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解释下列名词:奥氏体化,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 度、本质晶粒度。答:奥氏体化:在临界点以上加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称为奥氏体化奥氏体化 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分为四步:第一步奥氏体晶核形成、第二步奥氏体晶核长大、第 三步残余 Fe3C 溶解、第四步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过冷奥氏体:处于临界点 A1 以下的奥氏体称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是非稳定组织,迟早 要发生转变。随过冷度不同,过冷奥氏体将发生珠光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三种 类型转变。残余奥氏体:即使冷却到 Mf 点,也不可能获得 100%的马氏体,总有部分奥氏体未能转变 而残留下来,称
2、残余奥氏体,用A或 表 示。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 奥氏体化刚结束时的晶粒度称起始晶粒度,此时晶粒细小均匀。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本质晶粒度。2、过冷奥氏体转变时所形成的珠光体类、贝氏体类、马氏体类组织有哪几种? 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 ?答:过冷奥氏体在 A1 550 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组织, 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械 混合物。根据片层厚薄不同 ,又细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珠光体:形成温度为A1-650 ,片层较厚, 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 P 表示。索氏体:形成温度为 650-600,
3、片层较薄, 800-1000 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 S 表示。屈氏体:形成温度为 600-550,片 层极薄,电镜下可辨,用符号 T 表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区别,只 是形态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界限也是相对的。片间距越小,钢的强度、硬度越高,而塑性 和韧性略有改善。过冷奥氏体在 550- 230 (Ms)间将转变为贝氏体类型组织,贝氏体用符号 B 表示。根据 其组织形态不同,贝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B 上)和下贝氏体 (B 下)。上贝氏体形成温度为550-350。在光镜下呈羽毛状 .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于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 平行生长的铁素体条之间。下贝氏体形成温度为
4、350-Ms。在光镜下呈竹叶状。在电镜下为细片状碳化物分布于铁素体针内,并与铁素体针长轴方向呈 55-60o 角。上贝氏体强度 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 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当奥氏体过冷到 Ms 以下将转变为马氏体类型组织。 马氏体的形态分板条和针状两类。 板 条马氏体:立体形态为细长的扁棒状在光镜下板条马氏体为一束束的细条组织。 每束内条与 条之间尺寸大致相同并呈平行排列, 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形成几个取向不同的马氏体束。 在 电镜下,板条内的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的位错, =1012/cm2,又称位错马氏体。 针
5、状马氏 体立体形态为双凸透镜形的片状。显微组织为针状。在电镜下,亚结构主要是孪晶,又称孪 晶马氏体。高硬度是马氏体性能的主要特点。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含碳量增 加,其硬度增加。V k 的物理意义。3、作图并说明共析碳钢 C 曲线上各个区、各条线以及临界冷却速度 答:转变开始点的连线称转变开始线。转变终了点的连线称转变终了线。A1-Ms 间及转变开始线以左的区域为过冷奥氏体区。转变终了线以右及 Mf 以下为转变产 物区。两转变线之间及 Ms-Mf 之间为转变区。图中的 Vk 为 CCT 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即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时的最小冷却速度。4、将 5mm 的 T8 钢(共析钢
6、 )加热至 780 并保温足够时间, 问采用什么样的冷 却工艺可得到如下的组织: 珠光体、索氏体、下贝氏体、屈氏体 + 马氏体、马氏体 + 少 量残余奥氏体;并在 C 曲线上画出工艺曲线示意图。答:5、甲、乙两厂生产同样零件,材料均选用 45 钢,硬度要求 HB220 250 。甲厂采用 正火,乙厂采用调质,都达到硬度要求。试分析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和性能的差别。答:正火是将亚共析钢加热到 Ac3+30 50,共析钢加热到 Ac1+3050 ,过共析钢加热 到 Accm+30 50 保温后空冷的工艺。 45 钢正火后的组织为 F+S。对于低、中碳钢 ( 0.6C%) ,正火的目的是:调整硬度,
7、便于切削加工。(适合切削加工的硬度通常为170250HB) 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中变形。 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 备。 故经甲厂正火处理过的 45 钢零件, 晶粒得到细化、内应力被消除, 得到的是层片 状的索氏体。调质处理指得是淬火加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得到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经乙厂调质处理过的 45 钢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 和韧性。6、试说明表面淬火、渗碳、氮化等热处理工艺及应用的异同。答:一、 表面淬火是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1、表面淬火的目的: 使表面具有
8、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 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硬度的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即表硬里韧。 适用于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冲击的零件。表面淬火用材料:通常是 0.4-0.5%C 的中碳钢。 含碳量过高,心部韧性下降;含碳量过低,则表面硬度、耐磨性难以提高。2、预备热处理工艺:通常为调质或正火。 前者性能高,用于要求高的重要件,后者用于要求不高的普通件。 目的 : 为表面淬火作组织准备 ; 获得最终心部组织。3、表面淬火后的回火 通常采用低温回火,温度不高于200。回火目的为降低内应力,保留淬火高硬度、耐磨性。4、处理后的组织 表层组织为 M 回;心部组织为 S回(调质)或 F+S(正火
9、 )。、钢的渗碳: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1、渗碳目的 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同时保持心部良好的韧性。2、渗碳用钢含 0.1-0.25%C 的低碳钢。(碳量高则心部韧性降低)3、渗碳方法 气体渗碳法 固体渗碳法4、渗碳温度:为 900-950。5、渗碳结果:渗碳层厚度: (由表面到过渡层一半处的厚度)一般为 0.5-2mm。渗碳层表面含碳量:以 0.85-1. 05 为最好。渗碳缓冷后组织:表层为 P+网状 Fe3C ; 心部为 F+P; 中间为过渡区。6、渗碳后的热处理:淬火 +低温回火 , 回火温度为 160-180。、钢的氮化 :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1、氮化用钢通常为含 Cr、Mo 、Al、Ti、V 的中碳钢。例如: 38CrMoAl 。2、氮化温度为 500-570 氮化层厚度不超过 0.6-0.7mm 。3、常用氮化方法气体氮化法或离子氮化法4、氮化的特点及应用 氮化件表面硬度高( HV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买卖合同(标准版)
- 2025年农业数字化资格考试(农业碳排放数字化-碳足迹核算标准)考核试卷
- 2025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资格证考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立体视觉训练考核试卷
- 2025年零售行业跨境关税合规协同管理认证考核试卷
- 2026年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杭州市人民医院肿瘤消融引导考核
- 绍兴市中医院胶原蛋白注射技术操作考核
- 淄博市中医院结肠镜检查操作资格分级认证
- 配网线路倒闸操作培训
- 精神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 天水市万荣商贸有限公司甘肃省西和县乱石山金矿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专家组审查意见
- 2025年中陆集团兰州中凯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5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选拔赛试题库(含答案)
- 江西赣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
-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课件
- 结核筛查委托协议书
- 《细胞培养技术》课件
- 广西《甘薯小象甲性信息素诱集测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老年人中医保健知识健康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