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_第1页
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_第2页
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主持人(郑飞艺) :整本书阅读进入语文课程,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看,都已引发了已有语文课程形态的变革丰富了语文课程的资源,扩展了语文课程内容,开拓了阅读教学组织方式。 周益民老师近年来致力于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下面我们请他就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这一话题来谈一谈。周益民: 整本书的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多样化阅读的重要体现,我觉得它的兴起其实蕴藏着某些理念的变革。我曾经尝试着把整本书阅读同传统的课外阅读进行过一些比较。比如, 从阅读的性质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定位于课外的阅读,也就是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阅读,属于弹性课程。学生的阅读行为

2、,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我们再从功能来看, 传统的课外阅读定位于教材的延伸,服务于教材。 处于课程的边缘地带,而整本书阅读, 它具有独立的价值, 也是课程的一种形态。再从课程内容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 我们更多的阅读内容来源于成人本位,教师对儿童文学比较隔膜, 而现在的整本书阅读,我们更加强调儿童性和文学性的融合。我们从阅读文本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以单篇为主,欠缺整本书的阅读,阅读的量难以得到保证。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 我采用的比较多的是班级读书会的样式。记得大概是从零三、 零四年开始, 我进行班级读书会的尝试。 那次我给孩子推荐的是黄蓓佳的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这是一本现

3、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孩子们非常喜欢。我结合这本书的特点,精心选择了几个有张力的话题。比如说, “给人物画个像” 、“在书里找到了谁的影子” 、“好孩子的标准”、“做回小记者” 、“谢谢您,蓓佳阿姨” 。结合这些话题,孩子们进行讨论、访谈、交流、笔述。 孩子们的感受非常丰富。 他们的话语, 他们的文字里边,有欢乐有忧伤有笑声也有烦恼。就拿“好孩子的标准”这个话题来说,有的同学采访了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的同学采访了爸爸,爸爸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孩子的标准” ;有的同学的姥姥很有意思,说“好孩子的标准应该是孝顺” 。有的同学认为,“天下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4、,如果实在要说有坏孩子的话,那么坏孩子长什么样?如果实在要说有坏孩子,那也是让你们大人给逼的”。在“谢谢您,蓓佳阿姨”这个话题中,有的同学向作家袒露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有的说:“我总怀疑自己智力有缺陷,这本书让我变得有信心了” ;有的说:“这本书把我这个后进生唤醒了,我决心做一个好孩子了。谢谢您,改变了我的生活。 ”有的同学甚至建议蓓佳阿姨再写一本我要做好家长。非常有意思。随着孩子之间阅读交流的推进,我又想到能不能把家长也纳入到我们的读书会生活当中。因为这部小说揭示的这些教育观、人才观是非常有启示的。 我让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 有的孩子告诉我, 他的妈妈竟然抢着跟孩子看这本书;有

5、的孩子说爸爸妈妈不仅看了, 而且推荐给同事阅读;有的同学说,我的爸爸妈妈看了两三遍,原先一直打牌的习惯都改了,并且开始关心我的学习了。于是,我得寸进尺, 建议家长们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下来,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一次笔述,进行一次笔谈。为了开拓同学们的视野, 我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也来参与我们读书会的讨论。并且我把孩子们的读书感受寄给了作家黄蓓佳本人。没想到,黄蓓佳竟然很快就给孩子们写了回信,让大家备受鼓舞。一本书的阅读暂时告一个段落了,这时我又想到一本书的阅读不应该是一个句号,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 于是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收集作家在创作这本书时候的背景性的资料。去寻找作家的访问, 阅读其他作家对黄蓓佳

6、的人物素描。同时还推荐给孩子们阅读作家其他相关的作品。 这样,由读一本书再到一套书再到一位作家,进行了一次立体的意义建构。 也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我尝到了读书会的乐趣,开始进一步探索尝试读书会的开展。主持人(郑飞艺) :整本书阅读引入语文课程,拓展了语文课程的内容,同时也引起了小学语文教学组织形态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等一系列的变化。整本书阅读对课程内容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阅读,整本书阅读也给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环境阅读交流的内容必然涉及到表达,中高年级基本上就是书面的文字表达了。孩子们用文字表达什么?怎么表达?先来看看一般的情形。王荣生老师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大规模施行的文章体式(写作取向) 可

7、以概括为五方面: “闪光点”的记叙文、“格式化” 的议论文、“生动” 的说明文、“日常” 的应用文、“小文人语篇” 的“好作文”。这种所谓“好作文”是为着应试的,往往是“做”出来的。而只要读一读我们在拓展阅读资料中所附的周益民老师的学生在读了我要做好孩子后抒写的文字, 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这绝对不是在“做”文章这是孩子们与书中同龄人的对话,是与生活中的同伴对话,是与爸爸妈妈的对话,是与作者的对话,更是与自己的对话。读完书后的写作,传统的做法是写读后感,读后感的面貌千篇一律,周益民老师把这种读后感描述为三部曲:开头先把书介绍,中间再来作检讨,最后争把决心表。他想让孩子们把丰富的文学感受表达出来,于

8、是结合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特点,从孩子的角度,精心选定了几个话题,诸如“好孩子的标准”“在书中找到了谁的影子”“给人物画个像” “做回小记者” “谢谢您,蓓佳阿姨”等等,不仅让他们讨论、笔述,还进行访谈、交流,忧伤、欢乐,笑声、烦恼,这些都在孩子的文字中具有了真切的力量。王荣生老师认为,我国作文教学的种种难题,如学生“说真话进来,说假话出去”等,很可能是由于文章体式造成的。而以上孩子们所写的是完全不同于王老师所概括的文章体式的,这样的表达意味着写作体式的变化这正是写作课程内容变革的关键因素。整本书阅读对写作课程将带来怎样的推进,值得总结,也需要继续探索。整本书阅读带来的语文教学组织形态的变化是

9、十分明显的。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的话,曾经,或者说现在最为常见的阅读教学组织形态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位语文教师, 在课堂里, 一般是教室里, 面对着一个班的孩子,照着教科书的编排,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学下来;学习阅读一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读读议议中, 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理解重点句子; 课堂或课后的作业:按要求读读背背课文中有关内容,或口头或书面完成课后练习,抄写生字及词语,做一做配套的“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分层测试”等等。整本书阅读带来了新的教学组织形态。以目前比较通行的“班级读书会”为例,其教与学的组织方式与原来的语文教学就有很大不同。按照岳乃红老师的研究与实践,班级读书会是一

10、个分层管理的网络组织。第一层级是作为总规划者、组织者的 “教师”,第二层级是 “班级读书会委员会” ,负责具体打理教师所组织的相关活动,第三层级是各 “书友队”,每个书友队一般56 人,设有队长、书源报告员、读书交流员、读书笔记指导员、活动记录员等,还可以聘请一位家长作为校外辅导员。从“班级读书会” 看,学生的阅读活动可分为两种组织类型: 一是书友队组织的阅读,尽管还是在班级授课的大环境下,而阅读活动的展开主要在各书友队进行;二是由教师组织的课堂阅读,主要是班级共读一本书之前的“导读课”,以及共读后的“交流课”,当然也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做读书笔记。与围绕教科书课文学习的教学组织相比,整本

11、书阅读教学的空间和课堂结构都有很大的变化。第一,教学空间的扩大。阅读教学空间扩大到了教室之外,学校之外。原来的教学中,学生课下所做的主要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的功课,学习的主体内容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班级读书会中,在一节导读课后,阅读主要是在课后完成,或阅读小组共读,或回家自读,同时还要准备相关话题的书面交流材料;阅读交流课上其实是阅读结果的交流,实际上读完整本书的任务主要是在课下,而不是在集体教学的课堂完成的。这样,课堂与课外在整本书的阅读中连接成了一个整体,阅读课堂延伸到了家庭。第二,课堂结构的变化。 在我们熟悉的阅读课堂里,基本上是讲台上的教师牵引着学生阅读课文。 在整本书阅读交流中,课堂完全是学生思想、体验的交流场,教师还可以站在讲台上, 但更多地是走下讲台。教师可以作为普通的读者参与讨论,可以作为相对成熟的读者在某些时刻点拨讨论引向深入,可以仅仅只是穿针引线,甚至可以不作为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牵着学生进入自己预设的轨道,而是跟着学生的思想与体验,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