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测评含解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测评含解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测评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祝:学子考试顺利,学业有成第五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第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热带雨林分布区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区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区d.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解析第1题,材料关键词“排

2、水”和题干关键词“常年”说明该地降水量非常大且相对稳定,选择热带雨林分布区最合适。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雨林分布。答案1.a2.c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读图,完成第34题。3.油橄榄所属的植被类型为()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油橄榄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反映了该地的气候特征是()a.夏季炎热干燥b.夏季高温多雨c.冬季温和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解析第3题,油橄榄是亚热带作物,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4题,油橄榄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反映了

3、植被对干燥气候的适应。角质层可以锁定叶面水分,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答案3.d4.a下图为某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处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第56题。5.该山地的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b.c.d.6.是樟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解析第5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的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第6题,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气候,故

4、d项正确。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属于温带气候,故a、c两项错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故b项错误。答案5.d6.d下图为南京市某人工隧道景观图,隧道穿过覆盖茂密植被的低缓小山丘。据此完成第78题。7.推测该低缓小山丘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a.温带针阔混交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8.南京地区的土壤是()a.黑土b.红壤c.棕壤d.褐土解析第7题,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项正确。第8题,南京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红壤。答案7.c8.b长白山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下图示意长白山天池北部地形及

5、植被分布。据此完成第910题。9.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a.针叶林、高山苔原b.针阔混交林、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10.图中海拔1 8002 000米处的岳桦林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其原因是该地()a.干旱、寒冷、大风b.坡度大,易被流水侵蚀c.寒冷、贫瘠、大风d.海拔高,光照弱,生长期短解析第9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且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山地的基带应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1 800米以上,应为落叶阔叶林之上的植被针叶林,乙以上为高寒荒漠,而高寒荒漠带应该位于苔原

6、带之上,据此选a项。第10题,“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说明植被抗风且土壤贫瘠,必须扎根深处才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该区域纬度高、海拔高,气候寒冷,据此选c项。答案9.a10.c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12.甲、乙表示的自然植被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第1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出,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

7、水增加。第1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11.d12.a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第1315题。13.该湖泊沼泽地()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14.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湿度成土母质人类活动a.b.c.d.15.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解析第1

8、3题,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2.02.5米,乙处厚度为2.53.0米,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项正确。第14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a项正确。第15题,由材料“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形成有机土”可知,形成有机土的原因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有机土面积最广大,a项正确。答案13.c14.

9、a15.a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且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第1617题。16.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17.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解析第16题,富铝土是在强烈的淋溶作用下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说明富铝土的形成是强烈的淋溶作用的结果,淋溶作用强的地区,气候湿热,故b项正确。第1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砖红壤所在地区水热条件最好,因此淋溶作用最强,铁

10、、铝的相对含量最高,故b项正确。答案16.b17.b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819题。18.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19.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a.厚度增加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解析第18题,水稻土是人类在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故选d项。第19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化学过程强度减弱,故选d项。答案18.d19.d下图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处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图。据此完成第2021题。20.该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a.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b.同

11、海拔上阴坡大于阳坡c.同海拔上阳坡大于半阳坡d.同海拔上半阳坡大于半阴坡21.导致不同海拔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的因素不是()a.土质b.植被c.水分d.温度解析第20题,据图可知,该山地海拔2 420米处半阴坡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海拔2 640米处,a项错误;同海拔上阴坡大于阳坡,b项正确;海拔4 050米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阳坡小于半阳坡,c项错误;海拔2 420米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半阳坡小于半阴坡,d项错误。第21题,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影响,山地上,植被的生长明显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答案20.b21.a容许土壤流失量(单位:吨/千米2年)是指在长时期内能

12、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下表为2018年我国四个地区,坡面相同状态下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第2223题。地区容许土壤流失量全耕作状态下最大可能流失量实际土壤流失量东北黑土区200310251喀斯特地区50420130江南丘陵区320290245黄土坡面某地容许土壤流失量的确定,主要是依据()a.地形坡度b.降水强度c.成土母质d.成土速度23.2018年,水土流失对土地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黑土区b.喀斯特地区c.江南丘陵区d.黄土坡面区解析第22题,读材料知,容许土地土壤流失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

13、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容许土壤流失量大,说明土壤再生能力强,即成土速度快,d项对;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对土壤肥力流失有影响,但不是确定区域容许土壤流失量的依据,a、b两项错;成土母质即风化壳,它没有肥力,而土壤是具有肥力的,c项错。第23题,读表格知,喀斯特地区实际土壤流失量是容许土壤流失量的2倍多,东北黑土区和黄土坡面区都是1倍多,江南丘陵区低于1倍,说明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对土地的危害最严重。b项对。答案22.d23.b生长于流石滩的水母雪兔子(如下图)是毛绒矮化版的花卉,色彩亮丽。读图,完成第2425题。24.水母雪兔子生长的流石滩分布在()a.山麓冲积扇b.滨海潮间带c.高山山坡地d.荒漠戈

14、壁处25.水母雪兔子对当地土壤的影响主要包括()为表层土壤提供有机质不断富集各种养分元素促进水分、热量的交换进行着化学、生物风化a.b.c.d.解析第24题,由材料和图文可知,该植被生长在流石滩,流石滩的环境比较干旱,所以不可能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滨海潮间带,a、b两项错误。荒漠戈壁处气候极端干旱,多沙丘,土壤松散,而水母雪兔子的生长环境多石块或碎屑岩石,故d项错误,c项正确。第25题,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植被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其通常是以枯枝落叶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正确;植物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生命机体的需要,正确;植被的根系对土壤的结构以及孔隙度都有影响

15、,最典型的是植被的根劈作用,即植被对岩石的化学、生物风化,正确;水分、热量的交换需要太阳辐射以及重力能,错误。故选b项。答案24.c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 100米处的无林地带上,有着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如图2),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图1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1)

16、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要特征。(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的原因。解析第(1)题,长白山纬度高,海拔高,常年气温低;降水丰沛,全年湿度大;成土时间短,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较为贫瘠,为这里发育苔原带提供了有利条件。第(2)题,长白山之巅因为常年气温低,植物生长慢,苔原带植被植株矮小,贴地生长;因湿度大,根系浅而发达;夏季短促凉爽,故花期短。第(3)题,垂直自然带保存完整一般考虑山体海拔、水热组合、人类影响。长白山山体海拔高,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面积大,物种丰富;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长白山开发较晚,植

17、被受人类破坏程度小。这些使得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答案(1)长白山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海拔高,夏季凉爽,常年气温低;降水丰沛,全年湿度大;成土时间短,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较为贫瘠。(2)植株矮小,贴地生长;根系浅而发达;花期短。(3)长白山面积大,物种丰富;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长白山开发较晚,植被受人类破坏程度小。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草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

18、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通常认为,施肥能导致植物重要值的变化,进而引起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国一环境研究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天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实验。下图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变化情况。该草场主要由a、b、c、d四类牧草组成。(1)请指出施肥前该天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析在高浓度施肥条件下,该天然草场生态环境的变化。(3)实验结果对我国此类草场的天然牧草生产有何启示?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某种植物的重要值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所以施肥前该天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为a。理由是施肥前a的重要值最高,说明其在草

19、场中占主要地位。第(2)题,由物种差异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从物种生存空间竞争角度分析。高浓度施肥条件下,a类牧草的重要值急剧增大,说明其数量迅速增加,可能挤占其他牧草的生存空间。其他牧草的重要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生长受到抑制。该草场整体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最终导致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第(3)题,我国此类草场的天然牧草生产中应控制畜牧业的规模,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量;防止为提高产草量而过度施肥;中低浓度施肥,或合理施肥;加强草场生态监测,防止出现牧草多样性减少现象。答案(1)优势物种为a。施肥前a的重要值最高,说明其在草场中占主要地位。(2)高浓度施肥条件下,a类牧草的重要值急剧增大,说明其数量

20、迅速增加,可能挤占其他牧草的生存空间;其他牧草的重要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生长受到抑制。该草场整体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最终导致草场生态环境恶化。(3)控制畜牧业的规模,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量;防止为提高产草量而过度施肥;中低浓度施肥,或合理施肥;加强草场生态监测,防止出现牧草多样性减少现象。28.(10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关于植物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

21、,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以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解析第(1)题,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第(2)题,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第(3)题,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等,常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因素。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