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谈孔子的_因材施教_理论重点_第1页
从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谈孔子的_因材施教_理论重点_第2页
从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谈孔子的_因材施教_理论重点_第3页
从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谈孔子的_因材施教_理论重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谈孔子的_因材施教一理论.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 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 的人。从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谈孔子的 _因材施教一理论.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 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 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收稿日期2005-04-11 作者简介蒯义峰(1980-, 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从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谈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蒯义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摘要孔子从仁”、性相近,习相远”和培养 君子”的教育目的出发,为因材施

2、教”确立了理论 基础。但具体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如何认识人的差异及具体实施方法是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理论和方法的结合才能使因材施教”成为现 实。关键词孔子;因材施教;理论基础;实施方法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896(200504-0079-02孔子的 因材施教”是其教育思想的璀璨明珠,古今学者多有 论述。但鲜见有人对其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进行论 述。本文试图 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孔子的因材施教”以期求教于方家。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孔子 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与他的 仁”的 思想、人性观和教育目的观是分不开的。仁”是 孔子思想

3、体系的核心范畴,是其学说的根本” 1(P37那何为仁” ?孔子从人的高度论仁,将其基本含义规定为爱 人” 1(P37仁者,人也。” 2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君子学道以爱人。” 4 一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4而 爱人的重要内涵就是教育人、勉 励人去获 得教育” 1(38。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乎,能勿悔乎?”而在教育实 践中爱人”就是要把人当人看,把人视为有差异的个体。教学中如果无视人与人之 间的差异必然整齐 划一强行灌输,必然出现 中人以上语下,中人以下语上”的情况, 这是与 仁”的思想相抵触的,当然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的孔子不取。再者,因 材施教”也与孔子的

4、人性观有关。孔子对人性的 认识是 性相近,习相远” 8也就是 说人的本性是差不多的,只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不同才使人与人之间有了差异。这句 话 肯定了人性即人的天赋素质的可塑性,也就是看到了人性具 有的巨大的发展潜 能” 9(P106同时因为 习相远”惯的不同使学生之间有了差异,所以要 因材施教”。可以说 性相近,习相远” 8为孔子的教育实践进而为 因材施教”奠定了认 识 论基础。同时,因材施教”也是由孔子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孔子的 教育目的是培养 士”就是 君子”或君子儒”。那君子应该具 备那些素质呢?这在宪问中由很好 的说明。子路问怎样才 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

5、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全体百姓安乐。修养 自己使全体百姓安乐,尧 舜尚且担心做不到哩!”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君子是德才兼备而已德为主的。甚至可 以说孔子的教育 目的就是培养道德的君子。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礼”与 仁”的要求行事,即要 克己复礼” 4、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要 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7、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0、要思无邪” 11。而这 样的道德人才是灌输所不能培养的,只能依靠人自己主动探求、主动体悟。主 动探 究、体悟仁”和礼”非循循善诱不能做到,而循循善诱非了解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能不到。因此可以说,培养道德君子的目的决定了

6、 因材施教”而 因材施教”反 过来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其实只有 因材施教”才能把人当人看,学生才会主 动的探究、体会仁”而只有这样,学生成才服务社会时才能把他人当人看,也才能实 施仁”、做到 仁”。二、因材施教”的方法笔者认为孔子的 因材施教”的方法可 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是孔子认为人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是孔子认识 这些差异的方法以及实施 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那孔子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人 的差异的呢?综观整篇论语,笔者认为孔子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人的差 异的。1.个性特征。如论语 先进中记载到,子路问:听到了道 理马上行动吗?” 孔子说:有父兄在,如何能不请示就马上行动呢?

7、”冉有问: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行动 吗?”孔子说:听到了马上就行动。”同样的问题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这可把公西华 弄糊涂了,于是就问了孔子。孔子说:冉求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前进一 步;而子路一向胆大好胜,所以我要他请 示父兄,有意压压他。”正因为孔子看到人的 个性是不同的,所以才有 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公冶长、 柴也愚、参也 鲁、师也辟、由也谚”先进、师也过,商也不及”先进、求也退”、由也兼人”先 进等对个性差异的论述。2.修养水平。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1 而当孟武伯 问孝时,孔子针对这位阔少爷不关心父母的冷暖疾病,答曰:父母唯其急之忧” 11。而子游问孝时,孔子 认为子游

8、对父母 的生活还注意照顾,于是就提出要加强对父母的恭敬,所以说 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12(P42?|3习态度。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 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 13但考察他的整 个教育实 践,他根本不承认有 生而知之者”。而从 学而知之”到困而学之”再到 困而不学”, 我们发现孔子完全是按人的学习态度,即学与不学,愿学与不愿学、主动学与被动 学、积极学 与消极学上来区分人的。所谓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这 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因为学生不思所以 不以三 隅反”而不思是学习态度问题。反 过来说,你能 三隅反”说明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9、了,所以可以 复也”。4.学习基础。论语 八佾中记载的一段子夏与孔子的对 话可以说明这一点。子夏问曰:巧笑 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 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从这段话我们知道孔子只是在子 夏明白了礼”和仁”的关系才开始教诗的。在孔子看来一定的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的基础,这与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是相互应的。5.年龄和心理特征。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 13这就是根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及其心理特征而施以各不相同的规劝。6.施教的时机。最典型

10、的表现就是 当其愤悱而启发的思想,强调施 教必须抓住学生积极求学的心理机制。” 15(P11不同的时机施以不同的教育,即 不到学生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 去启发他。从上面的论说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考察人的差异有两个纬 度:一、不同 的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前面四个差异;二、同一个 第22卷 第4期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Vol 22 No -4 2005 年 12 月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ee andTechno logy (Social Scie nee Editi onD

11、ec 2005人在不同的年龄、时间也是有差异的(后面两个差异。那孔子 又是如何认识这些差异的呢?论语做了很好的阐 述。第一、不要以貌取人。子羽因其貌不扬而被孔子视为才薄”、不堪造就”。后来子羽离鲁南游,讲授儒学,从学弟子达300人名声大噪。孔子才感叹不已:以貌 取人,失之子羽。” 16这是孔子反思自己的过错得出的经验。 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志向。论语 公冶长 记载了孔 子和其弟子畅谈志向的事件。颜渊、子路待。子曰:盍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老。子路曰:愿闻子 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通过与学生交流孔子了解了学生的 志向。然

12、孔 子并不是只停留在听学生言志上,还结合学生的行为。 观察学生的行为 也就是论语 公冶长中所记载的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那又如何 观 其行”呢?孔子对此 有独特的见解。考虑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强调言行要一致。他 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6要求学生言而有信,要言必行,行必果” 17。人而无 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1所以君子义以为质,了礼以行 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考虑到公众场合行为的局限性,孔子强调还要 考察人私下的行为。他在考察颜回时就用了这种方法。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 以发,回也不愚。” 11考虑到不考察行

13、为的原因不足以评价 人的行为,孔子强调要视其所以” 11考虑到行为的方法能够体现 出人的智愚、性 格,所以孔子强调要 观其所由” 11考虑到人的 行为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所以孔 子强调要 查其所安” 11此外,考虑到人易受他人言论的影响,孔子还提出了忠告, 告诫世人,了解人要落到实处,不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他 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 也。” 8主张要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7即对人的判断要摒弃他人言论的 影响,靠自己的亲自观察作出独立的判断。那孔子又是如何具体实施 因材施教”的呢?张瑞先生在其主编的教育史研究 先秦分卷中认为 孔子因材施教的基本方 法是启发诱导” 18(P73笔

14、者同意这一观点。启发诱导 也即循循善诱,是发挥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而不是将他们看成被动的接受者,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注重 这与孔子 的爱人思想是相符的;启发诱导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思考,这与孔子重思 的教学思想相一致。正所谓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14。因为孔子要培养的是道德 人才,即言行符合仁”与礼”要求的人才。而这 样的人才非诉诸学生的主动探求不能培养,而要学生主动探求非启发诱导不能做 到。正因为如此,颜回才感叹孔子的教导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但又感深深地感 觉到他循循然善诱人使自己竭尽全力去学习,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 18(P74参考文献1孙培青,李国钧

15、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7. 2中庸.3论语 里仁.4论语 颜渊.5论语乡党.6论语 宪问.7论语卫灵公.8论语阳货.9廖其发.先秦两汉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06. 10论语 雍也.11论语 为政.12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简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42 13论语 季氏.14论语 述而.15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一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18. 16史记仲尼弟子 列传.17论语 子路.18张瑞.中国教育史研究 先秦分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1.73.责任编辑:陶爱新

16、Discuss confucianhingstudents in accordaneewith their aptitude ” theory from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implement methodKUAI Yi-fe ng (Departme nt of Educati on, East Chi na Normal Uni versity, Sha 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enevolenee ” , the view point of“ men are born thesa

17、me, but habits make them differ” , and education purpose of “ gentleman ” ,Confuciuhave established the theoretical foun dati on for“ teachi ng stude nts in accorda nee with theiraptitude ” . But concrete im pihentation can t leave certajthod. It is essentialtomake the theory of “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withtheir aptitude” become possiblethat we know differe nces betwee n people and the con crete impleme nt method. 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