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心得_第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心得_第2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心得_第3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心得_第4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心得 本文是 XX 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 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留守儿童: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由于贫困, “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物 质匮乏的压力。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 母的关爱和亲情。更现实一点儿,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 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 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想读书吗 ?” “不想。” “那你想干啥 ?” “学功夫,挣钱。 ” 面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叫严鹏,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 万庾镇人, 14 岁,在镇中学念初一。自从父母 1999 年去广 东东莞打工, 他就一直和 77 岁的奶奶一

2、起生活, 是一名 “留 守儿童”。 严鹏并不想读大学,因为“成绩不好”学功夫、当 警察、挣大钱,这才是他的梦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严 鹏这样的“留守儿童”当中,有着类似理想,认为“读书没 用”的还有很多。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 ( 其中 80%左右是农民工 ) 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 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 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根据国家统计局估计, 目前全国 15 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 1000 万人。 根据湖南省 XX 年年底的统计,该省农村人口为万,占 总人口的 %。自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起,一些农民就开

3、始外出 务工经商。据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 XX 年,全省农民工为 525 万人,其中,到省外务工的占 82%。 XX 年,外出务工农民人数增加到 736 万人, XX 年更是达到 万人,三年内增长了 %。 在成为全国劳务输出大省的同时,湖南省也相应地形成 了规模达到数百万的“留守儿童”群体。该省曾有学校做过 调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儿童,约占在校学生总数 的 60%,其中父母同时外出的超过一半,并且呈增长趋势。 XX年8月,共青团湖南省委发起了一次对湖南省农村“留 守儿童”问题的调查。该调查由团省委书记吴奇修牵头组成 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湘北、湘中、湘南

4、、 湘西的 8 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县 (市)的 16 个乡镇,对“留 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访问,并对部分监护人和学校老师进行 了深度访谈。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1996 份,内容涉及农村“留 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行为发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 区环境、同辈群体等问题。近日,记者拿到了这份刚刚完成 的调查报告。 除了家庭经济压力得到缓解之外,父母出外打工给“留 守儿童”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恐怕连这些家长自己都没有料 到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 农村的孩子们开始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 对他们来说, “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 不久前,永兴县某中学一名女生擅自逃

5、学,跑到长沙打 工,还通过电话叫班上的三个女同学也一起去。面对老师的 责问,她回答得很干脆: “反正读完书也是打工,还不如早 点儿出去。” 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已经陷入一种新的“读书 无用论”,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 散。只有 %的“留守儿童”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提高学习成 绩”,还有%的人初中毕业后就打算 “外出打工” 和“做生意”。 至于学习成绩,本次调查中,认为自己“信心不足”和 “没有信心”的“留守儿童”约占 1/3 ,另有%的人感觉自己 在学习方面信心十足。然而学校老师和监护人却一致认为, “留守儿童”普遍成绩较差。 数据显示,有 %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中最

6、大的困难 是“无人辅导” 。研究人员发现,多数“留守儿童”较少受 到老师的关注和器重,而监护人一般又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 能力。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少“留守儿童”采取消极的态 度,甚至是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 研究人员分析说,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 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 乏。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 儿童”进行特别监管。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 “留守 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 等心理障碍,缺乏学习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还有极少 数教师对他们缺乏耐心, 施以责骂、 挖苦、体罚等不当手段, 致使他们

7、对学校失去信任,逃学、辍学,过早流向社会。 团湖南省委一位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认为,与同龄的城 市孩子相比, “留守儿童”显得早熟。 “由于贫困, 留守儿 童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他们只 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更现 实一点儿,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与他们的“读书无用论”给成年人带来的震撼相比,留 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让人心痛。今年5 月上旬,记者随 同调查人员到岳阳市几处农村采访时,对此有了切身的感受。 严飘, 13 岁,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万庾中学初一学生。 她的父亲 19

8、98 年因肺癌去世,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 下,妈妈迫不得已去东莞打工,至今已有4 年。平日里,严 飘由 73 岁的奶奶带着住在伯伯家。奶奶告诉记者,自打 年前严飘的妈妈去了东莞,她就变得越来越内向了,平时和 奶奶、伯伯也不大说话,几乎没什么交流。偶尔接到妈妈打 回来的电话,严飘也不怎么多讲话,常常是母女俩抱着电话 哭成一团。 在万庾中学,记者通过学校广播找到了严飘一个看 上去清秀文静的小姑娘。坐在办公室里,她一直低着头,局 促不安地绞着手指。没说几句话,她就红了眼圈儿,泪珠直 往下掉。 在随后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中, 除了点头和摇头之外, 她几乎没有开过口。 随行的团县委负责人说,像严飘这样极

9、为内向的“留守 儿童”毕竟是少数, 但不可否认的是,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 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 “留守儿 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存在孤僻、 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 征,并且诱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团湖南省委的 调查小组还特意做了一个专项调查。他们在8个县 (市)的留 守的初中生中随机抽取了 666 人(其中男生 285 人,女生 381 人)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的测试对象。 这一专项调查显示, 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 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

10、题的检出率为%, 中度为%,重度为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中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 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调查员在华容县某村见到了一名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 “留守儿童”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孩子见到调查员撒 腿就跑。调查员一直跟到他家里,他竟一下子钻到床底下, 说什么都不出来。双方僵持了近半小时,最后调查也没能进 行。 这样的故事在调查中并不少见。宜章县某村一名留守的 初三女生,把自己反锁在家,不去上学,并声称要去寻短见 原因是她不喜欢学校老师到家里“找爷爷奶奶了解情 况”。还有涟源市某村的一名初中生,十几年来父母一直在 外打工,最近才回来。

11、长期以来,他从来不喊“爸爸” 、“妈 妈”,只有向父母要钱的时候才会和他们说句话。 调查报告认为,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 成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有了委屈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 象,久而久之, 其人格表现或是攻击性较强, 或是偏向抑郁。 调查中,最让家长和监护人觉得头疼的问题,就是“留 守儿童”的安全问题。XX年,在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的“ 5 -311 特大洪灾中,有 1 2名儿童死亡,其中的 11 个都是“留守儿 童”。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 “留守儿童”对突发性事件 几乎没有应变和自救的能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户“留守儿童”家门前有一个大 水塘,油绿色的浮萍完全遮盖了水面

12、, 完全看不到水有多深。 为了防止孩子下塘玩水发生危险,一到暑假,孩子的爷爷就 带着他一起到地里去。爷爷在地里干活,孩子在田头撑把伞 写作业。 16 像这样能得到祖辈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并不多。调 查报告认为, “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 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或者“学 坏”。另外,由于大多数主要劳动力外出,一些不法分子往 往趁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害。调查所涉及的 个乡镇中,有 13 个乡镇的农民向调查员反映了这方面的事 例,包括入室盗窃时打伤“留守儿童” ,对“留守女童”进 行猥亵、骗诱,企图拐卖“留守男童”等。 除了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之外,部分“留守儿童”还面 临着另一种“危险”离家出走。 “他们的父母都在城里 打工,再加上城市生活的诱惑,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选择离家 出走的危险方式。 ”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 “糟糕的是,这 些孩子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这更加大了他们出走的可能 性。” 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研究人员分 析说,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 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