通、顺直,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7.5 防崩(落)石槽(台)7.5.1 基本要求表 7-4加筋土挡土墙质量检验标准序号 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345拉筋带长度平面位置墙顶高程墙面坡度面板缝宽不小于设计50mm50mm0,0.5% 10mm检查记录经纬仪每 10m 测一点水准仪每 10m 测一点每 5m 用锤线或坡度板测一处 每 20m 至少量五条25201520106墙面平整度 15mm每 20m 量三处10注:竖直度“”指向外,“”指向内,下同。7.5.1.1 原材料的品种、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1、。7.5.1.2 设置位置、结构型式、断面尺寸和排水、防渗处理应符合设计及施 工规范要求。7.5.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7-5 的规定执行。表 7-5防崩(落)石槽(台)质量检验标准序号 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槽底、台面高程槽、台尺寸100mm50mm水准仪每 10m 测一点水准仪每 10m 测一处50507.5.3 外观鉴定防崩(落)石槽(台)外观应整齐、牢固,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7.6 拦石坝(墙、堤)7.6.1 基本要求7.6.1.1 拦石坝(墙、堤)构筑应坚实,位置、高程和结构应符合设计及施 工规范要求。7.6.1.2 砌体所用原材料和砂浆、混凝土的配合
42、比、强度等应符合设计及施 工规范要求。7.6.1.3 土质坝(墙、堤)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分层夯实,密实度 应达到设计要求。7.6.1.4 缓冲填土层及排水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7.6.2 质量检验标准浆砌石和混凝土拦石坝(墙、堤)按表 7-2、表 7-3 的规定执行,土质坝 (墙、堤)按表 7-6 的规定执行。表 7-6土质拦石坝(墙、堤)质量检验标准序号123实测项目长度、高度顶宽、底宽坡度规定值或允许偏差符合设计10%不陡于设计实测方法和频率每 10m 量一组每 10m 量一组每 10m 量一组规定分3030407.6.3 外观鉴定浆砌石和混凝土拦石坝(墙、堤)按 7.2.3 条、7
43、.3.3 条的规定执行;土质 拦石坝(墙、堤)应夯实牢固,表面平顺,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7.7 拦石网与拦石桩(柱)7.7.1 基本要求7.7.1.1 拦石网与拦石桩(柱)的布置、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7.7.1.2 桩、柱材料的品种、规格、强度以及埋设、连接、固定应符合设计 要求。混凝土预制桩、柱的质量按 11.3 条检查评定。7.7.1.3 拦网材料的品种、规格、强度、编结方法等应符合设计要求。7.7.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7-7 的规定执行。表 7-7拦石网与拦石桩(柱)质量检验标准序号 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3网底高程起讫点桩(柱)、网高度符合设计符合设计
44、50mm水准仪每 10m 测一点 每段测二点抽测 10%1010154567桩(柱)埋入深度部件断面尺寸桩(柱)间距 网孔尺寸不小于设计 5%200mm不大于设计要求抽测 20%抽测 10%抽测 10%每 20m 抽测 5 孔201515157.7.3 外观鉴定拦石网与拦石桩(柱)坚固、整齐、美观,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8 锚固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8.1 预应力锚索(杆)8.1.1 基本要求8.1.1.1 造孔的孔位、孔径、孔深、孔斜度、方位角必须符合设计要求。8.1.1.2 锚索(杆)体质量、制作、防腐与安放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锚索 的制作按 11.2 条检查评定。8.1.1.3 砂浆
45、强度、配合比、注浆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8.1.1.4 张拉和锁定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锚索的张拉按 11.2 条检查评定。8.1.1.5 锚头墩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8.1.1.6 锚索(杆)承载力检验:在锚索(杆)锁定前,应随机抽取锚索 (杆)束(根)总数的 10%20%且不少于 3 束(根),进行设计锚固力 120%的超 张拉检验。重大工程可对所有锚索(杆)进行超张拉检验。超张拉试验应提供超张拉试验成果汇总表和检测点位分布图。8.1.1.7 当设计对锚索(杆)有特殊要求时,应增做相应的检验验收试验。8.1.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8-1 的规定执行。表 8-1预应力锚
46、索(杆)质量检验标准序号 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2锚孔深度锚孔孔径符合设计不小于设计全部实测查施工、监理记录252034锚孔孔位与高程 100mm锚孔斜度 1%经纬仪水准仪,查施工、 监理记录全部钻孔测斜仪测全部10155内锚段长度不小于设计查成孔施工、监理记录全部308.1.3 外观鉴定外锚墩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不符合要求的扣 25 分。8.2 格构锚固8.2.1 基本要求8.2.1.1 砌石或钢筋混凝土格构的原材料和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与强度等 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8.2.1.2 锚杆(管)的原材料规格、质量和锚孔孔径、孔深与锚固段长度等 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
47、规范要求。8.2.1.3 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的钢筋制作按 11.1 检查评定。预应力锚索按 11.2 检查评定。预制钢筋混凝土格构按 11.3 检查评定。8.2.1.4 锚杆(管)承载力,拉拔力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应随机抽 取各类型锚杆总根数 5%10且均不少于 5 根做抗拔力检测,检测出的抗拔力符 合设计要求,并提出抗拔力检测成果汇总表和检测点位分布图。8.2.1.5 砌石或混凝土格构应密实、坚固。8.2.2 质量检验标准按表 8-2 的规定执行。表 8-2序号 实测项目格构锚固质量检验标准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实测方法和频率规定分浆砌石 50mm1轴线位置经纬仪每 20m 测三点 10混凝土 30mm浆砌石 40mm2断面尺寸每 20m 测三处 30混凝土 20mm3格构坡度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