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图形的旋转知识点任何学习都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 高成绩、提高自己!下文为大家分享了图形的旋转知识点,希 望对各位的复习有所帮助!【图形的旋转知识点】1.图形的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 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 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注意:图形旋转后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就是旋转 角。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 置.2.旋转的基本性质(1)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 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4) 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
2、中心和旋转的角度决定.1. 旋转的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 明白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3. 中心对阵中心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 度,如果它能 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 所有的中心对称图形都是旋转对称图形。第1页/共5页中心对称的性质:(1)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且 被对称中心平分(3)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线段平行且相等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区别:中心对称指两个全等图形的相互位置关系; 中心对称 图形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
3、。联系: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它们 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把对称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 ,则它们是 关于中心对称。6.轴对称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 互相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 symmetric figure),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 条直线对称。比如说圆、正方形等。例如等腰三角形、正方 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和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但轴对称图形最少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都是经过圆心的直线。要特别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一条是这条线段所
4、在的直线 , 另一条是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第2页/共5页性质:(1)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2)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称为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或中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 等。(3)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 离相等。(4) 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5)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 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6)图形对称。【课后练习题】1、 线段、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等腰梯形、圆这些图形中,既 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 称图形的是 _.2、 点 a 的坐标是(
5、-6,8),则点 a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是_,点a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_ , 点 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 。3、 线段的对称中心是 _,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是 _,圆的对称中心是_.我国古代的读书人 ,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 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第3页/共5页句酌,琅琅上口 ,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 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 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 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 ,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
6、数是 9160 课时,语文是 2749 课 时,恰好是 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 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 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 ,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 议论文的“三要素 ”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 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 “ 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句 ,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 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 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
7、,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 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 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 足够的“米”。4、已知 a、b、o 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a、 a/关于点 o 对称,b、b/ 关于点 o 对称,那么线段 ab 与 a/b/ 的关系是_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 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第4页/共5页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 师”。“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
8、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 “ 教师”,其只是“ 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5、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点 o(0,0)、a(-1 ,1)、b(-1 , 0)将abc 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35,则点 a、b 的对 应点 a1、b1 的坐标分别是 a1(_ ,_), b1(_ ,_)。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 “教习” 一称。其实“ 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